“双一流”背景下吉林省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171
中国航班
文化与社会
Culture and Society CHINA FLIGHTS
“双一流”背景下吉林省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以吉林工商学院为例
许晶|吉林工商学院
摘要:在国家“双一流”战略及引导
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建设面临机遇和挑战。本文以吉林工商学院为例,从学科现状入手,通过分析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学科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双一流”战略;应用型本
科院校;学科建设
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是高等教育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和战略突破口。这是事关发展理念、制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变革。学科建设是高校
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的载体,是高校发展的基础与平台,是体现高校办学特、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双一流”背景下,吉林省又提出高教强省战略及学科建设系列方案和举措,以推进和提升吉林省学科建设整体水平。
1 吉林省学科建设现状
1.1 一流学科建设现状(见表1)根据以上统计数据,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主要集中于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两所部属院校,省属地方院校在一流学科建设上存在较大差距,进入ESI 排名全球前1%的学科省属地方院校只有延边大学临床医学学科和长春理工大学的化学学科。2018年12月,吉林省教育厅、发改委、科技厅、工信厅、财政厅、人社厅联合公布了吉林省特高水平学科名单,其中一流学科A 类和B 类建设项目多集中于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优势特学科及新兴交叉学科建设项目省属高校立项较多。由此可见,省属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多数尚处于省内竞争水平,能够在全国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学科相对较少。
1.2 学科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现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1月,两院院士吉林大学有10人,东北师范大
学有1人,省属高校有2人;长江学者吉林大学有70人,东北师范大学有20人,省属高校有3人;国家杰青吉林大学有34人,东北师范大学有4人,省属高校有2人;万人计划项目吉林大学有29人,东北师范大
学有6人,省属高校有6人。2013年吉林省教育厅启动高等学校“学科领军教授”申报及遴选工作。经过评审,确定吉林省高校首批“学科领军教授”140人,其中吉大50人,师大20人,省属高校70人。由此可见,省属本科院校中国家级学科领军人才凤毛麟角,省内学科领军人才具有一定数量,严重制约高水平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1.3 科学研究现状(见表2)由以上数据可见,吉林省省属高校科研成果从数量到质量与两所部属院校均存在较大差距,部分高水平科研成果多集中在省属重点本科院校优势学科上,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高水平科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正在努力实现零的突破。
2 吉林工商学院学科建设现状
吉林工商学院是2007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三所专科院校合并升本组建的公办本科院校,属于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吉林省首批应用型转型试点高校,学校强力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努力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在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
目前学院建设有吉林省优势特学科建设项目1个,即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有各类省级科研平台7个,即粮油食品深加工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旅游文化研究中心、地方中小型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粮食安全与利用及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烘焙食品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农特产品高值化利用与生物制造工程实验室、吉林省粮食品质控制工程研究中心等。目前有省级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吉
林省各类人才称号20余人次。经
省教育厅批准,学院先后与延边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吉林财经大学实现联合培养硕士生。
3 吉林工商学院学科建设存在的
问题
3.1 学科建设基础较薄弱
目前学院共有本科专业43个,涵盖
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理学、文学、艺术学、农学7个学科门类,除省级重点学科和院级重点学科具备一定的学科建设基础,学科梯队较稳定,研究方向较明确,其他学科建设基础均较薄弱,教师参与学科建设积极性不高。
3.2 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
学院虽然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人才,但获国家级称号的高端人才相对较少,获省级称号的人才多集中在少数人身上,高水平的学术大师和学科领军人物相对缺乏,学科建设人才储备和后续力量不足。近几年因人才竞争激烈,学院高端人才有流失现象,对学科建设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3.3 高水平科研成果较少
虽然近几年重点学科建设取得了一些高水平成果,但从学院学科建设成果总量来说层次、数量、质量、经费额度等均有一定差距,研究成果方向较分散,优秀成果不突出。
3.4 学科建设机制有待完善学院尚未形成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建设机制,高层次人才、科研成果、科研条件等资源尚未围绕学科建设形成合力,存在分散建设、重复建设和整合资源难等问题,学科建设机制有待完善,建设效益有待提高。
3.5 成果转化不足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地方培养输送应用型人才为重要职能,但目前学院仅少数成果被相关部门采纳,多数科研成果停留在纸上谈兵,真正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或被有关部门采纳的政策建议较少。
4 吉林工商学院学科建设对策
吉林工商学院将以学科队伍建设为支撑,以学科平台建设为载体,以学科机制创新为保障,以完善学科布局、优化学科结构为主线,以统筹规划、重点突破、分层建设、稳步推进为原则,优先发展优势特学科,打造学科品牌,带动学院提升竞争力,办出特。
4.1 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
课题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双一流”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研究》(课题编号:GH170740)阶段性成果
172
中国航班
文化与社会
Culture and Society
CHINA FLIGHTS
表1 吉林省一流学科建设情况统计表
学校
进入ESI 排名全球前1%的学科世界“双一流”建设学科(教育部)吉林省一流学科A 类建设项目吉林省一流学科B 类建设项目吉林省优势特学科A 类建设项目吉林省优势特学科B 类建设项目吉林省新兴交叉学科建设项目
吉林大学13个5个15个20个5个11个5个双一流名单2022初公示
东北师范大学6个6个9个6个5个12个2个
省属高校2个1个14个24个40个78个13个
合计21个1238个50个50个101个20个
数据来源:根据教育部、吉林省教育厅网站资料整理。
表2 吉林省高校科研立项及发表论文情况统计表
学校
国家社科基金立项(2019年)
吉林省科技厅立项(2018年)
发表论文总数(2008-2018)
论文被引频次
(2008-2018)吉林大学38项264项43631篇
530975次
东北师范大学30项33项8950篇135543次
省属高校23项235项10707篇74730次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社科规划办、吉林省科技厅网站资料整理。
巩固优势特学科,提升和充实传统学科,培育和发展新兴交叉学科,促进相关学科整合优化,催生新的学科增长点,实现可持续可传承的学科布局。加大对粮食、经管等优势特学科的建设和扶持力度,推进优势学科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深度融合。
4.2 进一步深化学科内涵建设通过凝练学科研究方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汇聚优秀人才队伍、打造标志性科研成果、加强学科平台建设、完善学科管理体制等深化学科内涵建设,努力推进重点学科争一流、优势学科创特、一般学科上台阶。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资源,在巩固现有合作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开阔国际视野,利用吉林省地域优势,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韩国、蒙古国等国高校的合作,在学科共建、教师交流、合作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探索深度合作。
4.3 进一步完善学科管理体制努力构建持续提高学科建设水平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学科建设实行学校、学院、学科三级组织两级管理模式。强化学校整体统筹顶层设计职能,发挥学院建设和管理学科的
主体作用,激发学科内在
活力和建设积极性,以学科建设绩效对院系进行考核评价。
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和科学研究激励机制,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产生。推进学科带头人责任制,明确学科带头人的任务和职责。完善学术委员会制度,充分发挥校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中的决策、咨询、评估、监督等作用。加强基层学术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学术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4 进一步加强学科团队建设积极引进高层次学科带头人,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在一定意义上直接决定学科建设的方向、层次和建设路径。可采取引进与聘用相结合的方式,利用高层次学科人才在本学科领域的优势培养学科队伍,带动骨干教师在本学科领域参与学科建设,对有发展潜力的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应重点培养,赋予更多的责任和使命,变压力为动力,使其尽快成长,为学科带头人储备力量。努力提升学科队伍的学历层次和整体实力。以中青年教师为重点,通过外出攻读学位、在职进修和短期访学等形式使他们尽快成为学科的基础力量和骨干。
4.5 进一步推进成果转化
深入挖掘地方产业特和优势资源,与学科相结合,形成与地区产业资源、环境文化紧密结合的特学科,从而实现错位发展。
同时各学科应互相支撑,形成优势学科,加强重大科研项目和成果的培育,充分挖掘学科潜力,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提升学科知名度,真正发挥高校学科服务社会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周光礼.世界一流学科的中国标准是什么[N].光明日报,2016-2-16.
[2]宣勇.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要实现“三个转变”[J].中国高教研究,2016(5):5-10+17.
[3]柳贡慧.地方大学“双一流”建设的逻辑与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34.
[4]杨同毅,樊立三,葛喜艳.“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特发展路径探析——以山东工商学院为例[J].煤炭高等教育,2019,37(1):14-18.
[5]王慧敏.“双一流”背景下地方财经类院校学科品牌建设路径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8.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