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3-05-28作者简介:焦媛媛(1982-),女,山西运城人,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宋金元时期,国内相对处于一个经济繁荣、技术发达、民族大交流大融合、宗教信仰融通互补的繁盛景象。这诸因素共生共长的直接成果表现在绘画方面就是:绘画艺术承前启后,其中传统重彩壁画的成就更可谓异彩纷呈、辉煌厚重。仅就山西现存的寺庙壁画举例来看,高平宋开化寺壁画;朔州金崇福寺壁画、繁峙金岩山寺壁画;稷山元青龙寺壁画、芮城元永乐宫壁画,堪为经典之作!其壁画创作的所用颜料和施技法,既继承了前代的优良传统,又融合了各民族的特技艺,影响熏染了一代代画家工匠,成为沿袭至今的经典范式。
在对这一时期重彩壁画文献的总结梳理中,宋李诫《营造法式》、《元代画塑记》、元王绎《写像
秘诀》,是重彩壁画绘制技艺方面权威、完备的经
典之作。当下美术界学者对重彩壁画的研究大多是从本体———壁画入手,很少涉及史料文献。本文就试从这三本文献入手,经过一步步艰难繁杂的条分缕析,慎重的考别辨析工作,终有些许成果,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实现交流争鸣之目的。
一、宋代李诫《营造法式》[1]中涉及的有关重彩壁画颜料及施技法
《营造法式》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这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从
其中可以查到的相关重彩壁画的颜料、调之法及施技法有以下。
∗∗∗第33卷第11期绥化学院学报2013年11月
Vol.33No.11
Journal of S uihua University
Nov .2013
焦媛媛
宋金元时期重彩壁画绘制颜料及技法考辨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运城
044000)
摘要:目前,美术界对重彩壁画的研究大多是从现存的壁画本体入手,很少去研究史料文献。本文从金
代前后有关的史料研究中,考证辨析出这一时期重彩壁画绘制的有关颜料及施技法,以求在实践中再学习再创作再发展。
关键词:宋金元时期;重彩壁画颜料及技法;史料文献中图分类号:K246J 22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13)11-0104-04
104
.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彩画中使用的传统重彩壁画颜料
《营造法式》第十四卷:彩画作制度中记载的传统重彩壁画颜料
有:白土(荼土)、铅粉、代赭石、土朱、土黄、雌黄、紫矿、朱红、黄丹、藤黄、螺青(紫粉)、金、鳔胶水、青淀、生青(层青)、石绿、朱砂、青华、绿华、朱华,三青、三绿、三朱,二青、二绿、二朱,大青、大绿、深朱、墨、草。
(二)彩画中使用的传统调之法《营造法式》第十四卷:彩画作制度中记载:“白土:(荼土同。)先拣择令净,用薄胶汤浸少时,候化尽,淘出细华(凡之极细而淡者皆谓之华后同。)入别器中,澄定,倾去清
水,量度再入胶水用之。铅粉:先研令极细,用稍浓水和成剂。代赭石:(土朱土黄同。如块小者不捣。)先捣令极细,次研,以汤淘取华,次取细者,及澄去砂石粗脚不用。藤黄:量度所用研细,以热汤化,淘去砂脚,不得用胶。紫矿:先擘开,去心内绵无者,次将面上深者以热汤取汁,入少汤用之。若于华心内斡淡或朱地内压深用者,熬令深浅得所用之。朱红:(黄丹同。)以胶水调令稀稠得所用之。螺青:(紫粉同。)先研令细,以汤调取清用。雌黄:先捣,次研,皆要极细。用热汤淘细华於别器中,澄去清水,方入胶水用之。(其淘澄下粗者,再研,再淘细华,方可用。)忌铅粉黄丹地上用。恶石灰及油不得相近。”[1]可见,重彩壁画颜料的调之法可概括以下几步:洗净——
—捣碎——
—研细——
—入淡胶水——
—研磨——
—加水用之。(三)彩画中使用的传统施技法
《营造法式》第十四卷:彩画作制度中记载的彩画施技法有:衬地(衬)、叠晕、分间剔填、笼罩、压晕、染、通罩、贴金。
“衬之法:青:以螺青合铅粉为地。(铅粉二分,螺青一分。)绿:以槐华汁合螺青铅粉为地。(粉青同上。用槐华一钱熬汁。)红:以紫粉合黄丹为地。(或只以黄丹。)”[1]可见衬所用颜均为植物质或化学和成,没有矿物质。“叠晕之法:自浅起,先以青华,(绿以绿华、红以朱华粉。)次以三青,(绿以三绿,红以三朱。)次以二青,(绿以二绿,红以二朱。)次以大
青,(绿以大绿,红以深朱。)大青之内,用深墨压心,(绿以深草汁罩心,朱以深紫矿罩心。)青华之外留粉地一晕。”[1]叠晕,类似于现代彩中的“渐变”,准确的说是同一相的明度(深浅)渐变。传统寺庙壁画中经常用到这种施技法,比如佛像菩萨的莲瓣座、头光、身光,祥云等。这种施技法也叫“褪层”、“褪月”,由于阶不同,颜由浅到深或者由深到浅一层层的褪出来,形成一种彩鲜明和谐的效果。[1]
“分间剔填”:剔和填是两种不同的手法,剔是减法,填是加法。同样染、晕也都是加法,可也不都相同。填,一定是在一个形内做动作,所填内容受外形的限制,而染和晕则不同,可以不受外形的限制。“凡染赤黄,先布粉地,次以朱华合粉压晕,次用藤黄通罩,次以深朱压心。(若合草绿汁,以螺青华汁用藤黄相和,量宜入好墨数点及胶少许用之。)”[1]通罩、笼罩应是一样的意思,都是平涂罩染,罩有戴帽子之意,就是在罩之前一定是有底的;压晕也是这样,是压着前一个颜或是线。
“贴真金地”:候鳔胶水乾,刷白铅粉,候乾又刷,凡五遍。次又刷土朱铅粉,(同上。)亦五遍。(上用熟薄
胶水贴金,以绵按,令著。候乾,以玉或玛瑙或生狗牙斫令光。)”[1]可见贴金之前也要先做底子,即先刷一遍鳔胶水,干后刷五遍白铅粉和五遍土朱铅粉。接下来就可以贴金箔了,先上熟薄胶水,应该是较淡的胶水。贴上金箔后用棉花按,让金箔贴紧,棉花柔软不会弄破金箔。待干后用玉或玛瑙或生狗牙轻轻打磨金箔,会令金箔更加光亮。(用玉或玛瑙或生狗牙轻轻打磨金箔,会令金箔更加光亮。这个方法笔者也是头一次听说,向相关老师咨询过,亲自试过,确实如此。)
二、《元代画塑记》[3]与《写像秘诀》[4]中涉及的颜料及用法
《元代画塑记》为官撰《经世大典·工典》中的一部分,书中对于塑、画所需各种材料记录详细,是研究古代雕塑、绘画不可忽视的重要文献。王
105
. All Rights Reserved.
绎《写像秘诀》,是其画肖像的经验之谈,有大量传统施方法的记载。
(一)《元代画塑记》、《写像秘诀》中的传统重彩壁画颜料
《元代画塑记》和《写像秘诀》中记载的颜料,前者是矿物质颜料居多,而后者主要是以植物质颜料为主。究其原因是画面支持体——
—基底的不同,前者是壁画,是画在坚硬的墙面上的,后者是画在柔软的绢本或纸本上的。矿物质颜料彩鲜艳且厚重,但颗粒较大,若用在绢本或纸本的卷轴画上则不宜保存。当今的重彩壁画创作,虽然大多都是画在纸上的,可也都是将纸裱在木板上,一般是不再揭取的;从画面效果上来看,植物质颜料也叫水,颜料极为透明,质薄,用在绢本或纸本的卷轴画上会显得很细腻;另外从使用程序和使用方法上来说,植物质颜料比矿物质颜料要使用方便,并且植物质颜料互相之间是可以调和,矿物质颜料则不行,再加上成本的制约,或许这些因素都是造成中国传统重彩壁画渐次没落的原因。但矿物质颜料的优异性,鲜艳厚重、历久不变的彩,让后人依然能看到千百年前古人的智慧和修养。
《元代画塑记》中记载的颜料和《营造法式》第十四卷:彩画作制度中记载的颜料相比较,都是以矿物质颜料为主,使用金属颜料、胶、矾等辅助材料,可见宋金元时期壁画和建筑彩绘使用的颜料是一致的,并且是非常之丰富,矿物质颜与植物质颜都有,还有金属颜料金箔、泥金。
(二)《写像秘诀》中的传统施方法
1.《写像秘诀》中的施技法
从《写像秘诀》[4]中可以看到的施技法有:衬底、薄笼、微笼、干、染、薄罩、点、渲,间渲、排渲、乱渲。下面具体分析:
衬底(衬托法):衬,是指将颜涂在画的背面以增强彩的效果,这种方法多用于卷轴画。在壁画制作中也会用到“衬”,如石青、石绿深,质地较粗,大面积涂染均匀的难度很大,那么就要先“衬”一层底,如花青,有了底衬托,再施时就可以减少涂不匀而产生的斑驳感。另外,可以分次薄涂,几遍之后颜会更均匀,画面也会显得更厚重。
笼罩法:是在颜上再罩,通过罩改变调,使彩产生微妙变化。如朱标上笼罩一遍槐黄水,其彩感会显得更加艳丽、雅致而秀嫩。笼罩的颜多为清淡之,如藤黄、槐黄、胭脂、花青等植物。也可以根据作品需要将两三种颜调和成半透明的颜用于笼罩。[2]薄笼、微笼、薄罩,都是一样的意思。
渲染法:渲染分两种,一是承染,二是迭染。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画诀》里面记载:“擦以水墨,再三而淋之,谓之渲。”[5]所谓染,是同时用一支笔和一支水笔,先施,接着将用水笔晕开,使由浓渐淡,逐渐与底浑化而不存阶痕迹。这种以水晕的方法,通常称之为渲染,也叫承染。元·李《息斋竹谱》中说:“承染,最是要紧处,须分别深浅,反正浓淡,用水笔破开,忌见痕迹,要如一段生成”;[6]迭染即画史上所谓的“凹凸法”或“天竺遗法”,是指同一的不同度,由浅到深或由深渐浅、层次分明地形成明显的阶。这种迭染法由天竺传到西域,经吸收融合而创造了在人体赋上的一边迭染或两边迭染。王定理著作中记载褪法,又称褪月,就是把颜调成阶相近的若干,先用深或浅的颜平涂一层,待颜干后再褪一层的方法,一层比一层深或一层比一层浅。[2]与上文《营造法式》第十四卷:
彩画作制度中记载的叠晕之法是一致的。《写像秘诀》记载:“发先用墨染,次用烟子渲,有间渲、排渲、乱渲,当自取用。”[4]其中的渲,应当指渲染,间渲,应是有间隔的渲染,这样染得头发会显得自然。排渲,应是一片一片的渲染,这样显得整齐。乱染是没有规律的渲染,更显生动。
干染法:用笔蘸上颜而旋转用笔的染法,多用于脸部,方法是:用净水笔蘸调好的红、胭脂或洋红、朱,在面部的红晕处向两颊四周旋转染匀,染时执笔灵活,笔随腕转,要求颜由深到浅一笔而成,润不滞,以清洁秀润为佳。
点染法:就是一笔能出现较为丰富的彩载墨的变化效果。《小山画谱》记载:“点用单笔,染须双管。”[7]点染法在写意花卉和古建彩绘中应用的非常广泛。
106
金箔画制作. All Rights Reserved.
2.《写像秘诀》和《营造法式》中的施技法比
较
《写像秘诀》中记载的重彩壁画施技法和《营造法式》第十四卷:彩画作制度中记载的彩画施技法
进行比较,可以看到,衬托、渲染、笼罩这些施技法是元王绎《写像秘诀》中记载的重彩壁画施技法,而《营造法式》第十四卷:彩画作制度中也有这些施技法,直到现在中国画中依然使用着这些施技法,可见施技法并不完全受画种的限制,纸本(绢本)、建筑彩画、壁画这些不同类别的画种,在施技法上有共通之处。但《营造法式》第十四卷:彩画作制度中记载的剔填、贴金和传统壁画中的沥粉这些重彩壁画施技法在现代中国画的创作中已经很难看到。
传统重彩壁画,正是以它所独有的颜料和技法,才使得一幅幅经典之作沐千年风尘而不灭,艳丽至今。今天我们不仅要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而且要在继承中尽可能的有所创新,发扬光大这一民族瑰丽的艺术瑰宝。
参考文献:
[1]李诫.营造法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508-510.
[2]王定理,王书杰.中央美院中国画传统彩教学[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5:64. [3]寺塔记益州名画录元代画塑记[A].中国美术论著丛刊[C].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38.
[4]王绎.写像秘诀[M].陶宗仪.南村辍耕录[M].北京:中华书局,1959:163-166.
[5]郭熙.林泉高致·画诀[M].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582.
[6]李.竹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28.
[7]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1172.
[责任编辑高方]
A Textual Res earchonthePigmentsandTechniquesof Strong-ColoredMural
PaintingsduringtheSong,JinandYuanDynasties
J iao Yuanyuan
(Yuncheng Preschool Teacher Training J unior College,Yuncheng,S hanxi044000)
Abs tract:At present,the s tudy of s trong-colored m ural paintings is m a inly based on the preserved m ural paintings,while there's little research on his torical docum e nts.The article intends to s tudy the pigments and
techniques of s trong-coloured m ural paintings around J in Dynasty according to relevant his torical docum e nts,
hoping to m a ke basic research for further s tudy.
Key words:S ong,Jin and Yuan Dynasties;the pigments and techniques of s trong-colored m ural paintings;
his torical documents
107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