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寻古
1998年1月8日,圣诞节刚过,德国慕尼黑大学汉学专家廉亚明博士便启程飞来中国,他从北京转乘南下的火车,到达了山东省的淄博市。
他要在淄博市周村区到一个人,然后探访一处神秘的宗教遗址。
廉亚明来周村,是缘于他在福建泉州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所,从一份叫做《史志通讯》的中国学术杂志上,读到了一篇关于在中国山东周村发现唐代摩尼教遗址的文章,这给了他很大的惊喜。
廉亚明博士曾一度从事中国与波斯帝国关系的研究,他曾多次到过被称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泉州,而泉州就存有一处摩尼教遗址-草庵寺。摩尼教是古代波斯人摩尼于公元3世纪创立的,公元6世纪左右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后来,被中国化了的摩尼教称为明教。
他知道,摩尼教是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因此它在中国的传播地域,早期也大多集中在丝绸之路沿线。而且,摩尼教传入中国不久,在唐朝中期就被朝廷禁止。所以,有关摩尼教的建筑及碑刻也为数不多,能保存下来的就更为罕见。
山东周村发现摩尼教遗址的文章,在引起了廉亚明极大兴趣的同时,也使他产生了一些疑问:周村是山东的一个小城镇,而且从没听说过山东与丝绸之路有何关系,也没有见到过在中国中原地区发现摩尼教遗迹的报道。在这里怎么可能会有摩尼教的遗址呢?况且那处遗址还建于摩尼教刚刚传入中国的年代,这就更加耐人寻味。那么,这处遗址究竟会传递怎样的信息?会不会压根儿就是一次误传呢?
廉亚明博士在周村见到了撰写《周村摩尼教初探》这篇文章的作者郭济生。郭济生当时是周村区政协文史委员会的副主任。
在周村,廉亚明果然看到了唐代的明教寺遗址,以及被郭济生认为是摩尼教的造像碑,这一切令他惊叹不已。
周村明教寺,是周村现存最早的古建筑之一。据清康熙年间周村《肃仪殿碑》记载,周村明教寺“初建于唐,重修于元”。
元代,宗教信仰比较宽松,个别地方摩尼教公开露面,如福建泉州草庵寺。周村明教寺在元代的重修,应该与当时的宗教政策有关。
被认为是摩尼教造像的刻石,现存于周村区文物管理所。造像背面刻有“大唐贞观十年仲春朔日立”字样。正面浮雕,上部为一尊主像,四尊胁侍像;下部刻有五个造型怪异的形象。
令廉亚明博士感到奇怪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周村小城,竟然有这么多让他难以置信的历史之谜。像摩尼教和胡饼这些古波斯地域的产物竟然都早早地来到周村。此时,廉亚明有了一种预感:莫非山东这地方与古丝绸之路有着某种非同寻常的关系?如果真是如此,周村在其中肯定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
多少年来,一提到丝绸之路的起点,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西安。因为西安曾是汉唐的首都,也是当年张骞出使西域的出发地。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它却不是桑蚕、丝绸的主要生产地,而仅仅是一个丝绸的集散地。
多少年来,一提到丝绸之路的起点,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西安。因为西安曾是汉唐的首都,也是当年张骞出使西域的出发地。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它却不是桑蚕、丝绸的主要生产地,而仅仅是一个丝绸的集散地。
1990年9月,山东省委宣传部《走向世界》杂志社组织了一个丝绸之路探源座谈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山东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之一。第二年,《走向世界》杂志分三期连续发表五篇署名文章,这些文章均以详实的史料论证了这一观点。
在这些文章的作者当中,有一位山东大学历史系的青年教师,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他叫齐涛。1992年,齐涛出版了自己的专著《丝绸之路探源》。在这本书里,齐涛系统阐述了山东
地区作为古丝绸之路丝绸主要来源地的历史。
齐涛认为,考察古代中国丝织业的分布情况,要把考古发现和文献资料结合起来分析。建国以后,山东考古工作者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出土文物中就发现有精美的丝织品,但这还不足以说明历史上山东丝织业在全国的地位。但值得庆幸的是,先人们为我们留下了翔实的文献资料。由这些史料,可以全面、完整地了解古代中国丝织业的发展状况。
值得注意的是,《史记》与《汉书》在谈到蚕桑丝纺业时,都是只言齐鲁而不及其他,但到了唐代,无论哪一部历史著作,哪一位历史学家,就都不再那么自信了。
我们在齐涛先生根据唐代官修志书《唐六典》有关内容所列图表中可以看出:在唐代,全国的蚕桑丝纺业出现了山东、河南、河北、四川和江南五地争艳的局面,但山东丝织品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却仍占据着第一把交椅的位置,河南、河北次之,四川和江南再次之。
唐代著名学者颜师古作注道:“三服官主做天子之服,在齐地”。实际上,三服官是汉朝中央政府开办的官方纺织管理机构。
所谓齐地,就是指以临淄为政治经济中心的齐国地域。既然从先秦到汉唐时代,齐地都是全
国的丝绸生产和贸易基地,那么地处齐国中心地带的周村就不应该有什么例外。
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中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先生,曾专程到周村进行考察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写入了他的重要著作《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他在书中写道:周村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它的前身叫於陵。因为这里有一座酷似古代传说中三足乌的山峰,被远古时代以鸟为图腾的人们奉为神山。他们在这里建立的氏族部落,发展成为商周时期山东地区的重要城市。
这里至今还保存有商周时期於陵古城的遗址,而1982年在古城墙附近出土的大量新石器时代的丝绸纺轮,则实实在在地记录着周村作为我国最早从事桑麻种植和丝绸纺织地区之一的辉煌历史。
1934年,中华民国贸易部专门委派一名官员到周村进行调查研究,而调查的内容正是周村的丝绸生产状况。
这个人叫做赵占元,他在周村各界人士的协助下,对周村的丝绸行业情况,进行了非常深入
细致的调查研究。
回到南京后,赵占元根据调研结果,写了一篇题为《周村丝麻业调查》的长篇调查报告,发表在当年9月份的贸易部经济专业刊物《工商半月刊》上。
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哪座城市文章以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材料,考证了周村丝绸贸易发展的历史,实事求是地介绍了当时周村缫丝、丝织、印染和丝绸贸易各业的详细情况。他最后的结论是:战国以来齐地的丝绸业以於陵为冠,於陵就是今日山东长山县之周村镇。
繁荣兴旺的丝绸经济,在一定的条件下往往会衍生出与其相对应的丝绸文化产品。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那家喻户晓的董永与织女的爱情故事竟然就发生在这里。
在山东省嘉祥县东汉的武氏祠石刻上面,有董永故事形象生动的刻画。并特别注明:“董永,千乘人也。”在此之前,西汉刘向的《孝子传》就明确指出,董永的故乡是千乘。刘向在记录董永故事的同时,把董永的妻子演绎成了天上的织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