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制作方法青少年科技创新小发明(精选范文)
只要在白漆铁片灯罩内贴上一层铝箔,并在灯管正上方钻出几个直径3厘米的圆孔,就能提高32%的课桌面照明度。刚落幕的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一名初一女生创作的新型灯罩引起各方关注。光学专家一致认为,这项小发明实用、有推广价值,有望“点亮”大教室。
本月24日,晨报曾刊出《教室采光埋学生近视祸根》的消息,反映本市部分学校的教室照明设施、设备标准老化或对教室设施使用不当,很可能是导致学生近视的主要原因之一。
静安区的初一女生李佳早已开始关注这一现象。刚进预备班时,其班级里仅4名同学近视,可半年后有近十人的鼻梁上架起了眼镜。她发现,教室灯光不够柔和是一个重要原因。
李佳产生了创造发明的想法。经过对众多灯具材料的反复比对,她到了一种最便捷、经济的方法:在灯罩内的某些部位贴一层铝箔,就能大大提高反光效果。这一简单的做法,效果优于调换高价采光设备。开小孔后,还可以更快地散热;顶孔上透出的光线也使教室的光线更加柔和。
完成发明后,李佳制作了高70厘米、12瓦的灯具模型,在家中和教室多次试验。经仔细测算,
桌面整体照明度提高三成以上。原先教室约十分之一的课桌面照明度没有达标,采用新型灯管后,“灰暗”范围缩小到不足三十分之一,且不达标区域全是无人坐的角落。
李佳的指导老师沈长衡介绍说,李佳在三年级就萌发当发明家的梦想,四五年级时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大赛。此项发明建立在数据之上,运用几何光学原理画出光路图,然后一次次地测试,最终取得了实效。
这项发明得到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认可,一举获得发明创造一等奖等多个奖项。现场评委表示,沪上部分研究机构近期积极主张对教室光环境采取干预措施,这一小发明实用、价廉,非常便于在学校推广。
1.加一加:把几种不同的东西加在一起,就能成为一项创新产品。铅笔和橡皮原来是分开的两件东西,加在一起成为橡皮头铅笔;X射线照相装置同电子计算机加在一起,成为具有特殊医用效能的“CT扫描仪”。
2.减一减:把一件物品减小一点,减轻一点,减低一点,减薄一点就成为一项创新产品。如:隐形眼睛就是把特质镜片减薄、减小,再减去镜架而置入眼内的。
3.扩一扩:把一个物品放宽一点,扩大一点,使功能产生明显变化,也成为一种新产品。如:吹风机扩大变成了烘被褥的烘干机;望远镜阔成又长又大的天文望远镜。
4.缩一缩:对某种物品的材料形状或构造等方面缩小一些,使其更能发挥特殊作用成为一项新的产品。袖珍词典、袖珍电筒等即属于这一范围。
5.联一联:将某一事物和另一事物,利用他们之间的联系,组合在一起产生新功能和新事物。如:诱饵和踏板连在一起成为了捕鼠笼;把储粉笔的盒子与黑板擦联在一起成为了储粉笔黑板擦。
6.学一学:学习模仿别的物品的原理、形状、结构、颜、性能、规格、动作、方法等,创新出另外一种物品。如:模仿蝙蝠的听觉系统发明了雷达,模仿鱼在水中的沉浮,发明了潜艇。
7.变一变:一个物品改变形状、尺寸、颜、滋味、声响等,可使人有另一种感觉。如:铅笔圆形变为六角形、扁圆形,圆珠笔单变双或者三。
8.改一改:是指从现有事物存在的缺点入手,对不安全,不方便,不美观的物品进行有效的
改进,使其成为新的发明。如:人们使用的雨伞伞柄过去多是拐杖式,现在有了折伞,便于收纳,而伞布遮住视线,改成了透明塑料;印刷书刊由手工排版改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被誉为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9.代一代:用其他事物或者方法来代替现有的事物,从而产生新的发明。如:铝塑管代替金属管;餐巾纸代替手帕。
10.搬一搬:将事物或技术搬至别处,使之产生新的事物。如:激光搬到到医疗方面,成为激光医疗器械;原电视机拉杆天线搬进教室,成了老师的拉杆教鞭。
11.反一反:这种思维方法又叫逆向思维,就是将某一事物的形态、性质、功能以及正反里外横竖、上下左右、前后等加以颠倒,从而产生新发明。电风扇反转成了排气扇;吹风机反转成了吸尘器。
12.定一定:这是指规定、约定,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或改进某一件东西,为了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和防止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疏漏,需要做出一些规定。如:瑞典的摄尔西斯设计制造了一种温度计,他以水的冰点为零摄氏度,沸点为一百摄氏度,这就是我们今天熟悉的摄氏
温度计。为了使交通有秩序,防止事故发生,人们发明了交通信号灯,规定黄灯亮时,车辆停止行进,红灯亮时,禁止车辆通行,绿灯亮时车辆通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