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釜山行》的伦理解读
影片《釜山行》的伦理解读
作者:汤美霞
来源:《牡丹》2017年第26
        《釜山行》是韩国导演延相昊采用好莱坞丧尸题材的模版,加入韩国本土独有的煽情效果,制作的一部由丧尸引发的大型恐怖灾难片。该部影片自20169月在中国上映以来,就在口碑和票房上达到了双赢。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于《釜山行》的研究寥寥无几。本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视角,沿着逃亡这一伦理主线,通过解构伦理环境、伦理选择、伦理意识等不同伦理结,剖析影片中的伦理主旨,以期让更多人了解到该片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和思想价值。
        《釜山行》是由延相昊执导,孔刘、马东锡等主演的灾难恐怖片,影片讲述了主人公单亲爸爸石宇与女儿秀安乘坐KTX高速列车往釜山时,列车上一位少女身上带来的僵尸病毒开始肆虐且不断扩散,顷刻间列车陷入灾难的故事。艾金森曾写道:看韩国电影就像在看着一种民族文化在和自己吵成一团,在这条路上每一天都在和污秽作斗争。恐怕现在再也没有一个有更剧烈冲突的,在拍有意义电影的国家了。显然,延相昊希望通过叙述石宇等主人公在突发灾难面前的伦理选择来表达自己所向往的伦理诉求。
        一、客观伦理环境下的错误伦理选择
        影片将焦点对准韩国社会的现实问题,并在极端的伦理环境中描绘了主人公的伦理选择。而这正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核心问题。在影片中,前十分钟的高超而简洁的视听语言,把主人公石宇和女儿之间的感情隔阂交代得准确而传神。女儿过生日,石宇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不忘询问同事,现在的小孩喜欢什么。然而送出之后,他才发觉女儿桌上早就摆着一个一模一样的游戏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父亲并没有尽到关心孩子的义务,也破坏了正常的人伦关系。要进一步解读这背后的原因,人们有必要回到当时的伦理现场,在客观的语境中,站在石宇的立场审视这种行为产生的原因,从道德层面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影片的开头部分就向观众展示了一个看似风平浪静、温馨,实则危机四伏、充满诸多不和谐因素的社会。独裁统治时期黑暗阴冷的社会环境,病态的人际关系,血腥和恐怖元素充斥着整部影片。在影片中,因为恐惧丧尸,人们泯灭人性的丢下自己的同伴;因为想要活着,人们以前来搭救自己同伴的性命作为代价;因为个人利益和工作上的成功,人们损失集体利益和牺牲家庭。因为想要掩盖病毒引起的事实,控制恐慌,政府安抚市民,讹称大家的安全不会有任何问题。异化的国家产生异化的环境,异化的环境进而又产生异化的人类。在
这种大环境下,人们变得自私自利,所有的事情都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社会伦理和家庭伦理变得混乱不堪。在这个唯一支撑人能够活下去的封闭车厢中,人们唯一的想法就是不被丧尸咬。而主人公石宇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就是在这种特定恶劣环境下做出的选择。他为了金钱和个人利益,自私地拯救了一家即将破产并且濒临危险的生化公司,后来直接导致丧尸事件的发生。不仅如此,为了追求事业上的成功,他牺牲了陪伴家人的时间。客观的外部和内部环境为主人公错误的选择埋下了伏笔。正是在这样客观的伦理环境下,主人公石宇一开始会本能地选择关闭车门阻挡其他人进来,还会只考虑自己的安全而偷偷地从安全通道离开。面对闻所未闻的丧尸,人们都丧失了理性。
        二、复杂的伦理身份
        文学伦理学批评认为,所有伦理问题的产生往往都同伦理身份相关。这一观点完全适用于解读《釜山行》,因为这部影片中的主人公石宇刚开始错误的伦理选择就是因为他在特定的伦理环境中陷入了身份危机。伦理身份有多种分类,包括以伦理关系为基础的身份、以道德规范为基础的身份、以集体和社会关系为基础的身份等。从社会角度来说,父亲石宇是公司的职员,这种后天的伦理身份要求石宇应该遵守职业道德;他同时也是社会大家庭的一员,
这种后天的伦理身份要求他应该遵守已经形成的社会道德规范,并忠实于体价值和社会伦理价值;从血缘来说,他是女儿秀安的父亲,这种先天形成的伦理身份要求他应该尽到照顾、关心女儿的义务。然而影片中的主人公石宇只知道遵守职业道德,即把所有的时间投入工作以期获得更大的利益。这不仅仅是韩国社会的弊病,同时是全球人的弊病。在充满物质的世界里,人们越来越迷失自我,越来越把重心移到工作上,全心全意地追求金钱和权力带来的快感,从而忽视了家庭,而这样大多会带来家庭破裂的结果,就像影片中的主人公石宇。刚开始面对突如其来的恐怖灾难,石宇只知道维护自己的个人利益,见女儿秀安为老奶奶让座,却教导女儿称:有些时候,我们只要顾着自己就好了。维护女儿,想让女儿不受累,这在情感上是正确的,但是他已经沦为无情无义的人。从石宇的言语中,观众可以看出石宇并没有遵守已经形成的社会道德规范。在得知事情的严重性时,石宇也没有选择告诉车上的人员,而是独自抱着女儿从安全通道离开。种种行为表明石宇在面对闻所未闻的大灾难面前,只想到个人身份,而没有多加考虑自己也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要以大局为重,事事不能优先考虑个人。
        三、伦理意识的回归
        影视作品的根本目的不在于为人类提供娱乐,而在于为人类提供从伦理角度认识社会和生活的道德范例,为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提供道德指引,为人类的自我完善提供道德经验。导演在《釜山行》中刻画了主人公石宇刚开始錯误的伦理选择,其目的在于呼唤伦理意识的回归。
        帮助石宇伦理意识回归的是他自己常常忽略的女儿。在影片中,石宇用充满关爱的语气说:秀安,有些时候,我们不需要考虑别人。秀安不但没听,反而由此道出了母亲离开父亲的真正原因:妈妈就是因为你这样只想到自己才离开的。从这一刻起,石宇的伦理意识开始慢慢复苏。秀安表现出的勇敢、正直的行为,表明她有着很高的伦理道德人格,而这种人格在影片最后直接影响着父亲伦理意识的回归。除了秀安,帮助石宇伦理意识回归的还有大叔夫妇和流浪汉。这些人在逃亡过程中的所作所为深深地触动了石宇,促使石宇伦理意识的回归。在自己女儿和众人的影响下,石宇成就了自己的道德成长,和他们站在了同一个道德高度。所以,最后石宇选择牺牲自己的时候会露出很幸福的微笑,因为他死得其所,他不再是以前那个自私、被金钱和权力埋没了伦理意识的石宇,而是能够自我牺牲只为成全他人的道德高尚之人。混乱的伦理环境导致石宇伦理意识的丧失,从而做出了错误的伦理选择,而后又通过自己女儿等人的伦理道德熏陶,伦理意识得以回归,最终做出了符合人性的正确
选择。
        车太贤的电影四、结语
        《釜山行》这部电影似乎在告诉人们,表面上电影中的丧尸时代是由于瘟疫引起的,实际上却是人们的精神荒漠导致了丧尸时代这种物化的末日荒漠出现,而后,在这种被物化的荒漠里,人性反而在孤独中悄悄复苏。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希望真的会有一天需要男主人公石宇、流浪汉以及大叔做出那么大的牺牲来拯救人类,不希望真的会有大批丧尸来袭,但人们不能不面对在利欲熏心的情况下人类伦理道德的扭曲,不能不对人性中存在的欲望无限的恶因进行反思,不能不对政府的腐败无能进行反思,更不能不对个人在社会中的诸种行为进行约束,这正是当前社会赋予每一个人的责任。
        (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简介:汤美霞(1993-),女,江西上饶人,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