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记念》优秀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学习目标】
1.读懂文章,理解作者的创作目的。
2.学习课文勾连有序的行文结构和记叙、描写、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感受左联五烈士为理想而献身的执著精神,理解鲁迅的悲愤之情,以及为理想坚韧斗争的精神。
【重点难点】
缅怀烈士的句子短而精 1.解读白莽、柔石的性格特征,感受左联五烈士为理想而献身的执著精神,学习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2.理解鲁迅在文中所表现出的复杂而深刻的情感,认同作者主张坚韧斗争的理想追逐方式。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入
同学们,上次课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今天,我们将学习的是鲁迅先生的又一篇纪念柔石、白莽等五位青年革命作家的悼文。在这篇悼文中,鲁迅深情缅怀了烈士们的光辉业绩,愤怒控诉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法西斯暴行,表明了鲁迅先生无比愤慨、英勇抗争的精神。文章题为“为了忘却的记念”,既是“记念”为何还要“忘却”?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研读课文、深入领悟。
二、学习任务分析
(一)知识要点
《为了忘却的记念》为纪念“左联”五烈士而作,重点回忆了白莽和柔石。作者选取一些看似零碎却很能表现人物性格的小事,勾勒出两位烈士的崇高形象。文章议论和抒情文字也非常精辟、感人,阅读时要注意感受其表达效果。
(二)承担的单元任务
《》和《记念刘和珍君》两篇文章都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纪念性散文。都表达了对青年革命烈士的哀悼和对反动势力的痛恨。但本文抒情用到不少曲折隐晦的笔法,感情深挚沉痛。在了解作品特点、表现手法的同时,也要深刻认识革命历程,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三、学习活动
(一)简介背景
1.左联及五烈士死难:
左联,全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由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等联合组成的进步文艺社团,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并当选为常委。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胡也频均为组织成员。
五烈士死难,发生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蒋介石,对共产党人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笼罩全国。捣毁进步文艺团体,查禁进步书店书刊,用残忍手段将左翼作家逮捕、拘禁至秘密处死。1931年1月17日,“左联”五位青年作家被捕,同年2月7日,被秘密杀于上海龙华,同时,大批“左联”作家被通缉,悲愤无畏的鲁迅当即写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予以反击,指出国民党刽子手是“在灭亡中的黑暗的动物”、“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历史的第一页,是同志们的鲜血所记录”;又继写了《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柔石小传》等。1933年2月在柔石等遇害两周年的日子里,作者于7至8日再写此记念文。
2..五人简介:
(1)柔石1902生于浙江省台州宁海县,原名赵平福、平复、少雄。几代读书,传至父亲,家景不支,为小商。柔石至10岁入学。后入省立第一师范(设杭),受“五四”影响,走上文学之路。曾为北京大学旁听,听鲁迅所授中国小说史等,与鲁迅创立朝花社。回乡,任镇海中学教员。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被推选为执行委员,负责左联刊物《萌芽》。由冯雪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有短篇小说《二月》中篇小说《三姊妹》等。
(2)殷夫1909生于浙江象山,原名徐柏庭。1927年考入上海同济大学,积极投身反帝爱国斗争运动,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发起人之一。殷夫有一个极疼爱他,时任国民党航空署长的哥哥。牺牲前他曾四度入狱,均被哥哥保释而出。他感激哥哥的手足之情,但追求真理坚不屈从。有诗集《孩儿塔》《伏尔加黑浪》。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