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行为习惯养成提高学生道德素质
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近年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题。然而,新旧观念的冲突,独生子女、留守儿童的增多,在少年儿童中普遍出现一些不良倾向,比如: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成为学校工作重中之重,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落实胡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讲话精神的体现,是奉节县素质教育“个十百千万”工程的具体要求。我校在实施素质教育“个十百千万”工程中,提出“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抓手,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创建特示范学校”的工作思路。结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对学生进行德育常规训练,让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深入课堂、走出校园;学校强调四个狠抓:抓重点求突破,抓典型树榜样,抓活动促养成,抓检查求深化。
一、抓重点  求突破
1.提高认识,形成共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哪些是良好的习惯,哪些习惯不能养成,为什么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校校本教材中《礼仪行规,伴我成长》篇完整的给同学们解答了这些问题。如良好习惯包括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勇于提问、积极思考和讨论、大胆实践、课后认真做作业、专心学习、珍惜时间、课前预习、单元复习、自觉读书、读书写字姿势端正等;还要让学生有正确的辨别能力,通过与优秀同学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和自己进行对比,在哪些方面不如别人,以及自己成绩不如他人的原因让学生形成共识,从而取长补短,改正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
2.双德互育,和谐发展
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教师一直是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形象,小学生会有意识地将教师的一言一行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不但要用真心去激励学生,而且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
学生本身也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一个重要因素。除了老师,学生接触最广的还是学生体,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的活动,看看是否有不良现象的发生。有许多学生在老师面前可能
有所顾忌,但在学生之间肯定会原形毕露”,若纵容下去,会影响到其他的学生。这时,教师通过多种途径观察,然后恰当的时间,用恰当的办法,对,对他们进行改造,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
3.强抓四个规范,突出校园亮点
规范语言,校园内外都得使用文明用语,见到老师说您好您早见同学说“你好你早”,见长辈叫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见到比自己小的叫弟弟妹妹,比自己大的叫哥哥,每天上学和放学叫爸爸妈妈我走了或者我回来了最有素质的骂人语言等。不得说脏话、粗话、丑话,不取叫绰号,大声喧哗。
规范学生日常活动,自觉爱护桌凳,爱护电器设施,爱护花草树木,爱护校内外公共设施及各种标志牌,爱护所有公物和私人财产,做到不随意损坏,不打架骂人不在走廊追逐闹,不攀折花木、践踏绿地,讲究卫生,不吃零食,不乱丢乱扔,不乱刻乱画,养成随见随捡的习惯,积极参加有益的兴趣活动,做有益的游戏。
规范集体活动,无论做体操,食堂就餐,放午学,放晚学,还其他集会,都要做到静、齐、快上下楼梯做到轻声,慢步,不拥挤,不追打,守秩序
规范读写姿势,要求学生做到“二要二不要:即读写姿势要端正,书本与眼距离保持一尺左右;连续看书一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不要在直射阳光或暗弱的光线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或走路、乘车时看书;写字做到“三个一,即写字时眼距书本或笔记本一尺胸距桌近缘一拳手指距笔尖一寸等。作业卷面工整,书写规范,养成良好学习惯
4.依学龄段分层教育
行为规范教育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征,有重点地分层次进行。我校把学生行为规范诠释为简单的“三个管处”,即管住自己的口,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脚,让学生很容易理解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低年级学生通过儿歌讲故事等形式,了解小学生行为规范,让学生在公共场所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倒垃圾脏物,不在墙壁、桌面乱刻乱画,保持地面、黑板、桌凳、窗台的洁净;养成爱清洁的好习惯,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勤剪指甲、早晚刷牙。中年级学生渐渐有了自我意识,开始会主动思考、判断是非对错通过编故事、行为规范知识竞赛、达标等形式强化常规制度。高年级学生已基本上由他律转为自律,则通过出黑板报、手抄报、演讲会等巩固常规制度。学校分别从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几方面,分学前段、低中高段,提出不同层次的规范目标,促进学生循序渐进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抓典型  树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模仿性强,为学生树立榜样,是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经常给学生讲名人名家的故事树立学生身边的典型,从身边的人学起,发挥榜样的作用。教师要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以庄重大方、和蔼可亲的仪表,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作出示范。同时,充分利用学生中的典型事例,给孩子树立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他们,为他们指点方向和迷津。让先进的同学带动后进的同学,对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养成良好习惯,会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三、抓活动  促养成
小学生情感体验具有直接性和情境性,当引起学生产生某种情感体验的事物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就会产生某种情感体验。如小学生刚入队时,站在队旗下宣誓,那庄严隆重的入队仪式会令每一个儿童回味无穷。这时教师适当点拨引导:我们已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了,我们应怎样做?”;每周的升旗仪式也是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的良好契机,国旗下宣誓、讲话等都能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助、刻苦拼搏的精神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来引导学生行为的自觉性。每周提出切实可行的行为要求,及时将本周学生行为与规范要求相对照。并且每月根据学生实际更换新的目标,鼓励学生对照目标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某种良好的行为或动作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进行强化训练,渗透到他的每一个细胞、每一滴血液和每一根神经中,才能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也就真正养成。
四、抓检查  求深化
建立一套严格的检查制度,长期督促检查学生遵守规范的情况,是保障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最关键的因素。要使学生最终达到养成目标,就必须坚持长期的检查评价。
学校实行日查、周评、月考、期总结制度,加强对学生个体和班级行为规范的考评。及时对小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监督、检查、记载,建立学生德育分的
考评制度。每周对全校学生日常行为进行检查评比并定期通报、讲评,增加学生参与管理的机会,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通过行为规范教育和行为常规管理,做到行为规范教育制度化、行为习惯自觉化,使行为规范真正融人到学生的思想中,体现在学生的言行举止中,每周评选出行为小标兵”;依据小学生评价手册,每月进行四评,即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特别要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出自己的优缺点,给那些对自己缺乏自觉控制能力的学生适当的机会,让他们能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行为,使他们分清是非、善恶,意识到自己过错的性质、危害及克服方法。把道德规范与本人的行为进行联系、对照评价,就会对学生道德行为发展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小学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我国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当前,农村小学“独生子女”与“留守儿童”并一部分同学由于家长溺爱而表现为懒惰自私、怕苦怕累、行为霸道,一部分同学由于缺少关爱或教育方式不当则胆小自卑、消沉冷漠、孤僻任性;其共性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虚荣心,易产生逆反心理和敌对情绪。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全面提高思想
道德素质”不容我怠,是农村小学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深入落实素质教育灵魂所在。我校提出“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抓手,努力创建学校德育特”的教育课题;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地域特,让“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沁人心扉,领引行为,深入课堂,走出校园,彰显学校教育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