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第22卷 第1期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 l of Hunan Public Security Colleg e Feb 12010
Vol 122 No 11
收稿日期:2009-08-27
作者简介:李平(1984-),女,山东莘县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7级警察行政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张玲(1963-),女,北京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系教授,硕士生导师;闫子民(),男,山东莘县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6级警察行政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
浅谈公安应急装备保障体系的构建
李 平,张 玲,闫子民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摘 要:新形势下,公安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完备适用的公安应急装备保障体系无疑将会为公安机关
及时有效地应对公共安全危机、妥善处置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的过程中保护民警安全、保障工作质量和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应急装备保障力量体系的构建必须着眼应急实战部门,对应应急保障力量的要求,研究行之有效的构建方式,形成可为各类应急处突提供有效保障的应急装备保障力量体系。
关键词:应急;应急装备;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75(2010)01-0126-04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和公共秩序,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安全和秩序,就谈不上和谐。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社会不和谐因素日益增加、危机事件时有发生,要求公安机关必须具备快速反应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装备保障,尤其是公安应急装备保障作为综合保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公安机关整体战斗力,确保各项公安保卫工作顺利完成和促进公安事业蓬勃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但是,我国公安机关应对各种危机事件的后勤装备保障工作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制,装备保障效益不甚理想,而面对未来社会形势的变化莫测,以及危机事件的突发性等特点,使得公安机关的应战准备时间少,工作强度大,装备的高消耗性愈加凸显,对装备保障的依赖越来越大,作为实施装备保障的装备保障力量必将承担越来越繁重的任务,为此,必须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公安应急装备保障体系,形成能快速、有效地实施应急装备保障的综合体。
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主要研究探讨在我公安机关现行保障体制的基础上,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地建立一个装备精良、结构合理、反应灵敏、训练有素、保障有力的应急装备保障体系,为公安机关在未来的应急工作中提供装备支援保障和装备综合保障。
一、“应急装备保障”的涵义
首先,关于“装备”一词,来源于军事术语。如我国的《辞海》对“装备”一词的解释是:军队用于作战和作战保障的各种器械、器材等军事装备的统称。《美国军事百科全书》也有“装备”、“武器”两词的解释。“装备”一词的解释是:装备是配发给个人或组织的一切用具,包括服装、工具、器皿、车辆、武器以及其他类似物品。《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对“装备”一词的解释是:“1、各种武器和保障武器使用的器材的总称。包括:各种军种分队、部队、兵团装备的武器(发射工具和弹药),武器导向、发射、控制系统及其他技术器材;2、安装在坦克、战斗车辆、飞机、舰艇上的武器和仪器(坦克武器、舰艇武器);3、国家军事技术装备数量增长和质量发展以及用它装备军队的过程。”
[1]
根据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装备是指配备的武器、器材及其他技术设备的总称。公安装备是指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在维护社会治安,进行行政管理和刑事执法活动中,用以完成任务和保障自身安全的武器、器材和其他技术设备等。关于公安应急装备是指公安机关在处置治安灾害性事故、体性事件过程中,
基于职能任务的需要,为提高处置应急能力而使用的特殊装备,如警用直升飞机、冲锋艇、多功能移动应急指挥车等。公安应急装备保障是指公安机关为了履行职责和提高应急管理能力,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对参与应急处置的公安实战部门所进行的应急装备供应的保证。公安应急装备物资原则上只在处置突发事件和应对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下启用,须严格按照保障程序开展工作,在保障过程中应以本单位保障为主,外单位援助为辅。
公安机关在处置各种应急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行动速度快,机动频繁,对装备保障要求高。装备部门要随时保障民警在不同地区、不同方向和各种不同条件下频繁机动作战,其时间要求紧,任务异常繁重艰巨。因此,复杂性、紧迫性、艰巨性成为公安应急装备保障的显著特点。
二、构建公安应急装备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一)构建公安应急装备保障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必要条件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和公共秩序,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安全和秩序,就谈不上和谐。当
6
1981-20021
第1期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2月
前,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趋势的推动下,世界各国面临的安全环境和国际安全形势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与此同时,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社会不和谐因素日益增加、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对社会稳定构成较大的威胁。“警察是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警察通过维护社会安全为社会提供服务”,[2]公安机关是处置突发事(案)件、维护社会稳定的专门力量,要切实肩负起保卫国家安全、保护人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责任。公安机关的工作内容涵盖所有法律、法规赋予公安机关行使的治安、户政、消防、交通等行政管理职能和侦查犯罪的刑事司法职能。能否及时有效地应对公共安全事件,使公安机关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强有力的公安应急装备保障是提高公安机关整体战斗力,确保各项公安保卫工作顺利完成和促进公安事业蓬勃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二)加强公安应急装备建设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同志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发展是又好又快发展。加强公安应急装备建设也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公安应急装备在公安部党委和各级公安
机关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刑事侦查、治安防范、交通管理、公安消防等各个公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物化了的战斗力,公安应急装备日益成为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重要保障手段。公安应急装备保障体系的构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公安机关执政为公、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深化了公安民警对中国特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根本动力的认识,也充分彰显了维护最广大人民众根本利益的价值理念。
科学发展观追求的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又好又快的发展,这种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四位一体”战略布局的要求,公安应急装备保障体系的构建要处理好局部与全局、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全面推进公安工作的发展,真正实现公安工作为人民的民本理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谋划发展,更好地把握公安应急装备建设的客观规律,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积极推动公安应急装备保障体系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创新,完善和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三)公安应急装备保障体系建设是改善我国公安后勤保障工作的现状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与社会的转型,形势治安案件发案率居高不下,各种公共危机事件层出不穷,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开展专项斗争、处理危机事件的任务十分繁重,对后勤保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但是,
从当前我国公安机关后勤保障工作进行的调查来看,虽然近几年来,公安经费保障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后勤资源少,工作任务重,保障缺口大,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后勤保障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公安机关目前根据事权划分的原则,实行的是分级保障和上级补助相结合的后勤保障模式。这种保障模式受各级政府财政状况的影响较大,使得很多地区在后勤保障方面捉襟见肘、力不从心。因此,从目前我国公安后勤保障的现状来看,将“应急装备保障体系建设”引入公安装备财务工作,突出重点、尽量让有限的后勤资源发挥最大的保障效益。而在当前形势下,公安安全危机事件的处置要求能快速、有效地体现出公安机关的战斗力,这必然要求强有力的资金、应急装备、和人员技术支持。
(四)构建公安应急装备保障体系是现代警务机制建设的必然要求
现代警务机制是指公安机关在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社会治安形势下,为承担政治和社会责任,履行工作职责,完成工作任务,而采取的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科学技术,积极调动和发挥公安民警的工作主动性,广泛地发动和利用社会力量参与治安管理等综合手段和措施,确定和实施的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公安工作方法和过程。[3]现代警务保障强调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科学管理理念、手段为依托,对公安中心工作实施有力的支持,并成为公安机关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公安战斗力是各种资源作用整合的结果,保障这些资源可持续地发挥作用,是提高公安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11公安装备的配备品种和数量要求。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人,社会治安形势的复杂和公安工作量的不断加大,原有的装备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自然地要增加公安装备种类和数量。对交通工具、武器警械、个人防护器材等装备的需求大大增加。防暴、反恐等业务的细分,对公安装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21公安装备性能的要求。进人21世纪,同国外犯罪势力联合进行国际犯罪(包括经济犯罪、刑事犯罪和恐怖活动等)的犯罪分子正在增加,而且这些犯罪分子的装备非常先进,作案手段十分高明、隐蔽,计算机网络等智能犯罪案件上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拥有优于犯罪分子的侦查技术设备和高科技装备武器,才能对这些犯罪分子实施有效的打击。
31公安装备管理的要求。
随着公安装备配备种类和数量的逐渐增多、装备科技含量的逐步提高和越来越多的民警使用装备,对公安装备管理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装备管理要实现“配备标准化、使用规范化、分配合理化、管理科学化”。
目前,一些公安机关存在着对装备保障认识不足、不能科学地进行后勤装备保障体系的构建、不知如何正确的发挥后勤装备保障的作用等现实状况,致使装备保障管理实践过程中经常遇到许多诸如机构不规范、关系未理顺、经费来源单一、缺口日益增加、有些职责交叉、重复或不明确、难以满足实战需要等
问题,促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优化配置公安应急装备达到“精兵强警”的目的,进一步巩固“三基”工程建设成果和顺利完成“三项建设”。
三、构建公安应急装备保障体系的原则
721
警学研究李 平,张 玲,闫子民浅谈公安应急装备保障体系的构建
(一)保障警务活动的原则
保障警务活动的原则是公安装备管理的最高原则,是公安装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公安机关的各项活动都有基本的物资保障,而公安机关应急装备体系的构建也应从公安工作的实际出发,保障公安工作所需的装备能够进行合理的规划和配备,保证公安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追求最大效益的原则
效益是管理的永恒主题。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其应急装备保障体系的构建也以追求最大效能为主要目标。在公安工作实战中需要协调权衡人力、物力(装备)、财力以及时间等因素,使之协调一致、发挥最大效能。因此,在构建公安应急装备保障体系过程中要贯彻追求最大效能原则。
(三)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在公安应急装备保障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坚持科学规划。如果体系建设不合理,其浪费损失不可弥补。同时要根据需要与可能的原则突出重点建设项目。应急装备保障体系的构建必须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当前,应着重于适应应急作战的公安应急装备保障力量及应急保障支援力量的构建。
四、构建公安应急装备保障体系的基本途径
(一)推进应急装备保障团队建设
公安机关是处置突发事(案)件、维护社会稳定的专门力量,要切实肩负起保卫国家安全、保护人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责任。特殊的地位作用决定了公安机关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自身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又对相应的公安应急装备保障力量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要求。为适应新时期公安工作的需要,满足应急装备的保障需求,必须建立一支公安应急装备保障团队作为应急保障力量体系的“拳头”,真正做到“保障有力”。应急装备保障团队主要应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的建设。
一是充实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警用装备是公安现代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公安战斗力的物质基础,也是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公安应急处突实战部门作为维护社会安全的专门力量,其配备的装备及装备系统是最先进的,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这使得警用物资装备保障要素中,体力所占比重下降,而
知识和技术的比重不断提高,公安机关的应急装备保障不仅需要掌握高科技的专业技术人才,也要求后勤领导干部具备良好的高技术素质。
二是强化应急装备保障能力。应急装备保障能力,是指作为应急队伍能够胜任应急保障任务的主观条件,包括科学管理能力、创新规划能力、应急调控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等。它是应急保障团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应急保障团队应急指挥能力和装备保障效率的基础。应急保障能力与团队建设密切相关,要求其成员具备相应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纪律作风素质、法律素质、知识素质和心理素质等。[4]
(二)加大对公安装备建设的经费投入
当前,公安经费保障的主要矛盾是有限的经费投入与日益发展的公安事业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努力加大对公安经费的投入,是公安装备建设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形成鼓励投入的机制。通过各种渠道,使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加强公安工作与发展地方经济的辩证关系,自觉加大对公安工作的投入。二是形成规范的投入机制。公安机关要以贯彻落实相关文件为重点,以实施部门预算为契机,科学预算公安机关的各项经费标准,明确规定公安经费每年应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并随着国家财力的增长而逐年有所增长。三是形成应急保障机制。各级政府在财政预算中要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作为备用资金,由公安机关按事权划分的原则,履行规定的报批手续后,专项用于处置突发性事件,促进公安应急装备体系构建及应急保障团队建设。
在加大公安经费投入的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要将公安经费保障情况纳入各级人大执法检查的范围,通过监督检查、审议公安经费财政预算等渠道和方式,督促各级政府切实保障公安经费。
(三)建立以公安机关为主体的应急保障组织体系
由于公共安全危机事件波及面大,涉及人员多,参与处置的单位、人员和装备多,应急保障任务十分繁重。完善以公安机关为主体的应急装备保障系统,应以公安信息化发展为契机,通过广泛采用系统集成技术,对传统的“粗放型”应急后勤保障进行彻底变革,促进整个系统中“条条”与“块块”整合。从理顺和完善现行后勤保障体制入手,深化后勤保障体制改革,根本改变后勤保障的分散状态,除了警用特种装备的自主保障外,还要广泛吸收社会化保障方式,借助政府其他部门和社会力量,形成“寓物于民,警民兼容、平战结合”的保障格局,要大力优化保障结构,把已经过时的物资管理以及明显具有“办社会”性质的保障任务坚决舍弃掉。
(四)完善立法,加快公安机关应急装备保障建设的法制化进程
总体来看,我国公安机关整体应急后勤保障缺乏统一的法律强制机制,在公安装备经费保障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就更难谈得上公安应急装备保障的立法,相关的法制化建设滞后。但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社会不和谐因素日益增加、危机事件时有
发生,要求公安机关必须具备快速反应能力、“联合作战”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而装备保障,尤其是公安应急装备保障作为综合保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公安机关整体战斗力,确保各项公安保卫工作顺利完成和促进公安事业蓬勃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有鉴于此,必须加强我国公安机关应急装备保障的法制化建设,一是要从国家和社会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角度,制定一个紧急突发事件应急装备保障法规,用立法方式规范应急装备保障行为;二是要明确应急装备保障的机构、职能、权限、运作方法及经费来源,确保应急装备保障依法进行;三是用法律手段,在应急装备保障中维护公安民警的基本权利,确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确保公安机关应急装备保障尽快走上法制化轨道。
公安应急装备保障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以我国公安机关未来应急作战力量为保障对象,以为应急
821
第1期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2月
作战力量提供快速、高效的装备保障为目的,受“作战”形式、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应急装备保障力量体系的构建必须着眼应急实战部门对应急保障力量的要求,研究行之有效的构建方式,形成可为各类应急处突提供有效保障的应急装备保障力量体系。
参考文献:
为什么要发人防战备应急包[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1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后勤条目
选编[Z]1198212051
[2]王鹰1政府公共警察研究[M]1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11-21
[3]王强1现代警务机制下公安公安装备体系建设的探讨
[J]1公安研究,2006,(2):70-751
[4]寻寰,中王德1构筑我国政府应急管理后勤保障体系
[J].中国行政管理,2004,(1):21-241
An Ana lysi s on the Con str ucti on to the System of the
Publi c Secur ity Em er gen cy Equ i pm en t Suppor t
L I Ping,ZHANG L ing,Y A N Zi2m in
(Chinese Peop l 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B eijing,100038,Chi na)
Ab stra ct:P re s entl y,our country is being in the c rucial pha se of t he refor m and opening per i od,e s pecia lly under the i nfluence of int e rna tional finance c risis,s o m e ent e rprise s have been ex pe riencing a quite difficult pe ri od,the unemp l oyed and the unempl oy ment pea sant labore r have inc rea s ed,what’s more,the university graduate s employ ment p ressure has i ncrea sed,and the s oc ial orde r has t aken on s ome ne w situations1Unde r the new situa tion,the poli ce’s duty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arduous,while the co mp lete and suitable public securit y e m ergency equi pment su pport system will build a g ood foundati on for dea ling with the public security crisis,protecting the police’s s afety during the proce ss of hand ling in the public security crisis events,ass u ring the work qua lit y and the efficiency1This a rticle has carried on the elaborati on fr om the follo wing aspec ts———the i mplication of the public security e m ergency equip m ents,the nece ssity of constructing the public security eme rgency equi pm ent suppo rt syste m,a s we ll a s the e ssentia l ways of con structing the public securit y e m ergency equi pment su pport system and s o on1
Key wor ks:eme rgency;e m ergency equi pment;suppo rt syste m
(责任编辑:左小绚)
92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