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整理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椭球体。
2.人类首次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事件是麦哲伦环球航行。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实例
还有:地球卫星照片、站得高看得远、海边看帆船现象、月食现象。
3.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①天圆地方说②太阳和月亮③麦哲伦环球航行④地球
卫星照片
4.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
5.1亿平方千
5.纬线的形状圆圈,长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指示东西方向,数量无数条。
经线的形状半圆弧,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数量无数条。
6.纬度的划分:以赤道(0°纬线)为起点,向南、向北各增大至90°
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起点,向东、向西各增大至180°
7.判断北纬、南纬、西经、东经的方法:南增南纬、北增北纬;东增东经、西增西经。
8.纬度:向北递增为北纬,代号N;向南递增为南纬,代号S;
经度:向东递增为东经,代号E;向西递增为西经,代号W;
9.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10.判读东西半球的依据:20°W向东至160°E是东半球;20°W向西至160°E是西半
球。
判读南北半球的依据:北纬是北半球,南纬是南半球。
11.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自转中心: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南顺北逆;周期:一天(24小时);
地理意义:①昼夜更替②时间的差异③太阳东升西落
2.地球的公转: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
地理意义:①季节的变化②昼夜长短的变化③五带的划分
3. 四季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填表: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规律:太阳直射北半球,越往北昼越长,北极有极昼。 (太阳直射南半球,越往南昼越长,南极有极昼)
4. 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A 北寒带、B 北温带、C 热带、D 南温带、E 南寒带。
分界线:①北极圈66.5°N ②北回归线23.5°N ③赤道0°④南回归线23.5°S ⑤南极圈66.5°S
5.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温
带:四季变化明显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1. 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 、方向、图例 。
2. 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3. 表现形式有: 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4. 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5.  方向:(1)一般地图,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辨别方向
(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指向北
(3)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公转位置
节气
时间 太阳直射点位置 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北半球的季节 南半球的季节 月份 A
春分    3.21前后 赤道0° 昼夜平分 春季 秋季    3.4.5 B
夏至    6.22前后 北回归线23.5°N 昼最长夜最短 夏季 冬季    6.7.8 C
秋分 9.23前后 赤道0° 昼夜平分 秋季 春季 9.10.11 D 冬至 12.22前后 南回归线23.5°S 昼最短夜最长
冬季 夏季 12.1.2 A
B    C    D
6.  地图种类的选择:A寻景点需要旅游图
B外出旅行,确定行程需要交通图
C确定国际时事事件发生点需要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
D郊外山地越野活动需要地形图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是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是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4.等深线是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5.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部位:
①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②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③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④陡崖: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⑤鞍部:两个山峰中间的地方.
7.寻河流:山谷;寻攀岩、蹦极地点:陡崖
8.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海拔高度<200m >500m >500m 200-500m 没有定值
地面起伏
特点宽广平坦面积较大,外围较陡、
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具有耸立的山
峰、陡峭的山坡
地势起伏
相对较大
四周高,中间
12.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第二章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海
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陆地.
3.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试卷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4.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
5.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
6.赤道穿过的大洲: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
赤道穿过的大陆: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
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北美洲、欧洲
完全在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
主要在东半球的大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
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南美洲、北美洲
环绕北冰洋的大洲欧洲、北美洲、亚洲
环绕南极洲的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
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北冰洋
7.大洲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南美洲与北美洲:巴拿马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1.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主要原因)、海平面的升降(主要原因)、人类活
动 .
2.大陆漂移学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①证据:大陆轮廓的吻合、古地层的相似、生物的相似
②内容: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③太平洋面积缩小,大西洋在不断扩张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4.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两个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形成山脉.
5.六大板块示意图
A非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阿拉伯半岛、
印度半岛、印度洋、大洋洲)
C亚欧板块
D太平洋板块
E美洲板块
F南极洲板块
6.地中海发展趋势及原因:A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
7.红海发展趋势及原因:A非洲板块与B印度洋板块做张裂运动,红海面积不断扩张。
8.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发展趋势及原因:B印度洋板块与C亚欧板块碰撞挤压,不
断升高。
9.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①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②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火山地震频发。
10.中国多地震的原因:中国东部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西部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