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
!JIAOSHI
BOLAN
师博览
……………
……………新加坡是个面积只有630平方公里,人口400多万的小岛国。从1965年独立到现在也只有短短39年历史,但她从一个昔日的小渔港发展成为今日的“南海明珠”、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令世人瞩目。这个小岛的城市建设规划科学,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翠绿笼罩,堪称世界一流的花园城市;经济建设能量巨大,初步建成世界级的航运、金融中心及现代制造业基地,2003年新加坡人均GDP达到24000美元,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就业率达到97%以上,人均年收入达到23000美元。新加坡成功的经验,是从教育培训入手,按照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联动发展的思路,实施培养经济建设实用人才战略,充分挖掘人的智慧和潜能,从而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产业更替升级,教育跟进支援新加坡经济发展大致可分为五个历史阶段,分别是:上世纪建
国初期六十年代———劳动密集型经济(低技能);七十年代———技能密集型经济;八十年代———
资本密集型经济;九十年代———技术密集型经济;1998年之后———知识型经济。新加坡政府在每个发展阶段都能根据本国政治、经济及资源状况,审视国际经济环境而选择适合自己国家发展的主导产业,与此同时,制定与产业相适应的教育培训和引进人才的政策,以支撑产业发展。
建国初期,刚成立的新加坡政府面临人多地少,资源匮乏、政治动荡、经济畸形、种族纷争、满目疮痍的状况,特别是失业严重、住房紧张两大问题使民众怨声载道。新加坡采纳了联合国技术协助组织的调查报告的建议,为满足全民就业发展制造业,并根据当时人口素质资源因素考虑,制订了发展出口导向型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方针,随之带来的产业有电视组装
业、造船修船业、建筑工程业(一方面可以改善住房,一方面可以增加就业)。产业的发展需要有相应技能的劳工支援,为此,新加坡政府注重初等与中等教育的发展,特别重视发展初等职业技术教育,同时强调纪律、法制及国民意识。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就业问题,就业率达到90%左右,进而达到了稳定社会、经济起步的的良好效果。
上世纪七十年代,新加坡经济在固本强基的基础上,转向外向型,通过招商引资等开放政策,新建了航空工业、医药工业和机械工程。同时,电子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占制造业产出的15%。
这时,新加坡政府调整教育格局,重点培养建立技能型劳工队伍,经济发展局专门成立了员工培训部,并采取5条措施:
一是邀请日本和美国专家来新加坡协助培训,二是实施跨国合作培训计划,送往欧洲、美国、日
○樊兵
教育与产业互动培养与引进并举
———新加坡的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
12
!
师博览
2006.12
……………
……………
本,按当地要求培训,三是重点产业与企业共同培训,
与印度
TATA,德国Rollei,荷兰飞利浦合办精密工程培训中心,促进精密工程、硬盘驱动器成为支柱产业,四是大学的工商学院(大专)扩充培训设施,扩大招生人数,五是学习德国“双轨制”职教方法,即接受完整的理论知识的教育,又接受来自“教学工厂”有效的实践技能培训。“教学工厂”的体制与经济密切相关,学生和老师都是劳动者,一起动手参与厂家提供的实验计划或产品开发,使学生具备多方面的能力。
上世纪八十年代,新加坡进一步开放,经济外向性进一步提高,许多跨国公司、金融机构在新加坡设立区域总部。新加坡政府确定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为经济增长的两个引擎,使资本密集型工业得到发展,制造业走向多元化:工业仪器、模具、自动设备、飞机维修、石化工业、仓储业形成规模;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工业得到鼓励,如集成电路制造、计算机、工业电子设备和特殊化学产品等等。与此同时,新加坡政府教育培训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经济发展局设立技能培训基金,雇主需为低工资收入工人上缴工资数额1%的基金。政府可用这笔基金支付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训练课程50%—80%的训练费用。新成立三所培训中心及学院,提供特殊领域的技术培训,包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工厂自动化、制造业技术、计算机硬件及软件、计算机数控技术等等。上世纪九十年代,新加坡本土制造业和服务业几
乎达到饱和状态,数据储存与磁盘驱动器生产成为关键领域,新加坡1995年以来拥有全球35%的磁盘驱动器生产量,并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1995年以来,由7个小岛周合成的裕廊岛,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化
工基地———60个公司,210亿新元固定资产投资,100亿新元的产出,6000名员工,是亚洲第一大石化工业基地。其他仓储、航运、服务等产业都得到充足的发展。此时,新加坡政府确定,区域扩展为经济发展的第四引擎———建立海外工业园,相继建立印尼、越南、苏州、无锡、印度等工业园区。与此同时,新加坡教育政策进一步调整,目标是建立世界一流教育体系,经济发展局与国立大学合作创办国际商业学院,培养进军海外人才;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两所最高学府与世界名校合作,培养国际商业人才;工艺教育学院在国内外成立了11所分院,以适应海外工业园建设人才需要。
1998年之后,新加坡政府意识到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经济增长由以往依赖于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跨国公司的投资,转变为取决于知识创新、价值创造、国际市场开拓能力,最终取决于全新的人力资源。因此,新加坡的教育政策调整为人才资源发展战略。即:着重培养创新和企业家精神,重视情商(EQ),培养思考和交流的技巧、全球和开放的视野,强调终生学习,培养终生受雇能力。与世界一流大学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学生。他们认为,艺术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关键动力,2000年推出跨世纪文化发展战略,加大文化领域的投入;2002年公布了“创意产业发展战略”,以推动文化产业为主体的创意产业发展。
构筑创业环境吸收精英人才随着世界金融革命的深化,资本借贷和投入风险已不是主要问题,土地、资本、人力三要素,人力上升为主要竞争要素,这是新经济
的一个显著特点。而新加坡人力资源恰恰是个薄弱环节。全国400多万人口中,公民200万人,永久居民
100万人,外国侨民100万人,如果
除去老人、儿童,劳力只有300万人。在这300万人力中,除去政府官
员、100多个驻外使(领)馆人员、公务员、学校教职员、军队官兵、司法人员以及企业家等大约120万人,实际劳力只有180万人。而近年来,新加坡又因生育不足,人口呈负增
长趋势。显而易见,支撑起如此庞大的国家经济体系,不仅劳力资源不足,而且管理和经营这个现代化国家和企业的精英人才更加不足。这严重影响了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后劲。
在世纪之交、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人口的增长问题。一方面调整了生育政
策,奖励新加坡居民多生育,提倡大学恋爱,以达到提高结婚率的目
的;一方面放宽了引进外籍劳工,特别是引进外籍人才政策。在引进外籍人才方面主要措施有:
一是以优厚待遇吸引外籍人才。凡来新加坡工作的外籍专家、博士、教授、取得新加坡学士学位,工作二年以上的外籍人员、投资
100万元新币以上的外籍投资者
等,均可享受永久居民待遇。永久居民待遇为除了选举权外的所有新加坡公民待遇,主要包括公积金制度待遇、公共住房待遇。
二是出资招募海外人才来新加坡工作。新加坡政府每年投资3000万新元,到中国、印度等国家
的中学择优招收学生,到新加坡免费读大学,并提供生活费和优厚的奖学金。这些国外的学生,大学和硕士毕业后,必须为新加坡至少工作6年。此后既可继续留在新加坡工作,也可以回到自己的国家或其他国家工作。
三是到发展中国家招收廉价劳工为新加坡工作。新加坡政府与东南亚国家实行免签证政策,使周边国家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13
!JIAOSHI
BOLAN
师博览
……………
……………泰国、印度等国家的劳力可以很方便地到新加坡打工。其中尤以邻国马来西亚劳工居多,他们早上到新加坡工作,晚上可以回马来西亚居住,节省了住宿成本,新加坡企业也不必为他们提供生活上的方便,因而很欢迎这样的廉价劳工。政府政策引导社会参与兴教新加坡的教育不仅为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自身也形成了产业,成长壮大,并逐步走向多元化、国际化,跻身世界先进行列。2000年,教育占国内生产总值3%,教育机构总数从1995年的1600家增加到2000年的2300家,年均增长达7%;教育行业的就职人数从1995年的57500名增加到2000年的71300名,年均增长幅为4.4%,营利的教育机构数目平均增长幅为9.6%,所聘用的人员平均每年增加7.2%,估计到2010年,教育行业对新加坡的经济贡献将有较大的提高。
新加坡教育的发展,政府起了主导作用。他们能根据当前与未来的总体经济发展的需要,适时制定政策,提供资金,教育投入占年财政收入的15%-30%;同时建立必要的机构,调动雇主、工会和学术机构共同贯彻政府的教育政策。主要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府与私人企业各界保持密切合作,以确保教育和训练满足工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企业的代表也参加决策过程,以保证内容结合实际,并不断更新。
二是在经济发展初期的上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政府优先确保初等和中等教育,为未来的职工技能升级打下良好的基础。八十年代以后,进一步改变初等、中级教育质量,并把重心移向高等教育。
三是技术教育和训练保持与经济发展同步。随着新加坡制造业发展到中级和高级的技术密集水
平,技术教育和训练也相应地得到升级。
四是在工业化初期,除了正规的教育和训练系统外,新加坡也发展其他多种类型的培训形式,以满足劳动密集型经济的需求,并促进向技术密集型转化。在经济发展成熟之后,非正规的教育和训练系统最终融合到正规教育系统。
五是与外国政府和跨国公司紧密合作,发展职工培训项目,其目的在于快速地移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劳工技能,将“硬件、软
件、技能”一起移入新加坡工业中。六是教育技术培训不仅着眼
于培养未来的劳动力,也关注现有职工的技能更新与提高,政府十分关注年长工人以及中小型企业工人的技能培训。
七是积极和有计划地招募海外专业人士,以弥补本国人才的不足,并鼓励他们长期在新加坡定居。这些海外人才在新加坡的一些重要技术领域里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此外,新加坡还认真研究其他工业化国家在教育与培训方面的经验,这种借鉴使得新加坡避免了
走弯路。
责编:唐河
1.每次都礼貌地称呼老师。2.准时或稍提前进入课堂。3.先举手,后提问。
4.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坐着与老师交流,不一定要起立。5.缺课期间,一定要请老师或同学把拉下的学习内容补上。
6.遇紧急情况需要离开学校时,
应提前告知老师并问清楚在离校期间应学的内容和应完成的作业。在新加坡打工怎么样
7.独立完成作业。8.考试不作弊。
9.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主动约见任课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会很
乐意为你提供学习上的帮助。
10.凡不到校上课或迟到的学
生都必须带回通知条,本人必须向
父母说明原因。
11.属下列缺勤情形的,学校
将不追究当事学生的责任:本人生病、家人去世或宗教节日。除上述以外的任何其他原因,学生呆在家中而不到校上课的,皆属违法行为。
12.当老师提问时,如没有明
确指定某同学回答,凡会的同学都
应当举手回答。
责编:薛农基
美国的
“中小学生守则”
○达闻
1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