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新加坡考察心得体会
赴新加坡考察心得体会
  根据**地委和伽师县委的统一安排部署,xx年4月7至22日,我参加了广东对口援喀“两县一师”高级骨干经济管理研修班第三期的学习培训。先后到清华大学、广州市、佛山、新加坡等地学习考察。其间,我认真听取了清华大学、广东等知名专家的授课,到广州花城广场、广州塔,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佛山市中国佛山陶瓷教育中心等地进行了考察。总体感到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新了理念,对个人更好地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有很多启迪。现将学习中的一些思考和体会汇报如下:
  一、认识新加坡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由新加坡岛及附近6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710平方公里,总人口507万,是一个集国家、首都、城市、岛屿于一身的国度,曾被英国殖民统治100多年,1959年自治,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联邦,成为独立的国家。几十年来,新加坡坚持把政治管制与经济自由相结合,把共同理想与多元文化相结合,创造了许多奇迹。短短几天的考察学习,我对新加坡的认识有以下几点:
  科学的城市规划创造了和-谐的人居环境。新加坡人口密度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然而人们却生活得井然有序。 在新加坡打工怎么样
  整个城市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管理精细,极具美感,充分体现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市区内既有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也有在精心维护和改造下既保留了旧貌,又焕发出新颜的极具民族风情的牛车水唐人街和小印度。新加坡以花园城市国家而闻名,有30多个公园,街头巷尾到处绿树成荫,几乎每一座居民楼都伫立在苍翠的绿里。走近新加坡,尤如进入了绿环保的仙境。
  行之有效的管理确保交通的畅通。新加坡是著名的世界交通枢纽和港口贸易城市,港口规模居世界第二位。发达的交通使新加坡成为亚洲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汇集中心。新加坡市内也建有完整有效的道路交通网络,包括普通道路、城市快速路、地铁系统、轻轨系统等,市内的公共交通非常便捷。严格有效的社会管理更是新加坡繁荣昌盛的根本保障。他们一方面坚持不懈地对国民进行教化,让国民遵章守纪,另一方面采取严刑峻法,强制国民遵纪守法,因此新加坡是世界上文明程度高,行为规范好,犯罪率低的国家。
  多民族的融合促进社会的和-谐。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国家,其中华人占76.8%,马
来人占13.9%,印度裔占7.9%,其他族则占1.4%。在世界上很多多民族国家内部矛盾迭起,纷争不止的时候,新加坡的各个民族却水融,不但能够友好共处,而且还尊重各民族文化和传统。新加坡推行宗教自由与宽容,各种宗教信仰追求者都可在这里立足。走在新加坡的街头巷尾,
  可以看到多个民族的文字,各式各样的宗教建筑和各种肤、各种服饰的行人,会让人有一种深刻的感动!
  二、感悟新加坡
  新加坡之所以能连续四十多年高速发展,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和最发达国家,我认为是因为新加坡具有:
  一是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新加坡国土狭小,资源匮乏,连吃的淡水,填海的泥石都需要进口。加之历史形成的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矛盾,使其周边生存环境极为险恶。为了摆脱自然条件和恶劣环境的制约,40多年来,新加坡政府一直在通过各种渠道提醒国民要树立危机意识、忧患意识,不断开拓创新,共同推进国家的发展。即使取得了举
世公认的成就,仍始终保持着冷静和低调。这种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不仅为新加坡的执政者所具有,而且已经深入到了每一个国民的脑海。
  二是有放眼世界、抢抓机遇的进取精神。新加坡从建国到现在,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驱动、资本密集型产业及投资驱动、创新科技产业驱动、科研开发与服务型经济或高附加值产业驱动等4个阶段。事实证明,新加坡的发展总是比其它发展中国家抢占了“先机”。而新加坡政府更能从战略发展的层面谋划未来,总是以超前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眼光去预测和判断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并且毫不动摇、一以贯之地实行对
  外开放。现在,新加坡拥有大小工业园区30多个,欧、美、日等地的7000多家跨国企业和科技伙伴在新加坡落户,其中4000家为区域总部。新加坡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其中42%是由跨国公司创造的。
  三是有着眼长远、脚踏实地的精神意识。一方面,新加坡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的位置;另一方面,新加坡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的体制、严格的制度和合理的规划,控制和治理污染,保护和美化环境,开发和节约资源。目前的新加坡在承载了强大的制造业的同时,成功地维持了优美洁净的环境,并因其良好的居住环境反过来吸引了更
多的投资者。同时,新加坡理性面对本国实际,科学谋划发展路径,尽快地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从独立初期的劳动密集型工业,逐步过渡到具有高附加价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进而发展到目前的信息产业等知识密集型经济,逐步走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赴新加坡考察心得体会》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下一页查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