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信的正能量小故事
关于自信的正能量小故事篇一:立,然后威廉
5岁时,爸爸突然不辞而别,不仅抛下妈妈,连他和哥哥都不要,从此哥儿俩便和妈妈相依为命,为了生活,妈妈只好打两份工来维持家计。他从小就知道妈妈的辛苦和不易,这个“钥匙儿童”每天放学后独自回家,安静地吃着妈妈事先煮好的菜。由于自己生长在一个贫穷的单亲家庭里,他的性格变得很内向害羞,在学校里和同学一天说不上一句话,常常被同学欺负,哥哥充当了他的保护神。
13岁的时候,他为了帮忙家计,开始了打工的生活。三四年时间里,他做过搬运工、推销员、售货员、餐厅侍者、仓库看管员等十几种工作,几乎所有苦差事都干过。他印象中最难受的工作就是在餐厅洗碗工。新加坡是个对食品卫生要求极为苛刻的城市,无论是餐厅、小食摊都要达到相应的卫生标准,否则就要遭到重罚。为了不能耽误前台用餐具,餐厅老板要求他必须用滚烫的开水洗碗。他那双稚嫩的小手经常被开水烫得火辣辣地灼痛。虽然打工的日子很苦,小小年纪的他却懂得安慰自己:“每次想要放弃的时候,我都会告诉自己,每一份辛苦,都会是一笔财富,我一定要坚持下去。”
回到家和妈妈四目相对的时候,妈妈就会鼓励他说:“不管你有没有钱,不管别人怎么样,你都要有自信,你自信地往别人面前一站的时候,别人就会很快喜欢上你。”母亲的话让他深受触动,他觉得妈妈太伟大了,她从来就没给他和哥哥那种很贫穷的感觉,她一个人面对着所有的琐事,还有情感的那种内心深处的伤害,却让这个单亲家庭里的孩子健康地成长着,不带入一丝的阴云和愁雾。
他的个性因此而坚忍,性情因此而阳光。17岁那年,立威廉已经长成了一个180厘米的英俊大男生。因为出的外形,在打工的时候,他被一家模特公司看中,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模特生涯。开始的时候,立威廉只是把它当做一份轻松惬意又能赚钱的普通工作而已,可是半年后,他发现自己慢慢爱上了这份职业,因为他喜欢听到大家的掌声,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代言商品的个性,更喜欢众人肯定赞赏的眼光。
2023年,他报名参加“新加坡先生”大赛,竟然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当选为“新加坡先生”的冠军。除了不菲的奖金,他还取得了代表新加坡参加2023年“世界先生”比赛的资格。
一直以来,东方人都很难在世界性模特大赛中有出表现。所以,他一点儿也不自信,完全不想做什么准备,心想着到时出国玩一趟就回来。他这种态度气坏了一旁的哥哥。哥哥郑
重地告诉他:“为什么不好好准备这次比赛?你自己都认为自己不行,还有谁能帮你?为什么不珍惜每一次机会?”是啊,如果连梦都不敢做,还会有什么奇迹发生呢?清醒过来的他全身心投入到大赛前的准备中去。
2023年的“世界先生”比赛在波多黎各举行,他是唯一晋级决赛的东方华人。他穿着模特服时看起来相当瘦弱,可当他脱掉上衣走秀时,评委们却意外地发现他竟如此精壮,当场就颁了“最佳身材奖”给他;在进行机智问答时,他抽到“什么是女人”的题目,“男人没有女人就不能活!男性要靠女性生、养,当然要尊重!”全场观众为他起立鼓掌,他也因此夺得了当晚的第二个大奖“最佳机智问答奖”……一轮轮精彩表现后,他最终夺得了“世界先生”冠军!头顶“世界先生”头衔,他的模特事业从此步入高峰,演出的足迹踏遍曼谷、上海、香港、台湾、巴黎、东京……去年,他又凭偶像剧《天国的嫁衣》迅速蹿红,镜头前他迷人的微笑和优雅的谈吐,让人深深为他着迷。今年他又有新作《绿光森林》,令他人气持续高升,最近又参与《放羊的星星》《十全九美》的演出。
中国的观众是看了《天国的嫁衣》才逐渐认识他的,在戏里,大家看到的威廉王子是伸手就来的富家公子,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而他的名字,就叫立威廉。于是,有人问他:“现实
在新加坡打工怎么样生活中的你是不是出身很好,也过着贵族公子的生活?”他老实作答道:“我爷爷是英国人,奶奶是日、德混血,妈妈是新加坡人。但因为我爸的离开,小时候,我家穷得一个汉堡都买不起,我那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拥有一块五毛钱买一个汉堡包……”对方接着问:“你的名字有没有什么深意?”
他眼里噙着泪,这样回答:“名字是妈妈给我取的。大家都知道,威廉是一个尊贵的姓。妈妈自小就告诉我说,血统无法帮助你过上令人尊敬或者人们所谓的尊贵的生活,你一定要靠自己立志、立言、立身去获得!——立,然后威廉,这是妈妈赐给我的一生的护身符。”
或许正是因为有妈妈的“符咒”在身,在拍《天国的嫁衣》时,累得快趴下的立威廉怕睡过头,特地买了7个闹钟摆在房间的各个地方。开拍时间一到,七个闹钟同时响铃,震耳的响声才能把他从沉睡中唤醒——如此玩命的结果是,戏一播出,观众的目光几乎都停在了立威廉的身上,他被冠上“男版林志玲”的封号迅速走红,他的青春、高贵、教养和帅气令无数观众心思着迷、目光追随至疯狂。
关于自信的正能量小故事篇二:原创生活
他是个来自农村的打工者,经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从十七八岁当学徒开始,他进过很多工厂,学了些技术,机修、电器原理都懂一点点,可是运气不好,他待过的厂子总是不景气。这没关系,年轻嘛,有的是精力,什么都可以干,送快递,送外卖,搬家公司,保安……
今年他30岁了,还是单身。他是独子,家里只有一个妹妹,外甥已经上小学了。他母亲每次打电话没别的事,就催他赶快办这件大事。
他笑笑说:老妈想得简单,让我娶谁去呢?我小时候营养不良,个子小,女孩看不上我。我去过婚介所,工作人员挺热情,让我交1000块钱,说给我到为止。我说让我考虑一下,就走了。傻子才把钱扔水里呢,我挣得多不容易!农村?农村哪里还有?去年老爹生病我回了趟家,从村头走到村尾,没碰到一个女孩子,全部出去打工啦。再说啦,即使有人肯嫁给我,至少我得有房子吧,我挣得出一套房子吗?即使拼死拼活挣出来,那我还有一天好日子过吗?创业,发家,每个人都想,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你说是不?
他说起眼下的生活:我还是很想得通的,我喜欢自行车,就买了好几辆,一辆捷安特,下雪天也敢骑,骑一个多小时,到电影院。是啊,路远,住在城乡结合部,租金便宜一点儿。原先一辆旧的就放在乡下家里,回家走亲访友好骑骑。我还参加极限自行车俱乐部,
玩车,我的山地车4000多块买来的,自己加工,前后轮都使用碟刹,后轮使用液压避震……所以打工那么多年,我没多少积蓄的。
他说:最恨偷自行车的人了,我的车就是自己回来的。现在我抓偷车贼很有名的,警察都知道我,他们叫我反盗车志愿者。哈哈,我喜欢这称号,更卖力了。
你见识过这样的打工者吗?在许多城市人、高学历的人都在为生存苦苦打拼仿佛永无休止的同时,一个收入并不高、只能满足最低生存保障的农村娃,竟能活得这样快乐,精彩,他能设法满足自己的社会交往需求、自我价值实现需求。至于成家的问题,他也一点儿不着急:好好活,总会有一个好女孩看上我的,你信吗?
他那么有信心,我能不信吗?
关于自信的正能量小故事篇三:你凭什么自信
有一次,一所大学请我去演讲,我问了所有在场的大学生一个问题:“作为中国人,你有自豪感吗?”大家一致回答:“有!”我接着问:“那到底是什么让你产生这种自豪感呢?”有人说是长江、黄河、长城、泰山;也有人说是经济的高速发展、五千年的文明、中国文字、世界闻名
的祖先、四大发明、北京奥运、“神七”升空……
我接着又问了一个问题:“假如清晨醒来,你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菲律宾人,你还会为自己感到自豪吗?或者你变成了一个卢旺达人,生活在非洲,经历过种族屠杀,营养不良,经常处于饥饿状态,此时,你还能够自信地面对全世界吗?”
当我把第二个提问抛出去的那一刻,整个会场变得鸦雀无声。我能够体会到,学生们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思考过自信的含义。大多数大学生都不能从自我中寻求自信;但如果自信只能从自身以外的事物来获得,那么你就无法从容地去理解世界问题、民族问题和关于自我的问题。
一个人的自信、自豪到底来源于什么?又依靠什么而存在?
我刚到耶鲁大学读书时,同班同学互相做自我介绍,有一位来自菲律宾的同学给我的印象特别深。他是菲律宾前能源部部长、时任总统阿罗约的得意门生,在介绍自己的时候,他讲解得比谁都详细。他说:“我的名字由两个词组成,第一个词是典型的英语名,第二个词是典型的西班牙名,所以我的名字包含着菲律宾曾作为殖民地国家受多国文化影响的痕迹。”
没有因为自己的国家有不那么光彩的历史而感到自卑,在讲述自己的名字的过程中,他用自己的语言、平和的语调,回顾了菲律宾的历史,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他的自信来源于一种信念:没有人可以因为非我以外的东西来贬低我,没有人可以因为我的国家、我的家乡、我的贫穷来轻视我。
2023年的新年,我参加了北京“宏志班”的联欢会。那些高中生们各有各的苦难,说出来让人潸然泪下。然而经济上的困难不但没能带走他们的笑容和快乐,反而造就了他们超人的毅力与勤奋、朴素的态度和性格,经历过磨难的他们更懂得珍惜自己的乐观心态。
如果你像他们一样,来自月平均收入低于300元人民币的家庭,丢了一块橡皮都不敢对父母讲,请问,你还能够在其他同学面前保持自信吗?
在他们教室的墙角,小山似的堆满了空的可乐瓶和饮料罐,这些都是从不喝饮料的他们大大方方地到其他班级和学校捡来的。正是这些废品,让他们攒出了几百块钱的班费。他们是经济上的弱者,却是品德与能力上的强者。客观条件的限制没有阻止他们努力学习,在那天的联欢会上,很多同学在我面前自如地表演书法、弹起了琵琶,用自己的行动显示出了一种和我平等的自信。
在他们身上我看不到独生子女的娇浮,却能看到很多我所采访过的世界各地的成功者们的生活习惯,这让我无比惊讶,又异常感动。他们用实际行动向我传达了这样的信息:我们都是平等的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差异既然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就应该坦然面对。
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人格,每个人都具有不可替代的自我价值。在这个地球上,“我”只有一个,“我”和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如果你的自尊和自信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即使你是一个乞丐,也可以坦然面对一个亿万富翁,这样的自信和自尊才是真正坚实的精神基础。
无论在美国还是英国,每次我去餐厅吃饭,总会看到一个现象,父母不替孩子点菜,而是让孩子自己去点。孩子会直接对柜台前的服务员说:“我要一个三明治,其中火腿两片,鸡蛋要生一点,加生菜,番茄片加三片就可以。”他们点得精细、具体。对比之下,在中国经常看到的现象却是这样的,父母问孩子要吃什么,孩子说:“随便。”我们小时候,面对父母的询问习惯了说随便,父母替我们点了菜,等菜来了,我们又觉得不喜欢,干脆不吃。渐渐地,我们长大了,什么都用随便来回答,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哪个专业、喜欢什么工作。最后,我们成了一批没有主见却挑剔人生的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