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议书范文 - 项目建议书模板(免费完整下载)
XXX
  项目单位:成都XX投资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2013年11月
第一章 项目总论
1.1 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五一高速免费到几号
1.1.2项目性质
1.1.3项目单位
1.1.4项目简介
   
1.1.5项目建设选址
1.1.6项目建设规模
1.1.7项目投资估算
1.1.8项目财务分析
1.2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主要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5、《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6、《崇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7、《四川省崇州市新农村综合体示范区总体策划》
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的若干意见》
10、国家计委、建设部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11、《四川省建筑工程计价定额》、《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额四川省估
    价表》
12、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1.3结论及建议
第二章 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统筹城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打造文化休闲产业,是统筹城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文化产业,是统筹城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 
    在成都作为中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宏观背景下,崇州将打造新农村综合示范区,对崇州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整合与再构,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顺应城乡统筹改革的大潮 
2007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该通知要求试验区要从实际出发,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崇州作为四川的重要城市,经济发展迅猛,在城乡统筹改革中将成为引领改革的先锋力量,而本项目的建设正是顺应了城乡统筹改革的大潮,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农民长效增收机制的有效途径。
2.2.2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自2003年以来,成都市就实施了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核心、以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的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开创了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可喜局面。项目拟建地目前还是以传统农业为主,随着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业主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的“三个集中”政策的逐步推进,“芙蓉园”项目的实施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善乡村居住环境和健全各项综合基础配套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2.3 符合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 
成都作为中国的“第四城”,已凸现大都市的风范,区域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业不仅具有强大的经济拉动效应,同时还是一种“绿经济”。芙蓉园项目的实施,可实现旅游资源差异化发展,实现区域旅游资源风格的互补,为都市不同结构、不同层次人提供风格迥异的服务。同时,本项目顺应崇州旅游发展规划,是对崇州整体旅游形象和服务功能的提升。
第三章 市场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政治环境
1.《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为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2009年11 月,国务院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此次《意见》将旅游业的定位提升至“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并进一步明确了旅游业的作用,这为今
后旅游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些充分体现出中央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视。我国旅游资源丰富,人民众对旅游消费的需求日益增长,《意见》的出台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2.城乡统筹背景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求为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
    城乡统筹是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的主要矛盾,致力于突破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城乡统筹发展旨在将城乡通盘谋划,优化资源配置,统筹解决问题,推动城乡共同发展,实现农村与城市的互动与互惠,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其中首要任务就是经济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必然需要进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形成高附加值的经济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旅游业是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产业。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扩大开放的重要平台。
3.1.2经济环境
1.国内经济稳步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
    旅游经济增长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国民经济发展。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10~2012年我国的GDP稳步增长,201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2377亿元,对GDP的贡献率为10.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亿元,对GDP的贡献率为45.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亿元,对GDP的贡献率为44.6%。
                  图3-1 全国近三年GDP对比图                单位:亿元
    同时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随着GDP的增长也在稳定增长,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109.4元,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809.8元,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565元。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提升了居民的消费能力,这些都为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图3-2 全国近三年GDP对比图                单位:元
2.成都市经济平稳持续较快发展
    经国家统计局审定,成都市2012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38.9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48.1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790.6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000.3亿元,增长11.5%。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54.58亿元,比上年增长15.2%;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5551.33亿元,比上年增长15%。
                         
                      图3-3 成都市近三年GDP对比图                单位:亿元
3.1.3社会环境
1.回归精神家园已成为21世纪生活新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在满足物质要求的同时,更注重精神上的追求,生活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传统上的物质消费观向精神消费、休闲旅游等消费观念转变,同时感受自然、贴近自然的消费观念也已经深入人心。消费者更注重在消费的同时,不仅得到物质的享受,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满足,回归最原始的自我。
    目前人们的消费旅游不再单纯的追求人文景观,更注重人文与自然的结合、大自然的原始状态的感受;在亲近自然的体验中,放下城市的喧嚣,工作的压力,做最真实的自己。休闲在未来的社会中将成为社会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劳逸结合成为现代人所提倡的健康生活方式,人们越来越注重消费中的休闲娱乐,消费的同时满足精神需求是人们消费理念的重大转变。精神境界的满足的基础是物质的满足,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观念的改变,更多的人越来越注重健康养生。有机食品、绿食品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渴求食品的安全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人们的物质消费已经从注重量大到注重质量好、品质好的转变。
2.闲暇时间的增加为旅游需求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陆续实行了每周五天工作制和“五一”、 “十一”黄金周以及“春节”长假制度,使我国人民的法定假日达到114天,这意味着人们有1/3的时间是在闲暇中度过的。旅游是离开惯常居所到异地的行为,所以闲暇时间是旅游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闲暇时间的长短直接决定了旅游的远近与旅游的质量。闲暇时间包括工作之余的闲暇、周末闲暇、法定假期闲暇和带薪休假闲暇。其中,周末闲暇可用于短期、近距离的旅游需求的实现,法定假期可用于满足更远的旅游需求的实现,带薪假期是未来促使旅游真正走向大众化、常态化的必要条件。2007年国家对以往法定假日进行了新的制定,把端午节、清明节与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纳入到法定假日中,假日总天数也从过去的10 天增加为11 天,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