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文化差异浅析
作者:***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4年第04期
摘要:一个名族传统的节日反映了这个名族的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的文化不一样,本文通过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的比较,来揭示中西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春节 圣诞节 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4-0105-02
节日是指特殊社会文化意义并穿插于日常生活之中的文化活动,是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展现,是各民族经济、文化、宗教等综合因素的总结和延伸。近年来,西方的节日不断传入中国,如情人节、圣诞节、感恩节等,颇受大众青年的喜爱,成为现代社会的新热点。而一个名族传统的节日正好反映了这个名族的文化。
1 春节是节日气氛浓,欢庆时间长,庆祝内容多,重视程度高的一个节日,西方圣诞节有
着浓厚的宗教彩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有很多独具民族特的传统节日。而春节是这些节日中节日气氛浓,欢庆时间长,庆祝内容多,重视程度高的一个节日。
在古代,春节是来源于丰收祭祀活动。在夏朝之前,中国的农业复种率很低,一年谷物只能成熟一次。所以当农民收获了庄稼准备下一次播种的时候,都会举行仪式来表达自己的高兴之情,同时也希望下一年风调雨顺,这就是春节的起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规定每年公历的一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在中国,春节具有浓厚的农业彩。中国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和封建社会,在科技和生产水平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农民要想取得好的收成,就必须了解和依赖每年的天气。慢慢地,农民们认识到了
圣诞节是外国的春节吗 春生,夏长,秋收和冬藏的自然农作物规律,并逐渐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春节处在农历的岁首,正是人们收获完了农作物农事比较清闲的时候。这使得人们有充足的时间来举行农祀活动。人们通常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举行这些农祀活动。人们举行这些农祀活动来表
达对农神的感谢,并且祈求来年获得大丰收。同时,人们又得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而且也能在农事之余进行娱乐和休息,为下一年繁忙的农事活动做准备。
而西方圣诞节的起源是有着宗教彩的。西方国家一般先是形成宗教,然后才各自形成自己的国家,这使得西方国家节日的形成大都具有宗教彩。传说上帝想让他的儿子耶稣投生到人间,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上帝和爱上帝。上帝选中了玛利亚来做耶稣的妈妈,于是有一天晚上玛利亚做梦,梦到了上帝,第二天玛利亚就怀孕了,玛利亚未婚先孕遭到了未婚夫的嫌弃,流落在外,最后在马厩里生下了耶稣。耶稣的妈妈就是玛利亚,而他的爸爸就是上帝。人们为了纪念耶稣的诞生,把他出生的那一天叫做圣诞节,也就是12月25日。
2 春节期间最隆重的就是大年三十和除夕,圣诞节持续时间较长
除有辞的意思,夕有晚上的意思,除夕也叫新年的前一个晚上。通常有爆竹声中一岁除,也就是说在爆竹声中一年又过去了。而过年放鞭炮是春节的习俗之一。传说在很久以前洪水泛滥的时期,有一种猛兽叫“年”,每当人们收获了庄稼准备休息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在人间,只要他出现的地方必定会村庄被毁,粮食被毁,村民被伤。有一次,“年”又出现在了一个小村庄,他毁掉了整个村庄,村民们都被他所杀,但是有一对新婚夫妇和一个小孩幸存了
下来。后来人们发现之所以他们没有被杀是因为那对新婚夫妇身穿红的衣服,那个小孩正在放鞭炮,而“年”很害怕红和鞭炮声。所以,从此以后,人们在春节的时候都会身穿红的衣服并且放鞭炮来过年。而身穿红的衣服现在就是为了喜庆。当今,因为放鞭炮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放鞭炮还会造成火灾,对人们生产生活及生命财产造成危害,国家法律规定不能随便放鞭炮,过年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在规定的地点放鞭炮。
贴春联是过年的重要习俗。每到过年,不论是城里还是乡下,家家户户都要贴上崭新的红纸春联。春联起源于古代驱鬼避邪的桃术,后来演变为桃符,今天,人们贴上红纸春联一为避邪,二为表达自己的祝愿,因为人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话语来写在春联上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祝愿。
过年的另外一个习俗是吃团年饭。在大年三十那一天,每家每户会做一顿丰盛的团年饭。有鱼,有肉,有鸭,有鸡,还有各种蔬菜,满满地一大桌子,是一年当中最为丰盛的饭菜。而如今,人们在吃团圆饭时不仅讲究丰盛,更讲究健康。在大年三十那天,家里的每个人不管是离家有多远都要赶回来,一大家子坐在桌子前,举杯庆祝,团团圆圆。吃鱼象征“年年有余”,吃年糕象征“年年高升”,吃糖象征“生活甜甜蜜蜜”,吃花生则象征“长生不老”。而北
方人一般吃饺子,饺子馅五花八门,饺子里面放一块硬币,谁吃到了就是来年运气最好的人。
春节的另外一个习俗就是拜年。有的地方正月初一是不出门的,从正月初二开始出门拜年。先拜天地,再拜祖先,接着拜高堂,然后按长幼顺序互相拜。而在拜年的时候孩子们会收到大人给的压岁钱,这也是小孩子们最高兴的事了。而现在,由于通信发达,通过手机拜年这一新的形势也日渐盛行了。
圣诞节是西方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有的从11月11日就开始了,一直到下一年的2月2日才结束,所以整个圣诞节可以持续50几天。和春节一样,西方人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庆祝圣诞节,最常见的就是吃圣诞大餐,装扮圣诞树,和小朋友收到圣诞老人的礼物。
圣诞大餐和中国春节的团圆饭一样,也讲究全家人相聚在一起,共进圣诞大餐。在圣诞节这一天,人们很早起来就会去教堂举行弥撒,唱圣诗。西方人圣诞大餐中的主食有以火鸡最为有名,配有沙拉,面包,蔬菜和各种甜点。
圣诞树是西方人过圣诞节的必备之物。圣诞树一般用小型的松树或者柏树,在树的周围
挂满亮着的七彩灯,还有各种小型的星星,圣诞老人和彩花。圣诞之夜,人们在圣诞树周围唱歌跳舞,尽情快乐。
在圣诞节,小朋友们最开心的就是收到圣诞老人的礼物了,这和中国的小朋友收压岁钱一样。圣诞老人名叫圣尼古拉,死后被尊称为圣徒。他是一位头戴红帽子,身穿红袍子,留着白胡子的矮胖老头,他身上背着装满了礼物的大红袋子,驾着由麋鹿拉着的雪橇从北方而来。每当圣诞节的夜晚,他会由烟囱进入到每
家每户,把礼物装在孩子们挂着的袜子里。其实,真正的圣诞老人是孩子们的父母。第二天一早,孩子们睁开眼睛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各自床头寻圣诞老人送到圣诞礼物。
如今,圣诞节在中国越来越流行了,很多年轻人在圣诞节期间互送节日卡片,送鲜花,送各种礼物,聚餐,唱卡拉OK,而商家们在圣诞节做活动商品打折的力度是最大的,每年的圣诞节也越来越促进人们的消费,带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没有像圣诞节那样受到商家的欢迎,这个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参考文献:
[1]杜莉.中西节日习俗与饮食[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1(3).
[2]郭连法.圣经与西方民间习俗[J].中国宗教,2007(6):24.
[3]刘建军.基督教文化与西方文学传统[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33
[4]邱运华,马固钢.中外文化概论[M].岳麓书社,1998.
作者简介:张美琴(1981—),女, 湖北松滋人,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美国小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