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电影的剪辑技巧分析
姜文是中国电影导演中特立独行的一位,他很难被划分为第几代导演从而具有这一代导演的体标签来认识。他的电影浪漫而华美,神秘而饱满,热情而复杂,强劲而酷烈,自由奔放,同时有具有思想的深度和力度,对历史和人生有深刻的反省和洞悉能力,使其区分与同时代的其他导演,别具一格,自成一派。1993年到2014年这21年的时间内,姜文一共执导了五部电影,凭借影片过硬的质量和强烈的个人风格,为他带来了极高的赞誉。
电影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是由技术支撑来完成的,电影艺术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和由此引发的审美体验和感悟都是由于技术的选择和操作导致的。本文将分为两章,分别从结构的剪辑和细节的剪辑两个方面入手,采用横向对比,纵向伸入的思路,由表及里,从现象推及本质,把技术手段对艺术表达的作用作出深入说明,从而更深入地了解电影故事旨意所在,引发对历史的思考。
关键字:姜文;个人风格;剪辑技巧;艺术表达
引言
电影是一种现代艺术,是影像和音效的有机集成,通过对于观众视觉和听觉的输入,完成电影创作者的情感,思想和美学表达。剪辑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影技术手段,使电影艺术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表现力和感染
力,而且给剪辑师提供了巨大的艺术想象空间。在现代电影创作中由于高科技设备的日益先进,电影剪辑技术呈现出新的发展和突破,越来越多的剪辑技巧的新手法和新样式,甚至非因果、非逻辑的、重要意念的表意性无序剪辑法,开始被创作者们大胆探索实践,彰显着强烈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影片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电影呈现出何种艺术特和效果,艺术基调与节奏等都直接与剪辑息息相关。
在中国电影导演中,有一位就将剪辑技术对于艺术效果的作用发挥地淋漓尽致,他的电影剪辑明快,节奏感强,讲究与观众保持一种“调情”的状态,使他的电影在充满浪漫主义彩的个人化表达中也能缩短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并且在细节上的处理给观众一种新奇感,表现出自己的“后现代主义”姿态,他就是姜文。
从1993年到2014年,他一共导演了五部电影,分别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和《一步之遥》。五部电影虽然各自的故事情节,年代背景迥异,但是都带有强烈的“姜文style”。我选取了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镜头,从纵向做每组镜头的个体分析,包括运用的剪辑手法,对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对叙述手法的体现,对导演风格的表现等等;从横向做多组镜头的总体分析,寻多部电影中的共同特点,把个体统筹起来,从而对“姜文style”进行一个概括总结。
第一章结构——与观众保持一种“调情状态”
“我觉得电影的成败得有五成以上决定在剪接这儿。”姜文如是说,足以见得他对电影剪接的重视程度。
而姜文电影结构上的剪接,也自有其独到之处。用他自己的话来概括,大致可归于“调情”二字。所谓“调情”,是一种轻松自如、游刃有余的境界,令观众不过分紧张,不易于疲食,不会负累太重,不会有压迫而害促之感,反而流连忘返,依依不舍。这种与观众“调情”状态的保持,使影片叙事结构如行云流水,整部影片有“笑点”而无“尿点”。
姜文自己讲述说:“我一直在想为什么美国电影好看,你可以说它剧本好,故
事结构好,价值观好,都有道理,但都不是百分之百的道理。这些都是死框框,即使一丝不苟的对照着去做,仍然出不来那么好的电影。我观察了一下,他们对观众有某种‘调情’的心态,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形成的。什么叫‘调情’呢?不是不正经的意思,而是不把观众当上帝,一把观众当上帝,这电影就没法看了。他们首先得让自己心情好,心情不好谁还调情呢?然后把自己调整到荷尔蒙比较充足,既不太小,也不太老,心力体力都比较充足那么一种状态,然后,跟观众展开一段隔着银幕的互动。中国人拍电影就是经常把自己当糟糠,反正嫁你了,俩孩子了,脸也不洗头也不梳了,什么糟心聊什么,弄得俩人都特没面子。”因此姜文在处理电影整体上的剪辑时,要求自己气定神闲下来,使影片与创作者之间,导演与观众之间对能够进行“一种平等的交流,稍徽有点儿游戏感,还有点儿赏心悦目。”姜文通过对电影语言的纯熟掌握、“疯傻”意象的点睛之笔、与影像相呼应的配乐等方式,实现与观众的“调情”,使电影流畅而完整。在表达强烈主观的个人化情感时,最大限度地消除了与观众之间的隔阂感。
第一节“疯子意象”几笔点缀,举重若轻
《阳光灿烂的日子》和《鬼子来了》这两部片子里都出现了“疯子”的形象,在全片里是一个配角中的配角,只有一句台词,但一出场凭借疯癫的肢体和充满象征意义的台词就马上引起观众的注意。他们的形象被安插在片子的各个阶段,不仅在电影的起承转合中承担着节点作用,而且寥寥几笔刻画出一个生动的个体像,侧面照应了电影主人公的人物形象,也为审视全片的时代背景提供了一个旁观视角。
第十二秒故事大概《阳光灿烂的日子》一片进行到六分四十五秒的时候,马小军等人组成的小集体脚踏“永久”自行车冲出部队大院大门,口中喊道“古伦木”,这时门口出现一个骑着木棍的傻子,他回应着“欧巴,欧巴”。这是两句朝鲜语,来自革命样板戏《奇袭白虎团》,是戏中士兵的接头暗号。交代这一人物一共只用了八秒钟,一个远景镜头和一个近景镜头,但是他出位的动作,怪异的表情却瞬间抓住了观众的眼球,“他是谁?”“古伦木欧巴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骑着根棍子?”“为什么要给他镜头?”这就为影片的后续进行铺设了悬念。
1-1-1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傻子第一次出现
当影片进行到七十一分五十七秒的时候,傻子第二次出现。小集体正在大院儿门口焦急地等着米兰,却迟迟等不到。“你认识的是米兰吗?”一句玩笑话逗乐了大家,还有傻子。大家与傻子的唯一交流方式还是“古伦木!欧巴!”这个阶段马小军和米兰的关系正在一步步发展,两人以弟相称。随着米兰认识了大院的其他孩子,故事情节也在往高潮发展,马小军和米兰的关系也由最高点开始降温。
1-1-2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傻子第二次出现
九十六分零八秒,傻子哭着从大院大门进来,马小军碰上了,说“你别哭啊”,傻子没有回答,两人仍然只是用“古伦木!欧巴!”交流。影片没有交代傻子为什么哭,但下一个镜头紧接着就是马小军碰见了米兰和别人在一块儿玩,原因似
乎不言而喻。先交代“傻子哭”的结果,后给出米兰和别人打得火热这一原因,这样的剪辑方式渲染了一种消极的气氛,给予观众一种“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的暗示。
1-1-3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傻子第三次出现
一百二十五分十二秒,影片即将结束,少年时期的几人又聚在一块儿,貌似都事业有成的样子,西装革履,豪车美酒,这时他们在车窗外发现了傻子,冲着他喊:“古伦木!”喊了好几句,傻子满脸的不屑,过了一会儿才终于回复,这次说的不是“欧巴”,而是“”。傻子还是骑着木棍的傻子,几个人却已经回不到阳光灿烂的少年,影片转为黑白调,加长林肯缓缓开下立交桥,影片结束。
1-1-4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傻子第四次出现
傻子的四次出现对应着影片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这样的剪辑方式自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