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国歌国徽资料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一)国旗产生过程
一九四九年六月十六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夕,全国政协筹备委员会举行首次会议,决定成立拟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和国歌的方案小组。这个小组的成员有:马叙伦、叶剑英、沈雁冰、张奚若、田汉、马寅初、郑振铎、郭沐若、翦伯赞、钱三强、蔡畅、李立三、张澜、陈嘉庚、欧阳予倩、廖承志等,由马叙伦任组长,叶剑英、沈雁冰任副组长。
一九四九年七月,根据拟定国旗、国徽、国歌方案小组的要求,向全国发布了征稿启事。关于国旗图案提出以下设计应征要求:体现中国的特征(如地理、历史、民族、文化等);体现政权的特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形状为长方形,长阔三与二之比,以庄严简洁为主;彩以红为主,可用其他配。
征稿启事发布后,在全国各族人民、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中引起巨大的反响,得到热烈的支持。在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内,全国政协筹备委员会就收到来自各方的应征国旗图案设计样稿三千多件。件件样稿像颗颗红心,倾注着像儿女对母亲那样的激情,倾注着对即将诞生的自己的人民共和国无限拥戴的热忱。
  一九四九年八月中旬,开始进行应征国旗图案的评选工作。评选时,有一副国旗图案,在红的旗面上绘有五颗金星和三条分别代表黄河、长江、珠江的水波状条纹,许多人认为这个图案设计别致,有民族特。但张治中先生看到这个图案后有不同看法。他认为,旗面上那三条波纹杠杠,会给人一种国土被分割的感觉,最好去掉这三条杠杠,让祖国大地一片鲜红。九月二十日,张治中先生应、周总理之邀,到中南海参加关于国旗设计的专题讨论会。张治中先生向陈述了他对国旗图案设计的看法。当众谈了张治中先生的意见,大家都表示赞同。对评选委员会精选送审的多件国旗草图,逐件仔细品阅,他从中拿出一幅五星红旗图案说:“这个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九月二十七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经过投票,大多数都选择了五星红旗,大会从而通过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红地五星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被选定的国旗图案设计者,是原任上海日用杂品公司副经理的曾联松同志。
  国旗图案选定之后,首都人民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突击赶制出一面特制的国旗,旗面用的是红绸料,用黄缎料制成五角星,鲜红中闪着金光。这面特制的国旗,就是准备在天安门升起的新中国的第一面国旗。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首都三十万众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来到天安门广场。从东西长安街到天安门广场,锣鼓喧天,人欢旗舞,汇成了一片欢腾的海洋。下午三时,、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顿时,天安门广场沸腾起来了,欢呼声、掌声响彻云霄。接着,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五十四门礼炮齐鸣二十八响,在国歌声中按动电钮,亲手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国旗。三十万众仰望着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心潮起伏,热血沸腾。在五星红旗徐徐升起的时候,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十月一日这一天,中国各族人民都沉浸在欢乐之中。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也都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消息传到澳大利亚悉尼已经过了“十一”。尽管如此,侨胞们仍然准备集会庆祝。为使气氛更加热烈,侨青社立即根据迟到的新华社香港分社电讯稿中的有关图样,赶制出一面五星红旗。十月十日,侨胞们租了两部公共汽车,兴高采烈地高举五星红旗,敲锣打鼓,舞着狮子,浩浩荡荡地走向国家公园,进行欢庆。这天晚上,又在侨青社礼堂举行庆祝会。当时的澳大利亚政府尚执行歧视亚洲移民的“白澳政策”,也未同中国建交,在这种情况下,悉尼侨胞以极大的
勇气亲手制出澳洲第一面五星红旗,并举行集会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充分表现出海外赤子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新生政权诞生的欢欣心情。

(二)国旗式样和含意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
  国旗的整个图案,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团结。
  国旗的彩,红表示热烈,象征革命,祖国大地似红霞一片;配以黄五星,显得光明灿烂;五星呈黄,还有象征中华民族属黄人种之意,以表现民族的特征。
  旗面左上方缀着的五颗黄五角星,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国人民所包括的四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颗小星环拱于大星之右,并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和人民对党的衷心拥护。这也体现了我国政权的特征。
word参考文献自动生成  据国旗设计者曾联松同志撰文介绍他的设计构思说,五颗星所形成的椭圆形,犹如一片秋海棠叶子,象征我国的疆土领域,以体现地理特征;其中四颗小星,还表示祖国有文字以来四千年的历史及其灿烂文化的特征。
  五星位于旗面的左上方,似闪闪星辰居高临下,金碧交辉,映照大地,江天寥廓,山河壮丽。国旗整个图案,庄严华丽,简洁明朗,气势磅礴。

(三)国旗制作方法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七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决议案》中,对国旗的制作方法作了说明。说明原文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主席团,公布国旗制法说明如下:
  国旗的形状、颜两面相同,旗上五星两面相对。为便利计,本件仅以旗杆在左之一面为说明的标准。对于旗杆在右的一面,凡本件所称左均应改右,所称右均应改左。
  一、旗面为红,长方形,其长与高为三与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缀黄五角星五颗。一星较大,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三,居左;四星较小,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一,环拱于大星之左侧。旗杆套为白。
  二、五星之位置与画法
  甲、为便于确定五星之位置,先将旗面对分为四个相等的长方形,将左上方之长方形上下
划为十等分,左右划为十五等分。
  乙、大五角星的中心点,在该长方形上五下五,左五右十之处。其画法为:以此点为圆心,以三等分为半径作一圆。在此圆周上,定出五中等距离的点,其一点须位于圆之正上方。然后将此五点中各相隔两点相联,使各成一直线。此五直线所构成的外轮廓线,即为所需之大五角星。五角星之一个角尖正向上方。
  丙、四颗小五角星的中心点,第一点在该长方形上二下八,左十右五之处,第二点在上四下六,左十二右三之处,第三点在上七下三,左十二右三之处,第四点在上九下一,左十右五之处。其画法为:以上四点为圆心,各以一等分为半径,分别作四个圆。在每圆上各定出五个等距离的点,其中均须各有一点位于大五角星中心点与以上四个圆心的各联结线上。然后用构成大五角星的同样方法,构成小五角星。此四个小五角星均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五角星的中心点。
  三、国旗的通用尺度定为如下五种,各界酌情选用。
  (一)长288厘米,高192厘米;
  (二)长240厘米,高160厘米;
  (三)长192厘米,高128厘米;
  (四)长144厘米,高96厘米;
  (五)长96厘米,高64厘米。


(四)国旗悬挂的规定

  国旗代表国家的尊严,象征着国家的主权,是国家的主要标志之一。因此,每个爱国的人都应该尊重和爱护国旗。
  国旗悬挂在政府机关的建筑物上面,而在全国性胜利纪念日,可在一切建筑物上悬挂,在我国驻外国的大使馆、领事馆等建筑物上和远洋航行的军舰、商船上,都要悬挂国旗。
  按照国际法规定和国际惯例,在某块领土上悬挂某国国旗,就是确认该国在此领土上行使权力的标志之一;无权悬挂而悬挂他国国旗的责任者要受到惩罚。
  侮辱国旗,如撕毁或其他类似行为,在世界各个国家内都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一)国徽产生过程
一九四九年开国前夕,全国政协筹备委员会向全国征集国徽图案,国内各地纷纷来稿,一些海外侨胞也从国外寄来设计图稿。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还受命成立了国徽设计小组。设计小组的同志们查阅了国内外的有关资料,设计加工了多种方案。全国政协筹备委员会经过反复征求各界人士的意见,从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国徽设计小组设计加工的图案中,选定一幅为国徽图案。这幅国徽图案由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组成。
  把麦稻穗画到国徽上去,体现了中国人民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心愿。那是一九四二的冬天,宋庆龄同志在重庆寓所为欢送董必武同志回延安举行茶会,周恩来和邓颖超同志也应邀出席。桌子摆着两串麦穗,被炉火映照得金光闪亮。这些麦穗是重庆附近农民送来的。有人赞美这两串麦穗说:“真像金子一般。”宋庆龄同志望着麦穗,充满感情地说:“它比金子还宝贵。中国人口百分之八十都是农民,如果年年五谷丰登,人民便可丰衣足食了。”周恩来同志抚摸着金黄的麦穗,意味深长地说:“等到全国解放,我们要把麦穗画到国徽上。”在制定国徽时,周恩来同志还铭记着几年以前说过的话,他着重地建议,把麦穗
画到国徽上去。
  全国政协筹备委员会评选出上述国徽图案后,需要塑造国徽模型送政务院召集专家审定。当时,把塑造国徽模型的任务交给了清华大学庄教授。据高庄同志说,他开始完全按照设计图纸塑造,但是在塑造中发现,设计图纸的整体和局部形象不统一,绶带飘扬不稳,麦穗章法杂乱,他感到越塑造越别扭,一个星期还没能塑造出来。高庄同志考虑对设计图案重新加以整理,使之统一起来。但是当时有人不同意他这样做,认为国徽图案是政协通过的,不能改动。正当高庄同志十分为难的时候,彭真同志表示支持,鼓励地说:“你大胆改好了,祝你胜利,祝你成功!”经过高庄同志的重新整理,精心加工,一个庄严、明朗和具有民族气魄的国徽模型终于塑造成功了。
  一九五○年九月二十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同志发布命令,公布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车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提出的,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对该图案的说明。从此,我国庄严的国徽正式诞生了。


(二)国徽式样和含意
手工做一朵简单花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谷穗,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天安门是座古老的建筑,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明清两代,天安门是封建王朝颁发诏书的地方。有时还在天安门前为大将出征祭路等举行仪式。在过去,天安门称为“承天门”,是皇帝出入的“专门”,普通百姓非但不能进出,甚至连看一眼的权利都没有。辛亥革命后,天安门前封闭的广场打开了,人们可以自由地走进天安门。后来,革命青年和革命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把天安门广场作为进行革命集会和示威的场所,先后在解放以后,这里又成为举行新中国开国大典和盛大集会的场所。北京的天安门,已成为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上的天安门图案,就是象征我们伟大的祖国,象征我国人民的革命传统,象征我们新的民族精神。齿轮、谷穗图案,象征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用国旗上的五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大团结。



(三)国徽制作方法
  一九五O年九月二十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同志发布命令,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制作说明》。原文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制作说明

  1、两把麦稻组成正圆形的环。齿轮安在下方麦稻秆的交叉点上。齿轮的中心交结着红绶。红绶向左右绾住麦稻而下垂,把齿轮分成上下两部。
  2、从图案正中垂直画一直线,其左右两部分,完全对称。
  3、图案各部分之地位、尺寸,可根据方格墨线图之比例,放大或缩小。
  4、如制作浮雕,其各部分之高低,可根据断面图之比例放大或缩小。
  5、国徽之涂为金红二:麦稻,五星,天安门,齿轮为金,圆环内之底子及垂绶为红,红为正红(同于国旗),金为大赤金(淡而有光泽之金)。
  (四)国徽使用办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国徽在下列机关悬挂:
  (1).中央机关: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及其直属机关。
  (2).地方机关:各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军政委员会);民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省市县人民政府及人民行政公署。
  (3).驻外国使馆及领事馆。
  2、国徽之悬挂:
检讨  (1).国徽应悬挂于机关大门上方正中处;
  (2).国徽之悬挂于礼堂者,应悬挂于主席台上方正中处。
  3、国徽之其它使用:
  (1).中央人民政府颁发的有关荣誉之文书证件(如奖状、勋章及奖章证书等),外交文书(如国书、条约及全权证书等)及外交部所发各种护照之封面,均加印国徽;
  (2).外交部及驻外各使领馆所用之钢印、戳记中间应雕刻国徽:正式公文用纸应加印国徽;
  (3).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政务院总理及外交部长与驻外各使馆馆长以职位之名义对外
所用信封、信笺、请柬等上面,均加印国徽;
判决离婚!女子5年第5次离婚案宣判  (4).外交部及驻外各使领馆得于外交官制服、信封、信笺及其它器具用品(如餐具、文具等)上之适当地方,加印或镶嵌国徽,其详细办法,由外交部拟定经政务院核准后施行;
  (5).除以上列举外,如尚有其它必要用途时,由使用机关报请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批准后,始能使用。
  4、国徽不得用于下列场合:
  (1).私人婚丧庆吊礼节中的点缀;
  (2).工商业品的标记、装饰、广告、图案;
  (3).机关、学校、团体的证章、纪念章及其它徽章;
  (4).日常生活的陈设布置。

9月9日忆山东兄弟 古诗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钱塘苏小小           国歌产生过程

  一九四九年开国前夕,全国政协筹备委员会讨论选定国歌时,在多首歌曲中比较,许多代表认为《义勇军进行曲》振奋人心,在全国人民中影响很深,可以作为代国歌。但当时也有人持不同的意见,认为革命已经胜利,新中国即将诞生,不应当再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如果选为国歌也得修改歌词。周恩来同志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说:“我们前面还有帝国主义敌人,我们建设越进展,帝国主义将越加嫉恨我们,破坏我们,进攻我们。你能说我们就不危险了吗?还不如留下这句话,经常保持警惕的好。”代表们经过认真讨论,认为《义勇军进行曲》仍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它会激励我们居安思危,胜利前进。于是,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七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作于一九三五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一九三五年初,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东北三省之后,继而进犯我华北,妄图占领全中国。当此中华民族危亡关头,著名戏剧家、诗人田汉决定写一部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剧本。他先拟写了一个反映国统区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中勇敢地走向抗日前线的电影文学故事梗概,其中影片主人公诗人
辛白华创作的长诗《万里长城》写的最后一节诗稿,就是后来成为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原稿。故事梗概刚写完,田汉就被捕入狱了。著名戏剧家夏衍接手田汉的未完之作,把这个故事改编成电影剧本《风云儿女》。夏衍在改编中发现,田汉是在仓促之中把歌词写在一张香烟锡纸的衬纸上,放在稿本的最后一面。聂耳从夏衍那里看到田汉的这首歌词,极为赞赏,表示要为它谱曲。聂耳刚谱了初稿就去日本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定谱是从日本寄回的。在编剧和谱曲过程中,对田汉的原歌词作了一些修改,把“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改成“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歌词的结尾,因旋律的需要,又在“前进,前进”之后加了“前进,进”。一九三五年五月十六日出版的《电通画报》上,首次刊出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影写谱,电影《风云儿女》也于同年七月正式上映。从此以后,《义勇军进行曲》尤如一支革命的号角,响彻祖国的长城内外和大江南北,激励着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生存而浴血奋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后,《义勇军进行曲》仍然保持着其强大的生命力,鼓舞着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的新征途上奋勇前进。可是,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我们的国歌也受到践踏。歌词作者田汉被当作“黑帮”,置于打倒之列,因而国歌的歌词不准唱了。一九七八年,因受“左”的思想影响,对国歌的歌词作了修改。对此,各方面人士一直不同
意这样做,建议恢复国歌的原歌词。因此,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四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人民的一支革命战歌。这支歌曲调高昂激越,旋律铿锵有力,表现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强烈愤怒和英勇反抗的战斗精神,表现了中华民族面对外敌勇敢、坚强、团结一心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义勇军进行曲》产生于抗日战争初期。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上了中国的国土,至一九三五年初,已从东北进犯到华北,在国土一天天沦丧的严重局面下,中国共产党多次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党的这一主张,得到广泛的赞同和支持。共产党员田汉和聂耳,就是为了响应党的号召,适应抗日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而谱写《义勇军进行曲》的。这首歌曲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九四O年以后《义勇军进行曲》经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热情歌唱和灌制唱片而传播于全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快要胜利的时候,由一位著名音乐指挥建议,经美国国务院批准的一套“盟军胜利凯旋之歌”节日,包括有贝多芬、柴柯夫斯基、斯美塔那、肖斯塔柯维奇等世界大作曲家的作品,《义勇军进行曲》也列在其中。
  抗日事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一举洗雪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来中国人民抗击外国武装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创造了半殖民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显示了中国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取得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抗日战争中,《义勇军进行曲》的产生和它所起的作用,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一个光辉的篇章。
  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会激励我们居安思危,不忘记祖国过去受侵略受压迫的苦难历史,不忘记中华儿女为保卫祖国而进行的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不忘记用先烈们的鲜血换来的社会主义江山来之不易,不忘记保卫国家安全仍然是我们的神圣使命,从而万众团结一心,为保卫和建设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努力奋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旗面为红,长方形,左上方缀黄五角星五颗四颗小星环拱在一颗大星的右面。大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小星象征广大人民,表示亿万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
我国的国旗的在广泛发动众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的。1949年7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筹委会向全国以及海外侨胞征求国旗设计方案,一共收到2992个方案。经过反复讨论、挑选,最后选种现在使用的这个方案。他的设计者是当时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的曾联松。
国旗、国歌都是祖国的象征,热爱、尊重国旗和国歌,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中共中央宣传部拟定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升挂的暂行办法》,在这个办法中除规定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应该挂国旗外,还对国旗的挂法做出了具体的规定,要求在国旗和其他旗帜并挂时,国旗的位置比其他旗帜高。升国旗必须到杆顶,降国旗时不得落地。在庆祝集会上升旗时,应由一人持旗,二人护旗,参加者行注目礼。国旗和国旗图案不得做工商业品的标记、装饰、广告、图案,不得做机关、团体、学校的证章、纪念章、及徽章。


中国的国徽图案内容包括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地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1950年6月18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对图案的说明。同年9月20日,主席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成立了国徽设计
小组。著名教授张仃、周令钊都参加这个小组,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了数白幅国徽方案,经过反复比较,并由美院的教授加工,设计成现在的国徽图案。在国徽中,天安门图案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齿轮、麦稻穗象征工人、农民阶级。国旗上的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人民大团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中国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中华民族危亡的关头,他们创作了这首歌曲,激励人民奋起抗战,保卫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数十年来;这首歌在人民众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激发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在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国会议上,把这首歌曲定为代国歌,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居安思危的思想。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从此,《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