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想法指导学生看图说话写话
【作 者】霍克林
用首先然后最后写一段话【作者简介】霍克林,天津
作者单位:天津市东丽区教研室
三想法指看图说话、写话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也可以说是三个步骤。第一步:分想;第二步:联想;第三步:串想。因每步都有想字,故称为三想法。经过我们几年的实验研究,证明它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好方法。
第一步,指导学生分想
分想指在看图说话、写话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初步观察、了解图的整体内容及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然后从图中出说话、写话的内容和线索的过程就是分想。分想阶段可以分为四个小的教学步骤:导入新课,提出教学目标,完成第一个教学要求,完成第二个教学要求。
1.导入新课。下面,以宁宁的针线包(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基础训练五的说话)为例谈谈我们是如何进行导入新课的教学设计的。教师说:今天我们继续练习说话,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
这次训练的要求。学生读后,教师再问:看图说话、写话教学分哪几步进行?学生回答:看图说话、写话教学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分想;第二步,联想;第三步,串想。
2.提出教学目标。教师边提问边展示这一步的教学目标:看图,了解图的内容,以及图与图之间的联系,按分想四要素说出图上画的是什么,从图中出说话、写话的线索和内容。然后把这个教学目标分解成两个教学要求:第一个教学要求,按分想四要素概括地说出图的意思;第二个教学要求,从图中出需要联想的画面,也就是说话、写话的内容和线索。
3.完成第一个教学要求。按分想四要素概括地说出图的意思,分想四要素指的是时间、地点、谁、干什么。下面,以小学《语文》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基础训练8的看图说话、 写话《扫雪》为例予以说明(下同)。首先,提出教学要求:仔细看图,按分想四要素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画的是什么?也可以让学生一一回答下面四个问题:①图中画的是什么时间(或季节),你从哪看出来的?②图中画的是什么地点(或地方),你从哪看出来的?③图中画的是谁,他们是什么关系?请你分别给他们起个名字,如果画中的人物多,也可在联想时再给他们起名字。④他们都在做什么?然后按分想四要素用一两句话概括,简略地说出这几幅图的意思。在学生一一回答这四个问题以后,再让他们用一句话说出图的意思。需要指出的是,这句话要把四要素的内容都包括在内。如可以这样说(仅供参考):大雪后,老师和学生一起到学校清扫积雪。有的用小
车把雪运走,有的扫雪,有的把雪堆到树根旁,有的听老师指挥清扫哪的雪。这个教学要求强调的是表象的概括性和语词的提炼性。也就是说,学生感知多幅图后在脑中留下了图的印象(表象),经过大脑的加工,这种印象要转换成一两句话叙述出来。因此,这一步只要求学生把图的意思十分简练地表述出来,不要求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词描述图的内容。
4.完成第二个教学要求。从图中出需要联想的画面,也就是说话、写话的内容和线索。教师可向学生提出:想一想,图中哪些地方需要再详细说说。如上例,可以选出运雪、堆雪和扫雪做为一下步联想的内容,也可以选择其中一两项做为下一步联想的内容。再如,宁宁的针线包是这样设计的,教师边提问,边让学生观察这几幅图是什么意思。第一幅图的意思是:妈妈送给宁宁一个针线包;第二幅图的意思是:宁宁用它补袜子;第三幅图的意思是:宁宁给小弟弟钉扣子。最后引导学生说出这三幅的意思:妈妈给宁宁一个针线包,宁宁用它给自己补袜子,给小弟弟钉扣子。
在分想阶段要干脆利落,不要拖泥带水,要用最短时间完成这一步,这样可把时间用在联想与串想上。
第二步,指导学生联想
在分想的基础上,根据看图说话、写话的教学要求,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联想与想象把应该详说(或详写)的内容说(或写)得比较具体、形象、生动。小学低中年级看图说话、写话常犯的毛病是看图后说(或写)得干瘪、简短。从表面上看是学生语词少,实质是学生看图后储存在脑中的表象模糊、暗淡、
零散。怎样才能使学生看图后储存在脑中的表象变得丰富、细腻呢?这就需要通过联想与想象启动学生脑中的表象(以往储存在学生脑中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形象信息),使图在学生脑中的表象与以往储存在学生脑中的各种表象产生相互作用,即通过表象的深化、分解、组合等运动形式使图在学生脑中的表象丰富、细腻起来。由于学生脑中表象的丰富性、条理性、细腻性决定着他们语词的丰富性、条理性和细腻性。所以,通过联想与想象,学生就能在看图后说得(或写得)比较具体、形象、生动了。在联想阶段,教师边提问边展示教学目标:看图后,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把话说得具体、形象、生动。然后,根据教学要求和图提供的信息展开联想。一般来说,多幅图的内容都有一定的教育性,联想时应围绕图中人物的思想言行进行。教师可通过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联想:1.观察图中人物的表情和服饰;2.分析人物心里想些什么;3.猜想人物还说些什么;4.推测人
物有哪些行动。
学生联想时,可以四个问题同时进行,也可以各个问题分着进行。如果图中画的是动物,可采用拟人方法,按上面四个问题进行联想。对于景物,可从看到的、听到的、尝到的、闻到的和触摸到的几方面进行联想。由于通过视觉通道获得的信息占所有感觉通道获得信息总量的83%,所以,通过看到的产生的联想就非常重要。联想时,景物联想的线索可从景物的形状、颜、大小、远近、状态、软硬、及质料等等方面进行。下面,以运雪为例说说怎样联想。运雪的学生有三个,推车的学生可叫小军,帮着推车的女学生可叫小莉,右手拿铁锨,左手帮着推车的学生可叫小亮。
小军的双手紧紧地攥住车把,使劲儿地推着车(动作)。满满一车雪,堆得像小山一样(形状)。小莉见了,心想:这么多的雪、多重啊!(心理活动)。于是,她也帮助推车。只见她双手紧紧地抓住车侧栏,用力地推着车(动作)。小亮见他俩费了这么大的力气推车,车行得还这么慢,也跑过来帮助推车(动作)。只见他右手拿着铁锨,左手使劲儿推着车(动作)。他们一边推车,一边高声喊道:一二三,加油干(言语)。他们推了一车又一车,校园里的雪越来越少,他们虽然很累,但很高兴。
教师指导学生联想可依次让学生说:他(或她)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然后,再把这些连起来说几遍。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按下面的方法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
1.前后联想法。图是静止的,有些内容无法表现。通过前后联想法可以把静态的图变成动态的图。这样,浮现在学生脑中的表象就不仅仅是几幅孤立的图了,而是连在一起变成活动的图了,立体的图了。学生脑中的表象也就丰富了,细腻了。转换成语句表达出来也就具体了,形象了。
2.画面猜想法。画面上有些内容是无法直接表现的,如人的心理活动、语言等,这就需要让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如上例,宁宁和妈妈说了些什么,画面是无法表现的。只有通过画面猜想,才会使画面的内容生动、具体。
3.表象联系法。把图中某一局部画面在学生脑中形成的表象与以往储存在学生脑中的相类似的表象联系起来,就形成了多种彩纷呈的新表象了。这样,转换成语句表达出来就形象生动多了。通过联想与想象,图在学生脑中已经由静止的变成了活动的,由平面的变成了立体的。这样,学生就可以把丰富多彩的表象转换成形象、生动的语句表达出来,就可以克服看图后说得干瘪、简短的毛病了。为了使学生能学会用更多的语句和表现方法描绘表象,教师可以从
课文或文学作品(包括优秀的学生作文)中给学生选择一些文章片断供学生学习。这样做,还有利于表象与语句建立紧密联系和对应关系,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p#分页标题#e#
第三步,指导学生串想
在分想与联想的基础上,根据几幅图的内在联系进行取舍,有条理地把几幅图的内容按一定顺序组织成一段话或几段话表达出来的过程,就是串想。也可以这样说,通过分想、联想使图在学生脑中形成了鲜明的、丰富的、生动的表象(或表象),再把它们按某一思路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有序的表象并转换成相应的语句表达出来的过程,就是串想。通俗地说,串想就是把分想与联想阶段说的几段话串在一起表达出来的过程。串想阶段有两个要求:第一要有选择,不能把刚才说的话都说(或写)出来,而是要有取舍,做到详略得当;第二要有条理,按一定顺序(时间、空间或事情发展顺序)说(或写)出来。
指导学生串想时先提出第一个要求,把刚才联想的几个局部画面有选择地串起来。如,第二步联想了扫雪、堆雪、运雪。是不是在串想时都说(或写)出来呢?不见得。要根据学生的表达能力来定。可以只选其中一个,也可以选两个或三个。一般来说,选两个比较合适。其它简略地一说就行了。接着,提出第二个要求,有条理地说(或写)出来。指导时,第一段说分想时说的那句话,即大雪后,老师和学生一起到学校清扫积雪。有的用小车把雪运走,有的扫雪,有的把雪堆到树根旁,有的听老师指挥清扫哪的雪。第二段按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顺序进行串想。第三段,说说把雪清扫干净后的心情。
串想阶段可先展示教学目标:根据几幅图的内容,按一定顺序把说过的话连起来,说(或写)一段或几段完整的话。然后按三步串想法把前两步说的话连成一段或几段完整话说(或写)出来。三步串想法,指在串想时第一步说开头,第二步说中间,第三步说结尾。在串想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三点:第一点,要注意围绕图的中心意思进行取舍,不能把联想时说的话都串起来;第二点,要用过渡性的词语把几幅图连起来;第三点,要按一定的顺序,一般来说,常用的方法是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