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音词
汉语复音词发展综述
  要:现代汉语是以复音词占多数,特别是双音词,但是在先秦的时候,汉语是以单音词为主,对于复音词是如何发展的,是汉语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篇综述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上古汉语时期复音词的发展的探讨,包括(一)学者们对复音词的起源问题的看法、(二)上古汉语复音词的发展、(三)古代汉语词和词组的划界问题、(四)上古复合词有三个显著的特点;第二部分是对中古汉语时期复音词的发展情况的说明;第三部分探讨了近代汉语复双音词的发展情况;第四部分分析了汉语复音词的发展特点;第五部分是综述各家对汉语复音原因的看法。本篇综述试图从以上五个方面勾勒出汉语复音词的发展轨迹,以便大家大家对此有很好的了解。
关键词复音词;历时;发展;综述
复音词是汉语词汇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词。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复音词为主。在汉语词汇发展史上,整 个词汇系统由以单音节为主发展到以多音节为主是一个很有影响的变化。这种变化与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而且这种变化对汉语内部各系统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学术界很重视对复音词的研究,
复音词是汉语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王力的《汉语史稿》(下册)(1956)和《汉语词汇史》(1992)对此作了初步的勾勒。赵克勤的《古汉语词汇概要》(1987)、蒋绍愚的《古汉语词汇纲要》(1989)、史存直的《汉语词汇史纲要》(1989)、潘允中的《汉语词汇史概要》(1989)、许威汉的《汉语词汇学引论》(1990)和向熹《简明汉语史》(1993)等都对双音化的发展做了历时的介绍。除此之外,还有相关的专书描写,如程湘清对先秦文献及《论衡》、《世说新语》和敦煌变文的双音词进行统计,也有学者对某一时期或专书中的复音词进行了研究,如伍宗文的《先秦汉语复音词研究》(巴蜀书社:2001)、董玉芝的《〈抱朴子〉复音词构词方式初探》(1994)、张万起的《〈世说新语〉复音词研究》等。在这里,我将根据综合学术界已有的 研究成果,重点对复音词的历时发展和复音词产生的原因做出介绍。以下所举的例子都是引自上述各家的原文。
一、上古汉语时期双音词的发展
(一)学者们对复音词的起源问题的看法
潘允中说“上古前期,古人就有了复合词的萌芽。”[1]王绍新说:“单音词是甲骨词汇的主体,殷商时代也有了少量双音词。”
[2]伍宗文认为甲骨卜辞的双音词是汉语复音词的萌芽。甲骨文中的“复音专名”是“最古老的那批复音词之一”以来最早的复音词。[3] 持这种观点的还有唐钰明,他认为“甲骨文的词汇己出现复音化的萌芽,只因为它复音化的范围有限,只产生了复音名词,而且大部分是人名和地名。”所以,“汉语复音词并非始于春秋战国,而是始于商周。”[4]唐钰明举得例子有:
a.示壬    报丙    上甲    祖甲    妇好    伊尹
b.鬼方    人方    洹水    中商    麦泉    敝录
人名、地名以外的名词,只占小部分。如:
c.小臣    作册    小子    多马    多尹
d.中日    郭兮    大采    小采    大食
e.上帝    上下    东母    西母    余一人
有的学者认为甲骨文中不存在复音词,例如郭锡良、史存直、朱广祁、程湘清均持此观点。
郭锡良认为“卜辞中的复音结构……都还是词组,而不宜看作复音词”,“甲骨文时代的语言可以说还是一种单音节语,只有单音节的词。” [5]史存直把复音词的产生定为西周,但是他承认有些人名、部族名等少数词语是双音词。[6]朱广祁把《诗经》主要作品的产生时代西周“看作双音复合词产生并发展的开始阶段”。[7]程湘清认为,“汉语词汇从以单音词为主,过渡到以复音词为主,是汉语发展史上的一大变化……在距今两千多年的先秦两周时代,这一变化就己经开始了”,“表现在词汇上,一个最显著的事实就是在这个时期内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双音词和双音词组,就是说,开始迈出了汉语词汇复音化的第一步。”[8]
但是不管双音词是否最早出现于甲骨文里,先秦确实出现了双音词这是不可否认的。向熹说:“周秦汉语,仍然以单音词为主,但复音词已占相当的比例。以《论语》为例,全书共出现1700多个词,但复音词已占相当的比例,复音词有200多个,占总数的15﹪。《诗经》一共出现了3400多个词,其中复音词900余个,占总数的25﹪”[9]王力说:“从先秦的史料看来,汉语已经不是纯粹的单音节语。大量的连绵字可以说明这一点”。[10]所以下面我将具体讨论上古汉语时期的双音词的发展情况。
(二)上古汉语复音词的发展
王力在这里举了《诗经》中的连绵字,包括名词、形容词、动词。举例(有所删减)如下:
1、叠韵:
陟彼崔嵬,我马虺聩(周南卷耳)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同上芣苢)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曹风蜉蝣)
彷徨(战·魏策) 蜻蛉(战·楚策)丁宁(左宣4)睚眦(战·韩策)  觳觫(孟·梁下)  镁基(孟·公上)
2、双声: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小雅鸳鸯)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秦风蒹葭)
犹豫(战·赵策)微妙(韩·八经)  憔悴(战·燕策) 慷慨(同前蚊虻(战·楚策)恍惚(韩·
忠孝)  忸怩(孟·万上) 饥馑(韩·五蠹)
3、纯粹的双音词(既不双声也不叠韵):
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曹风尸鸠)
囹圄(韩·解老俳优(韩·难二) 觊觎(左隐4 麒麟(孟·梁下)
双声兼迭韵词。例如: 辗转(韩·亡征)
祝敏彻详细研究了《史记》《汉书》《论衡》《说苑》四部书的全部复音词。他认为汉代汉语复音词的构词法有三个变化:(1)“阿”字开始用作前置成分,它与后面的词根一块构成复音词。(2)“子”字开始用作后置成分,它与前面的词根一起构成复音词。(3)动补式复音词大量产生,这是汉代汉语词汇的一大变化[11]
1.联合式。这种复音词其中的两词素是并列的,没有轻重之分、偏正之分、修饰与被修饰之分。这是先秦时期合成复音词中最多的一种,又可以分为以下两小类:(甲)两词素同义或近义的。又细分为:    a.两字都是名词素的。例如: 豺狼(战·西周策)  羽毛(同前) 
府库(同前)  春秋(同前) 身体(同前) 功名(战·楚策)  坟墓(同前) 国家(同前)  权势(战·赵策)  股肱(左僖12  爪牙(左宣11 魂魄(韩·解老)  根本(韩·饰邪)  朋友(论·学而)  言语(论·先进) 禽兽(孟·滕上)  土地(孟·离上) 声音(孟·离下)  门户(孟·尽上)    b.两字都是动词素的。例如: 出奔(左隐4  供给(左僖4 恐惧(左宣11  畏惧(战·秦策)  惊骇(战·楚策) 审察(同前) 死亡(同前)  接收(战·韩策)  结交(战·燕策)欺诈(同前)诽谤(韩·存韩)  杀戮(韩·和氏) 攻击(韩·喻老)  选择(孟·滕上)恢组词语 扶持(同前)
c.两字都是形容词素的。例如:强大(战·秦策)贫穷(同前) 丰满(同前)  空虚(战·西周策)  聪明(左庄32 正直(左庄14  浅薄(韩·亡征)  富强(韩·和氏)  洁白(韩·备内) 公正(韩·饰邪) 公平(韩·用人)  平安(同前) 清洁(韩·六反)安乐(孟·告下) 周密(韩·起乱)    (乙)两词素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这一类没有前面两词素同义或近义的那样多。例如:利害(战·西周策) 左右(同前)  多少(战·赵策) 得失(战·韩策)动静(韩·饰邪)    除了以上这两种联合式,向熹又指出了一种,它是由两个不同的词素组成,两个词素的基本意义各不相同,但是它们所反映的事物大都属于同一类别,某些义素是相同的,两者组成合成词之后,融合成一个义位,代表一个更为概括的意义,而且往往含有比喻的意味。
如:干戈、社稷、威武、稼穑等。
2.偏正式。这种复音词其中两词素不是并列的,而有轻重之分、偏正之分、修饰与被修饰之分,一般是前一词素修饰后一词素;修饰的词素属偏意,被修饰的词素属正意。这是先秦时期合成复音词次多的一种。这一种可细分为定心式和状心式二小类:    (甲)表正意的词素是名词素。这是定心式复音词。例如:小人(战·东周策)  大人(战·秦策)    短命(论·雍也) 专利(左僖7  良心(孟·告上) 先王((论·学而) 门人((孟·滕上)人伦((同前) 上帝(左成2 地形(韩·难一)  布衣(战·西周策) 居士(韩·外储说) 来年(孟·公下) 朝廷(孟·离下)   
(乙)表正意的词素是动词素。这是状心式复音词。例如:中立(战·韩策)  外交(战·魏策) 车裂(战·楚策)   角逐(战·魏策血食(韩·难二) 枝解(韩·和氏)草创(论·宪问)先生(论·微子)  后生(论·子罕)争论(战·西周策)饿死(同前)  寄食(同前)  惊觉(战·赵策) 流行(左僖13 挑战(左宣11  反问(战·燕策)状心式复音词先秦时期还没有见到表正意的词素是形容词素的。    向熹把偏正式从修饰部分和中心部分的关系又细分为以下几种[12]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