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3年高考语文试卷考点解析,4套全国卷都有!
全国甲卷
一、现代文阅读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徐良高的《以考古学构建中国上古史》,论证中国考古学取得的巨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文章展现了中国上古史构建的广阔学术前景。
文中列举的诸多考古发现,有助于考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鼓励他们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
2.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摘编自德国科普作家彼得•渥雷本《树的秘密生命》
第6题要求学生回答,人工栽培的植物要经常喷洒农药带给人们什么思考,引导学生在充分掌握和理解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对从材料引申出来的问题作深入思考。
3. 文学类文本阅读
选用巴金的散文《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文章赞美机械具有“创造的喜悦”和“散布生命”的诗性,以独特的视角塑造工人形象,礼赞劳动,引导考生思考“机械的诗”背后是工人的辛勤创造。
二、古代诗文阅读
1. 文言文阅读(单文本)
材料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文中周尧卿是一位出的学者,事母至孝、周济亲族、为官爱民。
第11题B选项将文中“何怨”与教材中李白《行路难》“今安在”的结构进行比较。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试题不要求考生具备系统的文言文语法知识,只需要熟悉课文中同类句子即可。
2. 古代诗歌阅读
材料选用宋代晁补之的《临江仙》,是一首典型的“言情”之作,面对未来与友人的离别,词人愈加珍视与朋友的相聚时光,词作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两人间深厚的情谊。词中有被后人赞为“绝妙”的两句“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第15题要求学生分析这两句的“妙处”,引导考生借助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感受,品味诗词的语言之美。
3. 名篇名句默写
(1)《行路难》
(2)《邹忌讽齐王纳谏》
(3)以花喻雪或以雪喻花 
三、语言文字运用
材料摘编自张志公的《说工具》一文,通过介绍三位教师对成语“破釜沉舟”的不同教学方法,引入对语言作为思维和交流工具的思考。
第20题要求学生任选三位教师中的两位,对他们的讲解分别作出评论。
第21题要求从“卧薪尝胆、庖丁解牛、一鼓作气”三个成语中任选一个,借鉴材料中第三位教师的讲解方法,拟出讲解要点。
试题浓缩了阅读表达、探究梳理等典型的语文学习活动,引导考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作答的过程中要考虑语言交际的有效性和对知识的活学活用。
试题形式是“一拖五”,考点是俗语使用、句子修改、仿写、评论、成语讲解要点。
全国有哪些好的高中
全国乙卷
一、现代文阅读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材料摘编自王富仁的《文学史与文学批评》,着眼于文学批评与文学史的相互关系展开论述,也有较强的思辨性。
2.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英国作家罗伯特•麦克法伦的《深时之旅》。它以理性而富有文采的笔触,呈现了人类栖居的大地之下以“深时”计量的岩层、冰川、山脉的信息,鼓励考生带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踏上“深时之旅”。
试题设问既注重营造热爱科学的氛围,激发青年学子的求知欲,也引导他们树立生态优先、绿发展的观念。
3.文学类文本阅读
材料选用当代作家曹多勇的小说《长出一地的好荞麦》。
小说主人公德贵在得不到众人理解且多次失败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耕种河滩地,既反映了中国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情感,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引导考生思考“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道理,自强不息,无惧失败。
二、古代诗文阅读
1. 文言文阅读(单文本)
选自《韩非子•十过》,文中曹君因“无礼”而“绝世”,釐负羁因“守礼”得以保全自身并惠及百姓。
【对比分析】:甲乙卷文言文试题引导考生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守正而不守旧、尊古而不复古。
2. 古代诗歌阅读
3. 名篇名句默写
(1)《琵琶行》
(2)《赤壁赋》
(3)开放性试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1. 语言文字运用Ⅰ
材料节选自汪曾祺的短篇小说《俩老头》,语言精练、富有特。节选部分以寥寥数笔刻画人物特征,形神毕肖。
试题考查对文学文本语言的理解和把握,要求考生领会作者是如何恰当运用文学语言增强小说审美表现力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