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出土文书词语新考考组词语
[ 摘要] 吐鲁番出土文书是带有档案性质的史料 ,同时也是研究 当地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料。本文对“尚”、“端”、“息”三字在文 书中的含义进行了考释 ,以求教于方家。 [ 关键词]吐鲁番; 出土文 书 ; 释词
[]K877.9 []A []1005-3115(xx)24-0011-02
尚, 大上字,旧时用以计数的文字 , 如同今日选举计票时之“正” 字。吐鲁番阿斯塔那 20号墓所出《唐神龙二年 (公元 706 年)白涧屯 纳官仓粮帐》残存两断片 ,其一记载如下 :
1白涧屯神龙二年九月十五日青稞杂大麦 , 交用两牌组词语
2硕函量,壹函为壹点 ,拾点成壹大上。 尚建
3艺献初 尚建艺献初尚建初
16 已上叁拾叁上字 , 计青稞杂大麦 ?佰?拾硕。仓
17 督曹建、监仓官王艺、屯官侯献、监纳官镇副刘初
此件文书涉及唐西州的屯田纳仓。 陈国灿先生对此有深入研究 , 他认为这是白水镇屯的交纳交河县的粮食帐。从文书内容来看 , “白 涧屯种的是青稞、杂大麦,这些粮食收获后纳入官仓的手续极严 , 由四 人共同署名签字验收 ,有仓官, 也有屯官,最后的监纳官是镇的副将” 。
按: 文书前两行是规定粮食纳仓的统计原则。 所谓“交用两硕函 量”, 即纳官仓的粮食是用最大称量为两硕的量器来计量的 ;“函”是 唐代仓储中常用的一种大容量器。《唐六典》卷 19“司农寺”条记 : “凡受租皆于输场对仓官、租纲吏人执筹数函 ,其函大五斛 ,次三斛, 小一斛。”“壹函为壹点 , 拾点成壹大上字”中的“大上字”是指大 写的“上”子。此句意为每量两硕壹函的粮食便写“尚”字的一个笔 画,每个笔画代表相等的数量 , 拾点正好成一“尚”字。很显然 ,吐鲁 番当地人将“尚”字看作为十画字。断片 (一) 中总计 33个“尚”字 , 意味着有 330个两硕的粮食 ,即660硕。正与文书 16行数字“ ?佰? 拾硕”相合。
可以想见 , 在通常情况下 , 统计数字时使用“上”字 , 但“上”字 是三画字,对于大规模统计来说 ,画“上”字太繁琐,又容易篡改 ,而且 并非十进位 , 也不便统计。故而在给官仓交纳粮食时用大写的“上” 字即“尚”字来计数。
“尚”字计数法在唐代应用十分广泛 , 官私皆用,不但纳粮, 而且 计户也用。女口 67TAM78:24(
b)《唐贞观某年某乡老、小、寡户计数帐 草》和67TAM78:4《唐西州高昌县顺义乡户别计数帐》两件。兹引后 者第七行文字予以说明 :“丁户尚尚尚尚尚尚尚” , 此句中有七个完整 的“尚”字,第八个“尚”字缺三笔,显然表示该乡当年丁户有 77户。
又, 旧时某些游戏比赛中也用写“尚”字计胜负。如
73TAM193:11(b)《唐道俗藏钩文书》第七、八两行倒写如下:“张惠 师西南尚尚尚尚尚丨;翟都东南尚尚尚尚尚。”藏钩是古代的一种游 戏, 类似今天的“猜有无”。相传此戏始作于汉时 , 唐时犹盛。此件文 书所记“张惠师”方为 5“尚”字又一筹 ,比“翟都”方多一筹 ,说明 后者猜对前者多 , 略胜一筹。又如《敦煌变文集 ?降魔变文》 : “和尚 得胜,击金鼓而下金筹 ; 佛家若强,扣金钟而点尚字。 ” 《敦煌变文集 ?
降魔变文》 : “其时须达长者遂击鸿钟 , 手执金牌 , 奏王索其尚字 蒋礼鸿《通释》 : “‘尚'字就是‘上'字 , 舍利佛斗法胜了劳度叉以 后 , 须达就请王在金牌上写上‘上字' , 表明佛家占了上风。”
端, 旧时布帛单位 ,专用以测量长度。关于端的长度 ,历代不一。 有二丈、一丈六尺、五丈、
六丈、八丈多种说法。 《礼记正义》 : “束 帛, 十端也。端则二丈 , 鬼神质, 故用偶数也。鬼神以丈八尺为端。” 《小尔雅》 : “倍丈谓之端 ,倍端谓之两 ,倍两谓之疋。”唐代以五丈 为端。《新唐书 ?百官志三》载 : “锦、罗、纱、 ?、绫、 ?、?、绢、 布,皆广尺有八寸 ,四丈为疋,布五丈为端。”吐鲁番所出大谷文书 3083 号是唐代典型的以“端”为布帛单位的例子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