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如何提高孩子游戏中的秩序
例谈如何提高孩子游戏中的秩序
游戏一向是孩子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促进孩子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杂乱而无序的游戏只能让孩子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因此如何让孩子有序而快乐地游戏成为游戏成功的关键。文章提出了三个法宝:利用操作性强的材料提高孩子在游戏中的秩序性;利用标记培养孩子在游戏中的秩序性;利用孩子的主动性提高在游戏中的秩序性。教师通过此三方面的实践,能使实际活动取得一定的成效。
怎样制作游戏
标签:秩序;游戏;三大法宝
游戏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是孩子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语言,借助各种实物,通过身体和心理的模仿想象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智力活动。在幼儿园里,3~6岁的孩子基本上以游戏为主,可以说游戏是孩子的一种特殊的生活实践活动,游戏也是为孩子进入社会做好前期的准备。在游戏中孩子是自由的、快乐的,但在自由和快乐的同时,也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秩序,这样才得以使游戏活动正常开展。所谓秩序性就是要让孩子在日常活动中、在游戏活动中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自由性是指要给孩子们充分的自由,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们做他们自己所喜爱的事情。只有自由中包含着秩序,只有大家共同都遵守
秩序,才能使游戏活动更具有社会性。
一、法宝一:利用操作性强的材料提高孩子在游戏中的秩序性
在游戏前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准备游戏操作材料,是保证孩子有序而快乐游戏的物质前提。在实际的游戏操作中,有些游戏的材料并不能长时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们操作了一段时间以后就弃之不顾了。一旦孩子没有了操作的材料,乱跑和捣蛋便开始了。这时教师应该马上进行游戏材料的更置,让孩子有事可做。而在之后的材料提供时便应该考虑游戏材料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案例一:在一次小班的区域游戏中,美术区的孩子在进行妈妈的头像的涂练习,有几个能力强的孩子很快就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完成以后孩子们就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了,一会儿跑到东,一会儿跑到西。教师询问时,孩子说:“我已经画好了。”这时教师马上给孩子提供剪刀和彩纸,为孩子示范如何做妈妈的相框。孩子有了制作的内容,又快乐地投入制作中去了。
案例二:在点心店的游戏中,如果提供的东西都是成品,孩子在游戏中就少了很多操作的机会,为此教师提供了一些橡皮泥让孩子制作小丸子等,但单一的游戏操作使幼儿很快就失去
兴趣。这时,教师可为孩子提供一些半成品的食物模型,让孩子在游戏中进行自由组装。例如,让孩子在游戏中自制各种组合的串串烧,孩子的事情多了,同时,有趣的串串烧也吸引了不少的“顾客”前来品尝,孩子模仿点心店的游戏也更丰富了,社会性交往也增强了。
二、法宝二:利用标记培养孩子在游戏中的秩序性
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体现,在游戏中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标记可以是数字的、颜的,也可以是照片形式的。标记的使用能在孩子的生活习惯的养成中起到一个很好的强化和巩固作用。在很多时候,教师都会要求孩子将玩好的玩具放回原来的位置,可是孩子年龄越小,越是会出现玩具乱放的现象。今天的玩具放在这儿,明天又放到了那儿。教师多次的提醒和督促也只能起到一个治标不治本的作用。那么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让孩子自觉地将所拿的玩具放回原来的位置呢?标记就成了一个很好的手段。
案例一:在图书角的游戏中,孩子经常会将图书乱放在书架上,有的书甚至几本叠放在一起或者封底向外放。老师提醒了很多次,效果都不是很好。为此,教师想出了利用数字标记的办法,为每一本书标上一个相应的数字,在书柜上也标上相对应的数字,引导幼儿根据每本
书的标记将图书放回有对应标记的地方,这样一来,孩子们乱放图书的现象少了,而每次游戏结束,阿姨只要在一边指导孩子认清图书的标记就可以了,减轻阿姨工作的同时也发展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案例二:数学区的操作材料特别多,每次活动很多的时候,孩子都不能将材料放回原来的位置,为此,教师将材料进行了正确的摆放以后,利用相机拍摄下来,贴在数学区的空墙上,让孩子根据照片的排列顺序摆放,大大提高了孩子摆放的正确性,也帮助孩子强化了物品归还原位的习惯。
三、法宝三:利用孩子的主动性提高在游戏中的秩序性
世界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曾经说过:“希望尊重孩子的力量,孩子能够做的事情,尽量让他们自己去做。对孩子总是手把手教或者指手画脚,把嚼碎的饭放到嘴边喂食,长此下去,他们自己主动独立的学习是不可能的。要相信孩子惊人的力量,要尊重他们。”每个孩子都具有主动性这种高级的本能,而每个教师要帮助孩子发挥其主动性,让孩子在游戏中主动学习并获得发展。
案例一:开学第一天孩子吃完饭以后会有遗忘抹嘴和漱口的现象。为了督促孩子做得更好,在全班范围内开展“我是小管家”的活动,由吃饭快又好的孩子担任“小管家”。对于“小管家”这个称号,孩子们都跃跃欲试。其中有个孩子也很想当这个小管家。那天,他吃饭时很认真,吃得很快,但却很脏,桌上掉了很多的米粒。教师知道他是为了赶时间,好第一个吃完当小管家。于是提醒他,“管家”自己首先应该以身作则,赶快清理掉掉下的饭粒。他快速地捡起来,结果不小心打翻了汤碗,我帮他一起整理好以后,他又快速地喝汤。终于吃完了,他放好碗筷,快速询问:“老师,我可以当小管家吗?”看着满嘴油渍渍的他,老师反问他:”你说呢?小管家自己做好了才能管别人。”欲速而不达,这个孩子太迫切了。为了不打消孩子的积极性,在他按要求完成所有的事情以后,我安排他协助另一个孩子一起充当了小管家。
案例二:为了延续“我是小管家”的活动,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我在游戏中也安排了各个游戏区的小管家,负责游戏的物品整理和游戏规则的监督,并利用孩子的照片制作了相应的“管家牌”,放在相应的位置。自从有了小管家的帮助,班级的常规纪律也比之前要好很多,有几个能力强的孩子能够在游戏中监督几个调皮的孩子,并告诉他们怎样游戏,俨然是老师的小助理。
案例三:孩子都有乐意帮助教师做事情的心理,教师如果能合理利用孩子的这种主动性,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一次角游戏中,教师扮演生病的“娃娃”,完全处于弱者的地位,让孩子想一想自己的爸爸妈妈是怎样照顾生病的自己的,将一些孩子能做的事情提示给孩子,如给“娃娃”倒水,带“娃娃”看病,买好吃的等一些生活的场景再现游戏。当老师是“娃娃”的时候,对孩子来说这次游戲就是一件无比真实的事情,为老师做事情那也是非常重要和必须的,会比照顾洋娃娃起劲多了。
要想让孩子有序而快乐地游戏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利用周边的一些资源,让孩子从被动变为主动,在游戏中发挥个人的主动性,成为游戏的主人。也只有有序的游戏才能让孩子真正在游戏中获得提高,迈出社会交往的第一步。生活中有很多的法宝能够开发孩子的潜能,关键是教师要发现和提取有效的方法和技能。
参考文献:
[1]万 中,刘 敏.幼儿游戏中教师的干预与干涉[J].学前教育研究 2013(8).
[2]郑丽华.“三读”幼儿游戏[J].新课程(上旬刊),2014(1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