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克己复礼
㈠梳理积累
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
1.周监于二代 (通“鉴”,借鉴 )
2.五世希不失矣 (通“稀”,少 )
3.则民无所错手足 (通“措”,放置 )
4.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通“悌”,敬爱兄长;通“欤”,句末语气词)
实词(词类活用,解释加点的词语)
1.觚不觚 (像个觚 )
2.君君、臣臣韶、父父、子子 (像君王,像臣子,像父亲,像儿子)
3.衣夫锦 (穿 )
4.食旨不甘 (觉得甜蜜 )
5.请事斯语矣 (按照……做 )
6.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定名分; 说 )
实词(解释加点的词语)
1.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赞许 )
2.非礼勿视 (不符合 )
3.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按照……做 )
4.郁郁乎文哉 (完美 )
5.甚矣,吾衰! (厉害、严重 )
6.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这、这个 / 什么 )
7.名不正,则言不顺 (纠正<一说“正当”> )
8.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少 )
9.有酒食,先生馔 (吃喝 )
10.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读jī,一周年 )
11.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一旦 )
12.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政治清明 / 百姓、平民 )
13.陪臣执国命 (重臣,隔了一层的臣 )
14.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时期、为期 / 太、甚 )
15.有事,弟子服其劳 (古义:子弟、年轻人;今义:学生、徒弟)
16.有酒食,先生馔 (古义:年长者;今义:老师、医生、丈夫)
17.曾是以为孝乎 (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虚词(指出词性,说明用法或解说意义)
1.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句末语气词 )
2.郁郁乎文哉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字,……的样子 )
3.名不正,则言不顺 (那么 )
4.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罢了 / 句末语气词 )
5.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向 )
6.信如君不君 (如果 )
7.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前置宾语 )
8.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结构助词,的 )
9.予之不仁也! (结构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10.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助词,用在表重复的词语后面,表强调 / 说)
11.人而不仁,如礼何? (如果 )
特殊句式(写出句式名称)
1.克己复礼为仁 ( )
2.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判断句 )
3.八佾舞于庭 ( )
4.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 )
5.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状语后置句 )
6.甚矣,吾衰也。 ( )
7.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 )
8.有是哉,子之迂也。 ( )
9.野哉,由也。 (主谓倒装句 )
10.子将奚先 ( )
11.未之有也 ( )
12.曾是以为孝乎 (宾语前置句 )
㈡温故知新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周监于二代 B.则民无所错手足
C.旧谷既没 D.盖阙如也
答案:C(“监”通“鉴”,借鉴;“错” 通“措”,放置;“阙” 通“缺”,空缺,表不发表意见。)
【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郁郁乎文哉 文:文采 B.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鲜:少
C.有酒食,先生馔 馔:吃喝 D.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期:一周年
答案:A(文:完美)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一日克己复礼 B.曾是以为孝乎
C.有事,弟子服其劳 D.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答案:D(一日:一旦;以为:把……当做;弟子:为人子、为人弟的年轻人;刑罚:刑指肉刑、死刑;罚指以金钱赎罪。后泛指依照法律对违法者实行的强制处分。)
【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郁郁乎文哉
B.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夫晋,何厌之有
C.名不正,则言不顺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D.人而不仁,如礼何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答案:C(乎:语气词,“乎”和“哉”连用,表反问语气 / 形容词词尾
之:代词,前置宾语 /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则:连词,那么
而:连词,表假设,如果 / 连词,表承接,就 )
【 】5.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三项的一项是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女安,则为之
C.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D.觚不觚,觚哉!觚哉
答案:B(安:意动用法,其余名作动)
【 】6.下列各句,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克己复礼为仁 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B.八佾舞于庭 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C.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有是哉,子之迂也
D.曾是以为孝乎 甚矣,吾衰也
答案:D(宾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A判断句,B状语后置句,C主谓倒装句)
【 】7.下列对课文语句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孔子晚年感叹不复梦见周文王,即表明对周文王的深切怀念,又表明对自己的政治理想的彻底放弃,连做梦也不再想到传承周代文化。
B.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觚”是一种礼器,作为礼器就有一定的规制,如果失去了规制,“觚”也就不成其觚了。孔子以此为喻,说明治理国家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准则。
C.子夏问孝。子曰:“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为人子、为人弟的年轻人做事在前,有“勤”;享受在后,有“恭”,这不能算作真正的“孝”。只有做到“养”且“敬”,才算作真正的“孝”。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