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粮食危机
一、危机概况。
根据世界银行保守的估计,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5亿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即年均收入不足370美元,到1990年增至10亿人。有15亿人甚至得不到最基本的医疗条件,大约20亿人没有安全饮水条件。90年代,除传统因素外,气候灾害、前苏联地区的动荡、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衰退(金融危机)、艾滋病在非洲的蔓延,又将成千上万的抛进了贫困的队伍。由于贫困,全世界有8亿人患营养不良症。1999年的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表明,世界上的绝对贫困人口已增至15亿,到2015年,发展中国家中将有19亿生活在绝对贫困之中。正如世界银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
斯蒂格利茨所说的:“我们正在输掉与贫困之间的斗争。”
严重贫困国家的数量也相应地增加了。1964年,被列入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名单中的国家有24个,1980年为31个,而到1990年则达42个——26年内增加了75%。1970年,只有一个国家(乍得)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持续下降;到1980年,这样的国家达35个;而到1990年,在人口与发展的竞赛中遭到失败的国家已不下90个。
从另一角度说来,贫富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在1970年至1985年期间,世界上最贫穷国家的人均收入已经从占富裕国家人均收入的3.1%下降到了1.9%。少数发达国家的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7,却生产4/5的世界产品,人均收入是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的20倍。相应的,这些发达国家用于医疗保健、教育和环保的总开支水平都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发达国家的人均寿命也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
贫富差距不仅表现在国与国之间,更表现于一国内部,有时还有两性之间。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首次明确把贫困定为地球的重要污染物。会议指出,由贫困产生的对生命维持系统的压力,和由工业、技术及富人过度消费造成的污染一样重要;两者都
会导致基本自然资源迅速耗尽。不难想象,事实也一再表明,发展中国家过度贫困,必然导致他们过度地使用有限的自然资源,进一步破坏生态环境,甚至导致出现内乱并波及到其它国家和地区,从而使人类面临的种种问题更为严重。
与贫困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饥荒问题。饥饿和无粮食保障已波及全球,而且在一些地区有日益严重的趋势。当前,34个发展中国家在粮食供应方面存在着严重问题。受饥饿影响最大有非洲南部(2.1亿人)及南亚和东南亚(5.12亿人),在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则有6300万人在挨饿。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世界食品和农业状况》,罗马,1998年)指出,如果说1992年至1994年世界上粮食短缺人口为8.22亿的话,那么1994年至1996年则增加到了8.28亿;发展中国家有20%的人口粮食无保障。
更有甚者,世界粮食产量正在下降,而比粮食产量下降更让人感到吃惊的是数百万挣扎在贫困线以下的人根本无法获得粮食。
目前,全世界75%以上的人口只能勉强吃饱饭,近5亿人口严重营养不良。全世界每年有41000儿童死于饥饿和有关疾病。第三世界许多国家的政府报告表明,预期寿命在下降,婴儿死亡率上升,经常发生饥荒。在35个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当中,1985年有21个国家的人
均每日卡路里总量少于1965年;近10年来,115个发展中国家几乎有一半发生了人均粮食消费量下降。1亿多非洲人的食物严重短缺。6000多万人处于饥饿的边缘,没有人知道有多少人死于艾滋病。在南亚,大约有2亿人永远生活在饥饿和疾病的阴影下。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指出:“饥饿是对人的尊严的侮辱和践踏。因此,必须采取各种国家、地区和国际性的紧急措施来消除饥饿。”因此,有必要积极地、最大限度地调动并利用各方面的技术和资金,其中包括减轻发展中国家外债等,以鼓励这些国家采取政策,确保食品持续供应。
但我们也应看到,全球化虽然随之带来了脱离社会发展进程和国家间不平等的危险,50年后的贫富差距可能比今天还大,可是忍饥挨饿的人数比例在不断减少。1970年有1/3的人营养不良,今天这一比例已下降到20%。到2010年,还将减少12%。从2010年到2015年这段时期,粮食生产可望提高2%。这看上去算不得什么,但对于忍受饥饿的国家来说真是久旱逢甘霖。然而,只有大力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改善分配体系才会带来根本的转折。其中,生物技术和基因技术将会成为提高粮食生产的一大潜力。但是,即使取得了所有的进步,消除饥饿与营养不良在今后几十年内仍是人类的一大挑战。
[世华财讯]近期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在美国农业部报告意外利多以及多国采取降息政策的提振下联袂上涨,期间虽然出现了回调走势,不过目前农产品整体上行的趋势仍没有改变。就国内市场而言,尽管国内粮食有望迎来丰产,但是在部分国家产量调减及市场通胀预期增强的情况下,粮食价格的回调难度较大,阶段性的上涨可能成为常态。
国内粮食价格的上涨趋势维持已久,但在美国农业部报告公布后,价格出现跳跃式的发展,特别是10月11日国内粮食品种出现全线涨停的井喷行情。国内粮食价格上涨由多方面原因造成,而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受到外部市场的带动。近期上涨加速主要因美国农业部10月份报告大幅调减美国大豆、玉米产量预期,引起市场对未来作物供应趋紧的担忧。加上全球货币政策出现惊人调整,国际上日本、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先后宣布降息,美元指数也大幅下滑。在此情况下,资本市场再次活跃,同时让以美元计价的商品市场获的支撑,而相比较工业品,农产品的涨幅较小,因此也更容易获得国际资本的青睐。除了受到国际粮食价格上涨的带动之外,国内生产资料水平提高农资水平提高同样支撑着价格区间的上移。数据显示,作为农业生产资料的种子化肥以及机械作业的成本相比上年提高5-10%,其中还不包括不断提高的人工成本,因此粮食价格的区间上移也在情理之中。但是由于粮食价格上涨,市场也担心将进一步推高市场物价水平。不过反过来看,粮食价格上涨也只是通胀的反映,是社会商
品整体通胀的结果。更进一步的来说,当前部分粮食品种价格相比较2008年的历史高点仍有差距,例如豆类。而国内粮食价格长期处于低水平徘徊,当前恢复性上涨应属于价值回归。国家也乐见农民丰产又丰收,何况,保持粮食价格的适当上涨也有助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提高国内粮食供给,保证粮更容易通过市场调节的方式保持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我们认为,当前粮食价格的上涨仍属于温和理性,但对价格的调控不能掉以轻心,毕竟粮食价格的暴涨暴跌最终伤害的还是种植者的利益。
总的来看,当前内外农产品联袂上涨的态势已经形成,短期内上行趋势可能较难扭转。尽管通过政策性的调节将有望获得一定调控效果,但长期来看,市场自身的调节将发挥更大作用。相信全球粮价在新粮上市的季节性因素影响下,价格的上涨趋势会逐渐的减弱,而市场也会在新的位置到平衡。
全世界有多少个国家据《国际金融报》世界各国的高通胀一浪高过一浪,极端气候影响下的全球粮荒问题日益严重,随着地区局势的演变,一场粮食争夺战正在全球范围内悄然上演。据海外媒体报道,日本跨国粮食企业近来加大了海外采购粮食的步伐。
促通胀高烧 联合国粮农组织称,因粮食和白糖成本激增,全球食品价格在9月攀升至两年高
点。10月13日,巴基斯坦报道称,受食品价格上升因素影响,该国消费者价格指数高达15.71%,年通胀率为13.77%。埃及也表示,受食物价格影响,9月通胀率已升至11%。法国统计局昨日发布报告称,因农产品价格上升,该国9月CPI年率上升1.8%。法国农业部当天已委派经济考察团深入农村和工厂,调查食品产业链,希望能借此遏制价格飙升。
就连粮食供应一向充裕的美国也难独善其身。《彭博新闻社》昨日发布调查报告称,除去粮食和能源价格外,美国的消费价格在明后两年可能升高1.2%至1.5%,更有人预计,这一价格指数将超2%。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农产品供给现阶段很足,不过,一旦全球陷入粮食紧缺危机,美元贬值,食品价格高涨也会把美国拉入高通胀。
夺粮战打响 全球粮食的日益紧张进一步促发了粮食争夺战。据日本《日经新闻》报道说,日本从去年开始就在欧洲等国部署争抢粮源。从未涉足法国农产品市场的日本丸红株式社近日派代表赴法洽谈收购小麦的项目,此举引起了广泛关注。日本媒体认为,这是日本拓展海外供粮渠道的先头兵。其实,法国并不是日本的第一个目标,日本正加速在阿根廷采购玉米和大豆,并投资莫桑比克土地种植农作物。
而中国粮食安全也面临两大压力,一是外资挤占国内市场,二是跨国粮商抢夺市场。日本媒体预测说,目前,中国占据世界大豆贸易量的1/3,预计2011年中国进口大豆的缺口为1100万吨,2020年将高达2800万吨。长期看,中国的玉米和小麦进口量也将出现缺口。
弘业期货青岛营业部总经理刘新涛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解决中长期粮食短缺问题,国家必须加大对粮企的扶持,尤其要发挥国企在粮食产业中的作用;期货市场要发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民经济,并且要对国家经济安全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期货市场要积极配合国家实现农产品价格的调控,要为世界大宗商品定价权作出自己的贡献。具体方式就是不要一味地做主要市场的影子市场,投资者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价格进行发现。
二、中国粮食概况。
中国人完全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国家现有1.5亿吨到2亿吨的储备粮,库存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多一倍.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中国连续四年粮食丰收,去年超过一万亿斤,今年无论从播种面积还是从苗情看,只要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还能保持粮食生产的基本稳定.
95%粮食自给率体现“中国式担当”
“中国粮食将近40%的库存消费比,远远高于国际公认17%—18%的警戒线。”粮食问题专家、南方粮食交易市场总裁助理熊学华说,这是今年中国粮食市场稳定的“定海神针”,我国立足于自给的粮食安全战略作用非凡。引导农民“种粮”。2004年起,相继取消了除烟叶外农业特产税、农业税等“四税”及各种附加,每年全国农民减负约1250亿元,人均140元;逐步推行直补、良种等补贴政策,力度逐年加大。鼓励地方政府“抓粮”。2005年,我国出台了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当年对全国500多个县实行财政奖励,2009年奖励产粮大县1000多个,资金达到175亿元。通过努力,我国粮食播面连年增加,产量连年增长。2009年,我国粮食播面16.35亿亩,粮食总产10616亿斤。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从2004年起,国家还连年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为我国粮价应对国际波动竖起了一堵坚
实的“防火墙”。 熊学华说,2008年世界粮食危机的时候,国际粮价是国内粮价的2倍;而今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形势与2008年情形相反,我国大米、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价格普遍高于国际粮价,降低了国际涨价传导到国内的可能。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