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高考考场作文“40分现象”
也谈高考考场作文“40分现象”
    年前曾经读过《南方周末》陈一鸣对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的专访:高考作文,改起来并不难。最近造访饶水知音的博客,拜读其《揭秘高考考场作文“40分现象”》一文,颇有感触,故而也来议议高考作文“趋中率”高的现象。
    温先生认为,高考作文“最明显的问题是作文分数‘趋中率’太高,相当程度上已失去选拔的功能。高考语文总分150分,作文占60分。作文评分一般分4个等级,其中二等40分上下。据北京、福建等多个省市调查,近四五年来,二等作文卷占75%-80%,一等占8%-10%,满分作文凤毛麟角,35分以下的三四等也不到20%。其他省市的情况也大致如此。二等分占比重如此大,即‘趋中率’畸高,考得再好也很难企及高分,稍有准备就可以拿40分上下,再差也很难落入三四等。评分等级的这种非正态分布,不能反映考试水平,对考生很不公平,这种现象在数学、物理等其他学科中很少见。”
 
“趋中率”偏高的原因是什么?温先生认为主要有两点:“首先是阅卷等级划分标准虚化,其次是
阅卷老师追求‘保险’——为公平起见,一般规定同一份作文需23人评阅,彼此给分差异若超过5分,就需重新评阅。但判作文很辛苦,工作量相当于数学的两倍,又必须在7天之内判完。阅卷人看一篇8001000字的作文,时间只有一到两分钟,甚至只有几十秒。如果两位阅卷人打分相差6分以上,就必须由第三个人来判,阅卷进度就拖延了。于是阅卷人就会彼此求同“趋中”,最简单的方式就给二等。这些话不好跟学生说,但事实就是这样。”
 
温先生的观点当然很有道理,而作文“趋中率”高也确确实实是事实。但这个板子不能仅仅打在阅卷老师的屁股上。笔者以为最主要的问题是学生认识水平、情感成熟度、语言表达能力等“趋中率”严重,才导致阅卷老师阅卷中的“趋中率”高居不下。
    笔者参加了今年4月份山西省适应性考试的网上试阅工作。语文共试阅约4000份卷子,均分42.57。笔者作为作文质量检查的工作人员,在选取培训阅卷老师的“标准卷”时,浏览了大约400份卷子,从中选出一类、二类、三类作文各10篇左右。确实感到要选出50分以上的一类作文非常困难。更多的时候未必是阅卷老师不愿意给考生高分,而是筷子里面拔旗杆,确实拔不出好作文来。温先生说高考作文“相当程度上已失去选拔的功能”,也确实是事实。
    针对老师批阅作文追求速度之说,也有老师说,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其实不用看作文,只要看看他自拟的题目就知道他属于什么类别了。这话当然有点极端,但也不能说没有道理。今年山西省适应性考试的作文也是新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一: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每晚抽出两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进修、思考或参加演讲、讨论,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正在发生改变,坚持数年,成功会向你招手。
 
材料二:有人曾说:“15岁时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18岁时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呀。18岁时觉得英语难,放弃英语,28岁时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语的
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呀。”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期就越可能错过新风景,错过让你成功的人和事。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笔者选取“标准卷”时将首次见到的一个考场的30篇作文题目抄录下来:
①坚持·奋斗·成功                  ②一切都在坚持中
③成功在于坚持                   
④将奋斗进行到底
⑤不抛弃,不放弃                 
⑥珍惜现在,成就未来
⑦成功贵在坚持                   
⑧错过才懂得珍惜
⑨不要轻言放弃                   
⑩成功只给有准备的人
⑾坚持·放弃                        ⑿学会抓紧时间
高考总分一共多少分
⒀成功的背后                     
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⒂把握人生                       
⒃坚持就是胜利
⒄坚守的美丽                     
⒅错过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