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方言的形容词-毕业论文
【标题】山西大同方言的形容词
【作者】昝佳佳
【关键词】山西大同方言形容词描写分析特点
【指导老师】白瑞芬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
引言
在推广普通话的形势的影响下,各种方言受普通话的影响越来越大。山西大同方言也不可避免的渐渐被同化,在改变。当然,普通话的推广是一种进步,适应了世界的发展。但一种方言的渐渐消失也意味着一种特文化的消失。所以,本文在方言普遍受到普通话影响的大趋势下,方言文化逐渐被同化的情况下,通过系统列举山西大同方言的形容词,对大同方言作的一定的分析、整理和研究工作。
山西大同方言属于晋方言的云中片,包括大同市所属各区及大同、阳高、天镇、怀仁、山阴、右玉、左云七县。现在,对大同方言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了方方面面。许多大同学者对大同方言中一些特殊的词和现象都作了一定的研究。有杨文娟的《大同方言中的“圪”、“忽”、“达”缀词语的附加意义》和《大同方言的代词》,和蒋文华的《大同方言的儿化现象》等。而整体上的成果则集中体现在马文忠和梁述中所编写的《大同方言志》中。我将在这篇文章中试着讨论山西大同方言的形容词的一些特点,对大同方言的词类进行更进一步的的研究。
朱德熙先生凭借语言单位的外部形式,将现代汉语形容词分为简单形式和复杂形式两类。又从语法功能出发,指出简单形式为性质形容词,复杂形式为状态形容词,朱先生所说的状态形容词,包括:
⑴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小小儿的。
⑵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式:干干净净(的)。
⑶“煞白、冰凉、通红、喷香、粉碎、稀烂、精光”等。
⑷带后缀的形容词,包括ABB式:“黑乎乎、绿油油、慢腾腾、硬邦邦”;A里BC 式:“脏里呱唧”,A不BC式:“灰不溜秋”,双音节形容词带后缀的只有“可怜巴巴、老实巴焦”等少数例子。
⑸“F+形容词+的”形式的合成词(F代表“很、挺”一类程度副词):挺好的、很小的、怪可怜的。[1](P89)
张国宪(2000)、崔永华(1990)认为,上列形容词除了⑶、⑷两类之外,其他大都似属构形而不是构词,所以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形容词。本文暂从此说,把状态形容词原则上界定在构词范围之内,另外三类不做考察。⑶类在大同方言中与普通话是相一致的,这里不再赘述。因此,本文将形容词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两类来讨论。且本文所描写的形容词,只是举例性质,不是充分列举。
一、性质形容词
㈠单音节性质形容词
山西大同方言中的单音节性质形容词语意、用法大多数与普通话相一致,也有一些
比较特殊的。例如:
灰:不好,坏。(“那家伙真灰,尽害人。”)
皮:比喻脾气温和,不与人争斗。常常重叠使用。
顽:淘气。(“小孩子顽点儿没啥,甭学坏就行。”)
精:机灵。(“那个人可精着呢,办啥事也吃不了亏。”)
愣:傻,不机灵。(“他是个愣子。”)
拔:意思是凉。(“炕可拔呢。”“盖物也拔得慌呢。”)(“盖物”意思是被子。)灵:聪明。(“那孩子可灵着呢!”)
念:快。(“他跑得可念呢。”)
其中,有一些单音节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构成AA式(后字一律儿化,也可以后加“的”)。例如:
皮皮儿的:形容人脾气温和。
绵绵儿的:形容手感或口感好。
⒈从语音上来看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时,后字一律儿化。上声调的字重叠时,后字读成阳平调;入声调的字重叠时,如果是强调式,后字也变成阳平调。例如:“好好儿”读成“好豪儿”,“满满儿”读成“满蛮儿”,“秃秃儿”读成“秃团儿”,“黑黑儿”读成“黑孩儿”。单音节形容词是阴平、阳平、去声、入声(非强调式)等声调时,后字变读成上声。例如:“酸酸儿”读成“酸水儿”,“白白儿”读成“白把儿”,“慢慢儿”读成“慢满儿”,“秃秃儿”读成“秃腿儿”,“黑黑儿”读成“黑海儿”。
⒉从语义上来看
山西大同方言中单音节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会使原来的表意的程度发生一定的变化。朱德熙认为:“一般来说,完全重叠式在状语和补语两种位置上往往带有加重、强调的意味”,“在定语和谓语两种位置上的时候,完全重叠式不但没有加重、强调的意味,反而表示一种轻微的程度”。[2](P138)大同方言中的形容词的重叠式也是这样。例如:
“皮”:这孩子可皮呢。(意思是说这个孩子性格非常温和,脾气非常好。与普通话有很大的不同,普通话单用“皮”一般指小孩子很淘气,顽皮。)
这孩子皮皮儿的。
在这里,“皮皮儿的”作谓语,就没有“皮”单用时的语气重,反而表示了一种轻微的程度。
山西大同方言中单音节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也会传达出说话人的一种主观感情彩。朱德熙认为,形容词重叠式可以表示说话人对于某种属性的主观估价,换句话说,它包含着说话人的主观感情在内。例如:
“寡”:这菜寡的。(意思是说这菜没味道,不好吃。)
这菜寡寡儿的。(意思是说这菜味道虽然淡,但很好吃。表达出一种喜爱的感情彩。)
“绵”:这点儿苹果绵的,没吃头。(意思是说这些苹果绵软得不好吃。)这点儿苹果绵绵儿的,不赖!(意思是说这些苹果果肉绵软细腻,吃起口感较好。)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在山西大同方言中,同一样东西用同一个形容词通过叠音儿化可以表达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感情彩。
⒊ 从句法功能来看
从句法功能上来看,山西大同方言的单音节性质形容词可以作谓语和补语。例如:作谓语:这瓜甜甜儿的。
作补语:这件事办灰了。
而且,山西大同方言的单音节性质形容词经常儿化加“的”来单独使用,说明描绘事物,起到评价、说明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两个词义非常灵活的性质形容词。
⒈ 特殊的单音节形容词“寡”
“寡”在《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中,有这样三个义项:①少,缺少(跟‘众、多’相对)。②淡而无味。③妇女死了丈夫。其中的“少,缺少”是它的基本义项。“寡”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古今义的变化不是很大。但在现代汉语方言中,“寡”的古今义变化很大,而且使用频率很不均衡。在有些方言中,已基本上不再使用“寡”了,而山西大同方言中,“寡”的引申、比喻义十分丰富。
在山西大同方言中,“寡”的基本义项“少”已退居为普通义项,“淡而无味”上升为基本义项。过去山西北部地区,气候寒冷,土地贫瘠,十年九旱,人们的生活非常贫苦,能吃上新鲜蔬菜的时间很短。因而,形成了喜欢吃辛辣咸酸口味的习惯。俗语有“十个厨师九个咸,剩下一个忘放盐”之说。在大同方言中,表示味道“淡”的常用词就有“寡”和“甜”。例如:“这菜味道好吧?有点寡(甜)。”“这菜寡的没吃头。”
绿油油类似的词语下面讨论“寡”作为形容词的引申义。
⑴ 比喻某些人说话多或行为无聊,让人讨厌。例如:
“你寡的没个说的了,这事也跟他说?”(你话太多了,这事怎么能跟他说呢?)“这人寡的没看头。”(这个人太无聊了。)在这里,“寡”还可以做构词语素,构成专用名词来特指这类人,即:寡人、寡白菜、寡货、寡猴、二寡。
⑵表示颜淡。例如:
“这衣裳越洗越寡。”“这布的颜越看越寡。”
引申为脸上没有血,消瘦无光彩。例如:
“她肯定害孩子(刚怀上孩子)呢,脸寡的没一点血。”
“她脸上老也是寡的,做啥也没精神。”
⑶长相不够生动、可爱。例如:
“她长得可寡呢,一点也不喜。”
“她天生一副寡相。”
引申为长相一般,不耐看。例如:
“她长的好吧?--长的寡。”
⑷指数量少,与“多”相对。例如:
“今天开会来的人多少?--来的人寡。”
⑸指质量差。例如:
“你们在那儿吃的好吧?--吃的寡。”
“他花了那么多钱买的那件衣裳,我看也寡。”
⑹指人的品质不够好。例如:
“这人好赖?--寡,一天就谋着害人呢。”
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能力不强或知识不多。例如:
“这人做啥也寡,你啥也甭靠他。”
⑺形容待人不够热情。例如:
“这人可寡呢,跟谁们也不多说话。”
“这人可寡呢,从来也不给人帮忙。”
⑻形容长时间饮食油水不足,嘴里不舒服。例如:
“这两天嘴寡的,吃个啥呢?”
也可以形容由于长时间未吃油水大的食物,腹部不舒服的感觉。这里的“寡”后面要加词缀。例如:
“这两天肚里寡捞捞的,一点儿油水都没有。”
⑼“寡”重叠儿化后,一般表示喜爱的感情彩。例如:
“这点儿菜寡寡儿的。(表示味道淡一些但也好吃。)”
“这块布颜寡寡儿的(表示颜虽然淡一些,但也好看)。”
⑽“寡”前面加上副词“习”,相当于“非常”、“很”。表示程度加深的不同等级。例如:
“这菜习寡没味,你咋做的?”
“这人习寡没味,你啥也甭跟他说了。”
①“寡”前面加“可/可是”,或句末加“什了”,表示程度比较深。例如:“今天的菜可是寡的没吃头。”
“他长的可寡呢。”
“今天的菜寡的没吃头什了。”
②“寡”前面加“可是”,后面加“什了”,表示程度最深。例如:
“今天的菜可是寡的没吃头什了。”
“她长的可是寡什了。”
⒉ 特殊的单音节形容词“灰”
普通话里“灰”字的各个义项,大同方言也都有,而大同方言里的“灰”字另外又有特殊的含义。大同方言的“灰”字主要指“不好”“赖”“不怎么样”,意义和发音都类似于普通话中的“坏”字,我认为它可能是普通话“坏”字在大同方言中的发展变化。山西大同方言中的“灰”字可以分别用作形容词、名词、动词。这里主
要讨论形容词。
“灰”字作形容词用,常用来形容人,并且形成习用的词语。“灰猴”、“灰脑袋”、“灰鬼”、“灰圪蛋”,都指不好的人。又如:
“那个人可灰呢!”
“他的脾气可灰呢。”
歇后语有:
“打籽儿茄子——老灰鬼”
“炉坑的山药——灰圪蛋”
“灰”也可以形容事物,凡是说话者认为不满意的事物,大都可以用“灰”来形容。例如:“灰天气”、“灰牲口”、“灰家具”、“灰地方”、“灰行当儿”。
用“灰”作词干,后面加重叠的词缀构成的形容人不好的词有:“灰猩猩的”、“灰转转的”、“灰楚楚的”。“灰”字也可以单独作谓语,表示人或事物不好、不怎么样。这样用时,“灰”字前面总是要加上表示程度一类的词。歇后语有:
“笼甑子馏撂炭——蒸(真)灰”
“赤脚板儿筛撂炭——脚发(越发)灰”
“大青山的娄娄(岩鸽)——的灰”
另外,“灰啦”相当于“坏事了”,“不好了”。例如:“灰啦,我把手表丢啦。”“灰”字还可以放在动词后面作补语,表示身体或精神受到某种影响而达到极不舒
服的程度,这种用法,“灰”相当于普通话的“坏”。例如:“冻灰了”、“饿灰了”、“渴灰了”、“跌灰了”、“累灰了”、“气灰了”。
㈡双音节性质形容词
山西大同方言中的双音节性质形容词语意、用法大多数与普通话相一致,也有一些比较特殊的。例如:
不赖:好,不错。(“这家店不赖,东西又全又好。”)
可细:美、可爱。(“这花儿开得真可细,你是咋养活的呀?”)
受胆:舒适、自在。(“这沙发挺不赖,坐上去真受胆。”)
吸人:人材、相貌招人喜爱。(“这花儿开得真吸人。”)
难活:非常难受。(“今天吃多了,肚子难活不行。”)
乞沓:小巧,可爱。(“这个灶火盘得挺乞沓。”“这孩子真乞沓。”)
精巴:机灵能干。(“那个人可精巴呢!”)
凉稍:凉快。(“天气太热了,个凉稍地儿坐会儿。”)
利静:偏僻、安静。(“咱们寻块儿利静地方呱拉呱拉。”)(呱拉:聊天的意思。)爽俐:灵巧。(“幼儿园那些孩子们爽俐的,编个啥象啥!”)
俭在:节省,俭用。(“现在的年轻人,使唤东西就不懂得俭在。”)
活泛:灵活,不死板。(“到外面办事情得活泛点儿,象这样可不行。”)
以下介绍一些山西大同方言中最有地方特的双音节性质形容词。
⒈“圪沓”
“圪沓”也是很有地方特的一个词,它既可以作形容词,也可以作动词。作形容词时,它的意思是“罗嗦”。例如:“他真圪沓。”“你也真够圪沓的。”(作动词时,它的意思是“谈话、谈论”。例如:“两个人圪沓了半后晌。”)
“圪沓”这个词,“圪”是词头,主要意思由“沓”来承担。“沓”字在我国最早的字典——东汉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语多沓沓也。从水从曰。”也就是说,“沓”是个会意字,意思是话语非常多,像流水一样。
“圪”字是山西大同方言中使用非常频繁的一个字,由“圪”字作词头构成的形容词还有很多,例如:
圪搐:⑴(衣服、布料、纸张)不平展。(“刚穿了一天就圪搐了。”)
⑵粗略地缝。(“你先给我圪搐住就行了。”)
圪溜:⑴弯曲。(“这根棍子圪溜啦。”)
⑵不地道。(“他这事办得真圪溜呢。”)
圪筋:(食品)有韧劲儿。(“这面真圪筋。”)
⒉“机明”
“机明”的“机”是个同音代用字,本字是哪个还不清楚,也可能是个“知”字。有的文学作品把这个词写成了“精明”,这在大同方言来说,于音于义都不相符。“机明”主要用作形容词,意思相当于“清楚”“明白”。例如:“你们听机明了没?”“这事我跟你说不机明。”“我跟他说的机机明明的,他咋会不知道。”“机明”经常作“说”和“听”的补语。
“不机明”相当于不清楚、不明白,有时它可以指头脑糊涂、思维混乱的人,例如:“我看那个人一点也不机明。”“说不清楚”有时说成“说不机,道不明”。“说不清楚”有时说成“说机道明”。例如:“这事情说机道明就行啦。”“说机道明”有时也说成“说知道明”,所以说“机明”可能是“知明”的音变。
⒊“拿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