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全⽂!《外国语⾔⽂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外国语⾔⽂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全⽂
1. 概述
外语类专业是我国⾼等学校⼈⽂与社会科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基础包括外国语⾔、外国⽂学和区域与国别研究,具有跨学科特点。外语类专业可与其他相关专业结合,形成复合型专业或⽅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标准是外语类本科专业准⼊、建设和评价的依据。各⾼等学校外语类专业应根据本标准制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体现本校定位和办学特⾊的培养⽅案。
2. 适⽤专业
2.1 专业类代码
外国语⾔⽂学类(0502)
小儿体质差怎么办
2.2 本标准适⽤的专业
3. 培养⽬标
外语类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业、外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的各外语语种专业⼈才和复合型外语⼈才。
各⾼校应根据⾃⾝办学实际和⼈才培养定位,参照上述要求,制定合理的培养⽬标。培养⽬标应保持相对稳定,但同时应根据社会、经济和⽂化的发展需要,适时进⾏调整和完善。
4. 培养规格
4.1 学制与学位
外语类专业本科学制⼀般为4年,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实⾏弹性学制,允许学⽣在3~6年内完成学业。外语类专业本科学位为⽂学学⼠学位,对按规定修满学分并符合培养⽅案要求的学⽣,授予⽂学学⼠学位。
4.2 素质要求
外语类专业学⽣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与科学素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学科基本素养。
4.3 知识要求
外语类专业学⽣应掌握外国语⾔知识、外国⽂学知识、区域与国别知识,熟悉中国语⾔⽂化知识,了解相关专业知识以及⼈⽂社会科学与⾃然科学基础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体现专业特⾊。
4.4 能⼒要求
外语类专业学⽣应具备外语运⽤能⼒、⽂学赏析能⼒、跨⽂化交流能⼒、思辨能⼒,以及⼀定的研究能⼒、创新能⼒、信息技术应⽤能⼒、⾃主学习能⼒和实践能⼒。
5. 课程体系
5.1 总体框架
5.1 总体框架
各专业根据培养⽬标和培养规格设计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包括公共课程、专业核⼼课程、培养⽅向课程、实践环节和毕业论⽂五个部分。
课程设置应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语⾔技能训练与专业知识教学、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外语
专业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突出能⼒培养和专业知识建构,特别突出跨⽂化能⼒、思辨能⼒和创新能⼒培养,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动态课程调整机制。
课程总学分⼀般为150~180学分,总学时为2400~2900学时。各⾼等学校外语类专业应根据本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标,确定课程体系各部分之间的合理⽐例。
5.2 课程结构
5.2.1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校级通识教育课程两类。
公共基础课程⼀般包括思想政治理论、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军事理论与训练、创新创业教育、第⼆外语等课程。
校级通识教育课程⼀般包括提升学⽣知识素养、道德品质与⾝⼼素质的⼈⽂与社会科学和⾃然科学课程。各⾼校外语类专业应根据培养规格,有计划地充分利⽤学校通识教育课程资源,帮助学⽣搭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5.2.2 专业核⼼课程
专业核⼼课程分为外语技能课程和专业知识课程。专业核⼼课程的课时应占专业总课时的50%~85%。外语技能课程包括听、说、读、写、译等⽅⾯的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包括外国语⾔学、翻译学、外国⽂学、国别与区域研究、⽐较⽂学与跨⽂化研究的基础课程,以及论⽂写作与基本研究⽅法课程。翻译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可设置具有本专业特⾊的核⼼课程。各专业核⼼课程构成如下:中国四大名窑
英语专业核⼼课程: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语法、英语演讲、英语辩论、英汉/汉英笔译、英汉/汉英⼝译、语⾔导论、英语⽂学导论、跨⽂化交际、西⽅⽂明史、学术写作与研究⽅法等。
翻译专业核⼼课程:综合外语、外语听⼒、外语⼝语、外语阅读、外语写作、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级汉语写作、翻译概论、外汉笔译、汉外笔译、应⽤翻译、联络⼝译、交替传译、专题⼝译、中国⽂化概论、所学外语国家概况、所学外语国家⽂学概论、语⾔导论、跨⽂化交际等。
商务英语专业核⼼课程:综合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写作、商务翻译、经济学导论、管理学导论、国际商法导论、国际营销概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谈判、实⽤电⼦商务、跨⽂化商务交际导论、英语演讲、英语国家社会与⽂化、英语⽂学选读、西⽅⽂化概论等。
俄语专业核⼼课程:基础俄语、⾼级俄语、俄语语法、俄语阅读、俄语视听说、俄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俄罗斯概况、俄罗斯⽂学史、学术写作与研究⽅法等。
德语专业核⼼课程:德语语⾳、德语⼝语、基础德语、⾼级德语、德语分析阅读、德语基础写作、德语视听说、德语国家概况、德语⽂学概论、德语语⾔通论、德语语法、笔译理论与实践、⼝译理论与实践、跨⽂化交际、学术论⽂写作及研究⽅法等。
法语专业核⼼课程:法语语⾳、基础法语、⾼级法语、法国与法语国家和地区概况、法国⽂学概论、新闻法语、笔译理论与实践、⼝译理论与实践、语⾔学概论、法语视听说、法语阅读、法语写作法语计算机处理、学术写作与研究⽅法等。
⽇语专业核⼼课程:基础⽇语、⾼级⽇语、⽇语会话、⽇语视听说、⽇语演讲与辩论、⽇语阅读、⽇语基础写作、笔译理论与实践、⼝译理论与实践、⽇语语⾔学概论、⽇本⽂学概论、⽇本概况、跨⽂化交流、学术写作与研究⽅法等。
西班⽛语专业核⼼课程:基础西班⽛语、⾼级西班⽛语、西班⽛语⼝语、西班⽛语听⼒、西班⽛语阅读、西班⽛语报刊选读、西班⽛语基础写作、笔译理论与实践、⼝译理论与实践、西班⽛语语法、西班⽛国家概况、拉丁美洲国家概况、
选读、西班⽛语基础写作、笔译理论与实践、⼝译理论与实践、西班⽛语语法、西班⽛国家概况、拉丁美洲国家概况、西班⽛⽂学、拉美⽂学、学术写作与研究⽅法。
阿拉伯语专业核⼼课程:阿拉伯语语⾳、基础阿拉伯语、阿拉伯语视听、阿拉伯语⼝语、阿拉伯语阅读、阿拉伯语语法、阿拉伯语写作、⾼级阿拉伯语、阿拉伯时事研读、笔译理论与实践、⼝译理论与实践、阿拉伯社会与⽂化、阿拉伯简史等。
⾮通⽤语专业核⼼课程:基础专业外语、⾼级专业外语、专业外语视听说、专业外语写作、专业外语⼝语、专业外语语法、专业外语汉语互译、专业外语⽂学史、对象国或地区⽂化等。
5.2.3 培养⽅向课程
培养⽅向课程可包括外国⽂学、外国语⾔学、翻译学、外语教育、国别与区域研究、⽐较⽂学与跨⽂化研究、专门⽤途外语以及相关培养⽅向等类别,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各⾼等学校外语类专业可根据⾃⼰的培养⽬标和培养规格⾃主设置培养⽅向课程。
5.2.4 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旨在促进学⽣的全⾯发展,主要包括专业实习、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实践、国际交流。
专业实习旨在培养学⽣运⽤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各专业应根据培养⽅案制订实习计划,确保有明确的⽬标和要求、详细的内容和步骤、专业的指导和考查。
创新创业实践旨在培养学⽣解决问题的能⼒和创新创业能⼒。各专业应制订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实践计划,开展学科竞赛、学习兴趣⼩组、学术社团、创新创业项⽬等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旨在帮助学⽣了解民情和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各专业应围绕⼈才培养⽬标和社会需求制订社会实践计划,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助学、⽀教等社会实践活动。
国际交流活动旨在拓展学⽣的国际视野,提升跨⽂化能⼒。各专业应根据⼈才培养⽬标、办学特⾊和⾃⾝条件,有计划地开展暑期国际夏令营、短期留学、国内外联合培养等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活动。
5.2.5 毕业论⽂
毕业论⽂旨在培养和检验学⽣综合运⽤所学理论知识研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和创新能⼒。毕业论⽂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标和培养规格,写作应符合学术规范,可采⽤学术论⽂、翻译作品、实践报告、调研报告和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除翻译作品外,⼀般应使⽤所学外语撰写。各专业应制定毕业论⽂选题、开题、写作、指导和答辩等相关规定,明确指导教师职责、毕业论⽂写作过程和质量规范,指导过程应以适当形式记录。
6. 教师队伍
6.1 师资结构
外语类专业应有⼀⽀合格的专任教师队伍,形成教研团队。教师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合理。有条件的学校应聘请外籍教师。应⽤型专业应聘请⾏业指导教师。各专业专任教师应不少于6⼈,⼀般应具有博⼠学位;⾮通⽤语种专业专任教师不少于3⼈,具有硕⼠、博⼠学位教师⽐例不低于30%。各专业⽣师⽐不⾼于18:1。
6.2 教师素质
专任教师应:
1)符合《中华⼈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民共和国⾼等教育法》规定的资格和条件,履⾏相关义务;
2)具有外国语⾔⽂学类学科或相关学科研究⽣学历;
关于节日的故事3)具有丰厚的专业知识,熟悉外语教学与学习的理论和⽅法,对教育学、⼼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有⼀定了解;
4)具有扎实的外语基本功、教学设计与实施能⼒、课堂组织与管理能⼒、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段的应⽤能⼒,以及教学反思和改⾰能⼒;
5)具有明确的学术研究⽅向和研究能⼒。
外籍教师的聘任应根据岗位需要,达到上述条款中所有适⽤标准。
6.3 教师发展草履虫的结构
学校应制定科学的教师发展规划与制度,通过学历教育、在岗培养、国内外进修与学术交流、⾏业实践等⽅式,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知识结构,提⾼专业理论⽔平与教学和研究能⼒。
教师应树⽴终⾝发展的观念,制定切实可⾏的发展计划,不断提⾼教学⽔平和研究能⼒。
7. 教学条件
7.1 教学设施
教学场地和实践场所在数量和功能上能满⾜教学需要,并配备专职⼈员对教学设施进⾏⽇常管理和维护。根据国家教育部对本科专业设置的要求,⽣均教学⾏政⽤房⾯积⼀般不⼩于9平⽅⽶;⽣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低于3000元;每百名学⽣教学⽤计算机不少于10台,每百名学⽣多媒体教室和语⾳室座位数不少于7个。
团队名称7.2 信息资源
图书资料能够满⾜学⽣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所需;管理规范,共享程度⾼;⽣均⽣均图书不低于100册,并有⼀定⽐例的外⽂图书和报刊;⽣均年进书量不低于4册。
拥有本专业相关的电⼦资源;拥有覆盖学习及⽣活场所的⽹络系统;具备开发和和运⾏⽹络课程的基础条件。
7.3 实践教学
各⾼校应具有满⾜⼈才培养需要的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条件;应根据专业特点和需要建设专业实验室、实训中⼼、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等;应充分利⽤各种资源建设⼤学⽣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7.4 教学经费
教学和科研经费有保障,总量能满⾜教学需要。根据教育部对本科专业设置的要求,年⽣均教学⽇常运⾏⽀出不低于1000元,并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提⾼教学经费的投⼊。
8. 质量管理
8.1 教学与评价
8.1.1 教学要求
教学应:
1)遵循本专业教学⼤纲;
2)融合语⾔学习与知识学习,以能⼒培养为导向,重视语⾔运⽤能⼒、跨⽂化能⼒、思辨能⼒和⾃主学习能⼒的培养;
土鸡蛋3)因材施教,根据教学⽬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法,重视启发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法的使⽤,促进学⽣的全⾯发展和个性发展;
全⾯发展和个性发展;
4)合理使⽤现代教育技术,注重教学效果。
8.1.2 评价要求
评价应以促进学⽣学习为⽬的,根据培养⽅案确定评价内容和标准,选择科学的评价⽅式、⽅法,合理使⽤评价结果,及时提供反馈信息,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评价应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8.2 质量保障体系
8.2.1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要求
应建⽴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各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定期进⾏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评价。
8.2.2 毕业⽣跟踪反馈机制要求
应建⽴毕业⽣跟踪反馈机制以及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案是否有效达到培养⽬标进⾏定期评价。
8.2.3 持续改进机制要求
应建⽴完善的持续改进机制,确保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结果、毕业⽣跟踪反馈结果和社会评价结果及时⽤于专业的持续改进。
9. 名词释义
(1)外语运⽤能⼒
能理解外语⼝语和书⾯语传递的信息、观点、情感;能使⽤外语⼝语和书⾯语有效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情感,再现⽣活经验,并能注意语⾔表达的得体性和准确性;能借助语⾔⼯具书和相关资源进⾏笔译⼯作,并能完成⼀般的⼝译任务;能有效使⽤策略提⾼交际效果;能运⽤语⾔知识和基本研究⽅法对语⾔现象进⾏分析和解释。
(2)⽂学赏析能⼒
能理解外语⽂学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能欣赏不同体裁⽂学作品的特点、风格和语⾔艺术;能对⽂学作品进⾏评论。
(3)跨⽂化能⼒
尊重世界⽂化多样性,具有跨⽂化同理⼼和批判性⽂化意识;掌握基本的跨⽂化研究理论知识和分析⽅法,理解中外⽂化的基本特点和异同;能对不同⽂化现象、⽂本和制品进⾏阐释和评价;能有效和恰当地进⾏跨⽂化沟通;能帮助不同⽂化背景的⼈⼠进⾏有效的跨⽂化沟通。
(4)思辨能⼒
勤学好问,相信理性,尊重事实,谨慎判断,公正评价,敏于探究,持之以恒地追求真理;能对证据、概念、⽅法、标准、背景等要素进⾏阐述、分析、评价、推理与解释;能⾃觉反思和调节⾃⼰的思维过程。
(5)⾃主学习能⼒
能对学习进⾏⾃我规划、⾃我监管、⾃我评价、⾃我调节;能组织和配合他⼈开展学习活动;能及时总结并善于借鉴有效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法;能利⽤现代信息技术⼿段进⾏⾃主学习。
(6)实践能⼒
能通过实践活动拓展知识,掌握技能,学会与他⼈沟通合作;能运⽤所学的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管理时间,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