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甘肃两省交界子午山的秦池古道
子午山的秦池古道
子午岭地跨陕西、甘肃两省,处于黄土高原的腹地。因与本初子午线方向一致,故称子午岭。
子午岭是桥山山脉的一条支脉,它介于泾河与洛河两大水系之间。
史志记载,她西挽甘肃省庆成县宁县、东接陕西省延安市、南连陕西省耀州市,北抵宁夏盐池县陕西靖边县,绵延400多公里。
子午岭是黄土高原的石质山地之一,南北长,东西窄,呈条带状构成 洛河和径河的分水岭,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400m一1600m。
子午岭发育的 地貌特征可归纳如下:
①山体结构形似牛脊,主脊作北北西一南南东延展,主脊两侧次一级支梁作近乎东西向分布,延伸三四十公里,葫芦河, 沮水河及马连河的一些支流奔流其间,岭谷交织,波状起伏。
②除南部有大面积基岩裸露外,又可分为黄土及黄土状物质覆盖地段,黄土分布高度在以下,此高度以上为基岩山地,从而形成黄土戴帽之中山地形。
③山势雄伟,高差悬殊,以峡谷为主,间有宽谷地貌。
④峡谷地区,谷坡陡峻,谷底狭窄,曲流发育,河床比降大多陡坎,多急流瀑布。
⑤谷坡物质移动强烈、崩塌、错落、滑坡等重力地貌广泛分布。
⑥宽谷中,有多级基座阶地发育,二级阶地保存相对比较完整。
⑦主脊地带,稍林灌丛茂密,面蚀微弱,而支梁地带因植物破坏严重,多为荒山秃岭,流水侵蚀、剥蚀、重力侵蚀强烈发育,分布广泛。
⑧植被茂密,现代地貌过程受到抑制,河床稳定,溪流常年不断。
子午岭不仅有优美的高原林海风光,而且还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华夏之后,除其它政绩外,还办了两件举世瞩目的大事:
一是修筑了万里长城;
二是修建了一条类似今天的高速公路——秦直道,陕北俗称“皇上路”、“圣人条”。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至公元前210年命蒙恬监修的一条重要军事要道。
秦直道南起京都咸阳军事要地云阳林光宫(今淳化县梁武帝村),北至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孟家湾村),穿越14县,700多公里。路面最宽处约60米,一般亦有20米。
【直道路线图】
司马迁虽然明确地记载了秦直道的起迄地点和里程,但遍检《史记》全书,却无法发现云阳与九原之间任何其它的具体经由地点,这为后人留下了一桩千古遗案。
所幸后来的地理志还保留了一些相关记载。
据唐代初年成书的《括地志》记载,庆州华池县(今甘肃省华池县东华池镇)西45里子午山上有秦时的故道。
唐中后期的李吉甫所撰的《元和郡县图志》中也说:“秦故道,在县东八十里子午山,始皇三十年(引者按:当作三十五年),向九原抵云阳,即此道也。”
1980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编制的百万分之一0·N·C(Operational Navigation Chart)片上,显示出陕甘两省交界的子午岭山脊上确有古道路存在,这应是《括地志》和《元和郡县图志》所说的“秦故道”,亦即秦直道。
泾经过近20多年来历史地理学者和考古工作者的多次实地调查,秦直道的具体走向和经由路线已基本清楚。但在细节上仍存在争议。
路线图一:
秦直道由云阳林光宫首途,就进入子午岭甘泉山。甘泉山为子午岭南端的一个分支。也就是说,直道离开林光宫后就进到子午岭中,循岭北行。
经今陕西省旬邑县东的石门关,
北行至凤子梁,
再经今甘肃省正宁县刘家庙子林场、黑马湾、野狐崾岘、南站梁,
而至今陕西省旬邑县雕岭关。
从雕岭关开始,直道循子午岭主脊,大致呈西北走向,过陕西省黄陵县艾蒿店、甘肃省宁县湘乐五里墩,
到达兴隆关,
再经甘肃省合水县的黄草崾岘到青龙山,
沿合水、华池两县分水岭向西北沿伸,
到华池县麻芝崾岘。
然后纵穿华池县境,
经大红庄、墩梁、老爷岭、新庄畔、羊沟畔、黄蒿池畔、深崾岘、高崾岘、墩儿山,
过打扮梁的雷崾岘、五里湾、张新庄、田掌,
进入陕甘两省交界的丁崾岘、墩梁,
直达营崾岘。营崾岘是秦直道与明长城的重合之处,也是一处交叉的十字路口。
直道沿明长城内侧向西北延伸,
经营盘梁、南湾、箱子湾到白出长城,
入陕西省定边县马崾岘,重合之处长达20公里。
从定边县南境起,直道折向东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