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沃泾野,北有仲山、嵯峨山,南有北蟒厚原,泾水从中飘荡而过,土地平坦,村落相连,物产丰富,交通方便。很早以前,我们的先民们就在这块厚土上生活着,并创造了灿烂的人文景观,其中“泾阳八景”——瀛洲春草、龙陂丛绿、睢城古渡、文川秀、谷口晚烟、嵯峨灵云、仲山晴岚、文塔晓钟等八大美景遐迩闻名,并有诗赞颂之。
瀛洲春草泾
泾阳县城东南10公里处的高庄乡阜下村之东南有一台,名叫瀛洲台。据《泾阳县志》载,该处为唐十八学士(杜如晦、于志宁、苏世长、房玄龄、姚思廉、孔颖达、陆德明、薛收、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诸亮、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苏旭、盖文达)登游处。因为土厚质纯,得阳光雨露之恩泽,每年初春,这里便芳草连天,花开萋迷,故称瀛洲春草。登临此台,向北眺望,泾阳城尽收眼底,当年唐太宗曾邀请四方文学之士兼文学馆学士在此聚会,谈天说地,饮酒作诗,一时被天下人所仰慕。其实,这只不过是人们对十八学士等所受之推崇礼遇的慕向而已,瀛洲则是古人虚幻的仙境,但它又毕竟已成为人们争相拜谒的地方。
明代乔奉先有《瀛洲春草》一诗:
原上平沙带紫泥,玉堂人回草萋迷。
断碑坚护前朝京,荒址空传太史题。
风急水涯歌韵渺,渚塞山表月痕纸。
不知胜事何能再,绿野新莺到处啼。
龙陂丛绿
据传,唐代有一个名叫柳毅的书生应举落榜,心情抑郁,想回故乡湖南去。临回乡之前,他突然想到应该去泾阳告知一下湖南在此做生意的乡党。柳毅行至今泾干镇花池渡村西泾河滩,见一年轻妇女在河边牧羊,此年轻妇女姿秀丽,但却愁容满面。文人的同情心使柳毅问其原因,年轻妇女说自己本是洞庭湖龙君之女,父母作主将她嫁给了泾河龙王的小儿子,不料这泾河龙王的小儿子一副关中楞娃的暴躁脾气,将她视作仆婢,还虐待她,经常打骂有加,并让她在河滩牧羊,使这位江南小遭受风吹雨淋之苦,饱受感情的煎熬。柳毅说自己也是洞庭湖边人,并答应捎书告知龙女之父龙女在此的遭遇。真是乡党见乡党,两眼泪汪汪。一个是应举落第,一个是婚姻不幸,失此得彼,失彼得此,一来一往,柳毅与龙女这两位乡党竟在异乡互相爱慕,共同用爱来医治各自心灵上的创伤,几经波折终成眷属。
龙陂就是昔日龙女牧羊,柳毅传书的遗址。也许是爱的滋润,这里的花比别处的花红,草也比别处的草绿,花草灿烂,绚丽了一个美丽的传说。此地也成为一处景观,很多年轻人都愿到此来谈清说爱,此处似乎成了一块爱的圣地。
明代乔奉先有《龙陂丛绿》一诗:
荡漾龙泉湛碧空,年来生意满芳丛。
源头冷浸三更月,水面凉生九夏风。
烟沫苔痕浓淡里,雨昏草有无中。
临流更喜多佳趣,数点轻鸥一钓翁。
睢城古渡
睢城古渡,即现在的泾河修石渡。据《泾阳县志》地理志载:“修石渡即睢城,在县西南十里,路通咸阳。”修石渡是泾阳县通西北,西安的主要津渡,过去一直靠舟楫摆渡,前人有很多泛舟泾流的诗文佳作。萧震生在《泾水八景为王夫子颂》中曾写道:“泾水之渚,维云及月。云帱如盖,月皎如雪。雪以益我膏,雨以鉴我明哲。”
这里景优美,风光迷人,夹岸有桃园,杏林,枣园,春深草长,桃杏花烂漫,一派盎然生机。夏季蛙鸣沸天,不惊垂钓之人。秋季红枣累累,惹不尽的相思。冬季白雪皑
皑,唯有摆渡人在动。1979年,古渡之上泾河水泥大桥建成,从此南北天堑变通途,省却舟楫之累,每天从早到晚车水马龙,行人络绎不绝。正所谓“逢山开路重岭沟壑成大道,遇水架桥江河湖泊变坦途”评价的,这对泾阳文化,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明代乔奉先有《睢城古渡》一诗:
睢城南下接通津,来自百泉去入秦。
马立沙堤人兢渡,鱼翻桃浪水生春。
烟波逝处年华老,雨露来时柳新。
一自传岩应聘后,不知谁是济川人。
文川秀
据《泾阳县志》地理志载:“文川在龙潭东,北接百顷原,以水村花卉望之佳丽故名。”何为龙潭,县志又载:“临江潭在县西北六十里,俗呼为龙潭,即冶水出谷之潭也,瀑布飞流,喷薄激荡,疑中有神物,故名龙潭。”故此,文川在今口镇河下一带,上有冶峪河川,川中有龙潭飞瀑,龙潭就是现在的口镇响龙潭。
这里虽处黄土高原边缘,但花草茂盛,绿树成荫,每逢仲春之际,桃杏花开,如锦似霞,蔚成一大景观。
明代乔奉先有《文川秀》一诗:
活水源头漾碧流,此中佳致胜瀛洲。
天桃嫩柳一川景,红叶黄花两岸秋。
鸥鹭忘机时上下,鱼龙吹浪任沉浮。
吟边胜有无穷趣,为问丹青写得不。
谷口晚烟
谷口即现在泾阳县王桥镇的泾河出山处。《泾阳县志》地理志载:“谷口西连九宗而成峡者曰:瓠中,曰:洪门,亦曰谷口,所谓池阳谷口是也。”
每当夕阳临山之际,透过渺渺水雾,阳光反射成五光十的缕缕的霞雾,如轻纱飘拂,像饮烟荡逸,游移在谷川村间,活脱脱一幅朦胧的写意画。在这幅画面中,水上木舟在夕光里归来,暮归的牧童在牛背上弄着三两声青笛,更增添了田园诗意。相传郑子真曾在此隐居,汉杨雄在《法言?五问神》中说:“谷口郑子真,不屈其志而耕乎岩石之下,世称:谷口郑子真。”
赵虞佑曾有《谷口晚烟》一诗:
云来谷口铺如绮,烟袅青林绚若霞。
隔垅一声牛背笛,行人错认子真家。
嵯峨灵云
现在的嵯峨山,俗称峤帽山。据《泾阳县志》山川志载:嵯峨山“在县北五十里,”县志又载:“山东西二十五里,南北二十里,山上有云必雨,人以为候。旧志载上有三峰,最东者曰钵盂台,台上黑云起当日雨,白云起不出三日雨。”当地人有民谣流传至今,“峤帽山戴帽子,伙计们回家睡觉去。”就是我县人民长期观察此山云变得出的经验之谈,也可见此山云真够灵验,遂成一大景观。
前人多有游嵯峨山之诗赋佳作,张绍曾在《嵯峨云赋》中生动地描述过此山云的神奇:“琼哉嵯峨!崔巍嶙峋。根盘地轴,峰指天津。势瓴子午,气袒昆仑。厥台钵盂,兴云应从。郁郁,苍苍,隐隐,隆隆……卿予披云天之衣,纪厥官兮壮帝畿。欲从龙兮翼龙飞,翼龙飞兮得所归……”
江苏丹徒王际有《登嵯峨》一诗:
仿佛芙蓉玉女峰,山深啼鸟应清钟。
溪蒸水气生云影,石滑苔痕带雨踪。
半壁空中翔白鹤,千岩天际舞苍龙。
盈畴遥对桑麻绿,太史占年慰九重。
仲山晴岚
仲山即今泾阳县白王镇的北仲山。《泾阳县志》地理志载:“仲山在县西北七十里,旧名
中山,一名小仲山。”为何叫仲山,县志又载:“高祖兄仲所居,今山中有仲子庙。”故名。仲山上有钻天岭,高1599米。每当雪雨霁晴,遥望此山,蓝天如洗,白云朵朵,岚气袅袅,犹如浣溪之纱飘荡在清流之中,甚为壮观。
明代乔奉先有《仲山晴岚》一诗:
矗立峰峦插碧空,浮云流水各西东。
岚光晴滴山头雨,村凉生洞口风。
一抹淡烟青嶂外,半林残照翠微中。
挥毫几欲留新句,只恐山灵消末工。
文塔晓钟
崇文塔位于泾阳县崇文乡西太平村东侧,该塔为明万历十九年(1591)为安葬舍利,存放经书而修。因
座落在泾阳境内,又称泾阳塔。
崇文塔高83.2米,居全国砖塔高度之首。塔上曾置一巨钟,每当黑夜逝去,晨曦初露,“铛铛”之钟鸣声声入耳,闻之令人热血澎湃,满腔激情地走向新生活。
邑人刘三才有《登文塔》一诗:
缥缈风烟万里开,招提乘兴漫登台。
终南紫气来三铺,极北浮云净九垓。
雁外晴丝飞浩荡,尊前塔影落崔嵬。
瀛洲遗址仍相望,共看文芒射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