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阳赋
泾阳赋(以“泾阳之富,水淌在渠”1为韵)也学时贤真实姓名张秀东 百二2雄关,京畿3要塞。此泾阳也,名出于诗经4,辖更于诸代。周秦归内史5,两汉则冯翊6所司;魏晋属雍州7,前秦归咸阳8之内。北魏入石安9者数年,北周有宣州10之一块。隋唐宋变域频繁,元明清更名一再。鼎耀雍京11之属,今复明销;云池泾弋12诸阳,独称并在。此沿革之由来,辖区之梗概耳。何以合合分分,兴兴废废,如斯变化之频仍,已非赋文所及逮耶?窃谓因名镇者众多,皆古渠之赐赉13。是故权以都关内否而建制,呼泾阳是其常态而已矣。 观夫仲山14北枕,泾水南驰。平阔之川原肥沃,葱茏之山岭参差。高陵礼泉15,东西拱卫;渭城淳化16,南北邻毗。波涛荡荡,禾黍离离。峪则黄帝曾冶17,都则秦灵所移18。郑国渠19,首开引泾以灌溉;阳陵邑20,再现大汉之城池。忽忆秦皇逐客21,汉武屯师22。竟然一得丞相才而用矣23,一得茶马市而拓之24。宁不太壶寺25中,悲变生肘腋26;峤帽山27上,去遥想尉迟28。对江山如画,叹人物若斯。赞八百里秦川之腹地,乃五千年中国之根基乎? 不宜采其风,溯其史。察古人之痕迹,以古鉴今;对今日之风光,寻幽探美乎?一自当日之秦,应天而起。赳赳之军威,眈眈而东视。韩桓王29惧怕欲疲之,计谋乃出矣。派郑国30入秦,说秦王治水。以期耗其财,疲其士。缓累卵31之危,免宗祠32之毁。秦王既洞韩王之密谋,竟赦郑国于不死。
令其奋水工,察地理。于是乎,猃狁33屯兵之蕉获泽34,渠首建成;神奇截水以石堰堤35,泾流改徙。从此注淤泥而赖迤逦一渠,溉泽卤36而成膏腴千里。 秦愈丰衣足食,国富民强。得以奄九有37,毕六王38。囊四海,并八荒39。始而率土之滨40,尽附华夏;终则普天之下41,争说汉唐矣。何须问躬耕之刘仲42,传信之柳郎43耶?试看代代之人也,春喜桃夭柳嫩,秋收菜翠禾黄。夏浴乎冶屿河44,响龙飞瀑;冬眺乎钻天岭45,瑞雪霁光46。效学士联翩47,踏瀛洲台之草碧;起激情澎湃,闻崇文塔48之钟扬。趁半林残照,一抹斜阳。探幽而去寻郑朴49,孝母而来学媚娘50。瓠口51可闻,声声青笛;渡头52难数,点点危樯。信矣关中,至乎天下,皆因郑国而繁昌也。 前辈功勋,后人榜样。郑国之功也,岂止乎五谷丰登,一渠波浪,处处鸟语花香,人人神怡心旷哉?更在乎不挠不屈,赋吾民以精神;为国为民,融热血而流淌也。试看元岑53于囹圄54,变篆书而隶;王立55之清廉,刻灵柩之上。白大夫56渠首重开,宣校尉57新皇敢抗。峭直伯鱼58,清贫叔畅59。彼单骑退兵之郭汾阳60,效投身谕贼之李大亮61。良瑶62出使,后启郑和63;悟空64译经,前承三藏65。代代英贤,朝朝将相,演几许风流,供后人传唱耶? 荡荡乎八水66,奇奇者一泾。观夫食者名呼穰饸67,茶之效比茯苓68。德教则文塔69文庙,学堂则崇实味经70。贤者养德待时,皆待天之命;涵才砺志,若砺刃于硎71。复看建校兴农之右任72,秦腔汉调之兰亭73。
李宜之74利民生而开泾惠,仵德厚75战日寇而拥雷霆。研红学之玉衡76,毕生奉孔;促左联之黑鸽77,首创流萤78。悬壶之米锡礼79,大漠之沙驼铃80。院士高鸿81,潜心于仪器分析;讲师仲鹿82,着力于鞭策昏暝83。抒雁84长诗之歌唱,白描85小说于荧屏。遂知乃郑渠孕以物盛,而人杰赖乎地灵矣。泾 至若以大地原点86之名,诸地测地质,察地形,矗寺后87乎建筑七层;因抗日救亡之故,两党息内争,御外侮,在战前而改编八路。于以见艰苦创业,自力更生;于以见兄弟阋墙88,有难同赴。至若护国夫人,安吴寡妇89。兹薄命之红颜,拥敌国之财富。扶贫济弱,得活财神之美名;旧宅遗楼,完青训班90之要务。其身也蒲柳之姿,其坚也松柏之树。后世登望月之楼91,谒佳人之墓92。宁不赞顽强之精神,乃家国之支柱乎? 前人俱往矣,逝者如斯夫93!然以史为鉴,知避知趋。可激今人之志,可观先辈之途。是以今日之泾阳古县,关内名区也,赖人文之厚重,地域之特殊。以白菜心94之优势,应中国梦以鸿谟95。百千万家庭,发家致富;一二三产业,并驾齐驱。倾西北五省96以大棚菜97,融西咸98两城之大熔炉。于是乎家家和睦,处处画图,诗人讴吟于盛世,民众抃舞99于康衢100,无不由衷叹,泾阳之富,若泾水之波流淌在渠也。注释:1、该赋为八韵律赋,“泾阳之富,水淌在渠”为韵题也。2、百二:喻山河险固之地。《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裴駰集解引苏林曰:
“得百中之二焉。秦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司马贞索隐引庾喜曰:“言诸侯持戟百万,秦地险固,一倍于天下,故云得百二焉,言倍之也,盖言秦兵当二百万也。”3、京畿:国都及其行政官署所辖地区。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遂建许都,造我京畿,设官兆祀,不失旧物。”4、名出于诗经:《诗经六月》:“猃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此泾阳一名之由来也。5、内史:战国时期,秦灵公以此为临时都城,秦并六国后属内史辖地。6、冯翊:太初元年,属司隶校尉部左冯翊。东汉属司隶校尉部左冯翊池阳、云阳县和京兆尹阳陵县。7、雍州:三国,属曹魏雍州冯翊郡。晋及十六国属西晋雍州扶风国。8、归咸阳:前秦时,池阳复置泾阳县,属前秦司隶校尉部咸阳郡池阳、泾阳县。9、石安: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并泾阳入石安县。10、宣州:北周建德三年,并池阳县入泾阳县,今县域北部属宣州云阳郡,治所在今口镇长街村。11、鼎耀雍京:天授二年属鼎州辖。久视元年复属雍州辖。开元元年属关内道京兆府。五代属京兆府泾阳县,耀州云阳县之属。12、云池泾弋:元至元元年,并云阳入泾阳县。西汉高祖二年灭塞,设立河上郡,今县域泾阳、云阳、弋阳县分属河上郡、内史辖。13、仲山:山名。在陕西省泾阳县西北。传说汉高祖兄刘仲葬其地。清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二西安府上泾阳县》:“中山…汉元鼎初,获宝鼎于汾阴,荐之甘泉,鼎至中山,氤氲有黄气盖焉,俗讹为仲山,云汉高祖兄仲居此。”15、
高陵礼泉:泾阳县东与高陵县交界,西隔泾河与礼泉县相望。16、渭城淳化:南与咸阳市渭城区接壤,北依北仲山嵯峨山与淳化、三原县毗邻。南北邻毗。波涛荡荡,禾黍离离。17、峪则黄帝曾冶:冶屿河,宋《长安志》:“冶谷其山出铁,有冶铸之利,因以为名。”。史记“黄帝采铜首阳,铸鼎荆山。”荆山即嵯峨山。唐武则天天授二年设鼎州,冶在今泾阳县口镇长街村,清康熙年间,大学者毕沅任陕西巡抚,在长街村竖“黄帝铸鼎处”碑一通。18、都则秦灵所移:《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载秦灵公“居泾阳”。秦灵公出于政治、军事方面的考虑,将当时秦国国都由雍东迁,在今泾阳县建立秦国新都城,以更好地实现与晋国争霸的目的。近代学者王国维《秦都邑考》一文称:“灵公之时,又拓地于东北,与三晋争霸,故自雍东徙泾阳。泾阳者,当泾水之委,今之池阳地。”19、郑国渠:秦王政元年,秦国兴建的一项大型灌溉工程,由韩国水工郑国设计,发动近万人历时10年完工,灌溉面积约110万亩。渠首位于“瓠口”,今陕西省泾阳县王桥镇上然村西北。20、阳陵邑:阳陵是西汉景帝刘启和王皇后合葬的陵园,是世界第九大奇迹...阳陵邑原住有来自关东的“募民”,也有景帝、武帝时期徙居于此的达官显贵和豪杰巨富。21、秦皇逐客:秦王赢政十年,秦国宗室贵族借韩国派水工修灌溉渠,阴谋消耗秦的国力,谏秦皇下令驱逐一切客卿。李斯遂作《谏逐客书》谏止。22、汉武屯师:传汉武帝北征匈奴,舍车谷口,有宫观遗迹,茯砖茶便是当时屯兵时机
缘凑巧而得。。23、丞相才:此指李斯也。24、茶马市:此句为汉武帝屯兵泾阳而得茯茶,进而有“茶马市”之故事。25、太壶寺:据史书记载,太壸寺为前秦苻坚所建之行宫。26、变生肘腋:肘腋,胳肢窝,比喻事变就发生在身边。此句乃悲叹于前秦苻坚大地之故事。27、峤帽山:嵯峨山,俗称峤帽山,高1423米。28、尉迟:嵯峨山从东面看并非只有三峰,而是五峰,当地人把此山称为“五台山”,台上有铁瓦殿,相传为尉迟恭监修。29、韩桓王:韩桓惠王,韩厘王之子,战国时期韩国国君。韩桓惠王在位时,韩非多要求推行法治。韩桓惠王二十七年,郑国奉桓惠王之命西去秦国,劝说秦王兴修水利工程,是为郑国渠。30、郑国:人名,郑国渠之修建者也。因该段文字中牵扯秦韩二国,恐有以为此亦一国家之误解,故注。31、累卵: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韩非子十过》:“其君之危,犹累卵也。”《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秦王之国,危于累卵,得臣则安。”32、宗祠:宗祠即是祠堂,是古儒教供奉祖先和祭祀场所,是宗族的象征。宗庙制度产生于周代。33、猃狁: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史记匈奴列传》:“匈奴 ,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34、蕉获泽:蕉获泽,六千年前即于此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遗留下大量的遗迹、遗物。据考证,据诗经记载,北方的猃狁部落在蕉获泽一带整顿军旅,侵镐及方。35、石堰堤:
1985年考古工作者秦建明等,对郑国渠渠首工程进行实地调查,经勘测和钻探,发现了当年拦截泾水的大坝残余36、泽卤:地低洼而多盐碱。《史记河渠书》:“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37、九有:九州。《诗商颂玄鸟》:“方命厥后,奄有九有。”毛传:“九有,九州也。”38、六王:六王指战国 齐楚燕韩魏赵六国之王。《史记秦始皇本纪》:“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杜牧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39、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40、率土之滨:谓境域之内。《诗经?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左传昭公七年》引作“普天之下”。41、普天之下:此句意在说因秦之一统,而始有汉唐盛世。争说汉唐矣。42、刘仲:汉高祖刘邦之二兄也。传说曾躬耕仲山,死后葬此。43、柳郎:即柳毅。传说唐代的一个落榜书生柳毅回乡途中巧遇受丈夫虐待的洞庭龙女,柳毅不辞辛苦,为其传书并救龙女出困境。二人几经波折,终成眷属。耶?44、冶屿河:此泾阳八景之“文川秀”也,在今口镇官道村至水磨村一带,上有冶峪河川,川中有龙潭飞瀑。45、钻天岭:仲山即今泾阳县口镇的北仲山,因汉高帝刘邦之兄刘仲曾在此居住而得名。山上有钻天岭,高1599米。每当雪雨霁晴,遥望此山,蓝天如洗,白云朵朵,
岚气袅袅,称“仲山晴岚”,乃泾阳八景之一。46、霁光:霁光就是雨雪后之日光。47、学士联翩:据《泾阳县志》载,该处为唐十八学士登游处,他们在此聚会,饮酒作诗,谈天说地。因为土厚质纯,得阳光雨露之恩泽。每年初春,绿莎翠茵,凄迷交映,故称“瀛洲春草”。48、崇文塔:崇文塔位于泾阳县崇文乡西太平村东侧。文塔晓钟亦泾阳八景之一。49、郑朴:郑朴,字子真,汉褒中人。西汉末年,觉察王莽将篡汉政,遂举家迁至云阳谷口,在今王桥镇,耕种山中田地,隐居不出,名声传遍京师长安,大司马王凤礼请出山,不为所动,坚决拒绝,世称“谷口子真”。50、媚娘:即武则天。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