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八集) 2006/12/14 台湾中坜善果林净土寺 档名:52-184-08
诸位朋友,大家好。
我们刚刚讲到这个幼儿园园长,她听完课之後,当下就很欢喜,觉得拿着《弟子规》、拿着这些经典,可以好好的给孩子紮这些德行的根。为什麽她能够马上得这样的欢喜?很重要的,她确实是把这些孩子的人生放在心上,她有这分愿心。所以我们人生有了这个福分,能当园长、能当老师、当校长,我们都要好好珍惜这个职位。因为每一个职位的背後,它代表着一分责任在。不是说给我们当老师的,给我们当校长的,觉得很得意洋洋,要人尊敬,这就枉费了我们这个职责。
有一个小学,这个小学也是相当不容易,它的教务主任,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教学也很认真,後来也升得很快,升到教务主任。他来听了五天的课,听完课之後,很感叹跟我们聊的时候说,他上大学上了四年,四年所抄的笔记比不上他五天抄的多。你看他五天所记下来的这些好的经句、好的例子,胜过他读四年的笔记。那他四年在干什麽?四年能学多少东西?那挥霍掉太可惜!所以现在的大学生在那里挥霍生命,我们看了很不舍!但问题是在成长过程我们
忘了给他教孝,我们忘了教他立定人生深远的志向。所以他一考上大学,没目标了,心里很空虚,就挥掷岁月。
这位教务主任提到了,第一点就是他笔记抄得很多,因为他已经有那分使命感,我这些东西要马上回去给我的老师们分享,教学生。他有责任承担,学得效果就特别好。接着他又说,他说他抽烟抽了好多年,十来年有了,他把它戒掉了。因为他五天都没有抽烟,觉得我可以五天不抽,还这麽多人都没有抽烟。其实很多人有坏习惯都是觉得天下乌鸦一般黑,很多人都这样,不是我这样而已。结果看到一人都不抽烟,给他很大的震撼。我记得到温州去演讲,差不多来了四、五百人,听课都非常认真。有一天,也是有一个男士过来,也差不多四十来岁,他就跟我讲:蔡老师,在这里听课,我连要抽烟的念头都不见了。所以他自己也觉得很惊讶,我还可以撑那麽久不抽烟。其实人都做得到的,只要那分善念被启发,这个对欲望的追求慢慢就下去。长善其实就已经在救失。你看很多为人父母的,生了孩子,不能给孩子坏榜样,当下好多习惯都改掉了。
这位教务主任回去之後,就跟他的校长商量,说这个东西很重要、很好。接着又派了他学校三位老师从广东长安就坐车到上海去上课,而且那几天是他们的假期,十月一号到七号的
假期,所以三个老师也很认真听。听完回去之後,这三个老师,每个礼拜他们班级开家长会。其实说实在的,教孩子不是第一重要,教家长、教老师最关键。你看我们今天到幼儿园去,教孩子他们一些规矩;幼儿园的老师不学,回去他的家长也不懂,那孩子愈学愈迷惑。奇怪了,每一个礼拜来的义工老师都教我们,「置冠服,有定位」,我也很想做,看到爸爸一进来,袜子都乱丢。然後孩子跟爸爸讲:爸爸,置冠服,有定位。「你这小孩子懂什麽?」你看这样子把他的善根一下子就给他扑灭掉。
孩子为什麽对长辈没有信心?真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当中,哪有什麽说对爸爸不恭敬的道理?从小都非常敬畏爸爸。而且那个敬畏是有增无减,随着年龄愈大愈恭敬。但现在的孩子,很少能到是很恭敬、敬畏父亲的,愈来愈少。你不能怪孩子,当他发现爸爸妈妈讲一套做一套,那个恭敬心就不见了。甚至於是学校的老师都要求孩子一大堆,然後自己都没做,孩子一看到言行不一致,那不可能打从心里尊敬我们。
有一间学校就在那里不断的推展一个不能染头发的活动,比方说这个学生染了一撮头发,学校老师就去把它剪掉。然後就在那搞搞搞,搞了好几回合,都没有什麽效果。这些老师坐下来都在那里感叹:学生难教!有一个老师很有善根,突然抬起头来一看,学校的老师自己
都染头发,然後叫学生不染,行吗?身教大於言教,他终於到这个原因,原来就是老师自己也不先做。所以很多校长都说,跟我们讲:学生很不爱乾净,操场乱丢纸屑,怎麽办?我说:很简单,从明天开始,校长带头捡纸屑。这校长听了,会不会干?假如真干,那孩子看了很感动,马上跑过来:校长,我帮您。整个风气一下子就带动起来。其实很多人生的问题要解决很简单,我们把它想得很困难、想得很复杂,而最简单、最直接的就是先从自己做起。
有一个带班的老师,他自己每天就在那里盯,你看书没有摆好、桌子没排好、桌子那麽脏!每天在那里变成警察,每天在那里站哨,他累得半死,学生也很累。累到最後,可能学生都在那里跟他玩捉迷藏。後来他也是在学习的过程了解到身教比较重要,他就开始,本来要叫孩子整理桌子,他想「教儿教女先教己」,先教老师,先教自己,他自己就开始在那里把自己的桌子都打理好,在那里擦桌子。结果很奇妙,他做了一会,他突然发现他几个学生也在那里整理他的桌子。他做了几次之後,整个班上整理桌子的风气就带动起来。刚好他们那段时间还去校外教学,他就带着他班上的孩子几十个人出去。然後他就很自然的把地上的垃圾就捡起来。结果他突然一回头看,他全班的同学都一起在捡纸屑,他就很感动。接着突然他的学生就走向前来,把他手上的纸屑都拿起来,说:老师,这点小事,我们来就好。所
以确实都是要以身作则。
这个教务主任,包含他的这些老师们,回去之後就自己开始做起,用一分真诚的爱心去教孩子,还有跟他的家长做交流。真正他这麽做的时候,家长都会觉得这个老师非常用心。很有意思,一开始办的时候,没有强迫要求,没强迫要求都来三个、五个。一开始这种情况,我们不要有动摇,三个、五个来,那都是最尊敬老师的人来。这时候你用心的跟他做交流,他回去也把《弟子规》落实在家庭,他的孩子德行跟成绩会上得很快,他的孩子就会成为班上的招牌。接着本来三、五个人来听课,愈来愈多家长都来参与,到最後就带动整个学校都在推广。
他学校的校长认知很好,校长马上就跟学校的老师下了一道命令:全校都开始教《弟子规》。然後学校的老师就反应:不行,还要教英文,教这些东西,排不出课来。一、二年级的小朋友现在都在学英文。不是说学英文不好,事有轻重缓急,做人没学好,学一些技能都是长他的傲慢而已。而且我们也要冷静去思考,这些孩子真的从小学英文以後,以後的英文程度会更好吗?他假如没有一个高远的志向,学东西学到最後都很有可能会厌学。我的她是念国中一年级才开始学英文,她也不会说英文很差。後来我的到美国去留学,也读
了博士。到很多国家去演讲都是用英文讲,她又没有从小学一、二年级就开始学。我们现在家长都很急,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点上。什麽是起跑点?做人做事的能力是起跑点。
今天他做人做事都不懂,学更多的知识技能,甚至学历更高,反而会毁了他的人生。真的,因为你没有孝心、没有恭敬心,拥有的东西,学历愈高愈傲慢。这个不能有侥幸的心态。我们认识一个大学毕业生,她读的学校很好,之後到了大学当老师。当了老师,收入还有二、三千块,三、四千块(都不错了)的人民币,可是不够花,每一年还得跟母亲要一万块钱左右的零花钱。你看这样的孩子,我们出去外面还在那里讲:我的女儿在大学教书。这讲的时候内心踏不踏实?那是一个漂亮的外壳而已。事实上自己孩子不懂孝心,花钱又花得太多,都还每个月要回来要钱,那要要多久?很可能要一辈子都说不定。
而且知识愈高,没有孝心,教到最後,离开父母、离开自己的国家都不愿意回来,这样的孩子太多了。所以不管在台湾还是在大陆,最高的学府,留学以後不回来的学生愈多。家庭、国家对他栽培最大,但是他最没有感恩心,这都很值得我们深思。在大陆有一句顺口溜叫,「一年土」,一年还很纯朴,有点土里土气;「一年土,二年洋」,二年洋就是西方那种奢华、赶流行,开始污染自己;「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四年不愿回家乡」。
你教出这样的大学生干什麽?那是气死自己用的。所以事情轻重缓急重要!先教德行比什麽都重要。
老祖宗讲「士先器识而後文艺」。一个读书人最重要的是先有,这个器是心胸气度,之後才让他学习文学、艺术。大家回想起,民国初年,很多年轻人把文言文毁掉,把中国文化毁掉,而这一人统统读古书读很多。但是他读的是什麽?读的是知识,并没有去效法圣贤人。他一下子学历很高,学术地位很高,觉得自己比几千年的这些圣哲人还高明,自己亲手把文言文给废掉。你看这一人不是书读不好,是读了书,但是没有德行,变成文化的刽子手。所以有才而无德叫,是社会的,定时。我们不要再重蹈覆辙这样的路,过河拆桥。能够把一间公司给搞垮的,那都是学历很高,在公司里面职位很了不得的人,他才干得了这种事。所以近年来这企业家在那里哀声叹气,不到好人才,其实重点再深入一点,不到有德行的人才。
像二00一年,安隆集团,全美国第七大企业,营业额超过千亿美金,就因为两个主管不廉洁,在会计上动手脚,这麽大的公司一夜之间就垮掉。这个公司还没垮以前,这两个主管的父母跟老师还在那里拍胸脯,你看我教出来的孩子在某某大公司当执行长。其实真正冷静
不要你离开下来的老师都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孩子以後很麻烦,但是为什麽看不出来?重视的只是他的才华,而没有重视他的德行。对德行的重要性存侥幸的心理,「那都是别人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别人的孩子才会这样,我的孩子不会这样。错了,在现在诱惑这麽严重的社会当中,没有真实的德行,真的可以算是「古来征战几人回」,现在年轻人不被财名食睡困住的又有多少?当他被困住的时候,父母每天陪着他提心吊胆,家里的人统统陪着他提心吊胆。当他当了父亲,当了为人丈夫,都被这些困住的时候,那他的妻儿是度日如年,而他可能是硕士生,甚至博士生。
所以这一句经教诲一定要记住,器是度量,识是智慧,可以看得很深远的见识,而後再学这些知识技能。在历史上,这一句话就显露无遗。范仲淹先生他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後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所以他的家道一千多年不衰,这样读书才有意义。秦桧读的书多不多?他读的,他没有去力行。甚至於很可能他的父母还看他背书背得很好,马上跟他的老师讲:老师让他多背一点,他太厉害了,他太不容易了。却没有注意到,他到底有没有把这些经句,孝道、师道、恭敬心、礼貌,落实在生活当中?他没有看到这个。他只想着,你赶快背,以後可以考试,考上进士。秦桧也考试都考得很好,之後还当上宰相,但是无德。一个人有高的学历、高的权位,无德,会殃及社会民族。所以范仲淹先生是有肚量。
但另外一个历史人物曹操,他就很没肚量。但是他的这种才华高不高?才华很高,他很会写文章。所以才华很高,但是没有德行,整个汉朝末年被他搞得很乱。你看曹操在逃难的时候,躲到一个他父亲的朋友家里,躲进去之後,因为他的疑心很重,刚好他父亲的朋友在那里磨刀子,本来要煮一些佳肴给他吃,结果磨磨磨,他疑心起来,觉得是不是他要陷害他?就把他全家都杀了。後来才发现,其实他们并没有要通风报信,并没有要害他。结果这时候他不只没有忏悔,曹操还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愿天下人负我」。你看他自私到这种田地,那个才华有什麽用?他好大喜功,发动赤壁战争,请问死了多少人?那没有办法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