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府导游词
总统府导游词
总统府导游词(导游教学⽚)
⾸先,致简短欢迎词:游客朋友,您好!欢迎您来到总统府参观,我是为您提供讲解服务的讲解员,叫******。我会尽我最⼤的努⼒使各位朋友乘兴⽽来,满意⽽归,也希望⼤家能够在景区留下美好的记忆。
总统府门楼
⾸先,请您看这座门楼,您⼀定不会陌⽣吧!只要您看过《⼈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风⾬》等影⽚,您就⼀定熟悉这座门楼,它标志着⼀个旧政权的覆灭和⼀个新时代的开始。
国民政府成⽴后,南京成为中国的⾸都。在蒋介⽯任国民政府主席后,为了“以壮观瞻”,原来砖⽊结构的衙署⼤门被拆除,在1929年重建了这座新门。整座⼤门外圆内⽅,厚实坚固,宏伟⽓派,是典型的西⽅古典门廊式建筑。再往上看,“总统府”三个⼤字的地⽅,⼜是阶梯形⼥⼉墙,这是中国徽派建筑最突出的外部特征。早先门楼上是“国民政府”四个⼤字,1948年5⽉,“总统、副总统”就职前⼣,由总统府资政周钟岳专门赶写了“总统府”三个⼤字,由于时间紧,总务局官员只得派⼈⽤⽊头做了“总统府”三个⼤字,再贴上⾦箔,匆匆地钉在整修⼀新的⼤门门楼上。今天这三个字是按原样复制重新挂上去的。
下⾯,请随我⾛进府内参观。
今天我们参观的总统府建筑遗存可追溯到明朝初期,已有600多年历史。明代初为归德侯府,后为汉王府,清朝先后为江宁织造署、江南总督署和两江总督署。1853年3⽉,太平军攻占南京,洪秀全在此⼤兴⼟⽊,营建天王府。1912年元旦,孙中⼭先⽣在这⾥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总统,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个共和制的国家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27年4⽉,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定都南京。1948年5⽉,国民党召开“⾏宪国⼤”,蒋介⽯、李宗仁分别当选为总统和副总统,“国民政府”改称“总统府”。除了抗战⼋年外,这座⼤院⼀直是国民党政权的政治中⼼。
⽬前,总统府景区占地8.5万平⽅⽶,是⽬前中国最⼤的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是民国时期中西合璧的建筑艺术的缩影。
总统府景区由三部分组成:东部以国民政府⾏政院、清两江总督署和太平天国天王府为主;中部以国民政府、总统府为主;西部以孙中⼭临时⼤总统府和煦园为主。下⾯请随我⼀
⼀参观。
总统府⼤堂
您现在看到的是与总统府西式门楼形成强烈对⽐的中式建筑,这就是总统府⼤堂。
⼤堂⾯阔7开间,东西长33.19⽶,南北宽19.3⽶,两边各有⼀间⽿房和⼀道砖门,门楣上均有砖雕匾额,
分别刻有“清峙”、“琼树”、“飞黄”、“璇灥”。“清峙”是清丽峻拔的意思,⽐喻⼈品格⾼洁刚毅。“琼树”亦称瑶林琼树,是树的美称,⽐喻⼈品的美好。“飞黄”是传说中神马的名字,亦称“乘黄”,⼀般作“飞黄腾达”之解。“璇灥”拟指园中湖⽔是从⽟⽯丛中流出的清泉积聚⽽成。太平天国时期,这⾥是天王府的荣光⼤殿,也称“⾦銮殿”,是洪秀全上朝时接受百官朝拜的地⽅。当年,⼤殿内梁柱涂⾦、富丽堂皇。清军攻陷南京后,⼀把⽕,将“⾦銮殿”化为灰烬。现在的建筑重建于清同治年间,为清两江总督署⼤堂。
1911年⾟亥⾰命后,17省代表⼀致推举孙中⼭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总统。1912年1⽉1⽇,孙中⼭从上海来到这⾥。当晚11点左右,中华民国临时⼤总统就职典礼正式开始。本来就职典礼放在⼤堂举⾏,因为南京的冬季特别寒冷,后来就移到⼤堂后⾯的暖阁举⾏了。
当时,南京北极阁炮台发出了21响礼炮,下关江⾯上的军舰也拉响了汽笛。中国历史上第⼀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在这⾥诞⽣了。
为纪念这个划时代的事件,现在⼤堂正中悬挂了⼀副深蓝底银字的巨匾,上⾯有孙中⼭⼿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字。孙中⼭经常书写这四个字赠送给友⼈和部属,以表达“国家的权⼒为天下⼈所公有”的思想。
当晚,就职典礼结束后,孙中⼭将众⼈送出⼤堂。⼤家认为,孙中⼭过于礼貌了。中⼭先⽣说:“你们是⼈民的代表,⼈民是国家的主⼈,我只是国民的公仆,哪有公仆不送主⼈的道理?”
现在我们再来看墙壁上的六幅油画,分别是:表现太平天国起义的“天国风云”,展⽰清朝两江总督的“敕治两江”,描述孙中⼭⾰命的“共和肇始”,反映抗战时南京陷落的“国府西迁”,讲述国共两党谈判的“国共和谈”,描绘南京解放的“煦园曙光”。这六幅油画艺术地再现了⼀百多年来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在这⾥叱咤风云的历史⼈物。
好,请您沿着中轴线继续向前参观。
那么,当年蒋介⽯在总统府内⼜是怎样办公的呢?听我给您慢慢讲。
蒋介⽯“当选”总统后,并不是每天到总统府办公,⼤部分时间在离总统府不远的黄埔路中央军校的“憩庐”官邸,只是例⾏公事时才到总统府来,如接受外国⼤使递交国书、接见外宾、召开重要会议、参加每星期⼀的总理纪念周等等。从蒋介⽯官邸到总
统府,坐汽车只需⼏分钟,但每次蒋介⽯到达前,总务局事先都要周密布置,以防不测。当蒋介⽯的车队出发后,沿途黄埔路、中⼭东路、汉府街,实⾏半戒严。进⼊国府路(现为长江路)后,则是全戒严,三步⼀岗,五步⼀哨,每个岗亭必须通知下⼀个岗亭,⼀站站传下去,直⾄总统府⼤门⼝的哨兵。汽车驶⼊国府路时,⼤门哨兵⽴即按铃,通知院内的仪仗队作好准备。车队⼀进⼤院,仪仗队⽴即吹号奏乐。这时,总统府参军、局以上办公室的信号灯⼀起亮起来,电铃连响三声,表⽰蒋介⽯⼀⾏已经⼊府。蒋介⽯的座车可以驶⼊⼤堂,到中堂下车,其他车辆到⼤堂前必须停下。蒋介⽯下车后,经麒麟门,
过政务局,进⼊办公楼,上电梯,⾄⼆楼办公室。如果是参加外事活动或其他重要活动,他也就不进办公室了。
中堂
这⾥是中堂,曾经是天王府的“真神天⽗殿”,洪秀全办理军国⼤事的地⽅。天京沦陷后被清军烧毁。1870年,两江总督曾国藩在废墟上重建清两江总督署的中堂。现在的形式是1935年国民政府改建时的原貌。⼤厅内有18根粗⼤的⽴柱,东西各有⼩门通向礼堂和国民政府参军处。北门为拱形⽊门,门的上部是空格窗,整个建筑为砖⽊结构。只要您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北门的外部,由屋顶向下倾斜的部分,却⼜是典型的西⽅建筑形式。5个硕⼤的拱形门,上部都嵌有拱形⽯,西式花纹历历在⽬。多条西式拱形门⾛廊,连结了周围各幢建筑,⼀条封闭的玻璃穿堂,⼜将中堂与⼤堂连结,形成中轴线。民国时期,这⾥曾作为国民政府主席接受外国⼤使递交国书的地⽅。
出了中堂,请您沿着中轴线继续向前参观。
总统府接见外宾摄影处和会客室
前⾯这座西式建筑,是总统府的会客厅。北洋军阀冯国璋出任副总统后于1917年建造。它造型美观别致,正门是⼀拱门,门的周围雕有西式风格的回形花纹,两侧是外⾛廊,分别是6扇拱形落地窗,下为
铸铁花栏,上嵌拱形⽯,窗的两⾯还有万年青图案浮雕。门⼝有五级台阶,台阶两侧有“⼋”字形的⽔泥档,所以这⾥⼜叫“⼋字厅”,是当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和总统蒋介⽯等政要会见宾客的摄影处。
如果您有兴趣,可以在这⾥留影纪念。
麒麟门和政务局办公楼
眼前这扇红⾊的⼤门,通常被叫做“麒麟门”。其实门前的抱⿎⽯上⾯刻的是狮⼦,并⾮麒麟。当时,在这“麒麟门”的北端3⽶之处还有⼀道红门⽴于路中,像是⼀堵屏风,平时关闭,所有政府官员均从两侧绕⾏。南京解放初期这道门被拆掉,使通道更显宽敞了。
现在您⾯前的这座两层西式砖⽊结构的⼤楼是国民政府政务局办公楼。蒋介⽯的御⽤⽂⼈陈布雷,
就在这⾥的⼆楼东南⾓办公。
游客朋友,现在您看到的是总统府的主建筑国民政府办公⼤楼,林森任国民政府主席时曾在此办公,林森去世后,为纪念他,就⽤他的字“⼦超”来命名这栋楼,称为“⼦超楼”。该楼动⼯于1934年12⽉6⽇,竣⼯于1935年12⽉6⽇,整整⼀年,耗资106 952块银圆,于1936年1⽉1⽇正式启⽤。
“⼦超楼”主体五层,局部六层,⾼33.34⽶,宽20⽶。整幢建筑简洁明快,⾊调和谐,正⾯贴有浅咖啡⾊
耐⽕砖⽚,其他地⽅⽤彩⾊⽔沙⽯粉⾯,并饰有⽴体花纹,极富层次感。楼前竖有的两盏路灯,底座和柱⼦均为汉⽩⽟,灯笼为紫铜,古朴雅致,宛如西欧国家的街灯,每盏价值160块银圆。楼前两棵雪松,是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亲⼿种植,树苗是从印度进⼝,价值昂贵,以⼨计⾦。这幢楼落成后,从远处看,基座⼤,上⾯⼩,呈对称形,形状似⼀“森”字。楼前的两棵雪松,则是⼀个“林”字。⼀幢楼,两棵树,形成“林森”的寓意。这也许是⼀种巧合吧!
1948年5⽉,⼦超楼成为正、副总统蒋介⽯和李宗仁的办公楼。
请您沿着汉⽩⽟台阶⾛进办公楼,顺着参观线路由西侧楼梯上楼参观。
进⼊⼀楼您可以看到,这⾥的每间办公室都⾼⼤敞亮,墙⾓有挂镜线和⽯膏装饰线。墙⾯实体部分都留有壁橱,墙裙有⼀⽶多⾼。这⼀层原为国民政府⽂官处,后成为总统府⽂书局的办公室。⽂书局直接为总统办事,掌管正、副总统的印章和发布⽂告等⼯作。
⼆楼是总统府的中枢所在。
⼀上楼,南边套间是⽂书局局长许静芝的办公室,北边套间是秘书长吴⿍昌的办公室。再向前⾛,南边的⼤套间就是蒋介⽯的办公室。这个套间共有三间,东⼀间是休息室和卫⽣间,内有浴盆和抽⽔马桶。西⼀间是会客室(林森时期此室是书房,四⾯都是壁橱,放着书籍与古玩)。中间是办公室,临窗⼀张巨
型的写字台斜放着,⼀张特制的⽪转椅。东边的墙上挂着蒋介⽯彩⾊的戎装照⽚,这是蒋介⽯最喜欢的⼀张照⽚。顶上悬挂的精美吊灯,是建楼时从法国定制⽽来,洋派⽽⼜⼤⽓,⾄今仍然可以使⽤。据当年率部冲进总统府的解放军3野35军104师参谋长张绍安回忆:在蒋介⽯的办公室中,发现了⼀对曾国藩的鸡⾎⽯章,⼀对翡翠⽯章,两串清代的朝珠,⼀套线装雕刻版的《曾⽂正公全集》。为什么蒋介⽯的办公室会出现这些珍贵的清代物品呢?蒋介⽯对曾国藩⼀向推崇备⾄,喜爱这些物品并不奇怪。问题是蒋介⽯早于1949年1⽉21⽇就“引退”离开南京了,为什么不将这些珍贵的物品带⾛呢?原来蒋介⽯满以为这次离开还会和以前⼀样只要⼏个⽉的⼯夫,重登总统宝座只是时间问题,所以未将这些珍贵物品带⾛。同时,将这些物品留下,还有“镇府”之⽤。可他没有想到,这⼀去就再也回不来了。
对⾯三间是副总统李宗仁的办公室,当年李宗仁主要在⿎楼傅厚岗官邸办公,⼀般不来总统府.
1949年4⽉27⽇,渡江总前委⾸长、邓⼩平、陈毅、粟裕等⼈来到了总统府。下车后,他们⾛进蒋介⽯和李宗仁的办公室。邓⼩平说:“蒋委员长缉拿我们多年,今天我们上门来了,看他还吹什么⽜!”指着台历说:“蒋先⽣、李先⽣的台历还是23号哩,转移不慢啊。”陈毅同志则坐在蒋介⽯的⽪椅上,拨通了第⼀个电话,向在北京西郊双清别墅的⽑主席报告了南京解放的喜讯。他风趣地说:“主席,我是陈毅啊,我是坐在蒋总统的椅⼦上向您报告呢。我们胜利了!”
三楼是国务会议厅,这⾥的陈设均按历史记载布置。您请看,正北⾯的墙上嵌有⼀块汉⽩⽟⽯匾,上⾯
刻有林森⼿书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个⼤字。这⼋个字是孙中⼭提倡的国民必须具备的“⼋德”。墙上还挂有孙中⼭像和。顶部玻璃⼤吊灯与总统办公室的⼀样,均从法国定制。
总统府每两周要举⾏⼀次国务会议,地点就在这个会议厅。参加者为总统和副总统,⽴法、司法、⾏政、考试、监察五院的院长和副院长、委员等⼈。每⼈的座位前,都有⼀块⼩牌⼦,上⾯注明了职务名称。蒋介⽯只要在南京,必然到会,坐席就是会议厅正中的⼀张⾼背⽪靠椅。蒋介⽯不在南京时,就由五院院长轮流主持,这样的会多是讨论通过⼀些蒋介⽯与军务局、政务局早就商定了的事项,如官员
的任免等。随着内战的越来越激烈,蒋介⽯经常不到会,但这样的会却照常开着。
在国务会议厅两旁还有会客室和休息室,是与会者在会前或会间休息的场所。
⼦超楼参观内容到此为⽌,请您沿东边的楼梯下楼后顺长廊继续参观。
防空洞和车库
顺着长廊⾛,长廊的东侧,您可以看见⼀个⼩门,门上标着“防空洞”。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后,⽇军飞机经常空袭南京。当时,国民政府没有任何防空设施。于是,1934年在建造国民政府办公⼤楼时,才建造了这个防空洞。防空洞分为两层,全部⽤钢筋混凝⼟浇筑⽽成,顶层有数⽶厚,可以防御
重磅。洞内⽔、电、通风设备⼀应俱全。但这个防空洞造好后基本上没有启⽤过,1937年12⽉,⽇军进攻南京时,国民政府已西迁重庆了。
从防空洞的另⼀个门出来,您进⼊⼀个⼩院。这⾥是总统府的车库,当年,曾存放着蒋介⽯的防弹汽车:雪佛来、福特、别克轿车各⼀辆,还有⼤吉普车等。
现在进⼊第⼆部分参观。
⾏政院
您现在来到的地⽅是东花园。我先带您参观国民政府⾏政院,它是国民政府最⾼⾏政机关。⾏政院下辖内政、外交、财政、经济、军政、⽂化、教育等18个部、委、局,可见权⼒之⼤。⾸任院长是谭延闿。
谭延闿,湖南茶陵⼈,1880年⽣于杭州官僚家庭。谭本⼈也是清朝光绪年间的进⼠,曾任国民政府主席、⾏政院院长等职。谭延闿在国民党内素以“⼋⾯玲珑”著称,谁都不得罪,被⼈戏称为“药中⽢草”。他主持建造的⾏政院坐南朝北,⽤的是⼀个“⾂位”,与西⾯的国民政府“君位”(坐北朝南)毗邻相望,向蒋介⽯发出了“俯⾸听命”的信号,使蒋介⽯对他放⼼,可见谭延闽的⽼谋深算。
⾸先您看到的是⾏政院北楼。此楼建于1928年,共两层,是⾏政院的主要办公⼤楼。“⾏政院”三个楷体⾦字,是谭延闿亲⾃书写,他的书法造诣很深,是当时赫赫有名的⼤书法家,就连蒋介⽯对他的字也极
为赏识。
北楼楼下的“国民政府五院⽂物史料陈列”,详细介绍了国民政府五院的相关知识和史料。如果您对这部分的历史感兴趣,不妨细细参观。
您现在来到的是⾏政院南楼,此楼建于1934年,是⾏政院正、副院长⽇常办公的场所。现在⾥⾯的布置都是依照当年的形制复原的。⾏政院为五院之⾸,所以正、副院长都是赫赫有名的⼈物,如:谭延闽、蒋介⽯、孙科、冯⽟祥、汪精卫、孔祥熙、宋⼦⽂等。因此他们的办公室、会客室在当时都是很⽓派的。
现在您可以进⼊楼内参观。
您看见墙上的挂钟了吗?这⾥,我要问您⼀个问题:在南楼⾥,楼上楼下悬挂的时钟都定格在11:05时,为什么要这样布置呢?这是因为1937年11⽉16⽇,占领上海的侵华⽇军兵分三路向南京扑来,形势⼗分危急。当夜11:05时,国民政府⾏政院就是从这⾥离开南京,西迁重庆的。
复园
复园原为总督署东花园的⼀部分,太平天国失败后与天王府⼀起被毁掉,⼀直没有重建,直到2002年根据史料恢复了⼀部分,所以起名叫“复园”。
复园门外是⼀条⼩道,两旁种植着篁⽵、斑⽵和紫⽵,这些⽵⼦挺拔⽽雅致。园门是⼀个⽉洞门,门⼝没有巨⽯或假⼭掩隐,所以进⼊园内便⼀⽬了然。园⼦的西部有⼀条长长的游廊,蜿蜒曲折,通达北部尽头,将园内的景致串联起来。有“喋云亭”,
有“双鉴轩”,有“鸣曦”,还有“轻飓”,皆为美景。在复园中,我们呼吸⼀下这⾥清新的空⽓,享受⼀下这⾥宁静的环境。
出园门沿原路向右转,请您向南⾛,去参观“清两江总督署史料展”和“洪秀全历史⽂物陈列”。
“勋⾼柱⽯”碑亭
您向左看,在绿树丛中掩映着⼀座亭⼦,亭中⽴有刻着“勋⾼柱⽯”四个⼤字的⼀块⽯碑,您不妨前去看看。
说到“勋⾼柱⽯”碑亭,必须先说⼀说著名的两江总督曾国藩。曾国藩,湖南湘乡⼈,清朝进⼠。曾先后三次担任两江总督,他带领湘军镇压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在两江总督任上,他⼒主对外开放,引进西⽅先进的科学技术,他与李鸿章等⼈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业,并开创留学西⽅之先河。在为⼈处事、修⾝治家⽅⾯,他有⾃⼰的独特见解,直接影响了⼀批著名的政治家、⽂学家。“勋⾼柱⽯”碑,⾼3.3⽶,宽1.1⽶,厚0.25⽶。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曾国藩最后⼀次出任两江总督,⾏前特地
去朝觐了同治皇帝。那天正好是他六⼗⼤寿的⽣⽇,同治皇帝特地赏赐给他御笔⼿书的“勋⾼柱⽯”四个字。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勋⾼”是指曾国藩镇压了太平天国,功勋卓著;“柱⽯”⽐喻总督东南,坚如磐⽯。曾国藩来到南京任职后,就将“勋⾼柱⽯”刻成碑⽴于两江总督署内,以显⽰⾃⼰的荣耀。后来此碑湮没于世,直到1989年,才在此处发掘出⼟。
清两江总督署史料陈列馆
游客朋友,您现在来到了“清两江总督署史料展”和“洪秀全历史⽂物陈列”的展馆前。
⾸先,请随我参观“清两江总督署史料展”馆。
两江总督始设于康熙四年(1665年),到宣统三年(1911年)为⽌,有影响的总督共计86⼈、98任,历时247年。“两江”指当时的江南省和江西省,江南省是江苏省和安徽省的总称,那时的上海归属江苏。当时的两江⼀带⼈⽂荟萃,经济繁荣,是清王朝的财赋重地,所以两江总督的地位相当重要。
两江总督⼀般官居从⼀品,为朝廷的封疆⼤吏,他的主要职责是“厘治军民、察举官吏、修饬封疆”,也就是坐镇东南,管理军务、军饷,举荐考察地⽅官吏,总管三省军政事务。
清康熙年间,全国设⼋⼤总督,依次是直⾪总督、两江总督、陕⽢总督、浙江总督、湖⼴总督、四川总督、两⼴总督和云贵总督。在⼋⼤总督中,两江总督唯⼀掌管三省,是管辖省份最多的总督,政治地位
仅次于直⾪总督。所以这个职位在清朝的早中期⼀般都由满⼈担任,太平天国运动后汉⼈渐渐增多。
进⼊⼤门,院中有⼀块卧碑,上书“惠洽两江”四个⼤字。这是乾隆皇帝赐给当时的两江总督尹继善的御笔。“惠洽两江”是什么意思呢?“惠”是恩泽之意,“洽”是遍及之意,表⽰尹继善为官两江,造福⼀⽅,泽被百姓。尹继善曾先后四次担任两江总督,长达30年。他为⼈通情达理、严肃公正,督政两江期间,德政较多。特别是乾隆多次南巡,每到⾦陵,尹继善总是调度得宜,安排周到,所以乾隆御赐“惠洽两江”四字来表彰尹继善的种种业绩。
整个两江总督署的史料陈列共分为:复制的督署花厅、署衙史料展馆、近代名督介绍,以及复原的两江总督⼤堂等四个部分,请各位随我⼀⼀参观。
⾸先我们来到了模拟的督署花厅。花厅是当年总督暂时休息的地⽅,同时也是宾朋幕僚畅谈饮宴的场所。
在它上⽅还有⼀块乾隆皇帝亲笔题写的“清风是式”横匾。说的是康熙年问的两江总督于成龙。
康熙⼗九年⼗⼆⽉,于成龙升任两江总督。于成龙⽣活很简朴,据说,他在总督署⾥⾃种青菜来吃。没有茶叶,就⽤总督署后院的龙⽖槐的树叶作茶叶,致使总督署内龙⽖槐树上常年都是光秃秃的,现在西花园⾥还可以见到⼏棵枝叶茂盛的“龙槐”。康熙⼆⼗三年(1684年),于成龙在繁重的公务和清贫的⽣活
中死去。这年冬天,康熙南巡来到江宁,对于成龙的去世深表惋惜,称其为“天下廉吏第⼀”。⼏⼗年后,乾隆再次想起于成龙,亲笔题写“清风是式”四个字,以褒扬于成龙的清廉。“清风”,就是两袖清风,⽐喻为官廉洁。“式”意为“榜样,式样”。“清风是式”意思就是为官清廉的于成龙是所有官吏学习的榜样。
最后请您随我去参观衙署⼤堂。⼀说起⼤堂,有⼈就想起包龙图审犯⼈的⼤堂。总督⼤堂可⽐那些
⼤堂的级别要⾼得多。这⼉可不审犯⼈,是总督授传圣旨,与下属商讨军政⼤事的地⽅,也是拜祀之⽇举⾏礼仪活动的场所。您看,梁上悬挂的匾额“惠洽两江”、“秉钺三江”、“三省均衡”都是皇帝赏赐给两江总督的。因江南省⼜分为上江(今天的安徽)和下江(今天的江苏),再加上江西,所以此地⼜叫做“三江”。明清以来,这⼀带⼀直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历代王朝的财赋重地。
洪秀全历史⽂物陈列
从左侧的院门出来,我们便来到了“洪秀全历史⽂物陈列”馆。整个展馆共分四个部分,全都是按照当年的形制仿建的,下⾯我们开始⼀⼀参观。
⾸先我们来到了序厅。⼤门上⽅挂着⼀块“光耀天朝”的横额。两边楹柱上写着“帷幄运筹,当以黔黎为念;晕飞在望,定教社稷⽣辉”。门内迎⾯有⼀仿铜⽊质洪秀全坐像,上⽅横匾书“天堂荣光”,左右楹联为“天下太平⽇,万⽅来朝天”。该馆内容以太平军的⾜迹为主线,概括了太平军从⼴东花县到⼴西⾦⽥,⼀路北上,定都南京,经历天京事变,直⾄失败的过程。
请从左门进去再向左转,便来到了陈列馆的庭院。院中有⼀尊贴墙⽽⽴的洪秀全腰挂佩剑的全⾝塑像。您请看,天井四周的围廊和房屋外檐上都绘有和玺彩画,表现了当年天朝宫殿的⽓势和天王⾄⾼⽆上的尊严。和玺彩绘,⼜叫⾦龙和玺,是彩画中等级最⾼的,只有宫殿中的主要建筑和显赫的庙堂才可以使⽤。它的特点是中间的图案由龙或龙凤组成,都是⾦⾊的。您如果去过北京故官,太和殿的彩绘就是和玺彩绘。中国古代建筑是⽊结构为主,在梁、枋等⽊构件上涂上彩绘,⼀来可以防潮、防蛀、防腐,⼆来还有装饰作⽤。
为了避免⾛回头路,请先出⼤门到西院参观天王府的模型馆和史料厅吧。
在这两厅之间也有⼀座庭院,院中有“天国英魂”的⼤型浮雕。我们可以看见浮雕上的洪秀全与太平天国众将领迎⾯疾步向我们⾛来,他们的⾝后则是战旗飘扬。这个浮雕上的⼈物尺度⽐真⼈略⼤⼀些,看上去⽓势磅礴,场⾯宏⼤。院中还陈列着出⼟的⽯柱础、⽯⿎及“纶⾳”碑额和碑座等⽂物,供游⼈参观。
西院南房(在您的左侧)陈列着天王府模型。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洪秀全下令营建天朝宫殿。您看到的这组模型,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天王府周长⼗余⾥,范围⼤⼤超过清朝⾏官和督署。此刻,您⼀定会为它的庞⼤规模、精美的形式和欲与北京皇宫“试⽐⾼”的皇家风格所折服。可惜的是,1864年天京陷落后,曾国荃纵兵将天王府洗劫⼀空,为毁除农民起义军“僭越”(指地位在下却冒⽤地位在上的意思)的痕迹,他⼜下令烧毁天王府,⼤⽕烧了七天七夜。
西院北房为史料厅,分五个部分介绍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历史。您如有兴趣可以进去参观。
请您进⼊中院。
中院为复制的天王府⼏个局部殿堂,再现了天朝宫殿的壮丽堂皇。
南房是天王的机密室,是洪秀全批阅军机⽂件和商讨机密⼤事的地⽅。
天王府的“⾦龙殿”已不可能在总统府⼤堂的位置复建,我们在机密室对⾯仿制了“⾦龙殿”和天王宝座。请过去参观。
“⾦龙殿”是洪秀全召见⾂、颁布诏书、议政以及举⾏重⼤庆典活动的地⽅。《天朝⽥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等诸多政策法令都是在这⾥颁布的。室内陈设均按有关历史资料仿制,但规模远不如当时了。殿内天花板为⽅格形宫廷彩绘,每个格内均绘有彩⾊贴⾦团龙。
顶部正中为⼋⾓形藻井,藻井正中倒悬浮雕蟠龙,龙⼝衔⼀银⾊圆球,形成“游龙戏珠”,⼜称“轩辕镜”,表明天王是轩辕黄帝的后代,是正统的继承⼈。藻井下⽅为天王宝座,宝座上⽅的横匾红底⾦字写着“太平⼀统”四个⼤字,这是太平天国的政治纲领。“天下⼀家,共享太平”就是这个意思。天王宝座置放在须弥座台基上,由17条形态各异的⾦⾊⽊雕蟠龙装饰,宝座后是五扇⾦龙屏风,上⾯雕有24条⾦⾊蟠龙,宝座前两根蟠龙⾦柱,尽显天王的尊贵。起初洪秀全并不喜欢龙,见龙就有恨,遇见必定⽤箭戳⼊
龙眼。定都南京后喜欢起龙来,并托梦说在天⽗那⾥见到了龙,于是就开始⽤龙来装饰⼀切。从这龙的装饰和天朝宫殿的⼀切,都反映出洪秀全的造反仍然没有摆脱两千多年皇权思想的桎梏。
在天王宝座的两边墙上,还挂着四幅太平天国⼭⽔画,反映了太平天国时期的艺术风格。
在这⾥,还陈列着天王龙袍和风帽。太平天国的冠服有⼀套严格的制度,各级官员不得随意穿戴。在喜庆朝会等重⼤场合所戴的头冠称作⾓帽,天王的⾓帽⼜叫⾦冠;秋冬时所戴的帽⼦称为风帽,夏天还有凉帽等。天王的龙袍为黄龙袍,绣有九条⾦龙。天王的靴⼦也有规定,⼀般为黄缎靴,⽅头,每只靴上绣九条龙。
请您到后院继续参观。
这就是洪秀全的书房。书房正中上⽅挂着“博学知明”的横匾,⼤书案上⽂房四宝⼀应俱全,⼀张雕刻精细的龙椅,尽显皇家⽓息。书房西边⼀间有⼀套多宝阁,内置⾦银瓷陶等宝器。当年,太平军每占⼀地,都要收集宝器送⾄天京,天王府的藏珍阁专门收藏从各地搜掠来的⽂物、古董古玩。
下⾯请到东院参观。
东院的北楼是以天王府内宫“⼜正⽉官”为依据仿制的。天王府有内官多处,是天王与其后妃居住就寝的地⽅。
南⾯三进展室以⼤量的图⽚资料和模型,较详细地展⽰了太平天国发展的历史⽚段。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从根基上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50年后⾃称“洪秀全第⼆”的孙中⼭,就在当年洪秀全上⼤朝的地⽅,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结束了中国历史上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从该馆的⼤门出去,我们⼀会⼉在马厩见。
马厩
东花园的最南端是马厩(马房)。马厩原来共有⼗排,现在只保留了六排,最北的⼀排房屋复原成当年的马厩。古时候,马是打仗和出⾏不可缺少的⼯具。在清两江总督署时期,⼤⼩官吏出⾏之前,先要来到马厩登记,然后按官职⾼低领⾛坐骑,⽤完后把马交回,销去记录。这种制度就是在中华民国成⽴后孙中⼭先⽣也照样遵守。据史料记载,孙中⼭就任临时⼤总统时,也曾在这⾥备马出⾏。当时孙中⼭专⽤乘马的编号为7号。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