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史地理第五辑
敦煌石室出《沙州都督府图经》残卷考释
王仲荤
、
伯希和敦煌文书第二OO五号《沙州都督府图经》,开首有残缺,今考释如下,正文1格写,注文写于正文之下,考释低两格写。(前残)
水又西流八十里,与哄口
美草又西北流入陕谷口
流曝布,桂鹤逍口
蔽亏日月,深口
里,不生草木,中有口
春之后,仲夏口
秋后即下向人□
无杂鸟,水无口
者不过数十口’
曲多野马辇〔牛)口
•J
狼虫豹窟穴我口
里至子亭镇,西三口
峰,又西北流六十里,至山阙峰,水东即是鸣抄流山;其山流动无定,峰岫不恒,俄然深谷随足颓落,经宿风吹,输复如旧。有一泉水,名曰沙井,绵历古今,沙填不满0水极甘美/《太平寰宇记》「鸣沙山,一名沙角山,亦名神沙山,在县南七里"《辛氏三秦记》「河西有沙角山,峰岳危峻,逾于石山。其沙粒粗黄,有如乾精。又山之阳有一泉,云是沙井,绵历古今,沙填不满。人欲登峰,必步下夕入穴即有鼓角之声,震动人足/《河西旧事》云J沙州,夭气晴明即沙鸣,闻于城内/又云「人游沙山,结侣少或未游,即生怖惧莫敢前。其沙或随人足颓落,经宿却自还山上。…斯坦因敦煌文书第五四四八号《敦煌
录沢栏鸣沙山去州十里,其山东西八十里,南北忆十里,高度五百尺,悉纯沙聚起。此b神异;峰如削咸灯其间有井,沙不能蔽o盛夏自鸣,人马践之声振数十里。风俗端午日,城中子女,皆跻高峰,一齐蹙
为陵■高崖为谷C或峰危似削,孤岫如画夕夕疑无地;朝已干霄。中有井泉,沙至不掩。马驰入践,煮声若雷。1
♦♦♦
<释曰「残卷开首残缺,当是言甘泉水,即今所谓党河也。《元和郡县图志沢
"鸣沙山,一名神沙山•在县南七里。今按I
其山积抄为之,峰峦危嗔,逾于山石。四
両皆为沙境,晋宥如刀刃,人登之即鸣,
•下,其沙声吼如雷,至晓看之J肖帰如旧,
古号鸣沙。神沙而祠焉/-
'其水西有石山,亦无草木。又东北流八十里,百姓造大堤,号为马圈口。其堰南北一百五十步,阔廿步,高二丈,总开五门,分水以灌田园。荷舗成云,决渠降雨,其腆如泾,其浊如河。加以节气少雨,山谷多雪,立夏之后,山暖雪(霄)〔消几雪水入河,朝减夕涨.其水
86
一
又东北流晦里,至沙州城,分派溉灌,北流者名北府,东流者名东河。
考释曰當北府,河名。伯希和敦煌文书第四九八九号《安善进等户残卷》:户溥
兴子严又请北府新渠地壹段,兼舍壹分
拾壹畦,共拾捌亩/东河见《沙州文录•
唐大顺二年范保德等户我卷h户范保德,
“请东河河南小第一渠地壹段玖畦,共貳
拾柴亩「东河灌溉支渠有灌进渠、鹘渠。
灌进渠见斯坦因敦煌文书笫四一七二号
、《宋至道元年何石柱等户疾卷儿户何石
柱f请东河灌进渠地壹段,共壹顷拾亩/
户高安安,“请东河灌进渠地壹段,共乗
拾伍亩J户索富住』请东河灌进渠地壹
段,共伍拾伍亩/户李兴住严请东河灌
进渠地壹段,共陆,拾亩。”户张富昌J请
东河灌进渠地壹段.共伍拾伍亩。”户索
住子/请东河灌津渠地壹段童共伍拾伍
亩J伯希和敦煌文书第三二九O号《宋
至道元年陈残发等户残卷》:户刘保定,
“请东河灌进渠地壹段,共陆拾亩。”户
景颇富「请东河淒进渠地壹段,伍拾伍
三载籍后燉煌郡燉煌县户藉残卷儿佚
名户黛"一段九亩夕四亩永业P五亩口分节
城北三十里神农渠。”斯坦因敦煌文书
第四四九一号《安如岳等地亩残卷沢
“孔英禄八口,廿七亩七畦神农渠。”
西北又分一渠,北名都乡渠。又从马圈
口分一渠,于州西北流,名宜秋渠。州城四面水渠侧,流觞曲水,花草果园,豪族士流,家家自足,土不生棘,鸟则无鸭,五谷皆饶,
唯无稻黍o其水溉田即尽,更无流派。
苦水右源出瓜州东北十五里名卤涧录水直西流,至瓜州城北十余里,西南流一百廿里,至瓜州常乐县南山帝,号为苦水。又 西行卅里,入沙州东界故鱼泉驿南,西北流十I
五里,入常乐山,又北流至沙州阶亭驿南,聞向西北流,至廉迁烽西北廿余里,散入沙卤。
独利河水右源出瓜州东南三百里,流至沙州燉煌县东南界■雨多即流,无雨竭涸。
悬泉水右在州东一百卅里,出于石崖
腹中,其泉傍出细流一里许即绝。人马多至,
、
水即多,人马少至,水出即少。《西凉异物志》云学汉贰那将军李广利西伐大宛,回至此山,
亩/户董长儿/请东河灌进渠地壹段录共壹顷陆拾伍亩/具“请东河灌进渠地壹段,共塞拾亩。”户索昌子,“请东河灌进渠地壹段,共乗拾亩「伯希和敦煌文书第兵士众渴乏,广〔利J乃以掌拓ilb仰天悲誓,以佩剑刺山,飞泉涌出,以济三军。人多皆
二六八号<唐开元九年帐后户藉戒卷》:佚名户,红一段捌亩永业,城南七里灌进渠/“一段肆亩口分,城南七里灌进渠/鹘渠见伯希和敦煌文书《宋至道元足,人少不盈。侧出悬崖,故曰悬泉。
•考释曰:《元和郡县图志》:“悬泉山,
在〔敦煌丁县东一百三十里。出龙勒山腹,
汉将李广利伐大宛还,士众渴乏,引佩刀r
刺山,飞皋涌出,即此也。水有灵,车马大.至即出多于小至即出少「《太平寰宇记沢
年陈残发等户残卷沢户陈残发r请东河鹤渠地壹段,共伍拾乗亩J“请东河鹘渠地畳段,巻拾亩J
东南流者二道,一名神农渠黛一名阳开渠。
考释曰辛阳开渠,别见下。神农渠见撕坦因敦煌文书第三九O七号《唐天宝
疥悬泉水,一名神泉,在〔敦煌〕县东一百三
十里,出龙勒山腹/按《凉州异物志》云:
汉贰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还夕士众渴乏
水,乃引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三军栽氏
以获济。今有祠甚严,郡侯岁谒。
V七所渠
A
—87—
宜秋渠长廿里右源在州西南廿五里,引甘泉水,两岸修堰十里■高一丈,下阔一孟授渠J张顺顺五口「十二亩二畦,孟授渠「阮七口,“五亩四畦,孟授渠J
丈五尺。其渠下地宜晩禾,因号为宜秋渠。張處晖四口/廿亩□畦,孟授〔渠〕「索
考释曰:《沙州文录•唐先天二年沙州燉煌县平康乡户藉残卷九佚名户「一
段貳拾亩,一十九亩永业■一亩口分F城西七里宜秋西支渠。”斯坦因敦煌文书第
四四九一号《安如岳等地亩残卷》「阮林
六口,一十五亩七畦,宜秋东支〔渠九”伯
希和敦煌文书第三三九四号《唐大中六
日兴四口「七亩两畦,孟授渠/伯希和
敦煌文书第三一五三号《后唐天复四年
贾员子租地契》严有口分地捌亩,请在孟
授下界阳员渠/-
阳开渠长一十五里右源在州南十里,引甘泉水,旧名中渠乜据《(西兀前〕凉录况“刺史杨宣移向上流,造五石斗门,堰水溉田,
年僧張月光易地契儿箕僧张月光子父将人赖其利/因以为号。
上件宜秋平都南枝渠园舍地道池井水,考释曰’阳开渠亦作杨开渠,见伯希
计贰拾伍亩/
孟授渠长廿里右据《西凉录》:“敦煌太守赵郡孟敏,于州西南十八里,于甘泉都乡斗门上开渠溉田,百姓蒙赖。”因以为号。
「考释曰&莎州文录•唐天宝六载燉
.煌郡栽煌县户藉残卷》:户主程什-住,“一
段肆亩永业,城西七里孟受渠/户主程
大忠「一段肆亩永业,城西五里孟授
渠/鼻一段集亩永业,城西五里孟授渠J
梯一段贰抢亩口分,城西十里孟授渠/户
主程大庆严一段拾亩口分,城西五里孟…授渠J户主程智意严一段伍亩永业,城西五里孟授渠J“一段壹亩永业,城酉五
里孟授渠。"一段捌亩口分,城西五里孟府
授渠』户主杜怀奉/一段賣亩永业,城西
七里孟授渠。”斯坦因敦煌文书第五一四
号《唐犬历四年沙州燉煌县悬臬乡宜禾「星手实》八户主常思礼P“一段拾伍亩口•分,城东一里孟授渠J斯坦因敦熄文书
第四四九一号《安如岳等地亩残卷兀似
兴晟七口,七十亩r六亩共十九畦,孟授
渠J□合光两戶十六口,"需九亩半十七・畦,孟授渠/阴买奴五口/十三亩十畦, I
孟授渠J唐日英十一口/廿一亩六畦.
和散煌文书第二六八四号《唐开元九年
帐后户籍残卷》;佚名户「一段染亩永业,
城南七里杨开渠/“一段伍亩永业,城
L 南七里杨开渠/“一段叢亩口分,城南
七里阳开渠/“一段玖亩口分殳城南七里
阳开渠/伯希和敦煌文书第三三八四号
《唐大顺二年翟明明户残卷》J户翟明明第
“请南沙阳开支渠地壹段两畦共陆亩/
槪又请南沙阳开北支渠地壹段巻畦,共陆
亩/斯坦因敦煌文书第四一二五号《宋
雍縣二年邓永兴户两卷》:户邓永兴』请
甫沙阳开河上界地叠畦巻亩/斯坦因敦
煌文书第四四九一号《安如岳等地亩残
卷乳阮林六口/十五亩四畦,阳开渠/
董光顺十口』弼亩十九畦,F0井集/前
凉有沙州剌史杨宣。
都乡渠长廿里右源在州西南一十八里甘泉水马圈堰下流,造堰拥水七里,高八尺,阔四尺。诸乡共造,因号都乡渠。
考释曰:斯坦因敎煌文书第四四九1号《安如岳等地亩残卷》:索如汾七口宁
岀五亩,都乡东渠,共十六畦。伯希和第
三三八四号敦煌文书《唐大顺二年翟明
明户残卷》’户翟明明严又请都乡赵渠地
—&8—
壹畦壹亩半/按伯希和敦煌文书《疳开元 九年帐后户藉残卷》:户主赵仁备,“一段 肆亩永业,城东十里赵渠。"一段伍盲永 业,城东七里赵渠J 〃一段拾捌亩永业,
城东七里赵渠。"一段拾伍亩,十三亩永 业
*二亩口分亍城东十里赵渠J “一段伍
昱阴安渠一段拾伍亩夕九亩永业,六
亩口分,城西七里阴安渠J 農一段壹亩 口分,城西七里阴安渠J 户圭杜怀奉,
“一段伍亩永业,城西七里阴安渠/
一所壕璧水 阔邢五尺 深九尺 壕遶城四面右其壕西南角有一大泉,分为两道,
甘口分,城东十里赵渠J “厂段卷亩口 分,城东十里赵集J “一段壹苗口分,城
东十里赵渠/“一段壹亩口分•城东十里 赵渠/“一段贰亩口分’城东十里赵渠/ 赵渠在城东七里至十里,赵渠为都乡渠
支渠,则都乡渠亦在敦煌县之东也。
北府渠长冊五里 右源在州东三里甘 泉上,中河斗门口为其渠北地下,每年破坏知 前凉时,刺史杨宣以家粟万斛,买石修理,于流遶城四面周匝。至东北隅合流北出,去城
七里,投入大河。
1
J
三所泽
东泉泽右在州东冊卜七里•泽内有泉,因
以为号。
册里泽东西十五里南北五里右在
州北冊里,中有池水,周回二百步,堪酒麻。众入往还,因里数为号亍
大井泽 东西卅里 南北廿里 右在州
今不坏。其斗门垒石作,长册步,阔三丈,高
北十五里。《汉书•西域传》2汉遣破羌将军三丈。昔燉煌置南府、北府,因府以为渠名。
辛武贤封昆弥王。至燉煌,遣使者按行,悉穿考释曰’北府河已见。按阳开渠以杨
大井,因号其泽曰大井泽。
宣开渠得名F 则阳开渠当作杨开渠。二所堰
三丈渠长五里右源在州东三里甘泉
水上,于河斗门南,向东修堰穿渠一十三里.
口堰
右在州西南廿五里,汉元鼎
其渠阔三丈亨因以为号。
J
阴安渠长七里右在州西南六里甘泉
水上。据《西凉录》,燉煌太守阴澹于都乡斗 门上,开渠溉田,百姓蒙利而安棒因以为号。
考释曰=阴安渠见《沙州文录•唐天
宝六载燉煌郡燉煌县户籍残巻兀 佚名六年造。依马圈山造.因山名焉。其山周回 五十步,自西凉已后,甘水湍激,无复此山。
长城堰
高一丈五尺长三丈阔二丈
户r 一段贰亩永业,城西七里阴安渠/
户主曹杯璃r 一段壹亩口分,城西七里朝安渠J “一段陆亩口分,城西七里阴■
安渠/ “一段伍亩口分,城西七里阴安渠/ “ 一段巻亩口分,城西五里阴安渠/岳一段巻亩居住园宅,城西七里阴
妥渠/户主阴承光「一段伍亩永业,城
西七里頤安渠“一段貳亩永业,城西 七里阴安渠/ “一段陆亩永业,城西七
右在州东北一百七十里,堰苦水以溉田,承
前造堰不成,百姓不得溉灌。剌史李无亏造
成,百姓欣庆。无亏「汉丞相蔡之后,自陇西 徙居幽州之范阳。五代伯祖司空诉,尚后魏 (太兀世3祖舅阳平王杜(起兀超〕女,后为公
主,忆长安城,(太)〔世〕祖于范阳为主筑长安 城,裕号长安城李,隋时定氏族、去其安字,直 为长城李氏。 大周圣神皇帝赐无亏长城县 开国子,故时人名此堰为长城堰。
考释曰*《魏书•李訴传》/世祖舅
理宁王杜走有女,将许贵戚。世祖闻之,
谓超氐’李詁后必宦达,益人门户•可 「 以女妻之.勿许他贵也/遂劝成婚/残
马
一 89
一
卷世祖讹太祖,杜超讹杜起,今并改正。
一所故堤高三丈阔三丈五尺右在州东北一百廿步©按《十六国春秋》/嘉兴四
年P西凉王李歆为且渠蒙逊战败于酒泉东怀城,歆死国灭.其弟恂为燉煌太守,与诸子弃燉煌,奔于北山。蒙逊以索元绪行燉煌太守。元绪行险恶,失于人心,郡人宋承义■张弘
■♦
♦.
以恂在郡有惠政,密遣招恂”九月,恂率数十骑入于燉煌,索绪东奔。宋承义等推恂冠军將军、凉州剌史。蒙逊遣子德政率众一万攻恂,恂闭门不战。至五年春,蒙逊率众二万攻燉煌,遗恂书,论以兴亡之运,何不答。二月录三面起堤,以水灌城,恂使壮士千人,连板为桥,潜欲决堤。恚为蒙逊所擒,将佐等劝恂曰:'今水弥盛,东军3^者相继,虽有熊武之士,决
L•
战无所,宜遣使降,因以击之/恂遣使请降,逊不许。左长史宋承义.武卫将军张弘等开门降逊,恂自杀/其堤多毁夾,唯东面北面,其趾少存。'
考释曰M宋承义,《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子恂附传》作来承,疑夺义字。
熊武即熊虎,唐讳改。
一所殿六门五架高四尺东西十■・“・・
七步南北八步I右在子城中.近城南门。据《酉凉录》"凉王李揺庚于年建進此殿以听政,至今见在,州司以为.馆。
耆费曰.《太平御览》卷一百二十四
■I
引《十六]国春秋•西凉录》r•三年正月,于
南门恵静恭堂,以议朝政個赞自吉圣帝
明王快臣孝冇烈士贞女,亲为序颂』
•*
咸卤右州界辽阔P沙磧至多,咸卤盐泽,约余大半.♦♦■三所盐池水
■■
东盐池水右在州东五十里,东西二百步,南北三里Q其盐在水中,自为块片外人就水里瀾出曝干,并是顆盐勲其味淡于河东盐,
(东〉印形相似。
西盐池水右俗号沙泉盐,在州北一百一十七里。总有四陂,每陂二亩已下。时人于水中漉出,大者有马牙,其味极美,其如雪。取者既众,用之无穷。
北盐池水右在州西北冊五里。东西九里,南北四里。其盐不如西池,与州东盐味同。
1所兴覩泊东西十九里南北九里
深五尺右在州西北一百一十里。其水咸苦,唯泉堪食。商胡从玉门关道往还居止,因以为号'
一十九所驿并废
州城驿右在州东二百步,因州为名。东北去清泉驿训里。
♦♦•
■
清泉驿右在州东北冊里,去横涧驿廿里,承前驿路,在瓜州常乐县西南。剌史李无亏以旧路石'磧,山险迂曲近贼,奏请近北安置。奉天授二年丑月十八日敕,移就北。其驿置在神泉镇庄侧,故名神泉驿,今为清泉戍,置在驿傍,因改为清泉驿。
横涧驿右在州东北六十里,北去白亭驿廿里。刺史陈玄珪为中间迂曲,奏请,奉证圣元年十二月卅日敕置。驿侧有涧,因以为名。,白亭驿右在州东北八于里,东北长亭驿册里。同前奉敕移。为置白亭烽下,因烽
'长亭驿
草驿廿五里。
因烽为号。
'甘草驿
去阶亭驿廿五里。前刺史李无亏为中间路远,
r
兼有沙卤,奏请,奉敕置。驿侧有甘草,因以为号。
阶亭驿右在州东一百七十里,东去瓜州常乐驿卅里6同前奉敕移。为置在阶亭烽:侧■因烽为号駅
右在州东北一百廿里,东去甘
同前奉敕移心为置在长亭烽下,
右在州杂北一百冊五里,东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