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
1.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清化:清明的教化。
B.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陨首:头落地。
C.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宦达:官职显达。
D.臣欲奉诏奔驰 奔驰:快速地跑。
2.下列语句编成四组,表现朝廷对李密的“恩情”的一项是( )
①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②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④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⑤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⑥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①④⑥
3.下列对文章节选部分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一句,表面看是对晋武帝的赞颂,实际上是对晋武帝的最大嘲讽。
B."诏书切峻,责臣逋慢"句中,"切""峻""责"都准确鲜明地刻画了当时晋武帝的心态。
C."臣欲奉诏奔驰"句中的"奔驰"用得绝妙,它形象地显示了作者希望赴京效劳的心情。
D."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这个比喻形象地表明了祖母大限临头,这也是作者无法奉诏的原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2)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3)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答案:1.D; 2.A; 3.A; 4.
(1)我(把自己的苦衷)在奏表中一一呈报,并辞谢不去就职。
(2)凡是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
(3)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正是因为这种感情,我不能废止奉养祖母而远离。
解析:1.D项,“奔驰”,“奔走效劳”的意思。
2.此题可用排除法,③④表现朝廷逼迫之急,没有表现朝廷对李密的“恩情”;⑥是李密对自己的评价,与朝廷的恩情无关。排除这三句即可。
3.A项,理解错误,“逮奉圣朝,沐浴清化”一句中有对晋武帝的最高赞美,也有作者对深受其恩的感激,没有嘲讽的意思。
2.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
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陈情表》。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刪改)
【注】①改醮(jiào):改嫁。②烝(zhēng)系:热切的样子。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辟,是从汉代开始出现的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B.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帝王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特殊文体,其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C.司空,是三公之一,西周始设立,是全国军队的最高管理官。隋唐虽有设置,仍为三公之一,但仅是一种崇高的虚衔。明清时期为工部尚书的别称。
D.武帝,是皇帝的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曾在蜀汉任职,多次出使吴国,受到吴人称赞。蜀汉平定后,晋武帝召他做官,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
B.李密认为安乐公与齐桓公的遭遇非常相似,两人都因为任用人才得当而使国家兴盛,后来又都因用人不当而遭遇不幸。
C.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②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答案:1.B; 2.C; 3.D; 4.①(李密)有空闲的时间就研究学问,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
②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和孔明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琐碎。
解析:1.有暇:有空闲的时间。师事:拜……为师。门人:弟子。方:比拟,把……比作……。
2.与言者:“与”后省略宾语,应补充“之”。敌:比得上。是以:因此。碎:琐碎,烦琐。
4.【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又名虔。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改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感伤眷恋备至,笃深的孝道之情,于是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刘氏有病时,他就哭泣流泪不敢大口呼吸,未曾脱衣安睡,饮食汤药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食用。(李密)有空闲的时间就研究学问,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
李密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很欣赏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皇上)下诏任他为太子洗马。李密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就没有接受官职,并向朝廷呈上《陈情表》。皇上读后说:“士人有名节,不是平白无故的!”于是停止征召。
后来刘氏去世,李密守丧期满除去丧服,朝廷再一次征召他到洛阳做太子洗马。司空张华问他说:“安乐公这人怎样?”李密说:“可以和齐桓公相并列。”张华询问其中的缘故,(李密)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信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身长蛆。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抵抗
曹魏,任用黄皓却丧了国,由这知道成败是同样的。”张华接着问:“孔明的教诲为什么那么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相互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讲与普通人听,语言适宜琐碎。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和孔明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琐碎。”张华认为他说得很好。
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却憎恨从事,曾经在写给人的信中说:“去,鲁国的灾难不会结束。”从事把他的信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中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有才能,常常希望能调到朝廷任职,可是朝廷却没有人帮助他,于是升迁担任汉中太守,自己认为失去了应有的职分而心怀怨恨。等到在东堂赐宴饯别时,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诗的末章说:“人们也有这样的话,有因才有缘。做官没有有权势的朝臣做依靠,不如回家种田。在上位者如果英明睿智,这话岂能这样说!”武帝很生气,在这种情况下,都官从事上奏免除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死于家中。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在《陈情表》开头用“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来概括自己的坎坷命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家门冷落,人丁稀少。
2.李密在《陈情表》中形象地刻画自己幼年寂寞、孤独惨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情表》文笔简洁流畅,语言生动,如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四字句来形容祖母垂危之状。
5.《陈情表》中,李密以乌鸦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郫
6.《陈情表》结尾,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自己的忠贞之情。
答案:1.既无伯叔; 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 晚有儿息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3.本图宦达; 不矜名节; 4.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5.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 6.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