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长三角文旅融合与一体化发展研究
推动长三角文旅融合与
一体化发展研究
冯学钢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062)
摘要:秉承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要求,借助文旅融合发展契机,将以文旅促进一体化发展作为区域协作的重要抓手,遵循利益共享、平等协作、整体优化的原则,政府引导、企业跟进,共同制定长三角区域文旅发展战略,在区域层面整合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构建利益分配与协调机制,建设具有示范意义的区域协同创新“文旅模式”,打造内部高效互通、外部高度互联的世界级高品质旅游目的地。
关键词:长三角文旅融合一体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309(2021)03-0052-010
文旅融合是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全国各地正积极探索符合地方特点的文旅融合发展模式。长三角城市地缘相近、文脉相通,互为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区域板块联动性强,在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积
累了突出优势。建设具有融合性、高协同度的区域性文旅产业#有助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实现区域板块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
水平。
一、长三角文旅融合与
一体化发展的现状
(一)区域文旅资源优势突出,具有全球影响力
1•总体规模大、类型多、品质优良
长三角是我国文旅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类型繁多,分布广泛,资源优势明显。至2019年底,共有世界遗产6处,国家级旅游资源有5A级景区56个、4A级景区632个、旅游度假区10个、自然保护区24个、森林公园100个、湿地公园65个、地质公园23个、水利风景区143个、风景名胜区38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94个、历史文化名镇80个、历史文化名村82个、特小镇54个,5A级景区占全国总量的20.07%,4A级景区占18.55%,旅游度假区占30.33%,历史文化名镇与名村占20.28%,特小镇占17.12%,各类高品质旅游资源总量占全国比重超过1/5。
2.资源集聚度高,已形成增长极效应
长三角2&个城市文旅资源集聚度高#上海、
苏州、南京、无锡、宁波、杭州、金华的各类高品质文旅资源总量超过6&个#属于高度集聚的文旅资
扶贫项目源区,其中上海和苏州资源集聚度最高,分别为
基金项目: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编号2020-A-033-A)o
作者简介:冯学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兼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本文参与撰写人员:王媛、吴琳、梁茹、吴丹丹。
52
139和138个,已形成明显的区域文旅强增长极。长三角充分利用文旅资源类型的多样性、较高的强度效应和集聚效应,协同打造了一大批高质量的文旅联动重大项目,如“长江国际旅游黄金带”“江南水乡
古镇旅游区(圈)”“环杭州湾文旅集聚区”“环太湖旅游目的地”“环黄山文化旅游圈”等;协同构建G60科创走廊,沪苏浙皖9个城市紧密合作建设长三角3小时乡村旅游休闲;协作建设贯穿中国东西部地区的G318国家景观大道。
3.新载体不断涌现,文旅业态更加多样化
文化旅游与农业、工业、教育、体育、科技、健康等业态的融合,成为我国文旅转型创新发展的风向标。据统计,长三角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7个,占全国总量13.64%;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工业遗产旅游基地、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25个,占全国总量19.53%;以中小学生研学为主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研学实践教育营地56个,占全国总量25.69%;以促进全民体育健身休闲为主的运动休闲特小镇14个,占全国14.58%。长三角还共同推出了长三角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联合体、长三角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博览会、长三角体育旅游重大项目库等,协同开展区域间创新项目合作。
(二)区域文旅产品极其丰富,创新能力全国领先
1.文旅产品数量多、类型全、质量高
上海以重大项目为载体,在建设长三角一体化旅游示范区、打造文化旅游精品等方面,推进长三角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江苏以苏州市吴江区作为长三角生态绿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形成了
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的全域旅游体系,积极打造“慢生活”旅游新模式、新产品。浙江全面践行“两山”理论,打造和谐共生绿发展样板,着力建设全域生态文化旅游圈。安徽积极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合肥都市圈休闲旅游区、大别山自然生态旅游区、皖北文化生态旅游区“四大板块”特发展#打造长三角高品质红旅游示范基地
和康养基地。
2.文旅融合特鲜明,创新能力强
上海发布四大主题40条上海文旅融合精品路线;江苏发布6个自然观赏类、20个知识科普类、11个体验考查类、3个文化康乐类及6个励志拓展类研学旅游产品。长三角三省一市共同推出2019年度长三角最佳体育旅游项目,包含26个长三角最佳体育旅游目的地、14个最佳体育旅游线路以及11个最佳汽车运动营地等。三省一市共同大力发展夜间经济2.0版,开发文旅独特体验项目,包括上海夜间文旅产品"Shanghai Pass”、浦江夜游、博物馆夜游;浙江宋城、印象西湖新型夜间消费市场;江苏“石头城遗址公园—
—大报恩寺”外秦淮夜游线路等。
3.文旅产品联动发展,跨区域持续提供优质服务
电力安全征文
集千百年江南文化之大成,聚长三角文旅资源之精华,长三角不断加快文旅资源集聚与串联,联合推出一体化“名城、名镇、名村、名山、名湖、名园、名馆”国际精品线路;联合推出“房车营地、体育、养生、会展”四类专项旅游产品和文化旅游线路;联合推出“珍藏•长三角百年景区旅游护照”“旅游一卡通联票”“长三角旅游友城卡”“长三角系列PASS卡”等产品,为长三角居民“畅行、畅游长三角”提供优质服务。三省一市各扬所长、优势互补,各具特的旅游产品协调发展格局初见成效。
(三)文旅市场高度发达,双向与多向互动活跃
1市场化程度高,消费能力强
从旅游消费总体规模来看,2019年,长三角共接待中外游客28.12亿人次,占全国接待游客游量的44.96%,总收入3.91万亿元,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58.97%,是居民旅游消费最旺盛的地区之一。2019年,上海不断优化入境旅游消费环境,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比上年增长13.6%,旅游产业总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6%;浙江立足“三个地”政治优势,成为国外游客解码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窗口,旅游总收入增长9%;江苏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4万亿元,增长8.1%,雄踞长三角首位;安徽实现旅游业总收入8525.6亿元,增长17.7%;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发展驶入“快车
53
道”,实现旅游总收入4436.48亿元、接待入境游客546.95万人次,占全省比重分别达到52.0%、83.4%。
2.文旅企业数量多、实力强,竞争优势明显
市场主体竞争力强大#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目的地与客源地联动,逐渐形成了智慧化、立体化、多层次的市场格局。区域传统旅游企业数量多、实力强,截至2019年底,三省一市A级景区2162
个、星级宾馆数量总量1510家,星级宾馆的出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旅行社国内旅游组织人次
排名居全国前10位。在2019年中国旅游集团20强榜单上,长三角占据12家(表1),不仅有锦江集团、春秋航空等老牌优质企业,还有携程、驴妈妈(在线旅游代理商)等后起龙头企业,占全国市场过半份额。上海号称“直播第一城”,携程直播已形成体系,疫情至今26场boss直播,GMV (Gross Merchandise Volume,成交总额)超过14亿;驴妈妈直播已输出定制化服务,服务输出泰国、新加坡等旅游伙伴国。
表12019年长三角中国旅游集团12强名单
集团名称地点
锦江集团上海
携程旅游集团上海
景域(驴妈妈)集团上海
周青杨罗志祥分手春秋集团上海
南京旅游集团江苏
同程旅游集团江苏
途牛旅游集团江苏
浙江旅游集团浙江
祥源控股集团浙江
开元旅业集团浙江
安徽旅游集团安徽
黄山旅游集团安徽
资料来源:《2019年中国旅游集团发展报告—
—科技推
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以数字内容生产为主的长三角互联网企业在
全国影响力大,纷纷介入文旅板块。以上海为例,头部互联网企业致力于深入年轻体,bilibiii月活用户1.3亿,是国内最大的年轻人文化社区,超54过80%的用户为Z世代;小红书入局文旅领域,打造文旅“种草”原生内容,目标客集中于20〜35岁,具有强烈的消费倾向和购买力;喜马拉雅开展“有声城市”“建筑可阅读”等项目,用科技手段打造文旅新场景。
3.市场双向与多向互动活跃,共同提升区域文旅竞争力
长三角三省一市互为重要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同游沪苏浙皖,乐享品质旅游”的旅游品牌影响力日趋增强。“茶香文化”“心醉夜”“岁月余味”体验之旅,“七名”系列等共同展示了区域文旅整体形象。三省一市共同推进文旅信息共享,宣传推介双方或多方文旅资源和产品相互提高文旅产品在对方市场的知名度,支持和组团参加合作方举办的大型旅游节庆和推介会活动,如《苏杭旅游合作框架协议》《苏浙沪旅游手册》《苏浙沪旅游交通图》、长三角旅游护照等举措。
(四)创新政策不断出台,政策效应持续释放
1.一体化政策不断出台,有力促进区域文旅合作
政府不断探索区域合作新方式出台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如《研发和推广长三角城市“主题+体验”系列旅游产品三年行动计划》《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杭州方案》《长三角旅游发展合作苏州共识》《推进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2018年行动计划》《长三角湖区旅游联盟合作备忘录》《长三角旅游度假区合作联盟联合宣言《《“长三角区域”信息合作联席会议合作章程》《长三角地区高品质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战略合作协议》等。
2.一体化标准联合研制,促进区域文旅行业规范发展
大力开展区域协同标准研制,推动推荐性标准互认,并建立起区域协同标准统一研究、统一立项、统一发布、统一实施的标准一体化合作制度。修订发布《旅游景区(点)道路交通指引标志设置规范》引导长三角区域旅游景区(点)道路交通指引标志系统化、规范化和一体化;修订《房车旅游服务区基本要求》规定房车旅游服务区的总体要求和旅游联动、功能区、信息服务、安全管理、综合
管理等要求。
3.区域文旅协作沟通平台逐步丰富
汽车保险费用怎么算长三角各地市借助区域协作平台,在信息、营销、产品开发和公共服务方面积累了较多的合作经验。“长三角区域城市经济协调会”“长三角区域旅游城市45+11高峰论坛”、长三角地区旅游合作联席会议等持续举办;《长三角湖区旅游联盟合作备忘录》等区域间合作协调机制形成《长三角湖区旅游联盟、中国(长三角&高铁旅游联盟、长三角度假区合作联盟、长三角慢生活旅游目的地联盟等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搭建了一系列合作平台。区域合作平台促进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助力区域文旅产业协作。
4.区域旅游联合营销与服务管理不断接轨
长三角区域各级政府和旅游企业积极致力于区域旅游联合营销,《苏杭旅游合作框架协议》《苏浙沪旅游手册》《苏浙沪旅游交通图》、长三角旅游护照、安徽在上海成立旅游长三角深度营销中心等都是联合促销的有效举措。三省一市积极探索旅游服务与管理一体化发展,推出《长三角区域人才开发一体化合作协议《、苏浙沪旅游集散中心合作与发展(常州)行动纲要等。在服务与管理领域实现了部分“无缝隙服务”,如旅游车进出景区不再限制、导游证跨省互认、旅行社在其他城市可开办分支机构、跨城市连锁经营的企业集团或联合体等。
二、长三角文旅融合与一体化发展
的难点与瓶颈
(一)市场力量未能成为一体化推进主体,区域协作难以落地
目前长三角区域的一体化机制体制多局限于联席会议、合作协议、共同宣言等形式,机制约束性不强,下行执行力度不足,尚未建立具有高度执行力的协调管理体系,政策力量转化落实为市场效应能力较弱,市场活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落地的项目较少,企业、社会组织和专业力量在合作平台的介入不足,在涉及文旅产业要素与产业资源重组、区域总体规划等核心利益问题时,合作推进举步维艰。
(二)缺少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长期稳定合作难度大
长三角三省一市进行协作的动机是在确保既得利益基础上谋求更大的发展#而一体化需要对
现有旅游资源和产业要素进行跨行政区重组,虽整体利益将提升#但对特定行政区而言可能利益
受损或在利益分配时缺少话语权,参与协作积极性受到影响。究其原因,一方面,各行政区仍很大程度上按照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实际需要参与合作,对区域整体发展的要求考虑不够,另一方面#在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还缺少有效的利益分配与利益协调机制#优势资源向优势地区集聚的作
用明显,而对区域要素资源的有效扩散缺乏合理引导,导致区域内部无法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
(三)区域核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受阻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相对弱势地区参
与利益共享的能力也受到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上海、南京、杭州、苏锡常等在长三角城市网络中经济实力较强#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旅游吸引
和辐射功能相对突出。然而,受制于高铁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周边城市与核心城市联动仍然不足,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四)区域文旅产品内部竞争严重,对地方特的挖掘深度不足
江南文化开发品类聚焦#形式单一#项目重复
建设,得到市场认可的高品质内容少,缺乏对优质资源的挖掘与多元利用。自周庄打响水乡旅游第一后,朱家角、乌镇、西塘、同里等相继开发,对自身特质的挖掘不足,缺乏差异化竞争意识。长三角河湖相连、山脉同体,很多资源跨区域存在,如太湖横跨江、浙两省,形成了苏州市吴中区太湖旅游区、湖州南太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无锡(马山)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等多个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由于同质竞争和重复建设,影响环太湖文旅发展大格局的形成。
(五)缺乏文旅发展整体战略,区域性文旅目的地品牌建设不足
区域文旅资源开发、品牌建设和产业要素空间配置均缺乏统筹规划#长三角三省一市文旅发展的整体定位和品牌形象并不明确,缺少从区域
55
层面的宏观战略思考,各行政区使用各自独立的文旅品牌,如“体验上海”“水韵江苏”“诗画浙江”“美好安徽”等,未能形成统一的区域性旅游品牌。旅游宣传的统筹机制不够健全,联合营销推介工作没有形成一体化合力,营销创新力度不够,缺少营销热点、营销大事件。
三、长三角区域文旅融合与一体化
发展的总体思路及举措
(一)总体思路
秉承推进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要求,借助文旅融合发展契机,将以文旅促进一体化发展作为区域协作的重要抓手,遵循利益共享、平等协作、整体优化的原则,政府引导、企业跟进,共同制定长三角区域文旅发展战略,在区域层面整合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构建利益分配与协调机制,
建设具有示范意义的区域协同创新“文旅模式”,打造内部高效互通、外部高度互联的世界级高品质旅游目的地。
(二)推进原则
1重点突破#统筹发展
围绕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注重区域文旅融合发展#从解决区域性关键现实
问题入手,抓住区域内文旅融合存在的特殊矛盾和问题,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
2.创新驱动,改革发展
以观念创新带动实践拓展,最大限度集聚文旅产业要素#创新文旅发展模式。以共同品牌和
协同项目为基础,带动文旅产业结构调整,引领文旅产业升级,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3.通道支撑,融合发展
贵港景点
以区域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为基础,实现江、河、湖、海、陆、空的对接联动,上、中、下游文旅产业要素的合理流动#推进文旅与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有机融合。
4全面开放#协调发展
树立全球视野和区域竞争合作发展的战略思维,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并重,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构建多层次、多重心区域文旅合作体系。
5.盘活存量,创造增量
树立共创共建共享理念#科学引导文旅供给侧改革#盘活文旅资源存量#提升产品质量#创新经营方式#强化市场化运作#做大一体化发展文旅
的“新盘子”,共同创造市场增量。
(三)建设目标
坚持世界标准、瞄准国际标杆,以深化合作为导向#加快资源整合、服务融合、产业融合、交通融
合和政策融合,完善旅游产品体系,着力建设若干具有影响力的文旅品牌、文旅平台、文旅集聚区特产品和文旅线路以及文旅骨干企业。
发挥要素集聚和空间集聚优势推进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统一开放、设施互联互通,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促进区域文旅补短板、提质增效,实现旅游资源高质量、高水平开发,推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三角区域文旅品牌;培育一批具有引领性带动性的行业自组织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1文旅基础设施实现全面互联互通
形成“快、慢”结合、“水、陆、空”联动,层次鲜明、网络化的旅游综合交通网络和集散体系;逐步建立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重点景区接待能力显著提高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综合智慧文旅系统全面建立。
2.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体系基本建立
重生军婚系列的小说
以涵盖全区域重点文旅线路为基础在跨区域旅游目的地、特旅游目的地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建构形成吸引力强、特各异、功能互补、优化组合的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产品体系。
3.国际化文旅品牌全面形成
通过统一旅游营销工程、重要旅游展会和节庆、精品文化演出以及大型旅游企业集团为主体的旅游品牌体系,形成“长三角文旅”的核心国际品牌。
4协同发展机制初步建立
形成区域协调共推机制以区域企业为主体
56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