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阶系统
3-4  二阶系统
    用二阶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称二阶系统。它在控制系统中应用极为广泛。例如,网络、忽略电枢电感后的电动机、弹簧-质量-阻尼器系统、扭转弹簧系统等等。此外,许多高阶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往往可以简化成二阶系统。因此,详细研究和分析二阶系统的特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以图1-7、图2-21所示随动系统为例进行研究。这里把图2-21进一步简化成图3-9(a)。图中,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3-9)
为了使研究的结论具有普遍性,将上式写成典型形式或标准形式
                             
或                                                  (3-10)
图3-9(b)为二阶系统的一般结构图形式。式中
可见,二阶系统的响应特性完全可以由阻尼比和自然频率 (或时间常数)两个参数确定。一般形式的闭环特征方程为
方程的特征根(系统闭环极点)为
当阻尼比较小,即时,方程有一对实部为负的共轭复根
系统时间响应具有振荡特性,称为欠阻尼状态。
时,系统有一对相等的负实根
系统时间响应开始失去振荡特性,或者说,处于振荡与不振荡的临界状态,故称为临界阻尼状态。
当阻尼比较大,即时,系统有两个不相等的负实根
这时系统时间响应具有单调特性,称为过阻尼状态。
时,系统有一对纯虚根,即,称为无阻尼状态。系统时间响应为等幅振荡,其幅值取决于初始条件,而频率则取决于系统本身的参数。
上述各种情况对应的闭环极点分布及对应的脉冲响应,如图3-10所示。
下面分别研究欠阻尼和过阻尼两种情况的响应及其性能指标。
一、 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1、欠阻尼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二阶系统中,欠阻尼二阶系统最为常见。由于这种系统具有一对实部为负的共轭复根,时间响应呈现衰减振荡特性,故又称振荡环节。
当阻尼比时,二阶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有一对共轭复根,即
式中,称为有阻尼振荡角频率,且
当输入信号为单位阶跃函数时,输出的拉氏变换式由式(3-10)可得
对上式进行拉氏反变换,得欠阻尼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并用表示,即
                  (3-11)
式中由图3-11所示。
由式(3-11)可见,系统的响应由稳态分量与瞬态分量两部分组成,稳态分量值等于1,瞬态分量是一个随着时间的增长而衰减的振荡过程。振荡角频率为,其值取决于阻尼比及无阻尼自然频率。我们采用无因次时间作为横坐标,这样,时间响应仅仅为阻尼比的函数,如图3-12所示。
由图可见,阻尼比越大,超调量越小,响应的振荡越弱,系统平稳性越好。反之,阻尼比越小,振荡越强烈,平稳性越差。
时,系统阶跃响应不出现峰值(),单调地趋于稳态值。
时, ,调节时间最小,,若按5%的误差带考虑,可认为
时, 减小而增大。过渡过程峰值和调节时间也随减小而增大。
时(即, 表示系统具有一对纯虚根),方程式(3-11)就成为
                    (3-12)
显然,这时响应具有频率为的等幅振荡,即无阻尼振荡。
此外,当过大时,系统响应滞缓,调节时间很长,系统快速性差;反之,过小,虽然响应的起始速度较快,但因为振荡强烈,衰减缓慢,所以调节时间亦长,快速性也差。由图3-12可见,对于5%的误差带,当时,调节时间最短,即快速性最好,这时超调量,故平稳性也是很好的,所以把称为最佳阻尼比。
关于稳态精度:由于随时间的增长,瞬态分量趋于零,而稳态分量恰好与输入量相等,因此稳态时系统是无差的。
欠阻尼二阶系统性能指标的计算如下:
延迟时间:根据定义,令式(3-11)等于0.5,即=0.5,整理后可得
为不同值,可以计算出相应的值,然后绘出的关系曲线,如图3-13所示。利用曲线拟合方法,可得延迟时间的近似表达式
  (3-13)
    (3-14)
上述两式表明,增大或减小,都可以减小延迟时间。或者说,当阻尼比不变时,闭环极点离[s]平面的坐标原点越远,系统的延迟时间越短;而当自然频率不变时,闭环极点离[s]平面的虚轴越近,系统的延迟时间越短。
上升时间根据定义,令式(3-11)等于1。即
可得
因为
所以
则有
由图3-11可见
所以
                    (3-15)
显然,当阻尼比不变时,角也不变。如果无阻尼振荡频率增大,即增大闭环极
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那么上升时间就会缩短,从而加快了系统的响应速度;阻尼比越小(越大),上升时间就越短。
峰值时间:将式(3-11)对时间求导并令其为零,可得峰值时间
将上式整理得
则有, …。根据峰值时间的定义,是指越过稳态值,到达第一个峰值所需要的时间,所以应取。因此峰值时间的计算公式为
ntd              (3-16)
上式表明,峰值时间等于阻尼振荡周期一半。当阻尼比不变时,极点离实轴的距离越远,系统的峰值时间越短,或者说,极点离坐标原点的距离越远,系统的峰值时间越短。
超调量:将峰值时间式(3-16)代入式(3-11),得输出量的最大值
由图3-11可知                     
代入上式,则                       
根据超调量的定义式,并在条件下,可得
                    (3-17)
显然,超调量仅与阻尼比有关,与自然频率的大小无关。图3-14表示了超调量与阻尼比的关系曲线。由图可见,阻尼比越大(越小),超调量越小;反之亦然。或者说,闭环极点越接近虚轴,超调量越大。通常,对于随动系统取阻尼比为,相应的超调量为
调节时间: 写出调节时间的准确表达式是相当困难的。在初步分析和设计中,经常采用近似方法计算。对于欠阻尼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来说,指数曲线是阶跃响应衰减振荡的上下二条包络线,整个响应曲线总是包含在这二条包络线之内,该包络线对称于阶跃响应的稳态分量。在图3-15中,采用无因次时间作横坐标,给出了时的单位阶跃响应以及相应的包络线。可见,实际响应的收敛速度比包络线的收敛速度要快,因此采用包络线代替实际响应曲线来估算调节时间是可靠的。
根据上述分析,当时,经常采用下列近似公式
    取5%误差带  (3-18)
  取2%误差带  (3-19)
上式表明,调节时间与闭环极点的实部数值()成反比,实部数值越大,即极点离虚轴的距离越远,系统的调节时间越短,过渡过程结束得越快。
综上所述,从各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公式及有关说明可以看出,各指标之间往往是有矛盾的。如上升时间和超调量,即响应速度和阻尼程度,要求上升时间小,必定使超调量加大,反之亦然。当阻尼比一定时,如果允许加大,则可以减小所有时间指标()的数值,同时超调量可保持不变。
因此,在实际系统中,往往需要综合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然后再作正确的抉择。即所谓“最佳”设计。
【例3-1】  在图3-16所示的随动系统中,当给定系统输入为单位阶跃函数时,试计算当放大器增益时,输出位置响应的性能指标:。如果将放大器增益增大到或减小到,那么对响应的动态性能又有什么影响?
解  将图3-16与二阶系统典型结构图形式图3-9(b)进行比较,可得
代入上两式得
则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3-20)
上式也可直接由图3-16求得。然后,对照标准形式求得,并把值代入相应公式(3-16)、(3-18)和(3-17)求得
时,同样可计算出
则有
可见,增大,使减小而增大,因而使增大,减小,而调节时间则没有多大变化。
减小到时,经过同样的计算可得到。系统成为过阻尼二阶系统。峰值和超调量不再存在。而必须按下面将要介绍的过阻尼二阶系统来计算。由响应曲线图3-17可见,上升时间比上面两种情况大得多,虽然响应无超调,但过渡过程过于缓慢,也就是系统跟踪输入很慢,这也是不希望的。
2. 过阻尼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当时,二阶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负实根。可写成
式中       
,,于是闭环传递函数为
因此,过阻尼二阶系统可以看成二个时间常数不同的惯性环节的串联。
当输入信号为单位阶跃函数时,系统的输出为
  (3-21)
式中稳态分量为1,瞬态分量为后两项指数项。可以看出,瞬态分量随时间t的增长而衰减到零,故系统在稳态时为无差的。其响应曲线如图3-18所示。
由图3-18看出,响应是非振荡的,但它是由两个惯性环节串联而产生的,所以又不同于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其起始阶段速度很小,然后逐渐加大到某一值后又减小,直到趋于零。因此,整个响应曲线有一个拐点。
对于过阻尼二阶系统的性能指标,同样可以用等来描述。这里着重讨论调节时间,它反映系统响应的快速性。确定的准确表达式同样是很困难的。一般可根据(3-21)式,令为不同值,计算出相应的无因次调节时间。图3-19给出了误差带为5%的调节时间曲线。由图可见:
, 即的临界阻尼情况,
,即时,
,即时,
上述分析说明,当系统的一个负实根比另一个大4倍以上时,即两个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相差4倍以上,则系统可以等效为一阶系统,其调节时间可近似等于 (误差不大于10%)。这也可以由式(3-21)看出,由于,所以项比项衰减快得多,即响应曲线主要取决于大时间常数确定的环节,或者说主要取决于离虚轴较近的极点。这样,过阻尼二阶系统调节时间的计算,实际上只局限于的范围。
时,就可将系统等效成一阶系统,其传递函数可近似地表示为
这一近似函数形式也可根据下述条件直接得到,即原来的传递函数与近似函数的初始值和最终值,二者对应相等。
对于近似传递函数,其单位阶跃响应的拉氏变换式
时间响应
上式就是当中,有一个极点可以忽略时的近似的单位阶跃响应。图3-20示出了,时的近似响应函数曲线,在图中还画出了系统过阻尼时的准确响应函数曲线。这时,系统的近似解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