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红旅游资源在“四史”教育中的作用探究
104
设计制造中国第一架飞机的人是
当代思潮
南京红旅游资源在“四史”教育中的作用探究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习近平于2020年2月20日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中强调要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在建党百年之际,“四史”学习应当朝着深层次、宽领域扩展,在整体着眼的同时,又要有所侧重,着重把握“党史”这一时代热点。如何让“四史”教育焕发新意、增强实效,如何在建党百年之际紧扣时代脉搏、充分发挥地方特,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
本文立足南京红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试针对现存“四史”教育短板提出有针对性意见,为进一步开展历史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南京红旅游资源的“四史”价值评估
“四史”坐标系的交汇点,承载重大历史事件。关于红旅游资源的外延,学界仍存在争论,但毋庸置疑的是“红资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创造。而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是“四史”坐标系的交汇点,在党史、
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乃至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均具有坐标性意义。如,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的覆灭,是党史的重大历史事件;金陵饭店是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建筑,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富强的历史事实等等。崇高的意思
因此,“四史”均能在南京寻觅足迹。近年来,南京加强历史遗迹宣传保护力度、对红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等措施,使得景点背后的红事迹、红文化等宝贵精神财富能以物态的形式得以留存,为“四史”教育的开展筑牢根基。
“四史”教育的生动教材,实践教育增强实效。红资源的内核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时期形成并传承至今的红文化。传承红基因、弘扬红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久久为功、创新实践。在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灌输的同时,更需要用活泼而生动的文化载体或过程使之具象化,成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而红研学、红旅游正是这一种巧妙的形式,能够让受教育者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在做中学、在做中研,从而达到“四史”教育入脑入心入骨的作用。
南京的红旅游资源是“四史”教育的生动教材,通过打造实境课堂、实践基地,使得教育对象能够更加直观地接受红文化的熏陶,既具经济效益,又具备文化效用,形成红旅游资源开发保护与红文化传承双向促进的新格局。
南京红旅游资源的“四史”教育路径探索
史论结合,将“四史”教育与红资源融入高校课堂教学。开展“四史”教育,思政课堂教学是主阵地。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将历史与现实交汇,坚持整体性原则,把握历史规律,从而有效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增强青年人的历史认同感。如高校在思政课堂中应当武雪妮 李欣欣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南京 210046)
摘 要: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四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南京承载着“四史”演进中重大的历史事件,应当重视其红旅游资源的“四史”价值开发,在建党百年之际更加注重党史教育;拓宽“四史”教育路径,打造“四史”教育的立体网络。
高三父母寄语关键词:南京;红旅游;“四史”
将“四史”教育理论与丰富的红案例结合,生动形象地开展“四史”专题教育,帮助大学生培育正确的历史观,胸怀爱国之心。
开展“四史”教育,还可以依托线上线下各种资源。充分利用线上资源来拓展“四史”学习,有助于将线上资源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如鼓励学生利用寒暑期假期时间寻访红旅游景点,录制“云宣讲”视频进行线上传播。
如何将文件夹加密
此外,开展“四史”教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促进南京高校与红旅游资源结合共建“四史”教育基地,有
助于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四史”。目前,已建立的馆校基地有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与南京医科大学共建党性教育基地、南京工运纪念馆与南京工业大学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资源整合,创新“四史”教育依托红资源的旅游形式。在依托红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四史教育的过程中,整合周边资源,将红资源与当地自然景观相结合,加强红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开发红研学路线、红公共交通专线等,既可以生动开展“四史”教育提升趣味性,又可以吸引游客,带动经济发展。温州旅游
其次,创新红旅游资源的“四史”教育形式,丰富红文化表现形式,打造南京红旅游品牌。如将文物陈列与情境再现等多媒体技术结合,不定期开展红文化教育宣讲、文艺汇演等活动,也可以将相应素材剪辑形成系列微课视频上传网站,扩大传播。
最后,加强“四史”教育基地与各大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等的合作。如定期组织企事业职工参观教育基地,与大学生团日活动、党课等结合,帮助深入学习“四史”知识。红景区也可开展红文化进校园、进企业的活动,进一步宣传“四史”教育。
历史是最好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古城,是四史教育的生动教材,利用南京红资源开展“四史”教育,有助于深如理解“四史”内涵,深化历史观教育,更有利于传承红基因,培育爱国情怀,加强新时期德育建设,摆脱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增强公民的政治认同感。
参考文献
[1]刘佳雪,王芳,王丽.红旅游景区游客感知质量研究——以南京雨花台景区为例[J].生态经济,2012(03):92-94.
[2]黄光文,朱龙凤.红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红文化传承[J].求实,2008(06):92-95.
[3]穆标.关于高校开展“四史”教育的几个基本问题[J].文教资料,2020(33):119-120.
[4]李妙婷.“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探析[J].大陆桥视野,2020(10):110-111.
[5]潘成.基于文化自信的红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当代旅游,2021,19(03):4-5.新年音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