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大都市近郊旅游型美
丽村庄的建设使当地村民大幅创收,吸引
年轻人回乡创业,形成大都市近郊美丽乡
村建设的主要抓手。这种试点模式进入常
态后,大都市近郊乡村应面对自身优势和
答辩存在的问题,如何总结经验达到全域乡村
美丽的总体目标?本文基于全域旅游的核
心价值导向,因地制宜,提出全域旅游型
美丽乡村的理念,论述了区域联动、城乡
统筹、全局层面的总体定位;依特归类,
串联游线,聚落片区差异化发展;休闲体
验导向,创新乡村旅游产业多元发展;分
级分类,定制式靶向的规划策划与研究;
完善平台建设,通过项目、工程系统化建
设落实区域发展的五大规划思路,并以南
京市汤山美丽乡村规划为例阐述了相关实
践要点。
关键词:大都市近郊美丽乡村;全域
旅游型;区域联动;聚落片区
1引言
大都市近郊乡村是指大都市规划建设用
地外围近郊区的村庄,由于其独特的社会、
经济和交通的区位优势,城与乡两者间的物
质、资源交换及资本、能量流动较为明显,
城市的产业发展与现代化水平已具备了反哺
农村的硬实力。
近几年,伴随着美丽中国、美丽乡村
的建设,大都市近郊乡村充分利用紧靠大都
市这一超级市场的优势,以满足大都市居
民对田园休闲的需求为机遇,进行了旅游
型美丽村庄的建设,如北京郊区“一村一
品”、南京江宁“金花村”等。这种以村
落个体为主体的建设模式,使当地村民大
大都市近郊全域旅游型美丽乡村规划探索
——以南京市汤山村为例
吴海琴 张 川
幅创收,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对美丽乡
村建设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大都市近
郊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抓手。以南京江
宁区金花村为例,据统计,仅2013、2014
年,江宁各金花村已接待游客超过1023万
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110亿元。100多名
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350多名农户在家
门口当起了老板,预计2014年户均年收入
将超过90万元、利润达30万元以上,带
动周边1500名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
这种试点模式进入常态后,如何总结经验,
加速推进扩大覆盖到面,让更多众享受
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达到全域乡村美丽的
总体目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大都市近郊美丽乡村存在的问题
2.1点状开发为主,缺乏全域性的思考
以村落个体为主体的打造模式没有纳入
全域性系统中进行统筹安排,普遍存在各自
腾讯新闻极速版为政的现象,资源和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合力
利用,村庄的开发建设不统一,乡村旅游出
现同性竞争恶劣,旅游产品单一、粗糙、重
复率高,存在游客逗留时间短、留不住人、
留不住消费等问题,这种开发模式导致村庄
建设无法健康、持续发展。
2.2独立开发为主,系统性建设不够
各个美丽村庄的建设就村论村,缺少区
域宏观的视角,难以与相邻地区的建设进行协
调,整体系统性建设不够,出现诸如村庄道路、
给水、污水、电力、电信等公用工程设施建设
不到位,旅游设施配套、产品配备不齐全等问
题,难以满足多层次、多元性游客的需要,致
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庄的发展。
2.3初级开发为主,链聚效应较弱
目前,大多数美丽村庄的产业仍以初级
Urban Planning
4.2依特归类,串联游线,聚落片区差异化发展
大都市近郊美丽乡村的规划应强调连点串线成面,整体规划布局。“点”应深入挖掘村庄自身的资源特
,强调在区域中的定位,明确村庄的主题特。“线”是加强各村庄联系的纽带,主要采用大型绿脉、绿道网络、主题游线等强化联系。“面”是对资源组合下,划定不同的落片区,并对其进行聚落片区的差异化发展(见图1)。
4.3休闲体验导向,创新乡村旅游产业多元发展
以休闲体验为导向,利用大旅游乘数效应和关联带动作用,打破产业界限,形成“1×2×3”的“第六产业”,从而提升整体的发展水平。
在农业产业的转型上,一方面强调农业产业体系和农业生产组织与经营方式的转型,从“小农业”向“大农业”转型,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
业经营方式;另一方面在优化一产基础上“接二(农业加工、物流)连三(旅游商贸)”,创新乡村旅游产业多元发展。
4.4分级分类,定制式靶向的规划策划与研究
结合乡村的社会管理体制和聚落片区发展的理念,按照自然村—社区—聚落三个不同的尺度和层级,定制式靶向规划策划与研究。自然村重点强调以现状问题为导向,对村庄内环境整治、基本生活配套建设要求;社区重点强调解决发展动力、资源整合与特利用,公用工程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强化产业的发展转型;聚落片区强调以片区的模式,形成特景区式聚落,为未来旅游空间留好接口,为片区配套旅游服务设
开发为主,多以农家餐饮为主,旅游业与农业间的链聚效应较弱。传统的小农耕作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生产效率低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而现状已经开发的农业采摘、观光项目,由于规模小,存在同质性强的问题,缺乏竞争性和各自的亮点。
2.4经营方式单一,平台及体制建设落后大都市近郊美丽乡村的经营和管理大都处于粗放阶段,市场意识较为薄弱,缺少相应的平台及体制进行运营和管理,缺乏品牌宣传与营销推广,缺少招商合作和多元参与的运营,个体农户凸显,但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缺少专业服务意识与素养,无法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
3全域旅游型美丽乡村概念
全域旅游是把一个行政区当做一个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的系统旅游。全域旅游强调一种旅游引领全域发展的模式,笔者基于全域旅游的核心价值导向及其对大都市近郊美丽乡村实践的思考,尝试对全域旅游型美丽乡村做如下定义:全域旅游型美丽乡村是一种以旅游引领全域美丽乡村建设的模式,即以区域联动和城乡统筹为视角,旅游为主线,构建农业-景观-旅游-交通-村庄—生态—社区文化等美丽乡村建设体系。
4大都市近郊全域旅游型美丽乡村的规划思路
4.1区域联动,城乡统筹,全局层面总体定位
大都市近郊美丽乡村规划应从区域联动和城乡统筹的视角,以立足区域的政策、功能、空间、资源等为导向,通过梳理、整合现状乡村的资源,审视自身的价值,挖掘提炼美丽乡村的特征与精髓,强化美丽乡村之美的灵魂与主线,全局总体定位美丽乡村的发展方向和特主题。在特定位的主线导向下,审视既有资源水平,结合未来发展的预判,为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拟定策略。
图1 连点串线成面分析图
施,比如旅游道路、旅游服务驿站等(见表1)。
4.5完善平台建设,通过项目、工程系
统化建设落实区域发展
建立美丽乡村建设管理的统一平台,成
立美丽乡村领导小组,进行美丽乡村的品牌
建设,集成农业、旅游、林业、环保、水利、
交通、建设等各专业关于乡村发展的计划、
任务、项目资金、技术要求等内容,实现资
源、资金、信息的共享,和建设行为的互补、
协作与统一,对美丽乡村的建设和管理进行
把控和指导。同时积极对接市场,发挥村民
主体作用,鼓励多方社会资本等积极参与,
多方协作(见图2)。
在建设行动中强调既要构建远期的框
架,同时又要通过项目、工程系统化建设落
实近、中、远期内容,分解到各个相应主管
部门。
5南京市江宁区汤山美丽乡村实践
案例
5.1项目背景
南京市江宁区汤山美丽乡村地处南京东
郊,是南京的东大门,规划范围为汤山街道
全域,总面积172平方公里,涉及汤山16
个社区133个自然村,农户16891户,农业
人口50241人(见图3)。
汤山是著名的温泉之乡,获得“世界著
名温泉小镇”殊荣,并被世温联组织确定为
“世界温泉论坛永久会址”。区内碑、泉、
洞、湖、寺,集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为一体,
独具特。
汤山现建有两个金花村和一个现代休闲
农业园,分别为以“七个传统手工作坊”为
主题的汤山七坊、以“草根温泉”为主题的
汤家家和汤山翠谷(见图4)。
5.2在区域城乡统筹大语境下,乡村突
出自身发展优势,自我转型
5.2.1发展导向:区域、城乡统筹发展
在南京市和江宁区的各版上位规划
中,对汤山的定位都为旅游型城镇。汤山在
2010~2012年三年间,实现了从“市级旅游
度假区”到“省级旅游假区”的两级跨越。
2013年汤山全面开展申报“国家级旅游度假
区”的筹备工作。现状汤山旅游模式一直走
的是“高端路线”,多为高端温泉酒店,而
这种模式不可持续,不能带动整个区域旅游
的联动发展。汤山旅游的发展必须要建构“大
众定位,高端提升”的全新旅游发展模式,
美丽乡村的建设填补了汤山乡村旅游产品的
空白,是转型的重要抓手。因此,汤山美丽
乡村的定位应突出乡村旅游与城区度假区旅图2 美丽乡村建设机制
图3 汤山美丽乡村在南京市区位图4 汤山村庄发展动态图
Urban Planning
游互补的特点。
5.2.2资源导向:乡村的自身优势汤山乡村地区资源丰富,从资源要素来看,具有地域特点的有:温泉为主导的特自然资源、阳山碑材为代表的明文化及石刻文化资源、猿人洞为代表的人类遗址地质文化资源、蒋氏别墅为代表的民国文化遗存、藏龙寺等为代表的寺观、翠谷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园、七坊及汤家家为代表的特旅游村、山谷、山林平原共存的地景聚落、采矿留下的地质遗存。聚焦汤山特资源要素为:山与碑、矿与石、轨与矿、汤与山、田与园,比较区域的乡村资源,汤山美丽乡村应突出石与泉的独特性。
从发展导向和资源导向深刻认识汤山美丽乡村发展的特点是:紧扣国家级旅游区、全域旅游与景区化建设的契机,强调“石泉”的地域特,走与城市发展差异化互补的道路,实现城乡差异化共荣发展(见图5)。
5.3总体定位与特主题5.3.1总体定位
汤山美丽乡村的总体定位为“与城市景区互补的全域旅游型美丽乡村”,即以汤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总体目标为导向,基于汤山全域旅游的发展战略,在完善美丽乡村建设内涵要求的基础上,突出汤山乡村地景生态与乡土文化特,发展与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差异互补的休闲旅游型美丽乡村。
5.3.2特主题
汤山特主题为“石泉十美”,石泉为汤山的资源特,十美为结合“江宁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形成的十个性鲜明的美丽乡村,构建形成汤山独有的美丽乡村品牌体系。
5.4 不同资源禀赋串点成面,构建聚落片区差异化发展
充分尊重现有乡村聚落的分布及地理空
间特点,将乡村全域分南、北、西三个各具特的聚落片区。
北部片区现状主要资源为采石宕口、地质剖面、小铁轨、阳山碑材、明文化村等,规划针对资源禀赋,定位北部片区为矿山山林乡村风貌区,聚集以湖山、孟塘及青林三个社区为主的自然村落。
西部片区的资源特征为深山峡谷地形地貌、乡土文化古迹多等,定位西部山谷原生态乡村风貌区,聚集了以龙尚社区为中心的自然村落。
南部片区现状地形特征为地形较为平整、属于平原乡村,现代化园区较多,定位田园乡村风貌区,集聚了以阜庄社区为中心的自然村落。
规划通过梳理旅游道路和四条主题游线将三片区串接联系在一起,以达到全域旅游的目标。旅游道路主要利用现状的道路进行升级,无缝串联全域美丽乡村、景点和景区。四条主题游线分别为美丽乡村
体验旅游线路、乡村文化旅游线路、工矿
图
5 汤山乡村美丽资源图6 汤山美丽乡村空间结构图
图7 汤山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图分析图
遗迹体验旅游线路、绿生态养生旅游线
路(见图6、图7)。
5.5加速农业生产转型,提振乡村农业
经济
落实汤山基本农田的要求,结合现状村
庄的农业种植情况和地域特征,以休闲旅游
为导向,重点提出农业生产转型方案,通过
园区化、规模化、企业化特化生产经营运
作,提升农村土地价值,调动农民创业积极
性,增加村民收入。
5.5.1主题园区化开发模式
规划结合小铁轨、荒山、沪宁高速防护
绿地等现状特征,以主题园区化开发模式,
打造湖山花海绿道园区、山泉茶海园区和林
下果林园区。
5.5.2小型农场、农庄、大户模式
结合现状七坊葵园、博士园、东郊牧歌
等小型农场、农庄、大户等多元形式(多元
化的民间资本)组成的混合发展模式,打造
葡萄园、石斛园、博士园、七彩水稻园与葵园、
东郊牧歌等等。
描写雪景的唯美句子5.5.3现代园区化模式
结合现状汤山翠谷、江宁区“菜篮子”
工程蔬菜生产基地等现代农业园的特征,
以现代园区化开发模式,打造生态农业示
范园区、翠谷现代农业园区、循环农业园区。
5.6乡村问题为导向,构建自然村—社
区—聚落不同尺度下的空间规划体系
规划注重对乡村空间问题的明晰梳理,
依据对汤山的现实研判,开创性要求规划
对应乡村的三个等级的空间:自然村、社
区、聚落,便于区、街道、社区的对应管
理要求。
村庄问题以自然村为对象,将全区所有
自然村做统一的发展潜力与综合价值评价,
同时分别对一般村、重点整治村和示范村确
定保留、改造和提升的村庄环境的建设要求,
明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要求
(见表2)。
男医 萧九
对社区,重点解决发展动力、资源整合
与特利用问题。根据南京市及江宁区公共
服务和基础设施的配套要求,结合社区的现
状情况,对社区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
的安排,同时对社区内特资源的利用和保
护提出引导。
对聚落片区,对应旅游发展的理念,形三防是指哪三防
成以村为中心的特景区式聚落,为未来旅
游空间发展留好接口(见表3)。
5.7集成全区各专业部门,达到技术服务
专业化、建设计划项目化、建设管理统一化
规划以美丽乡村持续发展为主脉,对接
江宁区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的管理,集成农
今天歌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