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这些晚年之作太美了!不仅能攻克学米难题,还可探得二王技法奥秘
谈起宋代书法,米芾的行书沉着痛快、雄健清新、自成一家,吸“粉”无数。
祝允明、赵孟頫、徐渭、傅山、王铎等人,都曾取法于米芾。
他一生留下的作品很多,可谓金山玉海;
他“刷”字酣畅淋漓,且东倒西歪;
他的作品素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的评价;
他的笔画动作大,速度快,容易上手,适合表现人的情感;
他的字能写大,适合用于现代书法展览...
但很多学米芾的书友都认为,米书一挥而就,任性而为,很难探得“规律”,抓不住特,写不出风味。
孙超老师作品
其实,米芾这个人很有意思的,无论谈美,还是论艺,都先要“拍倒”一批古人;
他的字也并不像别人想象的那样,不假思索,一挥而就...
他少时苦学颜、柳、欧、褚等唐楷,打下了厚实的基本功;
自称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这或许是很多人只能掌握他的某一种风格,而很难学其全貌的原因。
在苏轼被贬黄州时,他去拜访求教,东坡劝他学晋。于是米芾潜心魏晋,以晋人书风为指归,寻访了不少晋人法帖,连其书斋也取名为“宝晋斋”。
细观米芾各时期的作品,其实愈晚愈近乎平淡,而自其学晋人后,格调高的作品亦比比皆是。
的确,米芾学书在传统上下了很大功夫。
他属于二王一脉,且继承了“二王”的笔法,学习他既上追二王,下可过渡到明清书风,承上启下!
若想抓住米字风采,最合适的路径就是从米芾的手札和诗稿入手。
比如《翰牍九帖》。
12届国展书家孙超老师发自内心的表示:《翰牍九帖》真的是学习技法的首选范本,我也从
中受益良多。
孙超,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学历,陕西省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委员,西安书学院特聘导师。2016年创办“书法临帖帮”,已发布包含审美、技法、评论等200余篇原创内容。
书法作品获奖入展经历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 入展
第五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展 入展
全国第四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 入展
陕西省第四届自作诗文书法篆刻作品展暨陕西书法奖 银奖
第三届全陕青年书法篆刻大展 全陕青年书法奖 (最高奖)
第五届中国海丝书画小品大赛 金奖 (最高奖)
全国首届青年兰亭书法大赛 青年精英奖(最高奖)
第五届全国职工书法展 优秀奖(最高奖)
第九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 优秀奖
首届赵州桥杯全国楷书作品展 二等奖
风骨·陕西省书法院奖首届全国书法篆刻展 入展
陕西省第五届书法篆刻临作展 入展
......
书法研究论文、随笔、作品散见于各类专业期刊。
孙超老师作品米芾的经典作品这么多,为何孙超老师力荐《翰牍九帖》呢?
接着往下看
大家对米芾书法作品比较一致的评价是“拿腔拿调”,好比演员上场一亮相就要摆好架子一样。
而《翰牍九帖》中有不少关于书画鉴藏的内容,米芾自然会拿出学晋人的腔调书写,同时又有米家率性的一面,对研究“二王”一脉笔法和自然书写的规律有明显的“助攻”效果。
《翰牍九帖》主要为《来戏帖》、 《致伯修老兄尺牍》、《晋纸帖》、《适意帖》、《贺铸帖》、《丹阳帖》、《致伯充尺牍》、《惠柑帖》、《戏成诗帖》,这九个帖,看似差异较大,但内在是有共性的,能够清晰的表现出米芾的书写特点!
都是米芾晚年的作品,可谓平淡之中见真趣。
孙超老师认为:《翰牍九帖》既保留了二王铺毫笔法的特点,又将自己“风墙阵马”的一面融入其中,可以说是二王技法的“显化”。
九个帖的共性之处就在于对“二王”手札风的追求与表现,用笔铺毫为主,结体丰富多变,章法跌宕起伏。
如果从整体气息的视角来看,这九帖有的茂密丰满,有的舒朗有趣。最重要的是,米芾把二王的技巧表现得比较外露,学起来看得明白,也好下手。
孙超老师作品
若学通了它,不仅是对“二王”笔法的梳理和学习,还能从其跌宕夸张的空间关系中搞明白如何组织章法。
那具体该如何来学呢?
听听孙超老师的建议:
从4个维度,来掌握米芾,甚至能把二王的技法理解通透:
∙铺毫理解二王技法;
∙刷笔训练书写性;
∙起伏跌宕搞懂章法;
∙不同章法体会各味道;
具体来说,首先要从笔法的角度来搞明白米芾是如何把二王的技巧学到手的,这是共性的东
西,也是最重要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