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变法气格高古——读李友朋《烟雨板子矶》有感
晚年变法气格高古——读李友朋《烟雨板子矶》有感
晚年变法    气格高古
——读李友朋《烟雨板子矶》有感
黄曙光
山险水急的板子矶,是闻名遐迩的解放战争中大军渡江登陆点,也是电影《渡江侦察记》主拍场景之一。国画《烟雨板子矶》的作者是历经世纪沧桑,饱浸社会变革的老人李友朋晚年变法的力作。他1909年秋生于一个经商读书的世家,从事绘画80余春秋。走过了临摹吸收,融化创作和晚年变法三大阶段。黄宾虹在其《画学之大旨》中曾说:“庄子云,栩栩然之蝶,蝶之为蚁,继而化蛹,终而成蛾飞去,凡三时期,学画者师今人不若师古人,师古人不若师造化。师今人者,由三眠三起,成蛾飞去之时代也”。
“元四家”、董其昌、“清四王”的绘画是李友老步入山水画殿堂的典师范本,奠定了他山水画创作良好的传统基础;20世纪50年代因受美术院校西方造型教学的影响和冲击,中国画创作步入讲究造型、轻视笔墨,重主题创作,轻视文人画,给具有深厚中国画功力和熟练传统技法的李
友老迎面一棒,与时俱进摆在他眼前,没有固步自封,适应时代发展,他认为传统的本质是一种精神,一种理念,一种根植于东方文化深处的情怀,所以有的技法和造型手段都是体现这种精神和理念的载体;21世纪改革年代,世界大同,科技交流,信息互通,文化融汇,美术思潮一浪一浪拍打着美术界。李友老年随96高龄深知“笔墨当时代”的奥秘。如《烟雨板子矶》景致是一个内涵丰富,生态茂盛,山川龙脉,草木葱茏,云岫飘绕,江水急湍余回的无数漩涡,水墨清华可见“与时俱进”的艺术感。
艺术必须真诚,创作更要激情。乍看《烟雨板子矶》的表现形式是重复前人之作,细品源于生活对景写生的创作。山上耸立的四角钢架的高压线塔,山下村落隐现古拙灵巧的小桥,在长江滚滚流水的反衬下显得古雅幽.境画.意境深远,还有错落有致的“小洋楼”等,画面充满“时代气息”。构图严谨,张力四溢,骨法用笔精到,墨积染丰富多彩,笔墨酣畅淋漓,浑厚华滋, 画面浅降赋,质朴明亮,格高气古,个性独特形成了李友老特有的山水精神风貌和艺术风格。
意境是山水画最可贵的艺术特之一,意境涵映着民族的精神面貌与文化品格,是继承的重要的范畴。《烟雨板子矶》主题是板子矶,矶下川流不息的江水,水上有往来的一艘艘客货
轮船,尤为客轮上随风飘动的五星红旗鲜艳夺目,还有港口对峙伸展自如的巨大的吊车,纵横统一,码头工人头戴橙的安全帽,身穿浅蓝工作服,人物造型准确生动,一节节木排的拖轮在江中宛如江龙畅游,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赋有时代感,有新意。
晚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