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民族
关键词:
1民族的基本特征为
2我国处理的基本原则
3现阶段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
4现阶段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
正文:
世界上的国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有的国家是多民族国家有的国家是单一民族国家,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历经千百年的大融合,铸造成中华民族大家庭骨肉之亲。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祖国。今天我国境内的五十多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成员。我国
的疆域辽阔广大。从原始社会遗存来看,各地区已表现出不同的系统特点,在北方,主要是长城以北,从东北沿内蒙古草原到西北的宁夏、甘肃、新疆地区一直西藏北部的以细小打制石器为特征的细石器文化。它的特征一致,地域相连,统一构成了我国北方从事游牧和狩猎的古代民族祖先的文化。.
民族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民族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一般是经由实力
在原始社会,氏族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谁着社会的发展,氏族逐渐发展为部落.到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剩余产品开始增多,部落间以掠夺财产为目的的战争频繁发生,为了抵御或掠夺其它部落,部落之间逐渐走向联合,形成部落联盟,部落联盟的出现,加强了各部落之间的需要,人们自由迁徙成为可能,开始摆脱血缘关系的束缚杂居在共同地域内,从而为民族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经过漫长的发展,当构成民族的必备条件逐步形成后,部落联盟便发展为以地域为基础的新的人们共同体---------民族
民族的基本特征为:
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的心理素质。作为语言,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
共同语言,目前,我国除了回族、满族和汉族共同使用汉语文之外,其余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共同地域是指一个民族生存、生活的自然环境。在共同地域内,人们从事生产,进行交往,形成了共同的生活方式和民族感情。在发展过程中,虽然会出现迁徙、流动,但是一般来说,民族的主体部分仍然保持在共同地域内。共同经济生活是指民族内部的经济联系。人们在共同地域内经过长期的生产、交换活动,形成了自己的经济点和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山的联系把人们牢固的联结为一个共同体。共同心理素质是指一个民族的共同爱好、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民族尊严等。体现在共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习俗方面。是一个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方面在其精神面貌上的反映。
马头琴是我国哪个民族的乐器我国佤族、德昂族、布朗族等民族,语言上是非常接近的,而且居住地彼此相连,经济文化之间的往来很是密切,但是由于心理素质的不同,仍然是不同的民族,我国各民族都能歌善舞,酷爱生活,性情爽朗是他们的特点。献哈达是藏族最庄严的待客之礼。回族有自己的饮食文化习惯,苗族的服饰反映出独特的传统文化,壮族刚劲豪放的舞蹈体现了其民族特。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我国民族主要是以汉族为主,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的,秦始皇统一六国之
后,建立了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后又经汉、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巩固和发展。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共同完成的。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发展主流,是各民族人民始终如一的共同愿望。虽然我们也出现过分裂、割据的局面,但那只是断断续续,总共也只有几百年的时间,而在更长的时间里,国家是统一的,对于祖国的统一,汉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蒙古族、满族等民族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各民族也缔造了灿烂的文化,在文学方面,藏族的《》、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称为中国文坛上气势勃勃的三大英雄史诗。维吾尔族的哲理诗篇《福乐智慧》等。有特的民族乐器,如胡琴、笛、萧、唢呐、琵琶、马头琴、冬不拉、腰鼓等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在科学医药方面,成书于8世纪的藏族的《四部医书》是重要的医学巨著。元代维吾尔族农学家鲁明善撰写的《农桑衣食撮要》被收入四库全书,在我国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回族科学家扎马鲁丁《万年历》,被元朝颁布施行。清代蒙古科学家明安图的《割圆密率捷法》已经涉及微积分的领域。
旧社会的中国党政府代表国内大地主、官僚资产阶级的利益,在上,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少数民族和汉族广大人民一样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民族间存在严重的隔阂。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从而铲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阶级根源。我国产生了根本的变化,已经有压迫与压迫、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转变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这种新型的不断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作为拉祜族一支的苦聪人,在旧社会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剥削,被迫逃进哀牢山的茫茫原始森林,长期过着兽皮掩体、也过从记得悲惨生活。新中国成立后,从1950年起,中国人民解放军驻云南部队配合当地政府,组织三次大规模的寻苦聪人的活动,踏遍茫茫林海,历时五年,终于到了2177人,把他们接出林海,落户定局。国家给他们盖房子,日用品,逐步形成了苦聪村寨。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国处理的基本原则: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时我国社会主义石器处理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问题上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各个民族间只有大小,强弱,发展程度上的区别,儿绝无优略之分,无论哪个民族都对人类历史发展作出过贡献。
团结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民族的团结和民族的凝
聚力的强与弱,于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是分不开的。他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能力的标志之一,没有民族的团结,也就没有国家的,和社会的发展,也就不能集中力量搞社会主义建设,各民族也就失去了依靠,从而难以发展。我国党和政府也积极贯彻实施了正确的,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民族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发展,民族之间的兄弟情义更加情深意重。但是,妨碍民族间统一的因素仍然存在,国内有许多反动势力。但我们必须牢记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才能使中国发展的更快更好。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都得到发展,民族素质得到提高。党和政府也在财力,人力,物力上大大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各项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民族的经济和各项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将其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个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是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它是以国家的统一为前提的。1949年薪中国成立前夕,在北京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有少数民族参加,共同制定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正是确定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有其优越性的,他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有助于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各民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有关波黑民族纷争的悲剧,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解体后的波斯尼亚——黑塞哥维纳共和国内战的爆发,战火几乎烧遍波黑全境,造成20多万人的丧生,250多万人沦为难民流落他乡,经济损失达1000多亿美元。社会生产力倒退了几十年,经济生活陷于瘫痪。人民众饥寒交迫,朝不保夕。所以,民族的同意和团结是一个民族兴盛繁重的保证。
现阶段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民族问题是在民族的活动、交往过程中发生的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由于引发民族问题的历史时代和具体的社会条件等的作用,民族问题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在我国各民族都已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今天,各民族间的关系都是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六十年代,有人曾经提出“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观点。它在实际上是错误的(马恩列斯和都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同志于1963年8月在支持美国黑人斗争时所说的“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是指美国广大黑人同美国垄断集团和反动派之间的矛盾是阶级矛盾,广大黑人同白人劳动者联合起来,才能实现自己的解放。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和全党工作中心的转移,经济建设成为我国时代的主题,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尽管主要是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如果听任差距长期存在下去,势必会影响社会和民族团结。因此,千方百计地增加对少数民族的扶持和帮助,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的自强自立观念和能力,加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解决的一个战略问题,也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重要途径。
国家对少数民族的保护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取得了显著成绩。加强文化设施、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国家实施了两馆一站建设工程、万里
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等,大大改善了民族地区文化设施状况。到“十一五”期末,民族地区将基本实现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乡有综合文化站的目标。目前,民族地区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超过85%和90%。从中央到地方,国家建立了各级各类文化单位,包括文化馆(站)、图书馆、报刊社、出版社、博物馆、艺术表演团体、电台、电视台、民族语文翻译机构、文化艺术院校等从事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机构,创办了《中国民族报》、《民族画报》、《民族文学》等大批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的报刊。目前,民族地区有艺术表演团体628个,文化馆和众艺术馆703个,公共图书馆616个,博物馆208个,民族出版社38家。基本建成了功能较齐、语种较全、覆盖面较广的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体系和广播影视体系。为培养少数民族文化专业人才,国家在高等院校开设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专业。在全国少数民族聚居的省区内,建有中、高等艺术学校,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培养少数民族艺术人才。通过这些举措,为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国家积极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国家开展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有计划地实施了一系列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重大工程。目前,民族地区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达366处,布达拉宫等被联合国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务院公布的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28项中,少数民族项目有367项。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蒙
古族长调民歌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文化部公布的三批1488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少数民族传承人有393名。各级政府设立了藏族热贡文化、羌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等一批文化生态保护区,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整体、全面的保护。国家投入巨资对西藏布达拉宫、拉萨三大寺(哲蚌寺、拉寺、甘丹寺)、克孜尔千佛洞等民族地区大批国家重点文物古迹进行维修。挖掘、整理和出版了大批少数民族典籍文献。通过这些工作,抢救和保护了大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使一些濒临消失的文化得以保存。积极推动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国家设立重大文化项目,如中国艺术节、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骏马奖、孔雀奖、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扶持发展富有民族特的文化艺术,推出了大批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和文化人才。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和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少数民族文化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展示机会。各级政府利用少数民族丰富的文化资源,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有效带动了相关产业和当地经济发展。如广西的《印象•刘三》、云南的《丽水金沙》、贵州的《多彩贵州风》等,成为风靡全国的少数民族文化知名品牌。开展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交流活动。在国际的对外文化交流,重视安排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项目,支持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走向全世界,到世界各地进行交流,展示我国不同民族文化的风采。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已有100多个少数民族艺术团体走向世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