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题咏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启发
2023年第16期
现代园艺
古典园林题咏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启发
熊佩1,姚妍2*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常德415000;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湖南常德415006)摘要:园林题咏文化与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相伴而行,是传统园林造园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出现在园林营造中,也出现在
历史文献、古典小说作品中,大量古典园林题咏素材、文化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了学习古典文化,提高审美意趣,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
信的机会,作为新时代园林人可以从古典园林题咏中学习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启发,从而更好地保护、发展我国园林。
关键词:古典园林;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1我国古典园林题咏主要表现形式
1.1景名
园林的“景名”,指园林景点或园林建筑予以提名,通过言简意赅的文学表述方式,赋予一个合词或者词语,传达出园景的深远内涵与意蕴,在言语上有形象感和韵律感。《画境文心》中提到题名可分为概括主题、点明风景、借景抒情3种层次。园林中景点命名犹如画龙点睛一般,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曹雪芹借人物贾政之口表达了“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可见景园命名是对园林景观的欣赏、凝练、理解、升华的过程,是发现美、营造美、传递美的审美意趣提升的过程。我国古典园林景点的命名讲究的是诗情画意和精炼浓缩,提名者充分表达出自己想要传递给游园者的思想情感或者对园林自然实体景观主要特的高度概括。如红楼梦中贾政带领众清客和贾宝玉参观为了迎接元妃省亲修建的大观园,在游览过程中贾宝玉题对联、楹联无数,其中提名的沁芳亭、稻香村、有凤来仪、杏帘在望都是大观园中的著名景点或者园林建筑物、构筑物,后面林黛玉和史湘云在凹晶溪馆联诗,这些景点在园林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成景、点景、引导游人,也精炼地向观赏者传递作品的情志与意趣,影响个体审美中的理性思维,增进对园林景观的深刻理解。景园命名有两大明显特征:一是点景串联的名字是数字2或者3的倍数[1],比如渝州六景、永州八景、西湖十景、香山二十八景,避暑山庄三十六景等;二是多用三字、四字词语或成语命名:如拙政园中的小飞虹、含翠阁、武陵源、趵突泉、颐和园、临芳墅、知鱼矶、涌翠岩;苏堤春晓、平湖秋月、花港观鱼、洪崖滴翠、黄葛晚渡等。
1.2匾额
匾额又称作扁额,匾与额严格来说有一定区别,“匾”的概念较为正式,多指代建筑中轴线上悬挂的木质匾额;“额”的概念则相对自由,多指代“砖额”[2],即建筑
两侧出入口上方、比如园林景墙月洞门上方或者墙面上的砖刻等。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李渔在《闲情偶寄》“联匾第四”中描述有“堂联斋匾,非有成规”。他说:“兹效石刻为之,嵌于粉壁之上,谓之匾额可,谓之碑文亦可。”据此可知,联和额不同时存在常见,有的只有“联”,有的只有“额”,“非有成规”[3]。普遍来说,有联无匾情况多一些,有匾无联情况少一些,但都是常见的现象,大多都以有匾有联为最佳。
我国古典园林园景中匾额的题额与园景的命名有相同之处,在园林建筑或构筑物中间挂有匾额,命上名、镌上字,一为命名,即为匾额题额。景观题名不一定借具体的载体展现在园林建筑物之中,而匾额如此,如《红楼梦》幻境中的大石牌坊,上书四个大字,“太虚幻境”,大观园林黛玉住所的潇湘馆题额“有凤来仪”,大观园中贾宝玉住所怡红院的匾额“怡红快绿”,元春省亲时赐匾额“桐剪秋风”,元春为芦雪亭题写“荻芦夜雪”等,这些都是作为园林单体建筑或组建筑提名为展现园林主题。
匾额本身具有较强的园林装饰美学价值,自身也是造景的一部分,因此匾额的形状丰富多样。园林匾额根据提名立意分为提名匾额和抒意匾额,材质也有竹质、木质、石质、金属材质等,形制更为丰富,常见的有横匾额、秋叶匾额、荷叶匾额、扇面匾额、竖匾额、蝙蝠形匾额等。
1.3楹联
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一种文艺形式,也是我国园林文化的点缀,园林中的楹联是书写并悬挂在园林建筑物或构筑物两侧的对联,常常与匾额同时出现,也可单独出现,具有对称整齐的美学特征。我国古典园林中目前历史遗存较多的是明清时代的。
楹联的创作手法是注重句法的平衡、意境的完整。动静、虚实、刚柔、远近等对比辩证关系在园林楹联中十分常见。创作方式上园林楹联可分为自撰联、集句联、摘句联,内容可以是状景、抒情、咏志;常见材质有木制、竹制、石刻、绢纸等;形制上有条形联、竹节联、古琴联等[4]。园林中的楹联多楹柱联,其中江南园林联文也多诗情画意,飘逸俊秀,与小巧精致的园林风格相一致。苏州、扬州的园林楹联是最具这一特,比如拙政园雪香云蔚亭
基金课题:湖南省“十四五”应用特学科(林学)(湘教通【2022】351号)。作者简介:熊佩(1991-),女,汉族,湖南常德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通信作者:姚妍(1988-),女,汉族,江西萍乡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传统乡村聚落景观研究。
114
-
-
2023年第16期现代园艺
的南柱楹联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耦园的爱情楹联“耦园住佳偶,城曲筑诗城”,沧浪亭有“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园林楹联的作者多为艺术素养很高的文人墨客、造园者,流露了精致的文人主题情致,有耐人寻味的意境美。“景面文心”让楹联在意境创造中显示出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2我国古典园林题咏主要功能
古典园林中的题咏不仅有美化装饰、成景、点景的作用,且将文学意象与景观意象相融合,影响园林空间的营造和意境的渲染。
芙蓉洞2.1立意造景
立意造景是指题咏作为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之一,起到点景串联、点明主题、装饰空间、画龙点睛、组成园景、丰富园林趣味的作用。如拙政园景点梧竹幽居楹联有道:“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
2.2营造意境
营造意境主要是创境设氛,创造意境即为拓展审美意境,是具体的景观形象所隐含的有待观赏者通过发挥想象去延展的美学意象[5],同时把现实的人带入联想的情境中,“游览景观而生情”,结合自身感受体悟景观意象的精神内涵,从而展现出我国传统园林特有的感染力与生命力,比如江南名园拙政园雪香蔚云亭楹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会联想到夏天深山之中蝉鸣鸟叫、郁郁森森的幽静之感,有置身远离喧嚣、深山老林之感。
2.3抒发情志
抒发情志主要是增文添趣,抒发情感志趣,园林是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以人为中心,是为人所造,服务于人,人类文明的发展源远流长,园林亦具有深厚的文人文化底蕴,故而造园者常常以园景明志,传统园林中园林景观布置随处可见造园者的精神意趣,而楹联能够更为直接、精炼地体现主人的情感志向。如苏州园林的典型代表留园,其楹联是园林艺术、文化集大成者,其中园林建筑五峰仙馆北厅的长楹联内容丰富也朗朗上口,极具志趣,细品极妙。五峰仙馆有联道:“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书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楹联中的内容借助典型名著和文化名花直接抒发了主人的志向雅趣。
3园林题咏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启发
3.1园林题咏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意义
园林题咏是我国古典园林的营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建造为例,一座园林竣工标志是在点景题名乃至匾额楹联制作悬挂完成之后。同样,园林题咏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及建造意义重大。
3.1.1引导游人观赏。一座好的园林景观设计的题咏能高度概括园林的特点,将精华及其引申部分以“先入为主”的方式在游览者心中形成一个心理暗示,引导游人去寻和印证景观中的奥秘、精髓,进一步通过观察、体会之后深化园林景观内涵的理解。比如金茂地产的逸墅示范区景观方案深化设计中,通过景名点景串联的方式对示范区空间的营造有故事性地联系起来,其用起(探——
—源泉清音)、礼(观——
—博冠远山)、承(寻——
—墨溪书香)、转(徜——
—璧雍书海)、合(忆——
—芸窗童梦)有序的空间礼制与自然山水间相结合,演绎一场可观、可探、可寻、可徜、可忆的“状元及第”文化之旅。引导观赏者不断前寻,也为示范区的销售起到了广告宣传作用,这也是园林的魅力所在。
3.1.2融入地域文脉,增强场地记忆。园林题咏有一些蕴含历史著名典故,广泛的流传、传颂既凸显了主题景观,也使景观具有文化内涵。园林题咏不仅是标题、诗句的创作的过程,更是诗意的栖居哲学及园林智慧的彰显。通常历经时间的变化,人们往往会把游览过的园林景观具体场景淡忘,但是生动形象的园林题咏却往往记忆犹新,以题咏为记忆索引,也会将园林的美好意向再度重新显现,增强景观印象。比如常德石门夹山寺是“茶禅文化”的发源地,常德“一味园”的设计以“茶禅一味”为主题,利用改造地形地貌,营造山环水抱的空间格局,创造“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传统园林意境,布置了“夹山问禅”“竹幽寻禅”“茶语听禅”“花径禅悦”5个禅意空间,凸显诗情画意;入口处匾额和门楹为“一味园”“茶禅一味夹山寺,茶道源头碧岩录”,浓缩常德自然山水、文化底蕴,成为柳叶湖基地周边景观中融入地域文脉,富有场地记忆的景观节点。
3.1.3园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园林题咏包含观赏、品味、研究、创造园林的过程,包涵了造园者的思想、审美倾向以及具体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法。题咏对于园林的文化价值具有提升与传播的作用,尤其能够向后世游人传递园林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如衡阳商会大厦周边的商业区景观,景观结合项目地域文脉,融入衡阳衡山火神祝融元素,因此,以“火”为主题,象征商会文化充满能量,生生不息,持久弥新。在商业广场的主题上定为“激燃焕商会,薪火耀雁城”,打造现代商会中的精英区,兼具文化底蕴、时尚特质与科技元素的多元景观。衡阳衡山的雄居南天、巍峨苍茫、火神祝融、持久光明印象也在是对园林景观中得以传承、发扬与创新。
3.2园林题咏在现代园林景观中应用要点
园林题咏来源可取自形状、材料、位置、述志、用典、人文传说[6],这些都需要对周边环境进行解读。周边环境是景观设计环境的依托,是大基底,只有充分理解大环境,才能题咏出更好的、突出环境特征、突出文化特征的
115
--
2023年第16期现代园艺
营造景观意境的内容。其中对自然环境的解读,如宁远高速出入口景观设计中,自然环境是四面环山,南耸九嶷山,北枕阳胆山,西都岭,东亘雾云山,全境,自南、北向西在道县注入潇水,素有“天然温室”之称。人文景观环境解读内容有:人文历史资源是宁远是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县境内有九嶷山国家森林公园,其中有宁远文庙、舜帝陵等著名景点。辖区内已开发的景点舜帝陵、舜源峰、古舜庙遗址、文庙、凤凰岩、桃花岩、永福寺、三分石等数10个都与舜帝陵有关。宁远历史悠久,舜文化、寻宗访古历代文人骚客留下了大量有关九疑山和舜帝的华丽篇章,使九疑山蜚声中外,催人神往,“九疑山上白云飞”是宁远典型的景观描述。园林题咏来自典故、传说在风景园林名胜区的景观打造中也很常见,如很多
洞、泉、溪等景观,如黄龙洞、腾龙洞、本溪水洞、芙蓉洞、崆山白云洞、石花洞、龙隐洞;泉有趵突、黑虎、白石、九女、金虎等。
园林题咏来源可来自于游览体验角度,如观、闻、听、触、休憩。其中可观的一种是在场景内向外观赏,如畅观堂、见山楼、望海楼、凹晶溪馆、凸碧山庄、眺远亭、观瀑亭等,楹联有“隔岸莺啼垂柳率、卷帘鱼唼落花红”“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另一种是与在周边环境的融合之中,山湖光共的景象,如荷凤四面亭、映波桥、浮翠阁、濯锦楼、交翠亭等。可听,是听觉感受,强调听觉景观,如拙政园的听雨轩、留听阁、水乐洞、八音涧、沁芳亭等;可闻,是从人的嗅觉角度着手,如拙政园的远香堂、闻木樨香、清香馆、藕香榭、木香榭、香洲等;可触,是体表能感知的,在赏游时引起的身体感触的舒适感觉,如冷泉亭、冰凉阁、沁泉廊等。
园林题咏也可源于造园者或者赏景者的情境意趣,比如名著景点与谁同坐轩,乾隆对狮子林真趣亭的取名,真趣亭原名真有趣,同样是观赏者在场景内对情境的感受,原题活泼又不失去情境意趣。我心相印亭、天涯海角都是情趣命名,包涵人的情志意趣。园林题联也有“历宦海四朝身、且住为佳、休孤负清风明月”,这都是来自观赏者的情志意趣题咏。
园林题咏也有些以人命名,如最著名的是中山公园、鲁迅公园、郑和公园等;有的是具有时代彩、政治彩,如人民公园、和平公园、烈士公园等;园林楹联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小苑西回,鸢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天尧日。”
园林题咏不管来自哪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题咏要注意3点:(1)名副其实、通俗易懂。普通游览者能通过自身体验将园林题咏与场地内景观产生联系,不能徒有虚名、小题大做,切记曲高和寡。如园林中常规的景点命名玉堂富贵,即为玉兰、海棠、牡丹、桂花这些植物,一目了然也印象深刻;(2)有意境美也要有和谐的文学形式,要平仄协调,音节和谐,阅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深入内心;(3)注重化繁为简、韵味含蓄。题咏内容简约但不简单,含蓄耐听耐看,细细品味,饶有余味,注意自然美与人文美的巧妙结合,我国文化讲究犹抱琵琶半遮面,若即若离,有些许距离,就会更多让人想要靠近、深入思索的吸引力。比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结语
无论是园林题咏中的人文情怀,还是园林艺术,都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能将引人入胜的美景给人更多精神层面的共鸣,园林题咏巧妙地将眼前的实体自然之景与所蕴含的内涵相结合,删其繁,润其,将独有的园林风情魅力展示给游园大众。研究传统园林中的题咏文化对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和发展大有启发。
(收稿:2023-04-27)参考文献:
[1]马瑜理.新城王氏西城别墅景观及题咏[J].临沂大学学报,2022,44(3):70-77.
[2]田睿.宋代华亭题咏诗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2.
[3]许若菲,王晓俊.南京刘园研究——
—从近代地图史料与园林题咏中剖析[J].古建园林技术,2020,(4):72-75.
[4]陈善仪.园林中的题咏、文人与景[J].现代园艺,2019,(2):117-118.
[5]陈善仪.惠州西湖景区的题咏景观[J].园林,2018,(9):40-43.
[6]许晓明,刘志成.中国传统园林中“题咏”参与审美的机制探析[J].中国园林,2016,32(2):78-82.
116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