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野山参的分类与鉴别
13
2021年1月第28卷第1期
润,换药时能轻松取下,避免对新生细胞和肉芽组织的撕扯破坏,也减轻换药时患者的疼痛不适感。经过临床观察,可见创面内不易清除的腐烂组织可随着药物液化,随之新生肉芽组织填充,其去腐生肌疗效可见一斑。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且前者均未截肢。表明清筋术联合湿润烧伤膏外用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截肢率。但糖尿病足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故临床中调控血糖、血脂、控制感染、改善心肺功能等综合同样重要。在此基础上,应用中医外治法对创面进行干预,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参 考 文 献
[1]
谷涌泉,张建,许樟荣. 糖尿病足病诊疗新进展[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8.[2]
刘静.  湿润烧伤膏与川芎嗪联合糖尿病足61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7):147.[3]
蔡亮,金阿平. 解毒通脉方联合湿润烧伤膏糖尿病足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VEGF、bFGF、SDF-1α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8,25(3):316.
(收稿:2020-06-03)(发稿编辑:薛 芳)
见渗出血性、脓性分泌物,患足可形成多个单腔性或串通性溃疡,坏死组织内可见不同的肌腱变性坏死,极易引起脓毒血症。奚教授[1]方面创立“祛腐清筋术”,通过蚕食清创,逐步清除、引流坏腐渗出,给邪以出路,并注意清除坏死肌腱、筋膜,去除感染向组织深部发展的通道,尽可能保护残存组织,避免过度清创带来的二次损伤,给机体自身修复的机会。从结果看,因为感染控制及时,降低了截肢率。由此可见该操作对于糖尿病足筋疽具有明显的优势。
糖尿病足溃疡是慢性创面,清创后常常需要长期换药处理,因此选择合适并有利于创面修复的外用膏药是十分必要的。笔者临床选用湿润烧伤膏外用,该药具有抗感染、阻菌、抑菌、改善血液循环、祛腐生肌、促进创面再生与修复等作用,其药物成分含有氨基酸、脂肪酸、糖类等营养物质,可直接为伤口的修复提供营养,使上皮细胞与胶原纤维细胞生长比例趋向正常[2]
。研究表
明,湿润烧伤膏能显著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愈合,提高溃疡修复的能力[3]
笔者将湿润烧伤膏与无菌纱布制成油纱,
根据创面大小适当剪裁,在深部创面内可起到引流条作用,能促进深部感染物的清除,且该油膏可保持创面湿
浅谈野山参的分类与鉴别
徐韩平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和根茎,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1]。市场上标注为野山参销售的主要是林下山参,检定野山参等级的行业标准是《野山参鉴定及分等质量GB /T18765-2015》及吉林长白山人参GB /T19506-2009地理标志产品标准,而野山参加工及储藏技术规范标准是GB /T31766-2015。分等级与鉴别主要依据艼是人参的芦、、体、皮、须、纹的特征,即“芦碗紧密三节成,长芦深碗层次明,转形变胎疙瘩体,圆膀圆艼芦枣核,锦皮细纹黑又亮,须似皮条长又清,珍珠点点缀须下,具此特征野山参”。本文从来源、生长环境、人工干预程度不同而形成的特征,对产于长白山区域的市售野山参进行分类总结。1 野生人参
人参种子自然落地或被鸟兽传播,在深山密林中没
作者单位:322100 浙江东阳市中医院采供中心通信作者:徐韩平,有任何人为干扰下,自然发芽,长
期自然生长的原生态人参,生长年限一般几十年到上百年不等。市场上30年以上的叫纯山参,30年以下的叫野籽,特点是:自然繁衍,生长稳定而缓慢,数量少,价格是参中之最。山参
野生人参常见二节或者三节芦特征,从下往上依次为圆芦(芦碗消失成圆柱形)、堆花芦(芦碗紧密边缘有明显棱脊堆积如花状,二节芦常无堆花芦)、马牙芦(脱落的茎痕中间凹陷形如马牙)。芦长,有的比主根长,整体弯曲如雁脖,习称雁脖芦,园芦基部常见缢缩痕(明显凹陷的环纹),肩部的深兜纹细、密、深,参体生长的阳面肩纹多而深,阴面浅而少的阴阳纹特征,肩部与参体中上部常可见数个大颗粒样珍珠点;锥形腿(习称短鸡腿),粗、短、尖、勾;年老野生人参多数海绵体(主根淀粉含量少,质地松重量轻,呈海绵状);鲜品表皮富含挥发油,黄光润好似锦缎;须少而具韧性,习称皮条须,长度常超过主体2~3倍,须上珍珠点大而明显。野山参鉴别歌谣:“芦长碗密带圆芦,左右
中国乡村医药
下垂枣核,身短丰满横灵体,层层环纹深密生,皮锦细洁光而润,腿短分开八字形,须根细长根瘤密”。
老辈对野生人参的(芦上长出的不定根)的总结:艼艼
多数下垂,顺长超过主根长度的一般认为30年左右;40~50艼
年的才有蒜瓣(连接芦碗一端钝圆粗大,另一端顺长),50艼
年以上才见枣核(两端细,中间膨大,形如枣核)[2]。高年头野生人参常十老九残,表现为主根
艼或芦头处有伤愈的痕迹,甚至主根腐烂消失、退化,
艼艼
继续生长代替主根(习称变参),或多,比重超过艼
主体形成帽,或见退芦形成的园芦茬或者主根消失后的主根茬,年限判断就需要综合考量[3]。
2 林下山参
野生人参资源日渐枯竭,但市场需求增加,就形成了符合药典规定的模拟自然环境种植的林下山参。行业内对于野山参重新定义最早是2004年3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委农轻函(2003)88号文:“自然生长于深山密林下的野生人参或‘林下籽’经过15年以上,能完全体现野山参特征的可视为野山参”。2005年版药典定义为林下参,2010年版药典规范为林下山参。特点是:人工播种后,不移动,长期自然生长而成;
一般经过15年以上只有5%左右的存活率,功效最接近野生人参[4]。现在市面上标注的野山参多数是这类籽货,年限越长,越具野生人参特征,价格也随之猛涨。外形特征与低年限野生人参相似,但体稍胖,横纹稀疏,浮浅,多集中在主根中上部,只有高年头的才有深兜纹,皮多黄白,细腻,根须立体状,须多而长,柔韧性好,珍珠点与生长年限呈正相关,干制品常整形清须,二节芦(园芦+马牙芦)是林下山参的典型特征,形体特征接近野生人参。3 移山参
移山参属于半自然半人工培育品种,最早的移山参是放山时发现的小野山参或者山参捻子(老野山参周围由老山参落籽长出的小参),因太小不适作货,集中移栽到便于看护的山野林下,模拟野生环境再自然生长多年后采收做货(也称作“山移山”),或者移到自己山上的参园子里让它继续生长(称作“山移家”);移山参还有来源于家移山,即挑选人工培育的人参小苗移栽到便于看护的山野林下,在接近野生环境下自然生长多年后再采收做货的,市场上叫秧趴或者苗趴;也有林下山参(籽货),因各种原因无法继续在林子里养下去而移栽到参园畦床里养的(叫籽趴)。由于人参在移栽时,芦、体的生长方向,生长阴阳面不易原样移栽,形成芦头转向迹象,参体常有下坠(习称大屁股),横纹浅,
多跑纹,生长环境与土壤肥力改变导致出现护脖、掐艼艼
脖、上翘,肿长腿、并腿、拧腿,扇面须等独特特性,成为鉴别移山参的重要依据。市场上常选取体小,
形美或者经过整形下须,制成干货,充野山参卖。
4 池底参
4.1 大池底子(撂荒棒槌,老池底,货漏) 遗留在撂荒老参地里的园参,自然生长了若干年后的半野生人参,生长中长芦不长体。鉴别特征:芦头与林下山参比稍粗壮,多数无圆芦,常见回脖芦,基部芦碗大而密,向上渐小而稀呈“倒脖芦”;常生有上跷或旁伸的大腿,少艼,多有伤残、腐烂的瘢痕或者印记,常体大形不美;分腿不灵活,常有拧腿或拼腿现象;外皮松软,有粗皮或皱皮;无典型的铁线纹,肩纹不均匀且往往断续地分布到体的中下部;参须上的珍珠点较大而稀疏,符合野山参干货要求的比较少。
4.2柍
 小池底子(漏) 撂荒后废弃参园中少量遗留的小人参生长而成,多见竹节芦,细长柔弱,芦碗稀疏,且越向上越小越长(鼠尾芦),无须或有毛毛须;质地常不坚实,多为顺体,分腿很少,外皮稍松软,干货全身有明显横皱纹,多数一纹到底且深粗密;参须较少,珍珠点大而稀疏,是山参市场上最多见的池底类野山参。
4.3 池底籽(老参地落籽)与飞籽 在撂荒的参地长成的二茬林中或者各类参地周边树林中,遗留的或者动物拿走的人参种子后期萌发并自然生长而成。典型特征:芦头细长均匀,多见上翘艼艼
,护脖,大碗[3],体多结实细小,可见灵体,皮油性光亮,纹粗深密,清须长见珍珠点[5]。三代四代飞籽接近野生人参,在野生参中占有重要一席。
参 考 文 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一部[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8.
[2]金世元.  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检验[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
版社,2018:102.
[3]李桂生. 野生人参鉴别技术[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45.
[4]黄璐琦,张瑞贤.  道地药材理论与文献研究[M].  上海: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92.
[5]方土福. 野山参性状鉴别技术[M].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7:98.
(收稿:2020-06-04)
(发稿编辑:高 燕)
1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