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野山参(完全版)
人参系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
燥根。以生态环境区分为“野山
参”和“园参。野山参是指在原
始的深山密林中自然分布、自然
繁衍、自然生长几十年以上的人
参。种子是自然洒落地上或靠
风、水、鸟、兽自然传播;任其
在荒野环境中自然生长 ,没有任
何人工管理痕迹,所以也称为
“天然野山参”, 人工栽培者称
为园参。
中华民族发现人参和应用人参的历史是最早的 ,确切地说是对野
山参而言的。春秋战国时代越王的宰相范蠡的《范子计然》 (公元前
465 年)载:“人参出上党,状如人者善”。汉代的 《神农本草经》 、
吴普的《吴氏本草》、陶弘景的《名医别录》等经典医药着作所载的
人参均为“野山参”。特别是汉代张仲景(公元 196-220 年)的《伤
寒论》中共收载药方 113 方,其中配伍有人参者达 21 方,占总方数
的%。唐代孙思邈(公元 581-632 年)着有《千金备急方》共三十卷,
收载 5300 余方,其中配伍有人参者竟达 358 方,约占总方数的%。
唐代王涛编着的《外台秘要》 (公元 752 年)共四十卷,共收载
632O余方,配伍有人参者 576 方,约占总方数的%。明朝张介宾 (公
元1563-1640 年)撰《景岳全书》中共收载 2218 方,其中配伍人参者达 509 方,占总方数的 23%。从我国春秋战国至明朝长达 2000 年
的经典医藉都在处方中巧用人参治病,这些人参都是“野山参”。
野山参的“参”字在甲骨文中已被发现。以郭沫若为主编的 《甲骨文合集》的第六册载有象形文字 (参),这一象形文字属上下结构,上部是人参地上部位,显示出伞形花序,着生多个人参花的特征(古以三为代表多数) ;下半部是具有双腿迈步态的“人”形,即代表人参根。甲古文产生于我国商殷时代,距今已有 3500 年,可见我国应用野山参的历史悠久,是名符其实的人参宗主国。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 4A 级旅游景区。长白山美丽富饶、风光绮丽、景神奇、生态系统十分完整,茫茫原始森林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历史上就是野山参的主产地,主要产地有:抚松、靖宇、长白、集安、桦甸、敦化、安图、辉南、、临江
、珲春、延吉、图们等地。
长白山自古至今盛产人参,闻名世界,天下知晓!尤其是长白山山参
野山参,更是驰名中外的稀世珍品。其野性灵气、五形完美、体态俊
秀、精悍强健,质实玲珑,须长弯绕、龙蛇飞舞,参气十足、富含特
有成分和多种人参皂甙、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具有起死回生
的神奇功效和极高的药用价值,自古皇帝对其赞誉有加,情有独钟,
是历代皇室的珍贵贡品。野山参的生长环境十分严格,要有一个乔、
灌、草、藤兼备的植物体系伴生和以植物为基础的自我平衡相互维系
的食物链,各种植物的分泌物相互影响,具备自然演化、自我更新的
能力。一支好的野山参至少需要 50 年以上的生长期,在极其缓慢的
生长过程中,要经受冰冻、暴雨、病害等自然灾害的侵袭,还经常遭
遇虫嚼鼠咬、兽吃畜踏,完全依靠自己的生命力与各种自然灾害抗
争,与植物竞争,所以野山参的存活率非常低,每棵存活下来的野山
参都历尽磨难,是生命力极强的植物精灵。
野山参生长速度十分缓慢,每年平均增重 0.5g 左右, 30 年的纯
货才一钱重者较常见,遇恶劣气候蛰伏地下不出苗,消耗体内养分,
重量甚至呈负增长。所以野山参生长年限越长,体内淀粉含量越少,
同样体积的野山参,重量越轻的质量越好。
由于来源和生长条件、生态状况的不同,野山参的质量优劣有很
大的差别。尤其野山参的类同品较多、如:“池底参”、“山参扒
货”、“籽海”、“老栽子上山”、“艼变”等等,如果未经过专门
学习和实践训练,很难辨识和掌握。野山参的鉴定过去只有产地采挖
山参的“老把头”和经营山参多年的老师傅等少数人掌握 。一般经营
参茸的徒工要经过十年乃至几十年的功夫,在老师傅带领和指导下,
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体会方能掌握。特别是山参鉴定的术语极为抽象
和复杂,如:“二节芦”、“三节芦”、“堆花芦”、“雁脖芦”、
“螺丝纹
”、“浮纹”、“半截纹”、“枣核艼’”、“掐脖艼”、“兔耳
朵艼”、“灵体”、“顺体”、“跨海式” 、“菱角体” 、“皮条须” 、
“水须”、“五形”、“六体”等等,这些抽象术语每个都有较为复
杂的含义,只有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比较和体会才能确切地掌握。因
此,山参的鉴别技术一直困扰着参茸的经营者和消费者。山参价格昂
贵,一旦鉴别发生差错,给经营者和消费者带来经济损失比较严重。
如果山参识别产生错误,造成以假乱真,则保证不了山参应有的滋补
保健和医疗效果,难以保障“安全有效”,因而山参的鉴别是中药鉴
定中的重要项目,是一个专门学问。因为山参的鉴定不但涉及植物形
态学,还涉及山参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比如:长白山区产的野山参
比较饱满、坚实,皮褐黄;而产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山参质地干瘪、
松泡,皮较为灰黄;产于砂质壤土的野山参颜褐黄,生长在腐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