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参移山参育山参及各类山参趴货的鉴别
野山参移山参育山参及各类山参趴货的鉴别
国产人参分为野生人参(山参)与栽培人参(园参)二大类,各又包括许多种类,性状和质量上都有差异。中医对人参的认识源于野生人参,古今医药典籍中的人参都是指野生人参。虽然人参的栽培起源很早,但直到近代才有产业性栽培。 先后有“秧参”(移山参)和“籽参”(园参),但直到清代都曾限制使用。[1~3]
近年来我们几次到各类山参原产地和各地药材市场调查研究并收集样品,旨在获取尽量多的经验和第一手资料,尽量作到观察全方位,对比多角度,区分有原则,命名切实际。
现将山参类药材依其来源和性状特征整理如下:
1 第一类山参 野山参(纯山参)
野生人参种子所生的,在野外生长多年的人参为“野山参”,也称“纯山参”。强调它们是一直在自然环境下,自然繁殖生长的,种子通过鸟类传播,非人为干预的人参。
传统的野山参鉴别,强调看五形(须、芦、皮、纹、体),识六体(灵、笨、老、嫩、横、顺)等。曾流行不少师徒相承,口传心授的歌诀,例如:“芦碗紧密相互生,圆膀圆芦枣核。紧皮细纹疙瘩体,须似皮条长又清。珍珠点点缀须上,具此特点野山参。”[4、5]“马牙雁脖芦,下伸枣核,身短体横灵, 环纹深密生,肩膀圆下垂,皮紧细光润,腿短二三个,分裆八字形,须疏根疣密, 山参特殊形。”[6、7]山参“山参形态显伶俐,马牙芦碗短横体,肩纹紧密细结皮,支腿清稀珍珠须。”[8]“芦长碗密枣核,紧皮细纹珍珠须。 山参支大皮细润, 五形全美为佳品。”我们把野山参的性状特征归纳整理成:
1.1 芦和 “芦”即根茎部分,其上密布许多茎痕,称为“芦碗”。“芦长碗密”是山参的显著特征。但须特别指出:野山参的芦是一段复杂多变的整体,自下而上常常依次可分为“圆芦”(又称“雁脖芦”)、“堆花芦”和“马牙芦”三部分,整个芦称为“三节芦”;因年限较少,堆花芦部分不明显而称“二节芦”;有时还会因年限久远并生长良好,出现“分支芦”(簇生有多条地上茎)和“子母芦”(大芦上生有若干小芦)。
典型野山参的“芦”(根茎)可分为二段或三段以上,通常把野山参的紧接主根的那段相对细长的脖子称为“雁脖芦”,因其上芦碗相对平滑或呈痕迹状态,故也叫“圆芦”,即芦的圆滑部分。圆芦上端是“堆花芦”,其上螺旋排列着芦碗,并常常抽出(不定根),因这些芦碗拥挤着堆在一起,故名。堆花芦再上方是“马牙芦”,其上芦碗清晰,多呈马牙状。凡同时具有圆芦、堆花芦和马牙芦的芦则称为“三节芦”,仅具有圆芦和马牙芦或圆芦和堆花芦的称为“二节芦”。也常见单有堆花芦或单有马牙芦而无圆芦的,但没见单有圆芦而无其它部分的。
年龄较小的野山参,芦形明显细长,芦碗界限不清晰。年龄大的野山参常有 2~3个或更多的地上茎,呈丛生状态,长短不一,形态复杂多变,有的芦多节而分支,即“分支芦”,还有的大芦碗上又生一串或几串小芦,称为“子母芦”。
野山参最典型特征是具有圆芦。但圆芦表面的状态很复杂,并非是光滑的,常常带各种形态的芽痕,还有具明显芦碗的。不过,与堆花芦和马牙芦部分比较相对平滑。可是,不论圆芦本身的样子如何,野山参的圆芦部分总是不难分辨的。原因是圆芦上一般没有(不定根),而紧接其上的堆花芦则常常有,因此可以从芦的基部向上到第一个较大的为止或“以帽为界”把圆芦部分与堆花芦或马牙芦部分区分开。
关于野山参的圆芦部分是怎么形成的,一般认为是野山参日久年深,早期的芦碗变得界限模糊,芦碗也不再明显所致。对这个问题我们走访了许多移栽野山参和栽培“山参趴货”的人,他们认为这种说法根据不足。一是年龄较小的野山参(20年以上的) ,多数都具有圆芦,为什么园参无论生长多少年(如下文所述的“大池底子”的情况,常常超过20多年)也没有圆芦的样子?我们仔细地用放大镜和解剖镜观察新鲜野山参的圆芦表面,有时可见活动的休眠芽,圆芦表皮和木栓层并不比圆芦以上部分老,相反有时更嫩。这种情况如果是出现在干燥或加工过的野山参商品,我们会怀疑是否为赝品,是否为“接货”。可是出现在新鲜的野山参上,我们不得不考虑圆芦的形成可能另有原因,是否存在着后期的“节间生长”的问题有待实验证实。在抚松有位专门从事趴货栽培并有较高文化素质的药农,他说“籽货”(见下文)长到十几年就开始有圆芦,以后这段圆芦会逐渐伸长。按这种说法,圆芦是由短变长的,圆芦上的芦碗也可能比堆花芦上的芦碗年龄更小。
”是指从芦上抽出的不定根,“帽”即和生出的那部分芦(堆花芦)的总称。野山参的帽通常是一段,也有特别发达而具有多段帽的。在野山参的生长后期起着重要的支柱作用,如果所处的土质条件比主根好,常有大而超过主根的,称为“奴欺主”现象。倘若主根后期萎缩或受伤,大形的往往代替主根,成为下文所述的“变山参”。
传统上认为“枣核”是野山参的鉴定特征,见封底插页图1,实际上,具有枣核的野山参太少。我们观察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野山参都看不到典型的枣核
图1 枣核的特征图
的伸出方向比本身的样子更重要:野山参的总是自然下垂的,称为“下顺”。若有较多的“上翘”的“朝天”或“掐脖”,往往是“趴货”。
1.2 体和腿 “体”包括主根和侧根,后者延长为“腿”。体的特征在体形(主根和侧根的大体形态)和质地二个方面。野山参的体形大多数为“横灵体”、“疙瘩体”或近似于菱角的体型。有的老山参还会呈现“连体参”,见封底插页图2,吉林省抚松县曾得到一苗重 340克(比现存人民大会堂吉林厅的那棵大山参还重55克)的连体参,形似二人相抱,也称“夫妻参”。“横灵体”是指主根形若人体,纵向短粗,横向伸展。有时二腿八字分开,分支的角度很大,分腿(分裆)灵活,无拧腿或拼腿现象,宛如练武的人形,特称为“武形参”,尤为珍贵;“疙瘩体”是指主根虽然不似人形,但状如“疙瘩”而紧缩,见封底插页图3。类似园参那样的“顺体”的山参也常见,但像园参那样“笨体”的山参极少。新鲜的山参质地坚实,手感质重,若能及时加工而未跑浆,干后仍很饱满。
图2 纯山参
图3 纯山参
1.3 皮和纹 “紧皮细纹”是野山参的重要特征。“皮”即主根的外皮,年龄较小的野山参,外皮紧凑而细腻光滑,黄白,无粗皮。年龄较大的山参外皮显得凹凸不平或带有粗皮。通常及时干燥后不抽沟(即没有明显的纵向沟纹),若加工不及时,干后也会出现纵皱纹。上述抚松采到的那棵“夫妻参”,新鲜时呈明显的“紧皮细纹”和“皮老纹深”都有的样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