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11》影评
《我11》:十一岁的白衬衫
伤逝 发布于: 2012-05-19 22:06
 带有王小帅导演个人回忆录彩的《我11》围绕着一件白衬衫铺开,依然以孩子成长的瓶颈遭遇来反思环境。与残酷青春相比,更感谢王小帅导演还原十一岁童年生活时带来的温暖怀旧氛围。影片前四分之一的时间都用于构建属于11岁这个年龄该有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场景,而且场景立体,细节完备,这证明王小帅对11岁的记忆确实很饱满。如果说十七岁在乎的是单车和爱情 ,十一岁视之为宝的该是领操穿的白衬衣了。
 影片对那个时代的重现是精准的。满墙壁的标语,中国之声的广播,从视觉到听觉渲染出的氛围。而对王憨学校家庭生活的细致描述,让前半个小时的剧情充满了怀旧感。小平头、红领巾、斜跨布包、二道杠、胸口挂着钥匙——小学生王憨的一身打扮绝对是当时标准的装备;课堂里教唱的歌曲,还有喊着口号的广播体操,夹在书中的烟纸,男生爱玩的玻璃球,若干童年游戏的闪现都能触动岁月流逝的敏感神经;小伙伴之间的分分合合吵吵闹闹,想买东西不如愿的时候不吃饭跟父母斗气,大人围坐在一块谈话,周围孩子玩捉迷藏游戏,这些生活画面都似曾相识,不禁让人婉然一笑,感叹童年真美好。虽然那个年代距离有些遥远,但是踩着
80尾巴的人的童年都会有类似的11岁记忆。
         
         
 童趣恬淡的怀旧描述让影片充满了温暖,但是王小帅的“数字青春”系列影片一直被残酷冠名,这部《我11》也同样延续着这样风格。只是11岁的小男孩王憨,学校当得了领操,家里捅得了炉子,品学兼优,即使身在那个年代似乎也没有什么残酷可言。11岁只是一座瞭望平台,王小帅导演这次抛弃了以往直接以当事人为视角的叙事传统,转而借着懵懂的小男孩对那个时代的小镇上发生的那些事进行打量。只是打量,不做评论。11岁的懵懂是对那个时代描述最好的认知态度,有些事情朦朦胧胧才能认知全面,一如印象画派的绘画风格。
 故事里并不缺少残酷的青春,谢家的成员承担了这一切,杀人犯谢觉强和被侵犯的谢觉红兄妹即是王小帅导演割舍不掉的悲情人物形象。谢觉强对时代奋起反抗,但是反抗期徒劳的。可以杀掉侵犯妹妹的革委会成员老陈,却没法烧掉带来悲剧的制度,最终换来一颗子弹。与哥哥的冲动相比,妹妹谢觉红从头至尾都是沉默的,是对时代的隐忍,或许隐忍还有生路。比王憨大五岁的谢觉红与王小帅导演的《青红》中青红角颇为相似。面对一双儿女的不幸遭遇无能为力而哭诉的老谢则是下乡知青的一个缩影。影片对于谢家变故的叙述是条暗线以王憨“偷听”来的三场谈话组合出来:一场是邻居围坐在一块谈论的只言片语,提出情况;一场是澡堂几个小伙子的私下谈论,说明原委;一场是谢家躲雨时王伯驹和老谢的谈论,确认事实。剧中的几场关键戏都是这样偷听来的,保证了11岁视角的绝对性。
 以黑白默片形式开片的故事,选择即将插入花瓶中作为静态描绘物品的山菊花为第一意象。王伯驹一直在培养儿子王憨成为一名画家,因为在王伯驹的心中成为画家就意味着可以过自由自在的生活,王憨对此是懵懂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绘画和与绘画有关的物品在影片有着显性的象征意义,因为插在花瓶中的山菊花还出现在承受着残酷青春的谢觉红的窗台上。印象派是西方油画的一个流派,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运用在电影镜头上也是同样可行的。在影片的几个片段中存在疑似模仿印象画派的镜头风格:一是王憨淋雨感冒后,为表现王憨高烧的神志不清,以王憨为视角对床头父母脸庞的模糊处理;二是王家和谢家在监狱中的对视,隔着冬天有蒸汽的玻璃窗,画面达到飘忽的效果。
 故事在开片时就提到,生在某个家庭、某个时代;不会因为遐想而改变,所能做的就是接受它并尊重它。王小帅在影片中对那个时代的描述和呈现都基于这种格调之下。片中有几段“越轨”之处,导演借着王伯驹的口对印象画派赞赏有佳,在分析光线原理的时候不无影射的说,阳光照射越强烈的地方,下方反而更加黑暗。王伯驹在众人面前高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歌声优美,众人陶醉,却在关键处戛然而止,“不唱了不唱了”,这两段虽然隐晦,态度却很鲜明。对于,影片如此鲜明表明态度的地方并不多,更多的是不带态度的透过小男孩王憨展现当时的乱象:或武斗或殴,小青年打打杀杀——法律废弛;市京剧团
的王伯驹无戏可演、外国油画是珍藏来的、歌曲唱到一半会因为担心出问题而停唱——文化停滞。在那个到处是标语,到处是革命歌曲的年代,对王伯驹这样的京剧团小演员,老谢这样的上海下乡知青来说,无疑是一个精神囚笼。
 全片的彩都是灰蒙蒙的,那个时代人物土灰穿着无形之间造成了这种黑白质感。而在监狱凝视的那一刻,谢觉红穿着醒目的大红上衣,红从来都带有祝福的寓意,如同那记忆中已经遗忘的声,是对谢家兄妹遐想式的关怀。
 11岁的年纪是个很好的转折点,王憨第一次出现遗精,小男孩开始成熟。来年结束,中国开始成熟。
《我11》:重返历史的湿滑深处
有肉吃 发布于: 2012-05-20 20:52
 
 

1. 那是一个知识分子无计可施的年代,那是一个知识分子依然对莫奈赞叹有加的年代,那是一个知识分子良心未泯却头破血流的年代,那是一个知识分子只能发出“”抱怨的年代!
2. 《我11》里有真实的人性成长历程,开篇的jj蹭单杠,似乎是借鉴了余华《兄弟》(上)
中的“我发育了”精彩段落,《我11》后面少年的对异性,对“亲嘴”的浓厚兴趣,似乎是一幅过往成长历程的摄影展……
3. 王小帅难能可贵地在这个商业气息业已大面积吞没行业与灵魂的时代里,依然坚持拍摄纯文艺片。
4. 差点我因为《左右》而对王小帅彻底失望,但《我11》重新回到了《青红》和《十七岁单车》应有的水准。
5. 传说有些导演一生都在拍一部作品,比如王家卫,比如现在的王小帅。其实《我11》与《青红》异曲同工,只不过是以11岁少年的视角来重新讲述那一段“历史”。
6. 《我11》和《青红》中都有“上山下乡”的故事场所,都有上海的“下乡”家庭,都有“被rape”的“美少女”,都有“无形无影”的“毙”。
7. 王小帅似乎对于广播操情有独钟,从《青红》到《我11》,而在《我11》中的那句“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似乎透露了他为什么那么对于“广播操”这种“整齐划一”地彻底磨灭“个性”的“集体活动”念念不忘的缘由。若你细心便会留意,片中那套广播操,是不是很像是一套
拳术?连广播操都被“斗争观念”漂染,个性哪里还有生存之路?
 
8. 片中的符号,使用颇多,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是再现“时代记忆”的,王憨用的钢笔我也曾用过,似乎我还是赶上过一个时代的尾巴。另一类是再现“意识形态”,那些图画和标语,不言自明。
9. 片中的王憨,我觉得不怎么像王小帅,倒是有几分像贾樟柯。
10. 片中王憨坐在爸爸的自行车上快乐的样子让我十分动容,今天的孩子不会再有这种体验了!!!他们只会在自家的机动车里眺望风景或者饱食快餐!不知到还有多少人还会为陈奕迅的老歌《单车》而感动……
11. 我以为,本片对于王憨的内心刻画十分到位,精准!这让我对于王小帅十分十分佩服!!
12. 王小帅还是非常牛逼地在配乐方面做到了“极简主义”,几乎除了片中出现的几首“革命歌曲”,没有任何“刻意”的音乐烘托,这极大地表现了作者的自信——故事就已经力道十足!!!
13. 片中有一段,在极端的年代,人们还是有“精神层面”的需要。在王憨的父亲唱起《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时,那美好的歌词与残酷的现实正好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与讽刺效果!更尖锐的是唱到“某句”时,居然不唱了!意味深长啊!懂者自然明白!!
14. 片尾有点像《400击》致敬的意思,好像本片也得到了法国力量的大力帮助。
15. 此前看到其他人的评论,说本片浅尝辄止,不够尖锐,因此扼腕叹息。我不以为然。我
认为本片就是走的“含而不漏”的文艺范,弥漫的恐惧与忧伤,远远比见得到的血泪更为久远。而且,要知道,本片恐怕是2000年后唯一一部涉及到“疯狂十年”的电影,而且恐怕也是第一部涉及到“武斗”与“血腥残害”的院线电影!在现有的审核环境下,这不够牛逼么???
16. 王小帅尽管面临着商业上的困境甚至是陌路,但《我11》确实捍卫国产电影的文艺片尊严,彰显了国产电影创作者的文艺片导演水准!就像通俗文学盛行,依然要有人去写“纯文学”!毕竟不是所有的导演都是商业片导演!在中国,真正的文艺片导演生存与出头之路举步维艰,说起来话题太大,暂不提及。只说,相对于那些学不会商业片、又不敢玩cult片的国产导演而言,王小帅显得更为纯粹而且坚持,当然了,这样的机会并不是人人都有的!
17. 如果没有一些作品去“缅怀”历史,或许几十年前的岁月就真的会随着记忆而褪。那些看不懂片子中“家庭”和“事件”缘由的孩子们,自行去网上寻答案吧!《我11》立此存照,带领我们再一次重返记忆的深谷,用童真去触摸历史湿滑的深处,有一点战战兢兢,却又真的让人心潮澎湃!!
 
《我11》:质朴静美氛围下的罪恶与暴力!(王小帅揭示时代真相!)
列文 发布于: 2012-05-18 08:35
 
《我11》:质朴静美氛围下的罪恶与暴力!(王小帅揭示时代真相!)
 
能十几年如一日扎根在文艺片领域,近三年还能以每年一部的速度推出新作,当今华语影坛除了王小帅已经不到第二人了!他的影片爱用表面波澜不惊、质朴宁和的镜头语言,带出情感内蕴、暗流涌动的故事。《我11》依然是王小帅典型的个人风格化作品,延续了《青红》质感强烈的怀旧氛围,继续讲述对现代人来说鲜为人知的上世纪70年代中期支援“三线地区”知识分子家庭的生活。从一个小男孩的视角,用关于一个杀人犯的大量碎片化信息以及弱化背景交代的矛盾冲突,揭示出时期貌似平静、质朴、安详的小镇,所隐藏的暴力、丑陋与恐惧,从而揭示出时代风貌与历史真相!
《我11》首先吸引眼球的是干净洗练的镜头语言,王小帅在拍摄手法上没有任何炫技的成分在内,镜头安静到几乎不存在一般,默默地记录着山区小镇里小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以及明净的山水,画面的调也采取了减处理,呈现出一种质朴的灰白,以配合那个年代特有的
单调、平静的氛围,也跟影片浓郁的怀旧气息十分搭调,影像的静谧之美很容易就流进观众心田,不需要商业片那些动作和特效照样能给人带来视觉上的愉悦感。看本片最惊异那个依然停留在上世纪70年代的小镇是如何到的,街道、民宅与厂房看不到一丝一毫的现代气息,从导演王小帅口中得知这原本是一片荒置已久的废弃区域,剧组清除杂草、翻修建筑、搭建新景,让一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才成就了影片中你看到的那个小镇的模样。一部中小成本投资的影片,肯投入大量金钱到这些“看不到花了钱”的地方,王小帅导演在艺术上的严谨用心在急功近利的华语影坛显得格外难得!陈奕迅电影
既然片名叫“我11”,那么通过自传式的主观视角来展现剧情就成了影片的叙事方式。整部影片的剧情看似漫不经心,都是小孩子们嬉笑打闹、主人公王憨向妈妈讨要衬衫等等日常生活,即便王憨偶遇杀人犯,剧情也并未掀起新的波澜和起伏,一直平缓地向前推进。但是,一些重要的剧情信息和悬念揭示,恰恰隐藏在这些生活化碎片之中,比如说杀人犯做案的动机,影片就是通过杀人犯在山上的自言自语、澡堂里小青年们的议论以及最后杀人犯之父的默认,这三段间隔时间较大的情节,用旁巧侧击的方式展现出来,需要观众在观影时集中注意捕捉这些细节,才能真正了解其中隐藏的真相。此外,主人公的父亲在厂里被打、小青年们聚众打架以及凶杀案背后的支边知识分子返城问题,更是需要观众对那段历史具备
相当程度的知识积累,才能真正看懂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