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水利风景区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风景这边独好
---宝鸡市水利风景区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近年来,宝鸡市依托水工程和水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水利旅游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已建成包括嘉陵江源、千湖水利风景区在内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两个,包括渭央、雍城湖、红河谷、五曲湾在内的省级水利风景区四处,包括胥水河、青峰侠、灵官峡、关中第一漂在内的河道漂流景区四处。水利风景区建设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在省内乃至全国有了一定影响,也探索出了一条水利风景区建设的有效途径。

    探索之一、水利风景区建设领导重视是关键。

    认识的高度决定实践的力度。宝鸡市委、市政府将文化旅游产业突破发展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抓手,大力发展风景区建设和旅游事业,水利风景区作为文化旅游产业的一部分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10年将千湖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列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宝鸡市水利局党组一班人深深地认识到:加快水利风景区建设,是开创水利工作新局面的需要,是打造宝鸡旅游名市的现实要求。


    水利行业已由过去单一的服务农业灌溉转向服务城市、工业、环境等多个领域,水利行业发展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水利风景区建设已成为水利发展的新趋势,加强水利宝鸡景点风景区建设与管理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总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水利风景区建设的迅速发展,拓展了水利服务功能,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使水利综合功能得到强化和彰显,水利的基础性作用更为突出、影响更为深远。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的生动实践,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及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基本要求,开拓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推动了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是广大水利工作者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贡献。

    探索之二、水利风景区建设组织机构是保证

    为抓好水利风景区建设工作,我们首先成立机构,落实人员。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责任科室具体抓水利风景区建设工作机制。各县区也组建了相应的机构,落实了人员。目前我市从市到县组织机构健全、人员场地落实、工作目标步骤明确,为有力
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打好了基础;二是理清思路,加快发展。我们提出水利要在宝鸡旅游名市中有所作为,水利系统要自我加压,采取多项措施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利风景资源,打造水利旅游品牌,推动水利旅游事业发展,开辟水利经济新的增长点,为我市经济发展增添新活力的新口号和一系列措施,推动全市水利风景区的发展;三是学习典型,促进发展。市局先后组织市县两级业务人员学习考察了吉林、辽宁等地的水利风景区建设成效,在全省率先召开了市级水利风景区建设会现场会和推进会,大力推动各县区景区建设,均衡发展;四是培训学习,规范发展。市局邀请省上专家及时召开了省级水利风景区申报材料编制培训会,培训各景区负责人及业务骨干,起到了提升质量规范发展的良好效果。五是市局支持,跨越发展。近年来我局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景区建设现场踏勘调研,研讨规划方案,参与景区布局和命名(如冯家山漂流景点命名,抗洪纪念碑、渭央景区命名等)下大力气解决景区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先后多次召开与林业、旅游、文化部门联系协调会,近两年市局列专项直接支持景区前期费用、建设资金60余万元。     

    探索之三、水利风景区建设科学合理规划是前提。

    水利风景区规划是对水利风景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和可持续性的深入思考和谋划。水利风景区规划应在保证满足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下,突出水利风景区的特点,加强水利风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充分体现前瞻性、科学性、合理性。在工作中,一是严格做到规划先于开发,在充分考虑水利功能的基础上,旅游规划必须保证水利工程设施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考虑旅游功能的发挥;二是根据水利风景区的资源特点,作出相对应的符合资源特点的规划,如供水型水库应定位于生态观光,自然河湖与湿地则要尽量少建或不建旅游设施,千湖景区立足在坝后建设漂流、渔场、垂钓园等设施,不在水面搞旅游设施,宁可影响经济效益也要保护水源地。三是加强旅游规划与横向的相邻规划和纵向的高层规划的衔接,把水利风景区建设和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土保持与水环境建设密切结合。

    我市按照突出特点,培育亮点,打牢基础,切实可行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编制了一批水利风景区发展规划,指导水利风景区建设工作。冯家山水库管理局完成了《千湖水利风景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凤县水利局完成了《嘉陵江源头水利风景区总体规划》,眉县完成了《红河谷水利风景区总体规划》,凤翔县完成了《雍城湖水利风景区总体
规划》,市区渭央水利风景区申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各县区还在编制水土保持规划、河道治理规划、病险水库治理规划、小水电规划时,综合考虑水利风景区建设内容。在具体工程设计时,重视了水利工程的景观属性,将观赏性容入工程设计中,增加景区总体效果。

    探索之四、水利风景区建设融入文化旅游产业是突破。

    2009年宝鸡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召开了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工作会,使我们在认识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宝鸡属半干旱地区,水是旅游资源中的稀缺资源,宝鸡旅游以佛教文化、森林资源、周秦文化和姜炎文化为主体,而水利旅游(如漂流)填补了一些旅游项目,深受游客欢迎。水利风景区建设目前已成为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多位一体抓水利旅游,把水利旅游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丰富水利旅游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扩大水利旅游事业。我市的水利风景区建设,积极围绕全市总体框架布局,依托淡水自然资源和水利工程资源优势加快水利风景区建设,为宝鸡市做强做大旅游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填补旅游产品中水利风景区空白。我们多方协调,整合
资源,统一规划,突出渭河城区段人工湖面和滨水生态特,合力打造市区城市河湖型、公益型、开放式水利风景区,实现了水利风景区建设的新突破。

    探索之五、水利风景区建设打造水文化品牌是重点。

    强化精品意识,突出水文化特,塑造精品水景观,一是将景区建设与工程建设有机结合。有条件开发水利旅游的新建和改建水利工程,要把水利风景区道路、通信、供电、供水、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工程建设规划,明确水利风景区建设是水利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工程建设同步实施。在满足工程设施运行管理的前提下为水利风景区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开发条件,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二是水利风景区建设要因地制宜,突出山水特,注重自然景观开发,以水为中心发展生态水利风景区。准景区定位,突出景区个性已成为我们开展景区建设的基本认识。三是整合水利风景区资源,适时建立水利旅游协作组织,将水利旅游纳入社会大旅游之中,使水利风景区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精品线路。四是水利风景区建设中充分融入了当地历史文化遗存。如渭央水利风景区中的炎帝湖,石鼓景区中的石鼓文化和青铜器文化,湿地规划中的千渭之会、防洪纪念碑等,这些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探索之六、社会关注度是水利风景区壮大的有力条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利旅游地位日显突出。国家水利风景区既是一个荣誉,又是一种品牌,更是我们水利行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采用开业庆典、节日庆典、水利旅游产品推介会以及邀请旅行社和媒体记者踩线采风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水利风景区,扩大水利旅游的知名度,塑造水利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扩大景区效益。千湖水利风景区已成为了宝鸡市作协创作基地,与电台、电视台分别举办畅游千湖风景区,体验关中第一漂推介活动均取得了良好的扩大影响和免费宣传的良好效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