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三热点作文“高考状元无缘清北”原题解析指导及优秀范文_百度文 ...
2021高三热点作文“高考状元无缘清北”原题解析指导及优秀范文
(一)作文模拟题
在今年江苏高考中,考生白某某以430分的成绩,拿到了江苏文科类高考的第一名,但选测等级中,历史科目为B+。依据现行的江苏高考方案,全国C9联盟高校对江苏高考的招生政策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全都要求选修科目等级在A以上,因此遗憾与北大清华等高校无缘。舆论纷纷为她感到可惜,还有人呼吁应该破格录取,对于破格的舆论,高校均回应说“招生规则先行”。而面对网友给的“最惨状元”的称号,白某某表示,虽有遗憾,但仍接受这一结果。
以上事件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感触?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要脱离材料范文和含义。
(二)写作指导
1、材料分析
这是一道时评类作文题目,在写作要求中提到“以上事件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感悟”,材料中涉及的对象较多,因此在立意时可以考虑采用对象分析法,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以得到适当的作文立意。
①从考生白某某的角度:考生白某某高考考出了状元的成绩,却无缘国内顶尖大学,这确实是一件遗憾的事,但面对网友给的“最惨状元”的称号,她却表示,虽有遗憾,但仍接受这一结果。从这一事件出发,我们可以为她面对遗憾的态度点赞,也可以对她未来的人生表示祝福和期待。
参考立意:
笑对遗憾;
越过遗憾,人生更精彩;
错过清北,依旧可以成才;
成一流人才,胜过上一流大学;
清北诚可贵,成才价更高;
遗憾也是一种人生起点;
②从招生高校的角度:高校在面对网络上“破格”的呼吁和省状元的成就时,以“招生规则先行”回应,从这一事件出发,可以谈对由于高校以规则有限这一态度的见解。
参考立意:
敬畏规则;
规则之下,怎么能轻易破格?
规则先行,才更公平;
不破格,亦是一种公平;
③从舆论的角度看:不能上清北本身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高考状元无缘清北,研究引发了种种可惜或破格的争议,甚至还出现了“最惨状元”的称号,探究这些状况的根源,其实还是
将人生与大学或者与分数挂钩,立意时也可以从这一角度进行剖析,对社会上依然占主流的“唯分数论”思潮进行思考。
参考立意:
高考状元就该破格进清北吗?
“唯分数论”也该休矣;
清北不是人才的唯一标准;
不以清北论英雄;
④从招生政策的角度看:高考招生政策目的是为什么筛选出优秀的人才,但在具体实践中,却出现了白某某这样的优秀人才反而与众多名校无缘的情况。因此可以从这一事件出发,探讨规则的完善问题。
参考立意:
规则可贵,完善规则更可贵;
规则之下,也该少一些遗憾;
(三)素材积累
(1)道理论据
所有的悲伤,总会留下一丝欢乐的线索,所有的遗憾,总会留下一处完美的角落。
—— 几米
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遗憾。
—— 于丹
所有的错过、遗憾、伤痛,不管能不能弥补、能不能被原谅,都随着人事变迁而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
—— 席绢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
人生就是一场戏,要能客观地凝视自己所扮演的角,同时以幽默的态度对待人生的起起落落。
——胡彧
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爱迪生
微乎其微的优异,往往会带来胜利。
——达尔文
所谓成功,必须是真正的成功、真正的本领,真正的才干、真正的力量。不仅仅是报纸上的报道而已,也不仅仅是得金钱而已。
——萧伯纳
一个只想(只想!)使过程精彩的人是无法被夺剥的,因为死神也无法将一个精彩的过程变成不精彩的过程,因为坏运也无法阻挡你去创造一个精彩的过程,相反你可以把死亡也变成一个精彩的过程,相反坏运更利于你去创造精彩的过程。
——史铁生
(2)事实论据
①高考379分被山东大学破格录取:潘立, 2006年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年度国际中学生创新成果展中,山师附中高三学生潘立发明的可解决交通中觉障碍的交通信号灯,获得“最佳国际项目奖”,获得了“创新少年”的美誉。然而,同年高考成绩发榜后,潘立却仅取得了总分379分的成绩,只获得了填报专科院校的资格,山东大学破格录取了潘立。
②2019年,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劝退两名博士研究生。据了解,这两名研究生一名是2013年入学的,一名是2017年入学的,但他们被退学的原因都是在校期间一直沉迷于学术以外活动,在未请假的情况下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教学活动。
知情人介绍,其中13级的博士,已经在读六年了,大大超出了正常的4年学制。另外一位17级的,入学两年,既未完成学分要求,也没有按时开题,整日沉迷电子游戏。
③深圳大学研究生院透露,该校研究生院建立的完整的“提示—预警—淘汰”制度体系,形成有效的分流淘汰机制,让“没有毕不了业的研究生”成为过去,“严进严出”成为常态。2018年,该校结业的博士、硕士共38人,单科及格但有75分之下者有1529人次。中期考核前均及格,但平均75分之下者有51人,学习年限预警有1215人,成绩预警有70人。退学有132人,其中,未注册退学有34人,学习年限超期退学有39人,学业退学4人,个人申请退学55人(其中27人学习时间达到最长学习年限)。
(四)范文分析
“最惨状元”之说跑偏了
高考成绩放榜后,江苏“高考文科第一名”白湘菱因选修科目B+,无缘报考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等名校,引发持续关注。当然,也有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向她抛出“橄榄枝”,但不是给其破格,而是因她的等级符合要求。
此事之所以引人关注,主要还是源于“状元不能上清北”这样一个看起来很矛盾的现实。但如果纠结这个问题,恐怕是对江苏的高考政策还有一定的误解。(以事入题,引出中心论点)430分可以报考的大学
首先,白湘菱的语数外成绩的确优秀,但一味炒作她的“状元身份”,恐怕并不准确(从原因角度,结合中心论点对材料中的事件进行分析)。
从2008年起,江苏推出3+2模式,宣称实行“三位一体”改革,把统一测试成绩、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录取。目的也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选测科目不再每分必究,并让学生自主选择,同时给高校一定的自主权。
这一模式从一开始就伴随着争议。语数外三门算投档分,让学校、家庭以及舆论均把语数外第一名就视为“状元”,但选测科目的等级虽没分数那么直观,却也是整体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在各省的录取看的也都是总成绩。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这一模式问题并不大,但对于偏科的学生可能就是“灾难”。比如,语数外三门第一,两门选测科目出现一门B,或者C,就有很多学校均不能报考。北大、清华等校提出的等级要求是AA以上。
在江苏实行3+2模式第一年,出现不少考生因有一门选测等级是C,连二本都不能报考的情况。但经过12年改革后,江苏考生其实已经适应了这一规则,而尊重规则才是最大的公平。倘若因为语数外三科成绩特别好就破格,那么不仅不够公平,还会引发更严重的偏科倾向,背离了高考的初衷。(联系现实,剖析“破格”呼吁的不合理)
不过,今年是江苏3+2模式的最后一年,明年将实行3+1+2模式,总分变回750分。3+1+2模式将改变把语数外三门第一称为“状元”的矛盾处境,让总成绩更加直观,少一些类似的误会。
总而言之,高考改革永远都在进行时,很难“一劳永逸”。但在这其中,尊重规则、维护公平却是社会的共识。(从高考公平的角度对事件的意义进行分析)
白湘菱没有因为选修科目B+而影响高考发挥,现在也收获了足够的“选择自由”。比起网友们
的“不解”,白湘菱和其家人的心态显然更加平和,也对规则表示理解和尊重。那些称她为“最惨状元”的说法,虽然也是一番好意,但却是建立在对规则的误解之上,对白湘菱和其他考生来说,都不公平。(呼应标题,指出“最惨状元”这一称呼的谬误)
而对社会来说,从这些比较特殊的事例中,去不断深化对公平的理解,进一步为高考改革奠定事实基础,让高考不断向着兼顾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的方向无限接近,此番讨论便能延展出积极的意义来。(结尾升华主题)
【点评】这篇作文从“最惨状元”这一称号的角度入手,以此串联引文,问出对于江苏高考模式的思考以及对于高考公平的看法,通过分析原因、阐明意义、剖析谬误等分析方式,从大处着眼,联系材料和现实,对整个事件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结构严谨,首尾圆融。
(五)美文欣赏
所有的遗憾都是成全
林清玄
有一位朋友在学插花,是日本某一流派的花艺。
我对日本人的花艺一向没有好感,因为那被称为“花艺”的,正好是集匠气与矫作于一炉。因此,我对潇洒且大而化之的朋友竟去学日式插花觉得格外好奇。朋友告诉我,那看起来僵化的日式插花,其实只是一种格式,是性格与观点的锤炼,对于学得通达的人,不但仍有极大的创作空间,还能激发出人的潜力。
她说:“插花和禅一样,表面上有最严苛的形式,事实是在挖掘最大的自由。你不觉得,只有最严格的训练才有最自由的资格吗?”
朋友的话给我不小的启示,原来插花也是“绝地逢生”的事。凡是绝地逢生就如悬崖断壁上的兰花,或污泥秽地清放的莲花,或是漠漠黄沙里艳红的仙人掌花一般,既刺人眼目,又具禅的精神。什么事到了最高、最绝、最惊人,就被俗人看成是禅意了。
学插花的朋友,说起她学插花获益最大的一件事。
她说:“我刚学插花时,老师教怎么插,我们就怎么插,三个月以后我才发现,老师每次插的花不是一朵、三朵、五朵,就是七朵、九朵,几乎没有二四六八的。我心里起了疑情,双双对对不是很好吗?为什么插花都要单数呢?我很慎重地去问老师,那位日本老师说,一三五
七九是单数,插出来的花叫作‘生花’,就是有希望的花,由于不圆满,才显得有希望;双双对对的插花是‘死花’,因为太满了。我听了好感动,留一些缺憾、有一点理想不能完成、永远留下一丝丝不足才是最美的呀!”
缺憾有时比圆满更美,真是不可思议。朋友的话使我想起为什么菩萨要留一丝有情在人间,而且一直在苦难的煎熬中游化。菩萨之所以比声闻缘觉更美、更动人,那是他们在乎,在乎一切的有情,由于这样的在乎,追求事事圆满倒不是菩萨的志向,菩萨的志向是恒常保持一个有希望的观点,生生不息。
生活中遇到的不完美与不平衡,都是人生最好的启蒙,就如同乌云与暴风雨是天空最好的启示一般。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