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
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及性质】公共必修课 【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
【 学分数 】2 【 学时数 】
一、课程教学目标
1.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高校劳动教育是明确劳动科学体系、掌握劳动科学知识的阶段,必以劳动教育课程化为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 学时。”开设《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通识课程是贯彻落实《意见》和教育部发部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积极实践。本课程以普及劳动科学知识、提高劳动科学素养为着眼点,把劳动科学发展和劳动实践需求两个维度相结合,针对当代
大学生特点,从劳动品德涵养、劳动情怀培育、创新创业激励、职业素养提升、劳动权益保护、劳动文化塑造、团队意识培养、未来劳动认知等多个维度出发,全面系统介绍劳动学科领域基本知识,旨在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坚定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真正懂得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关乎幸福人生道理。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第一,正确认识劳动的现象和本质,深化对劳动内涵的理解与认识,懂得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未来,完整学习与未来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通用劳动科学知识。
第二,本课程设置12课时劳动实践课程,在劳动实践中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一定劳动技能,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练意志,感受劳动带来的收获乐趣,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真挚情感。
第三,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自学,并提倡学生广泛阅读参考书,使其更多地了解劳动科学
知识及其在各方面应用。提倡学生独立地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和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融入对经济社会活动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3.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
第一、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劳动品德、劳动情怀、专业技能、创造性劳动、职业选择、劳动权益、劳动文化、集体劳动、未来劳动等的基础知识和最新成果,在理论的阐述和案例的列举中要多联系中国实际,使之既忠实于学科原貌,又通俗易懂。
第二、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同时安排必要的作业和实践,给学生接触实际、动脑分析的机会。
第三、课堂教学应着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以及作业讲解。建议布置适量的作业题,以综合练习和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
二、学时分配
本课程为2学分,理论学时为20,实践学时为12,每年春季学期开设。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
章节序号 | 章节名称 | 学时 | 备注 | ||
总学时 | 课堂讲授 | 实践实验 | |||
绪论 | 高校劳动教育的特点与实施 | 2 | 2 | ||
第一章 | 大学生与劳动品德 | 2 | 2 | ||
第二章 | 大学生与劳动情怀 | 2 | 2 | 一直很安静 歌词 | |
劳动教育实践课(1) | 4 | ||||
第三章 | 大学生与专业技能 | 2 | 2 | ||
第四章 | 大学生与创造性劳动 | 2 | 2 | ||
第五章 | 大学生与职业选择 | 2 | 2 | ||
第六章 | 大学生与劳动权益是谁的心啊 | 2 | 2 | ||
劳动教育实践课(2) | 4 | ||||
第七章 | 大学生与劳动文化 | 2 | 2 | ||
第八章 | 大学生与集体劳动 | 2微笑pasta剧情 | 2 | ||
第九章 | 大学生与未来劳动 | 2 | 2 | ||
劳动教育实践课(3) | 4 | ||||
合 计 | 32 | 20 | 12 | ||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 高校劳动教育的特点与实践
教学内容:
一、劳动教育的独特价值
1.生存生活教育
2.实践能力教育
3.职业启蒙教育
4.集体主义教育
二、高校劳动教育特点
1.以正确劳动观的形成为目标
2.以学科专业为基础
3.以社会实践为载体2020年下半年教资报名时间
4.以就业创业为导向
三、高校教育劳动实施
1.统筹推进,实现五育融合
2.立足专业,构建劳动体系
3.注重实践,践行知行合一
4.课堂联动,融通培养环节
5.引导激励,加强自我管理
6.实现评估,完善制度导向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初步认识劳动,领悟劳动独特价值,形成个人的劳动观,学生可提出自身对劳动的看法和态度。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认识劳动教育重要意义;了解新时代劳动精神;理解并树立“四最”新时代劳动价值观。
学习资源:
[1] 刘向兵,《劳动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
[2] 曾天山,顾建军等,《劳动教育通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年
[3] 李珂,《嬗变与审视:劳动教育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重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
[4] 刘向兵等,《新时代劳动教育论纲》,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
第一章 大学生与劳动品德
锦鲤鱼的饲养教学内容:
第一节 劳动品德的内涵
一、辛勤劳动
二、诚实劳动
三、珍惜劳动成果
第二节 大学生体的常见问题
一、消极应付,被动做事
二、劳动过程存在投机
三、不珍惜劳动成果
第三节 大学生劳动品德的涵养
一、革新观念,生化劳动认知
二、情绪疏导,端正劳动动机
三、坚定意志,优化劳动决策
四、行胜于言,深化劳动体验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认知劳动品德;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日后逐渐改正,不断提升自身劳动素养。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自我判断和自我反省,端正劳动态度,磨炼并坚定自身意志。
学习资源:
[1]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
[2] 约翰·杜威,《人的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3] 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年
第二章 大学生与劳动情怀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劳动情怀的内涵
一、爱劳动
二、乐劳动
三、尊重劳动者
第二节 大学生劳动情怀的维度
一、调整个体情绪
二、现实归属需要
三、传递家国情怀
第三节 大学生劳动情怀的培育
一、爱劳动与爱自己:明心见性,涵养个人价值
二、爱劳动与爱生活:自力更生,创造美好生活
三、爱劳动与爱国家:家国一体,融入时代洪流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学会感受劳动中快乐,将热爱劳动转为内生动力;
学会换位思考并能尊重每一位劳动者;
形成社会责任感,掌握国家和时代需要技能。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发现并体会劳动中的乐趣;尊重劳动者及劳动成果;形成为国家发展奋斗劳动意识。
学习资源:
[1] 李珂,《嬗变与审视:劳动教育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重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