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珠宝大王”郑裕彤
作者:王菲
来源:《经济视野》2015年第07期
作者:王菲
来源:《经济视野》2015年第07期
香港南部的浅水湾有一个豪华住宅,整个物业面积1.6万平方英尺,有游泳池、网球场,每个旅行团去香港旅游都把这里作为重点参观项目,而这所豪宅的主人就是郑裕彤。郑裕彤幼时穷苦,初中未毕业,但这并不是他前进路上的阻碍。他凭着勤奋和胆识,稳扎稳打,在香港珠宝、地产界声名鹊起,干出了惊人业绩。
逃难澳门进金铺
郑裕彤,1925年8月26日出生于广东省顺德县贫穷偏远的伦教镇。幼时,郑裕彤家境十分贫困,一家人靠着父亲开小店才勉强糊口。他从小热爱学习,父母也希望他在学业上有所成,干一番大事业。可好景不长,就在郑裕彤13岁念中学的时候,由于日本侵略军进犯广州、香港,两地的市民受战火侵扰,衣食不稳、性命难保,很多人纷纷向外逃难或是出外投靠亲朋好友。于是,郑裕彤也被迫辍学,一家人逃难到澳门。
为了谋求生计,郑裕彤到一家金铺去当伙计,他的工作只是扫地、擦灰尘、倒痰盂、洗厕所,在空余的时间才可以学习人家怎么做生意。郑裕彤所在的金铺,就是现在周大福珠宝公司的前身——澳门周大福金铺。郑裕彤不知道的是,这家金铺的老板周至元曾与自己的父亲郑敬诒在广州一家绸缎庄当过伙计,两人关系十分要好。当时,他们的妻子几乎同时“有喜”,他们约定如果是一儿一女便结为亲家。不久,郑敬诒的妻子生了一个男孩,取名裕彤,周至元的妻子生了一个女孩,取名翠英。两家相互报喜之后,这门婚事就订下来了。几年之后,周至元举家迁往澳门,与另一位周姓朋友联合开了一家金铺,就是“周大福”。郑敬诒担心儿子以“郎婿”的身份自居,不求上进,所以一直未告诉儿子指腹为婚的事情,在郑裕彤的眼里周至元只是一个好心收留自己的老板。在这段时间里,郑裕彤老老实实、勤勤恳恳,从来不敢有半点疏忽,得到了老板和伙计们的一致认同。四年之后,郑裕彤由一个小伙计成为了金铺主管,在周至元的主持下,郑裕彤与周家的掌上明珠周翠英结为连理,那一年两人同为18岁。
担重任
让“周大福”红遍香港
1946年,郑裕彤受岳父的指派去香港皇后大道中148号开设分行。开设分行责任重大,郑裕彤不敢有丝毫的疏忽。他每天在金铺里呆五个小时,剩余的时间经常在外面了解生意,看看其它的珠宝店怎么样经营,为什么会成功,成功的因素在哪里?自己在哪方面做的不好,应该怎么改正,这都是可以像别人学到的东西。这种凡事爱思考、爱原因、勤劳、善于学习和总结的习惯,让郑裕彤往往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商机。郑裕彤跑遍了香港的金银珠宝行后,集各家之所长用于领导分行的经营,使得分行的生意蒸蒸日上,风头之劲居然压过了澳门的总行,之后香港逐渐成为周大福的大本营。与此同时,周大福的老股东也把全部股份转给了郑裕彤,岳父周至元也只保留了部分的股份,把经营权全部交给了他,至此郑裕彤彻底担负起了独立经营周大福的重任。成为老板的郑裕彤并没有一味的守旧,他清楚的知道在商场之上“守业”等于“败业”,要在不断创新中前进才能图谋发展。于是,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也随之而来。
当时的香港,金铺比比皆是,竞争十分激烈。一般金铺的黄金成都是99%,即九九金。为了在竞争中拔得头筹,郑裕彤大胆投入资金,首创推出四条九足金,即含金量为99,99%,较九九金含金量更高。这种金饰制造的新工艺领导了消费领域的新潮流,同时也为“周大福”今后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这个方法虽然使得生意兴隆,可付出的代价也是巨
大的。每卖出一两黄金就亏损几十块钱,各间分行的经理都提出反对,他们认为市面上出售的只是九九金,有的金的成甚至只有七八成。但郑裕彤却力排众议,他认为,这是一种免费的广告,虽然成本一定会高出几十万,权当把这几十万当作广告费了,而且必须要达到99.99%的含金量,诚信是做生意最基本的原则,买家的口碑是这个行当千金难换的。果然,短短两年的时间,九九九九金为周大福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更是带来良好的信誉,顾客都说周大福的金一点儿不掺假,让人放心。郑裕彤锐意进取,不断开拓新市场,让周大福的分行迅速增至11家。
1960年,已将周大福金铺更名为周大福珠宝行的郑裕彤,又从企业内部结构上再次改革,将周大福珠宝行改为香港金饰珠宝业最早的有限公司机构——“周大福有限公司”,并将部分股份派分给优秀职员。实行员工持股制,是要建立一种鼓励机制,奖勤罚懒,能不能持股、持多少股,要根据员工对企业的贡献来判断。员工有了股份之后,归属感强,责任心高,对公司很忠心,能以集体的力量来做同一件事,事半功倍。公司的第一年居然赚到了500万,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绩,郑裕彤说:“公司的业绩一倍一倍地翻,我挣了钱,也一年接一年的给员工分红。大家好,我也好。不少员工到今天还跟我在一起,永远不会离开。”这种“人情味”也成为了周大福的企业文化。
名副其实的“珠宝大王”
在香港,郑裕彤享有“珠宝大王”的美称,这不仅仅指的是他的金饰,真正为他赢得“珠宝大王”称号的是钻石。郑裕彤十分关注国际珠宝行业的走向。他在观察中发现,许多极有身份的西方女士,喜欢佩戴钻石饰品,而不是黄金饰品,于是他开始把目光转向钻石业。但钻石并不是一个容易做的行业。钻石与金子不同,有钱难买。钻石的主要出产地南非对钻石的出口主要采取的是牌照配额制度,按照国际上的规定,必须持有“戴比尔斯”赌王家产牌照(现称国际钻石商贸公司)的交易商方可批购钻石,而全世界也不过500张牌照。就是这一张牌照,吓退了不少的人,一些业内人士称:“要从戴比尔斯购到钻石,简直比从天上摘星星还难。”
郑裕彤却没被吓退,从欧美的珠宝行购买更为昂贵的钻石显然是不划算的。香港唯一一家拥有戴比尔斯牌照的公司是“钻石大王”廖桂昌的钻石加工厂,工厂戒备森严,外人一律不得进入,想要从这入手也是很难的事。郑裕彤绞尽脑汁,顿生主意,既然在香港不到出路,就到钻石的原产地南非试试看。郑裕彤通过一家国际咨询机构了解到,南非的钻石资源和开采权为国家所有,但却允许民间商人经营钻石加工或零售,不少厂商持有戴比尔斯牌照,但由于国际市场价格等多种原因,总有一些厂商陷入财政危机,濒临倒闭。郑裕彤想如
果能够买下一间这样的公司,就可以解决钻石来源问题了。于是,1964年,郑裕彤获得银行贷款之后,立即飞往南非。在南非苦苦寻之后,终于在约翰利斯堡,到一间快要倒闭的钻石加工厂,一问之下得之这家厂子居然拥有十张戴比尔斯牌照,这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马上斥巨资买下了这家钻石加工厂。这样一来,周大福不仅不用为钻石的来源问题发愁,还有了一家现成的钻石加工厂,一箭双雕,在香港珠宝界迅速崛起。1973年,郑裕彤已经成了香港最大的钻石进口商,每年的钻石入口量约占全港的30%,领导了一场香港珠宝业的革命,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珠宝大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