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工作实施意见...
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制定机关
公布日期
2018.10.12
施行日期
2018.10.12
文号
宝政办发〔2018〕65号
主题类别
旅游其他规定
效力等级
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正文:
----------------------------------------------------------------------------------------------------------------------------------------------------
  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宝政办发〔2018〕65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宝鸡市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10月12日
  宝鸡市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18〕32号)精神,扎实推进我市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工作,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深化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的紧迫感
  旅游产业是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宝鸡作为首批国
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近两年来,坚持把示范市建设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一号工程,党政统筹、部门联动、市县一体、强力推进,宝鸡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在体制机制创新、重点项目带动、产业融合发展诸多方面取得长足进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对照中、省全域旅游战略部署和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指标体系,与旅游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旅游产品规模小、品牌形象不突出、都市旅游发展滞后、市场活跃度不高、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产业融合带动力不强等问题。各县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全域旅游是今后一个时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现实需要,是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旅游转型升级、助推我市实现追赶超越的新动能。全域旅游突破发展,直接关系到全市“四城”建设和最具幸福感城市目标的实现。目前,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工作已进入了攻坚期,各县区、各部门必须进一步深化认识、提高站位,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把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作为统领旅游业发展的总抓手,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宝鸡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工作实施方案》《宝鸡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宝鸡市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工作要点》要求,对标《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工作指标体系和工作要求(试行)》《宝鸡市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实施细则》,结合各自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加快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确保我市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工作一举成功。
  二、着眼“全景宝鸡”,强力推进全域旅游各项创建任务全面落实
  (一)优化产品供给
  1.实施景区提升行动。深入开展国家A级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持续巩固提升法门寺和太白山5A级景区建设成果,有序推进关山草原、大水川、青峰峡国家5A级景区创建和凤翔东湖、野河山、关中天下、紫柏山国家4A级景区创建工作。加快太白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关山草原、太白县和凤县县城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步伐,强力推进太白县、眉县第三批省级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市旅发委,各县区人民政府,相关旅游区管委会,排名第一者为牵头单位,其余为责任单位,下同)
  2.打造特文化旅游街区。坚持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现代时尚,突出特为原则,对全市特文化街区进行统一规划,实现差异融合发展。抓好麟游县九成宫文化旅游街区、凤翔县城关镇、凤县双石铺镇、岐山县凤鸣镇4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街区)建设和西府老街、石鼓·太阳市、陈仓老街等特街区建设。结合城市品质提升工作,打造城区文化旅游休闲街区和文化长廊等,使游客和社会大众在休闲娱乐中感受历史文化魅力。(市住建局、市规划局、市商务局、市文广局、市旅发委,各县区人民政府)
  3.大力发展工业旅游。依托郭家河煤业、西凤酒、太白酒、宝鸡卷烟厂、陇县和氏乳品有限公司等10家市级特工业旅游示范企业,大力发展工业旅游,争创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市工信局、市旅发委,各县区人民政府)
  4.积极推进研学旅游。以周秦文化寻根、历史文化名人、西府乡村民俗、秦岭太白生态等主题线路,重点打造以学生研学实践、学者研究、大众科普等为重点的多层次研学旅游产品体系。(市教育局、市旅发委,各县区人民政府)
  5.精准拓展红旅游。推进扶眉战役纪念馆改扩建;加快推进和提升路易·艾黎故居、灵官峡宝成铁路主题纪念馆、凤县革命纪念馆等项目建设。加快金台长乐塬、申新纱厂、中国“工合运动”纪念馆等红旅游项目建设,主动融入全省红旅游长廊,全面渗透融合,延伸产业链条,赋予宝鸡历史文化名城新内涵。(市旅发委、市民政局、市工信局、市文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6.建设都市旅游综合体。把都市旅游作为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城市内涵的重要抓手,重点实施太阳市-石鼓山-茵香河-鸡峰山等景区资源连片开发,实施太极之源道文化景区、周秦文化产业示范区、文化演艺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3-5个引爆性都市旅游项目,增强宝鸡旅游的
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依托都市旅游核心区建设特文化旅游商业街区,打造一批集高品质购物、美食、娱乐为一体的城市旅游综合体。(市旅发委、市规划局、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文广局,各有关县区人民政府)
  7.丰富旅游品牌线路。研究推出宝鸡周秦历史文化游、寻根祭祖文化游、儒家修学文化游、丝路边关文化游、秦岭蜀道文化游、康体养生文化游、西府民俗文化游、军事体验文化游、田园农业文化游、现代工业文化游等十大旅游线路,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来宝鸡,观周风秦韵、寻文明根脉、赏青铜吉金、游宝鸡山水、品最中国美食。(市旅发委、市文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8.打造特美食城市。依托臊子面、西凤酒、擀面皮、锅盔、鹿糕馍等宝鸡地方特美食,挖掘每一道美食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故事,编制宝鸡“金牌小吃”名册图集,推出“宝鸡美食印象”系列,依托我市种类丰富的面食系列产品,举办国际性的“面对面”美食大赛,让舌尖成为宝鸡旅游的第一传播者,引爆最中国美食城市品牌。(市商务局、市旅发委、市文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9.大力发展旅游新业态。结合美丽乡村、特小镇、文化旅游名镇、省级旅游名镇、乡村旅
宝鸡旅游景点游示范点建设,依托山、水、林、田、湖和田园风光,积极培育和扶持休闲农业、乡村度假、古镇村落、特民宿、田园综合体、现代农庄、低空航空旅游、自驾车房车帐蓬露营地等新兴旅游新业态。(市旅发委、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农业局、市工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10.促进产业融合创新。实施“旅游+”和“+旅游”战略,落实好12个“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意见,以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为突破,丰富观光、休闲、体验、研学、体育、度假等功能。做优做精乡村旅游,抓好六营民俗村、岐山北郭村、雍州古镇、七星小镇、南由古城、西府天地等一批西府特乡村旅游点建设。(市旅发委、市发改委、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国土局、市体育局、市文广局、市教育局、市卫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二)提升旅游品质
  11.完善住宿业品质。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角度解决休闲度假旅游的短板,形成以星级酒店为引领,主题酒店、精品酒店、旅居客栈、特民宿等为支撑的完整住宿体系,促进高品质旅游住宿设施改造升级,带动旅游全要素品质提升。(市商务局、市旅发委、市工商局、市
住建局、市规划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12.打造诚信消费市场。加强信用体系建设,鼓励争当宝鸡旅游服务明星企业,营造诚信经营、放心消费的良好环境。开展志愿服务公益行动,为全社会提供文明引导、游览讲解、信息咨询和应急救援等服务。(市旅发委、市工商局、市文明办、市卫计局、市公安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13.壮大旅游市场主体。鼓励引导旅游骨干企业强强联合、跨地区重组、投资合作及运营上市,吸引民营资本投资旅游,促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引导中小型旅游企业向特化、专业化发展。(市旅发委、市招商局、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14.丰富旅游商品供给。推出“热购商品”名录,大力推进“旅游后备箱行动”,加大文化旅游纪念品、工艺美术品、手工艺品、旅游食品等旅游商品开发力度,积极促进农副产品的研发及转化,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鲜明地方特的时尚性、实用性、便携性的旅游商品。(市旅发委、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市文广局、市农业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三)完善公共服务
  15.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市旅游服务中心运营;加速县区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服务中心、散客服务中心、自驾车房车旅居车营地建设,提升完善旅游咨询服务站功能,重点在主城区建立“1+N”的游客咨询服务接待和集散中心体系,建立信息咨询、惠民便民、安全保障等服务网点,实现旅游城市、旅游线路、旅游景区咨询服务全覆盖。构建全域旅游交通体系,实现机场、车站等交通枢纽到主要景区公路交通“无缝对接”,高A级景区之间、景区与城市之间、景区与主干公路之间“零换乘”。(市旅发委、市交通局、市规划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16.提升完善标识系统。提升完善全市旅游交通和标识系统建设,在重点景区、游客密集区和旅游服务区设立宝鸡全域旅游标识系统,区域内所有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主题园区、旅游示范县、旅游镇村等高速公路、国省干道、旅游专用道路沿途旅游交通标识设置规范、数量充足、布局合理、准确醒目。(市旅发委、市民政局、市规划局、市公安局、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市住建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17.加强智慧旅游建设。大力推进智慧旅游城市、景区、饭店、乡村建设;加快宝鸡智慧旅游两个中心、四个平台开发,积极推进A级以上收费景区智慧闸机系统建设,全面汇聚旅游
行业信息和服务信息,实现旅游数据的统一采集、分析、处理和共享运用,服务游客、服务企业、服务决策,实现“一网知宝鸡,一机游陈仓”。涉旅场所实现免费WIFI信号、视频监控全覆盖。(市旅发委、市政府信息化办、市工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18.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大力推进厕所革命“3115”工程,持续实施“厕所革命”新三年计划,推进旅游厕所革命由景区向全域覆盖、由城市向农村延伸、由封闭管理向开放管理转变,倡导文明如厕,使旅游厕所数量充足,质量达标,全域覆盖。2018年全市建设旅游厕所244座(含第三方卫生间13座),其中新建197座,改建47座;2019年计划建设厕所141座(含第三卫生间13座),其中新建119座,改建22座;2020年计划建设厕所118座(含第三卫生间4座),其中新建89座,改建29座。落实旅游厕所所长制,全面实施监督管理公示制度。(市旅发委、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市交通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四)强化市场监管
  19.加强市场综合监管。完善综合监管机制,夯实市县执法和监管责任,形成上下联动、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推动跨行业、跨区域监管协作。切实发挥宝鸡市旅游服务中心、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和旅游市场监管机构的职能作用,加强对旅游企业和导游的管理,实现线
上线下旅游一体化监管,建立旅游市场明察暗访常态化和红黑榜曝光机制,强化高A级景区整治整改和动态管理,依法处理各类涉旅纠纷,精准解决旅游市场突出问题,净化旅游市场。(市旅发委、市公安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工商局、市安监局、市卫计局、市食药监局、市质监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